被“新冠疫情”刷屏的假期,我把這本國寶級作家寫了9遍,超硬核的小說重讀了一遍

被“新冠疫情”刷屏的假期,我把這本國寶級作家寫了9遍,超硬核的小說重讀了一遍

被“新冠疫情”刷屏的假期,我把這本國寶級作家寫了9遍,超硬核的小說重讀了一遍

最近,一個問題時常縈繞心頭:對於命運的捉弄,人事之無常,人究竟該如何自處?

為大家推薦作家馬爾克斯最熱血的小說,在這本《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裡,我們將看到,面對困境,頑強而又野蠻的生命力,是我們能夠予以生活的最痛快回擊。

被“新冠疫情”刷屏的假期,我把这本国宝级作家写了9遍,超硬核的小说重读了一遍

/ Part 01

“吃屎”文化的先驅竟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1999年版的《喜劇之王》裡,吳孟達扮演的劇務嘲弄跑龍套的尹天仇:“屎你是一督屎,命比蟻便宜。”

青春片《六樓後座》講述的故事也和屎有關,幾個年輕人以一年為期許下一個願望,誰沒有實現誰就要吃屎……

王家衛導演的《旺角卡門》裡張學友那句“食屎啦你”,如今也已經成為最風靡朋友圈的表情包之一。

十幾年來,“屎”這個字眼,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符號,它可以表達輕視,憤怒,自嘲,在我們的瞭解中,它似乎是隨著港片的流行而逐漸流行起來的,然而在此之前,“屎”其實早已是世界級的文化符號,在上世紀60年代的巴黎,就已經有人把“吃屎”作為一種生活態度樹立起來了。

這位“吃屎文化”的“鼻祖”就是加西亞·馬爾克斯,他寫了《百年孤獨》,繁雜的家族關係讓中國讀者叫苦不迭,他寫了《霍亂時期的愛情》,浪漫、激昂,被譽為最偉大的愛情小說之一。

我們大都認識那個天馬行空,一身榮光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爾克斯,卻不認識那個剛剛開始寫作的,也曾是底層困窘公民的馬爾克斯。

今天推薦的這本《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就將帶我們認識一個新的馬爾克斯。

被“新冠疫情”刷屏的假期,我把这本国宝级作家写了9遍,超硬核的小说重读了一遍

我想你讀到過很多餘韻悠長的小說結尾,

通透如茅盾的《蝕》,“你追求的憧憬雖然到了手,卻在到手的一剎那間,改變了面目。”

堅定深情如《情人》:“他將至死愛著她。”

甚至也有簡潔如《堂吉訶德》,僅以“再見”兩個字作為結尾。

而今天這篇小說的結尾,曾被譽為“所有文學作品中最完美的一段”。

它也同樣只以兩個字結尾——“吃屎。”

說真的,如果你去讀它,你會發現若沒有“吃屎”這兩個字,這篇小說的力量幾乎會減少大半。

這是馬爾克斯寫了九遍的小說,他自稱這是他所有作品中最無懈可擊的一篇,那麼它究竟憑什麼讓馬爾克斯誇下海口?

/ Part 02

馬爾克斯最無懈可擊的作品

拋開結構、節奏這些技術性的東西來說,我覺得它的無懈可擊在於,它把一個淪為他人眼中笑柄的人寫出了偉大感。

把有限而又日常的素材挖掘到如此程度,實在非常依賴於作家本人內心的能量,這不是任何學堂可以提供的技巧,而是必須以作傢俬人經驗作為支撐的一種不可取代的能力,而那經驗背後可能是作家跌過的所有路,流過的所有血。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背後馬爾克斯的靈魂讓我確信一件事情:任何一種古怪或卑微,只要被堅定不移地堅持下去,終究會變成一種偉大。

被“新冠疫情”刷屏的假期,我把这本国宝级作家写了9遍,超硬核的小说重读了一遍

它講了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一位老上校和他的妻子日復一日等待著屬於退伍軍人的補貼金。

然而十五年過去了,他們卻一直沒能等來。

喪子的他們不得不為生計而發愁,寄希望於兒子留下的唯一財產——一隻鬥雞。

然而鬥雞比賽來臨之前還有幾個月的時間,幾個月下來,上校夫婦甚至連基本的溫飽都成了問題……

而隨著對上校夫婦日常生活的描寫,強有力的懸念也吸引著讀者繼續閱讀下去:退伍金會來嗎?鬥雞究竟能否給上校夫婦的生活帶來改變?

/ Part 03

有一樣東西你絕對不能鬆手

十五年來,上校從未放棄過希望,和他同時期的老兵都在等待中死去,而他卻始終相信會在自己離世之前能夠等來退伍金。

這似乎很有光明的意味:希望,將支撐著上校度過餘生。

但是馬爾克斯難道只是熬了一碗雞湯,告訴我們只要心中有希望,美好的明天終將到來?

顯然不是的,在馬爾克斯的筆下,縱使上校一直如此樂觀,依然沒有等來任何東西。

上校無疑是一個可悲又可笑的角色,作為戰敗方的退伍軍人,不可能等來新

政府曾經承諾的退休金,而更諷刺的是,上校在這些等待的老兵中,還排在了1823號。

所以這是怎樣不切實際的宏願啊。

他滿懷希望的等待著救世主,但這種希望卻讓他盲目到除了等待,無所事事。

直到等待到完全沒有退路,他們真正要開始面對生存的難題之時,他決定把雞賣掉。

但是最終,這雞真的能賣成嗎?

讓我們回到故事的最開始,看看上校用小刀把僅剩的混著鐵鏽的咖啡從罐子裡一點一點刮下來的時候,那副自信而又充滿天真期待的神態。

生活這個罐子裡面有鐵鏽,但是至少也還有一些咖啡。

遠方的宏願太遙遠了,我們不求它的實現,只求取一點餘暉,用以續著我們心中的燈火,去抓住每一點能抓住的閃光,去獲取微小的可以確定的幸福。

上校就是這樣做的。

退伍金是遙不可及的,但是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是觸手可及的,這些上校都不曾放過。

比如那溫柔的小謊言,把最後的咖啡讓給妻子,騙她說自己已經喝過了。

比如對鬥雞的堅守,當他在訓練場上抱住那隻雞,被它強烈的搏動感染時,就決定不再賣掉它。

那雞活蹦亂跳的生氣,應該讓他有那麼一瞬,從失敗者的陰影下暫時逃脫了出來。

只一瞬,已然足夠了。

被“新冠疫情”刷屏的假期,我把这本国宝级作家写了9遍,超硬核的小说重读了一遍

等待著的上校,如同每一個被現實扼住咽喉的我們。

那隻鬥雞,是我們胸腔裡血液留存下的一點餘溫。

我們除了眼下的現實,還存在著如同等來退伍金一樣難以實現的夢,那些對於成年人來說甚至難以啟齒的夢。

每一位寫作者的終極理想是諾貝爾文學獎,每個導演的終極理想是四個國際電影獎:柏林國際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奧斯卡金像獎……但是數億人之中,卻沒有幾位能如願以償。

但就如同寫下這些文字的我們和無數同行一樣,如同那個拍下《啥是佩奇》短片的導演和他的無數同行一樣,我們也許始終沒能擁有任何偉大的獎項,但是我們一直都在儘量地做些什麼,渴望盡力地在影響著一些什麼,來一點點肯定自己的存在。

我們也許永遠不會等來那封信,但是我們心中的那隻鬥雞卻會由於受到價值上的肯定,而一直活蹦亂跳下去。

而這隻雞,就是我們絕對不能鬆手的東西。

被“新冠疫情”刷屏的假期,我把这本国宝级作家写了9遍,超硬核的小说重读了一遍

/ Part 04

有一樣東西你絕對不能鬆手

上校的另一偉大之處,在於他對生活的野蠻態度。

在這篇小說裡,當妻子第一次問上校,“我們這三個月吃什麼”的時候。

上校回答說:“我不知道,我們要是會餓死,早就餓死了。”

在故事的結尾,當上校決定不賣雞之後,妻子再一次問到這個問題。

“那這些天我們吃什麼?”她一把揪住上校的汗衫領子,使勁兒搖晃著。

“你說,吃什麼?”

上校活了七十五歲——用他一生中分分秒秒累積起來的七十五歲——才到了這個關頭。

他自覺心靈清透,坦坦蕩蕩,什麼事也難不住他。他說:

“吃屎。”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

被“新冠疫情”刷屏的假期,我把这本国宝级作家写了9遍,超硬核的小说重读了一遍

也許這是你第一次感覺到“吃屎”這兩個字,原來還能夠如此熱血。

也許這是你第一次見到,一個失敗的小人物竟能失敗得如此囂張,一個命運悽苦的老頭,竟能如此令人羨慕……

這也正是這本書最大的魅力所在,你會明白支撐著上校的並不僅僅是“抓住每一絲希望”,更是那幾分信心滿滿,難以置信的“野蠻”,那種“誰也錘不了我”的無賴。

吃得屎中屎,世上無難事。

這自嘲背後暗含多少勇氣,彷彿在叫囂“命運若野蠻,我便比你更加野蠻”。

而那時,在沒有暖氣的房間邊凍得發抖,邊修改第二遍,第三遍,直到第九遍的無人問津的馬爾克斯,應該也是一樣的心情。

他那時候哪裡會考慮自己能不能拿諾貝爾文學獎?他想的問題一樣是“我明天吃什麼”。

至於吃什麼,我想他應該暗暗說了無數次。

“吃屎。”

本期插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