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考公務員申論衝刺 公文題資料難點突破

上次我講了 強調了浙江公文題的概括歸納題本質,以及作答思路,同時,也留了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浙江省考公務員公文題難度提升,結合目前的出題趨勢,會怎麼出?

今天先說第一種可能性

資料被有意識地打亂順序

比如19年浙江省考的這道公文題資料是順序給定的,

(二)材料6是某晚報擬刊登的一篇新聞報道。圍繞這篇報道,以“城市與運河和諧相處”為主題寫一則短評,與該報道一同在晚報刊發。(10分)

甚至沒有多少整理的難度,你只需要按照資料順序,一一羅列,再用概括的方式把某一類措施的效果進行總結,作為好評觀點,就夠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這種題是給分題,只是體力活。

但是如果資料被有意識地打亂了,你還會作答麼?比如寫作邏輯是123,而資料順序是321,你能處理麼?如果資料順序是32211呢?你能處理麼?這不是我危言聳聽,已經是現實了。

比如2019年的聯考真題

(三)根據給定資料6,假定你是某高校#委負責人,請給學校#委寫一份“加大信用教育力度”的建議書(25分)

要求:(1)緊扣資料,針對性強;(2)層次分明,邏輯性強;......

資料就有意思地被打亂了,不是題有多難,思路其實很簡單,但是資料被打亂了,而且同一內容反覆出現,你能不能讀懂,能不能按照題設要求形成論證?針對性強怎麼體現?層次分明之什麼?

比如資料中開篇說的“金融專家校園行活動”按照這篇文章的邏輯,它出現在這裡意味著什麼?它有沒有用?如果有,它是什麼內容,有什麼用?

另外,資料中講到了調研報告,這個調研報告強調了什麼內容?按照這篇文章的邏輯它有沒有用,如果有用,該怎麼用?

這些具體的難點,我會詳細解析。

資料被有意識打亂是趨勢

先後順序完全被打亂,對應了現實工作場景。你要知道在真實工作場景中,可沒有人給你整理好的材料,甚至很多人反映問題連話都說不明白,你要自己整理清楚。

現在從國考到省考,都直接體現了這一點,省考甚至更為激進,資料的細碎混亂程度遠超國考。

這對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電影倒敘會有旁白,文字打亂順序可完全就是靠你自己的理解能力來整理了。

資料順序亂,你的寫作邏輯不能亂,所以一個資料順序打亂,就引起了寫作難度大幅度提升。從題設寫作目的,到資料重點,再到寫作論證,內在邏輯你串不起來,看懂了也沒有用。

沒有經過邏輯訓練,完全有可能看懂資料,但是答不明白問題。

週五晚上,我給你解決這個問題,同學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