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鼠的故事,您知道多少?

谭明庆Abel


跟大家分享一个关于老鼠的真实故事,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是因为老鼠对人的危害太大了,人们想尽办法来治理老鼠,但收效甚微,老鼠太狡猾了,它是高智商动物,它有能力跟人们斗智,比如下毒饵,毒死几个老鼠,其它老鼠就马上知道有毒,就不吃了,这让许多人一筹莫展。其实老鼠也不是不能治,只是你不了解它,兵书上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据说老鼠不仅聪明,而且还经常开会,研究危险事宜,每当有新食物出现,领导命令低等鼠先试吃,一但发现中毒,其它老鼠就认为此类食物不能吃,根据这一特点,老鼠可防,有一年我种了许多香瓜,等瓜熟了,老鼠就开始祸害,我就收集了一些香瓜切成片,拌好鼠药,放在地头,毒死几个老鼠后,其它老鼠就以为这瓜全有毒,也就不祸害了。就这么简单,它祸害什么,就给什么下毒,就好使。


一探乾坤静观万物


我看过很多故事,也爱搜集故事,有时候也试着写故事。

下面我跟朋友们分享一下,我搜集到的关于老鼠的故事,

孙立文跟妻子刘亚楠在市里开一家自助火锅店,由于资金紧张,他们没有招聘工人,两个人包揽了所有工作。

一天夜里刘亚楠去储藏室拿火锅原料,她发现一只硕大的老鼠,奇怪的是那只大老鼠看到她并不躲藏,还抬起两只前爪做拱手作揖状。


刘亚楠顺手掂起一把笤帚砸下去,就在这时候孙立文跑过来拦住她。

刘亚楠仍掉笤帚就跟孙立文大吵大闹,“我打老鼠你为啥拦我?”

孙立文也不甘示弱,“你个败家娘们,你懂个屁,我说不能打就是不能打,你要是再敢打这只老鼠,你就给我滚回老家去…….”

刘亚楠百思不得其解,她不知道孙立文为什么要袒护一只老鼠。刘亚楠想,不能为了一只老鼠耽误了做生意,暂时先不跟孙立文较真,她暗地里计划,早晚有一天她要打死或者是毒死储藏室这只可恶的老鼠。


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夫妻俩的生意越做越大,先后增开几家连锁店,孙立文和刘亚楠不再事必躬亲的劳作,他们摇身变成大老板,吃香喝辣惬意得很。

有一天刘亚楠突然心血来潮,她又想起储藏室那只大老鼠,除掉老鼠的心越来越强烈。

刘亚楠背着孙立文打开储藏室的门,她在储藏室等了几个小时也不见老鼠出来,刘亚楠干脆不等了,她从外面买回几包老鼠药,一直等到等到店里关门打烊,才把老鼠药分别洒在香肠上,瓜果蔬菜上,然后把仓库门锁死。

刘亚楠不敢耍懒,第二天她早早起来赶到储藏室,她害怕工人误食,误拿了瓜果蔬菜。

打开储藏室的门刘亚楠看到了她想要的结果,那只大老鼠七窍流血死亡,刘亚楠心里一阵狂喜,她赶紧麻利地把洒了鼠药的香肠,瓜果蔬菜挖坑深埋,然后才埋掉那只死去的大老鼠,刘亚楠长长吐出一口气,她自言自语地说:“哎呀!这回好了,总算了却我一桩心事。”



故事并没有结束,说起来也奇怪,自从刘亚楠毒死那只大老鼠以后,她家的生意开始走下坡路,连锁店一家接着一家倒闭,别说挣钱了,他们还欠下不少外债。

孙立文突然失踪,手机关机,亲戚朋友都出动寻找也没有找到他,最后刘亚楠选择报警。

警察也没有找到孙立文,不知不觉过去了三十多个小时,刘亚楠心急如焚,她猛然想到火锅店的储藏室。

刘亚楠飞奔火锅店储藏室,孙立文果然在储藏里,孙立文卷缩在储藏室的角落,灰头土脸地半闭着眼睛。



刘亚楠进来,孙立文连眼皮都没有抬一下。刘亚楠说:“你呆在这儿干嘛?我们找你都找疯了,你在这儿喂老鼠啊!”

孙立文一听刘亚楠提老鼠,蹭一下跳起来,他揪住刘亚楠的马尾辫就打。他一边打一边说:“你这个败家娘们,我想起来了,你给我说说,是不是你把那只大老鼠整死了?”

刘亚楠突然被孙立文打骂又气又急,她恨恨地说道:“我毒死一只老鼠有什么大不了的,它是你亲娘老子,还是你祖宗?”

孙立文打的更凶了,他边打边吼,“你个败家娘们,果然是你干的,看我不打死你……我和你过不下去了,我要跟你离婚……”

孙立文在一次喝醉酒后说出实情,据孙立文说那只大老鼠是他姑姑变的,他小的时候他姑姑就非常疼爱他,前年他姑姑去世。

孙立文说有一天他姑姑给他托梦,让他去市里开火锅店,还说她会在暗中帮助他。


火锅店刚开业时生意并不好,直到他在储藏室见到那只大老鼠后,生意才慢慢好起来,孙立文每次见到那只大老鼠,都对它恭恭敬敬的,还特意给老鼠准备爱吃的东西,孙立文一天看不到老鼠就心慌。

孙立文有点迷信,他固执地认为那只大老鼠就是他姑姑变的,是他姑姑变成老鼠来帮助他的。

刘亚楠把老鼠毒死后,他们的生意一落千丈,老鼠不见了,孙立文的火锅店也倒闭了。

这个故事是我前段时间搜集到的,今天正好用这个故事回答问题。虽然故事的可信度不太高,可是我们却能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自信很重要,自信能支撑一个人做好每一件事,一旦失去信心,也就失去了全部,包括你已经取得的业绩和财富。


黄梅枝


小老鼠的故事

花猫锋利的爪子狠狠地扯扣住它,令它动弹不得,疼痛难忍。老鼠慌了,它真后悔刚才一只小鸟从树上飞到它身边,叽叽喳喳的小声提醒它说,它在树上看到不远处有一只大花猫正悄悄咪咪朝着这边走过来。可是小老鼠却贪恋树下掉下的那堆松果,不愿意马上离开。

此刻,它回忆起了那些生命中多么美好的生活。去年它穿上漂亮的裙子,强强穿上帅气的西装。它们在一个铺满了金黄色树叶的树洞里举行了婚礼。今天早上,一位游客扔下一件漂亮衣服在它们的树洞家里。它找来一枚大针,为一群孩子们缝织了漂亮的新衣服。孩子们高兴极了。嚷嚷着要穿上新衣服跟爸爸妈妈一起出来游玩。它跟老公带着孩子们在树林里欢快的游玩了大半天,老公说,孩子们应该是很饿了,我在这里看着它们,你去找点果子吧!所以刚才它冒着生命危险也不想离开这一对松果。

现在死到临头,老鼠想到曾经的幸福生活,死也值了。只等大花猫给它一个痛快的死法了!

正在这时,只见一只大猿猴从树上腾跃而来,它用毛茸茸的双手扒开了抓住老鼠的那双猫爪。

后来老鼠得知是那只小鸟去搬来救兵挽救了自己的生命。老鼠对小鸟感激不尽。

小鸟说是因为老鼠去年救了它一窝孩子的生命。它们现在互不两欠了。

老鼠想起了去年它在树下找食物的时候,突然掉下一个鸟窝,差点砸在自己头上。老鼠赶紧闪开,它又倒回来看见鸟窝里有三枚鸟蛋,便想着把这窝鸟蛋拖回洞里,正好给自己刚出生的孩子们补补身体。可是当它拖着个沉重的鸟窝还没走几步路,就被这只寻找鸟窝的鸟妈妈迎住了。看到鸟妈妈对自己的感激之情,老鼠顺水推舟的又帮着小鸟把鸟窝搬到了树梢上。

小鸟去年碰上拖走自己鸟窝的老鼠时,也是有点怀疑老鼠的目的的。只是它想着眼下唯一能救下孩子们的办法,就只能是那样做了。刚才它离开老鼠,一回到家就看到那只大猿猴又在虎视眈眈的看着自己昨天刚产下的鸟蛋,它就对猴子说,森林里有只老鼠找到好大一堆美味的松子,只要你去救下了老鼠,那小山堆一般的松子都是你的了。你一只猴子可以吃好多天了!于是大猿猴就过来赶走了抓着老鼠的大花猫。


报刊亭的故事


老鼠嫁女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正月初八的晚上,老鼠出嫁女子。只见张灯结彩,喜烛高照,老鼠新娘头戴翠花,身穿新衣坐在花轿之内,由四个老鼠抬着,新郎官也由傧相陪同,在前引路。迎亲送女,前呼后拥,锣鼓喧天,唢呐欢唱,好不热闹呵!

正当大家欢声笑语,杯盏交错恭贺新郎新娘大喜之时,新郎却趁人不注意偷吃了粮食。守卫的猫看见后,立即上前抓住老鼠。

新郎高呼救命,大家发现老鼠新郎成了猫爪下的俘虏后,均愤愤不平。就找老鼠官儿告状。老鼠官认为猫这样做是不对的,要求放开新郎。

猫不服,双方又告到县官大堂上。县官老爷在听了原告、被告的陈述后,认为老鼠偷吃粮食,固然可恶,但念其大喜之日,一生只此一次,应予以宽容。

猫这样做,有点不近情理,所以要求放开老鼠。正当宣判之时,老鼠新郎又咬烂了县老爷案案上的桌裙。县官一看,勃然大怒: “混账东西,真是本性难移!”遂改判:“老鼠被捉,罪有应得;猫吃老鼠,为民除害,天经地义,永远如此!”

从此,猫吃老鼠就名正言顺了。


这个剪辑不太坏


这是一幢无人居住的房子,一只老鼠在里面生活得无拘无束,悠然自得。可是好景不长,房子的主人回来了,并带回来一只花猫。 老鼠心想:“这下生活可要陷于黑暗之中了,猫可是我们鼠类的天敌。”

可令它想不到的是,房子主人带回来的这只猫,一点也不凶,性情温和得很。主人不在家时,这只猫见到它,会紧张地避开,像是怕它一般。 老鼠起初不信,以为猫对它的惧怕是伪装的,后又尝试几次,结果屡试不爽。

于是,它得出结论:这是一只没出息的“病”猫。 老鼠越来越嚣张,开始大摇大摆地在花猫面前偷吃食物,它觉得自己神气极了,简直是天下最伟大的老鼠。 老鼠吃得越来越壮,并恋爱了,它和美丽的妻子生下一窝鼠宝宝。它告诉自己的孩子:“不必怕外面的那只花猫,主人不在的时候,想吃什么,尽管自己出洞去找。”

鼠宝宝们欣然点头。 偶然的一天,已近中年的老鼠又想出洞寻找食物,可刚出洞口,它就被守在不远处的花猫给抓住了。 花猫锋利的爪子狠狠地扯扣住它,令它动弹不得,疼痛难忍。 老鼠慌了,胆怯地问:“你以前不是怕我的吗?今天怎么了?” 花猫笑笑:“怕你?笑话!如果一开始我就把你给抓了,主人就不会知道我存在的价值。现在你把房子弄得乱七八糟,又生下一窝小老鼠,我现在把你抓到主人面前,他一定会很高兴,觉得我是一只令他骄傲的小猫。而我,对你的那些可爱的鼠宝宝们,又可以故技重施了。”

老鼠一听,呆住了,它现在多想再回到洞里去告诉小老鼠们:千万要小心洞外的那只花猫,一切行动得小心再小心啊。 可是,它永远没有这个机会了,它最终成了花猫的腹中美餐。


帮帮拜思特集团


警察抓小偷的道理是一样的,你把老鼠都抓光,养猫还有啥用,所以猫说,老鼠吃肉给猫攒着的。


义薄云天5048


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吃,下不來,咕嚕咕嚕掉下來


老愚頭1


人尽量不能去杀生,这是积福积德


茶肴作家


米老鼠和唐老鸭 黑猫警长和一些关于老鼠的成语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