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被阿拉伯帝国占领过好几百年,怎么现在仍然世俗化?

吕噱浚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西班牙是少有的几个去伊斯兰化成功的国家。

阿拉伯人并不仅仅是靠手中弯刀四处扩张,更厉害的武器是古兰经。

西班牙被摩尔人控制了长达几百年,但很快又恢复了基督教的统治。

甚至,西班牙人的天主教有着强烈的宗教热情,远远超过基督教新教。

穆斯林统治西班牙期间,出于财政方面考虑,他们允许基督徒和犹太教徒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

因为这样就可以对异教徒,征收更高的人头税,有利于国家财政。

所以,西班牙内部仍然保留不少基督徒存在。

同时,西班牙北部还有两个基督教国家。

在1482年卡斯蒂利亚王国的伊莎贝拉一世和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打垮了西班牙最后一个穆斯林国家,这里开始由基督教统治。

西班牙人的方法简单粗暴。

穆斯林必须选择要么改变宗教信仰,要么离开故土被流放。

于是,一些穆斯林被驱逐出西班牙去了北非或者东欧。

剩下的迫于现实,改信了基督教。不过很多人只是装作信仰基督教,私下还是穆斯林。

然而,西班牙国王并不是弱智。

他采用了两个办法,第一,文化上消灭。

第二,宗教上消灭。

文化上,西班牙禁止使用阿拉伯文,销毁了所有阿拉伯文书籍,将阿拉伯文化根除掉。

宗教上,出现了让人闻风丧胆的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可以随意处决异教徒,彻底禁止伊斯兰教。

为此,西班牙境内穆斯林发动了几次反叛,都被血腥镇压。少数没被杀的,也被流放到西班牙各地。

于是,几十年后,伊斯兰教从西班牙消失了。

其实说通俗点,伊斯兰教在西班牙的根基不扎实,又遇到了更凶狠的宗教裁判所,这才完蛋了。


萨沙


穆斯林还能否收复“西班牙斯坦”?|Booker不客

近几年,因为大批穆斯林的涌入,导致西欧的部分地区出现了伊斯兰化的现象。某些好事的网友在德意志、法兰西和西班牙等西欧国家的国名后面加上“斯坦”二字用以调侃,很有一种基督世界快被伊斯兰占领的感觉。

其实在欧洲的最西端,也就是伊比利亚半岛,真的出现过一个伊斯兰国家。这个国家的面积相当于今天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总和,还存在了将近8个世纪。伊斯兰势力是怎么绕过大半个欧洲,跑到伊比利亚半岛建立政权的?而这个政权又是怎么灭亡的呢?

『 伊比利亚离北非如此之近

伊比利亚半岛位于欧洲西部,是整个欧亚大陆的最西端。曾是罗马帝国的一部分,西罗马帝国后期,日耳曼人的一支进入到伊比利亚半岛,建立了一个信奉基督教的西哥特王国。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后,西哥特王国曾经迎来一段快速发展时期。但西哥特王国的盛世没持续多久,阿拉伯人的铁蹄就踏上了伊比利亚半岛。

阿拉伯人原本是居住在阿拉伯半岛上的游牧民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阿拉伯人都处于氏族部落的阶段,没能在阿拉伯半岛上建立起统一的政权。各个部落之间互相攻伐,使得阿拉伯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生活在战乱之中。直到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才得以统一。

作为一个游牧民族,阿拉伯人在冷兵器时代就有非常强大的战斗力,现在又有了伊斯兰信仰的加持,战斗力更是又上了一个台阶。很快阿拉伯军队就打败了强大的拜占庭帝国,将基督教势力赶出了北非,控制了地中海南部海岸线。

这个时候,伊比利亚半岛一下子从基督教世界的后方,变成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对峙的前沿。此时的伊比利亚半岛距离阿拉伯帝国,就只剩一弯海峡——直布罗陀海峡。

可是窄窄的直布罗陀海峡根本无法成为抵挡阿拉伯骑兵的天险。阿拉伯人早就对西欧富饶的土地垂涎三尺。公元710年,担任阿拉伯帝国北非总督穆萨派遣一支军队,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向海对岸的伊比利亚半岛发动进攻,攻占了西班牙南部的一个小港口——塔利夫,开启了伊斯兰势力对伊比利亚半岛的征服之路。

之后,更多的阿拉伯军队在穆萨的派遣下,以塔利夫为基地,逐渐向伊比利亚半岛的纵深处挺近。当时统治伊比利半岛的西哥特王国日渐衰败,根本无力抵抗阿拉伯人的进攻。仅仅几年的时间,穆萨率领的阿拉伯军队就杀到了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的埃布罗河流域。

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入侵,大量的穆斯林也跨过了直布罗陀海峡,移民到了伊比利亚半岛。穆斯林的大量增加,对于一直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基督徒并不是一件好事。虽然阿拉伯人并没有强迫他们皈依伊斯兰教,允许他们保留信仰,但条件是这些基督徒必须额外向阿拉伯统治者缴纳高昂的赋税。一些贫穷的基督徒迫于生计,不得不改信伊斯兰。穆斯林人口比例的上升,使得伊比利亚半岛的文化由基督教文化转变为伊斯兰文化。

『 伊比利亚迎来穆斯林主人

就在阿拉伯人征服伊比利亚半岛的时候,阿拉伯帝国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本的倭马亚王朝被阿巴斯王朝取代。倭马亚家族的后代阿卜杜勒·拉赫曼几经转折,来到了伊比利亚半岛。在当地人的支持下,阿卜杜勒·拉赫曼在此建立了后倭马亚王朝。至此,伊比利半岛脱离了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和过去横跨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相比,后倭马亚王朝仅仅统治着伊比利亚半岛和北非的部分地区。他们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就这一亩三分地,再不好好打理,那只能去喝西北风了。

从阿卜杜勒·拉赫曼开始,历代后倭马亚王朝的君主都精心经营自己统治下的伊比利亚半岛。到了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统治期间,后倭马亚王朝达到了鼎盛。当时西欧的一些基督教小国甚至还向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纳贡称臣。在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统治下的伊比利半岛,经济、文化乃至科学的发展水平远远超过日耳曼人建立的基督教王国,成为当时西欧最为繁荣发达的地方。

『 基督徒上演“收复运动”

这些穆斯林在曾经上帝的土地上吃香的喝辣的,基督徒们怎么可能坐视不管。从公元8世纪后期开始,伊比利亚半岛的基督徒们就发起了“收复失地”运动。可是当时阿拉伯人势力强大,这些所谓“收复失地”运动根本没有取得什么实际进展。一直到11世纪中后期,整个阿拉伯世界衰落后,这些被压制的基督徒们才开始崛起。

公元1031年,后倭马亚王朝灭亡。在后倭马亚王朝的废墟上,诸多的穆斯林建立起许许多多的伊斯兰小国。趁着后倭马亚王朝崩溃之际,基督徒们开始对穆斯林统治的地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为了巩固军事胜利的成果,防止穆斯林们反扑,基督徒们每攻下一个地方,就开始往这个地方移民,提高当地基督徒的比例。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王朝崩溃,但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穆斯林军队依旧有非常强大的战斗力。加上直布罗陀海峡仍然掌握在伊斯兰势力的手里,来自北非的其他穆斯林还是能够轻而易举地进入伊比利亚半岛,支援自己的穆斯林兄弟。比如来自北非的柏柏尔人进入到伊比利半岛,与当地的穆斯林一起与基督徒作战。

为了更好地与穆斯林作战,原本分散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基督教小国开始联合起来,形成了葡萄牙、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三个国家,随后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王国合并,成了今天的西班牙。1492年,西班牙军队攻克了穆斯林建立在伊比亚半岛上的最后一个国家——格拉纳达,至此基督徒们的“收复失地”运动以胜利告终。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位于西班牙南部古城科尔多瓦,具有摩尔建筑和西班牙建筑的混合风格。

“收复失地”运动结束后,原本诸侯并立的伊比利亚半岛仅剩下西班牙和葡萄牙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的人民因为长期与穆斯林作战,自身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成了西欧第一批民族国家。

为了填补多年来与穆斯林作战的巨额军费开支,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都非常热衷于去海外寻找财富,于是众多航海家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开启了大航海时代,至此西欧进入快速发展的时代。

而原本居住在伊比利亚半岛的穆斯林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西班牙统治者强迫留在伊比利亚半岛的穆斯林放弃自己的信仰、语言和习俗,并且拆毁了大量穆斯林留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建筑。到了1609年,西班牙国王费利佩三世下令驱逐境内所有穆斯林,无数穆斯林向南逃到北非。至此,伊比利亚半岛上的穆斯林基本上被清除干净。

『 穆斯林能否上演“收复运动”?

因为伊比利亚半岛距离北非的距离实在太近,近些年大量北非的穆斯林又沿着祖先走过的路,跨过直布罗陀海峡,来到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的穆斯林人口一直也在增加。那么有没有可能,这些穆斯林会把西班牙变成“西班牙斯坦”呢?

虽然每年有大量的穆斯林经由直布罗陀海峡进入西班牙,但实际上相对于西欧的几个大国来说,西班牙的穆斯林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2.1%,远远低于英法德三国,并不会给以基督教占主导的主流文化造成冲击。而且西班牙一直都是以基督教国家自居,在2010年,西班牙政府就下令禁止在任何公众场合穿戴面纱和罩袍。随着全球恐怖活动的猖獗以及经济形势的恶化,加上被穆斯林统治过的历史,西班牙加强了对穆斯林的移民的管理。因此穆斯林要想再把西班牙变成“西班牙斯坦”,只能是一种幻想罢了。









地缘谷


阿拉伯帝国占领过的地方怎么就不能世俗化?

好像在说阿拉伯坏话一样。

难不成要制造宗教矛盾?

巴尔干不也被奥斯曼占领几百年么?现在怎样?土耳其自身也是很西方的。

在迪拜,不也纸迷金醉?

亲啊,在阿拉伯帝国繁盛时期,欧洲还处于黑暗的中世纪,落后愚昧的很。

西班牙建立后,正是基于阿拉伯文化营养才在大航海时代的早期占尽优势。想想当时一片混乱的贫穷德意志,想想刚从蒙古铁蹄下喘息过来的俄罗斯,想想还没捞到鳕鱼住在十年九涝泥坑里低地国?想想骚臭无比的伦敦城……

欧洲人还没有成为殖民者还没有抢到钱时,是穷困潦倒的;

欧洲人还没有接触到东方文明时,在中世纪是愚昧无知的;

欧洲人把女人扔进火中,说她们是女巫;

欧洲人满嘴的黑牙……


新时代沙琪玛


从公元711年至1492年近800年的时间里,西班牙的大部分地区被阿拉伯帝国统治,但是,那里的人们却没有信奉伊斯兰教。为什么穆斯林统治者容忍敌对信仰有几个原因:一是犹太教和基督教是一神教信仰,因此可以说他们的成员在崇拜同一位上帝;二是基督徒人数超过穆斯林,使那么多人转换信仰是不切实际的。

穆斯林统治西班牙的时期形成了三种伟大的一神教宗教群体的多元文化组合:穆斯林,基督徒和犹太人。它给欧洲带来了与罗马帝国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高度相称的文明程度。

711年,穆斯林部队入侵,并在7年内占领了伊比利亚半岛。从此,它成为伟大的穆斯林文明之一;到了10世纪,与科尔多瓦的乌马雅德哈里发一起到达顶峰。此后,穆斯林统治逐渐衰落,并在1492年格拉纳达被征服后结束。

阿罕布拉宫(Alhambra Palace)是西班牙穆斯林现存最美好的宫殿。

在711年,被压迫的基督徒首领朱利安向北非酋长穆萨·伊本·努赛尔恳求帮助西班牙的西哥特人统治者罗德里克。

作为回应,穆萨派出了一支由7000名士兵组成的军队,由年轻的塔里克·本·齐亚德将军率领。直布罗陀这个名字来源于贾巴尔·塔里克,阿拉伯语是“塔里克岩(Rock of Tariq)”,以穆斯林军队登陆的地方而得名。

穆斯林军队轻松击败了西哥特军队,罗德里克在战斗中丧生。穆斯林征服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大部分地区。

穆斯林统治的心脏地带是西班牙南部或安达卢西亚。安达卢西亚(Andalusia)这个名字来自阿拉伯人使用的Al-Andalus一词,源自安达卢西亚人在该地区定居。

为了维持西班牙穆斯林统治的稳定,建立了安达卢西亚倭马亚王朝,存在时间为756年至1031年。

西班牙的穆斯林时期通常被称为学习的“黄金时代”,那里建立了图书馆、大学、公共浴场,文学、诗歌和建筑蓬勃发展。穆斯林和非穆斯林都为这种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宗教宽容的黄金时代?

西班牙穆斯林时期有时被描述为宗教、种族宽容和穆斯林、基督徒和犹太人之间信仰间和谐的“黄金时代” 。

在那个历史时期,西班牙的许多基督徒都吸收了部分穆斯林文化。有些人学阿拉伯语,有些人和统治者穿着相同的衣服(有些基督教妇女甚至开始戴面纱)。有些取了阿拉伯名字。这样做的基督徒被称为Mozarabs。

穆斯林统治者没有明确憎恨或迫害非穆斯林。与基督教的反犹太主义相比,穆斯林对非穆斯林的态度不是仇恨,恐惧或嫉妒,而是轻蔑。

自11世纪中叶以来,非穆斯林在西班牙的地位大大恶化。不允许基督徒拥有比穆斯林更高的房屋,不能雇用穆斯林仆人,在大街上必须给穆斯林让路。基督徒在外面不能携带圣经。

随着伊斯兰帝国的衰落,基督教统治者夺回了更多领土。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现在改建为大教堂的科尔多瓦清真寺仍被称为清真寺。

这座清真寺始于八世纪末,由乌玛雅德王子阿卜杜勒·拉赫曼·本·穆维耶创立。

在10世纪,西班牙乌马亚德的首都科尔多瓦的财富和文明在东方和西方都是无与伦比的。它有50万居民,113000所房屋。全市及其二十一个郊区分布着700座清真寺、300个公共浴场和超过70个图书馆。穆斯林学者是将希腊哲学带到西欧的主要纽带。

西班牙伊斯兰统治的瓦解不仅是由于基督教国家的不断进攻,也是因为穆斯林统治者之间的分歧。十一世纪初,单一的伊斯兰哈里发帝国已经瓦解成许多小王国。

穆斯林终于在1492年失去了在西班牙的所有政权。到1502年,基督教统治者下达了一项命令,要求所有穆斯林皈依基督教,西班牙又重新回到基督教徒的手中。


杂话乱谈


他们实际上已经这么做了。穆斯林征服了西班牙之后,他们允许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仍然信仰自己的宗教,但他们强制执行一项特殊的税种,只适用于这些教徒,所以大多数人为了避免纳税索性就皈依了伊斯兰教。然后,发生了收复失地运动,天主教君主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天主教重新作为官方宗教。许多穆斯林被允许留了下来,但大多数被流亡了。接着是西班牙宗教法庭。教会害怕宗教改革和其他各种非天主教实体。他们强迫许多穆斯林和犹太人要么改变信仰,要么离开西班牙,要么丧命。因此,留下来的穆斯林很多又被迫离开。对宗教裁判所的恐惧在西班牙人心中根深蒂固,他们因此而成为狂热的天主教徒。

阿拉伯倭马亚王朝征服西班牙之后,许多西班牙人皈依伊斯兰教

倭马亚王朝在七世纪征服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许多地方。穆斯林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许多地方占了多数。他们征收吉兹亚税,即非穆斯林保护人头税,许多当地的天主教徒为了避免纳税,或者为了与统治者同化而改信了伊斯兰教。然而,穆斯林在几个世纪后开始失去领地。1492年,天主教国王费迪南德和伊莎贝拉王后征服了由穆斯林控制的最后一部分领地安达卢西亚。然后,他们杀死了几乎所有的犹太人和穆斯林。剩余的穆斯林和犹太人很多都改信了天主教。许多穆斯林和犹太人甚至在改变信仰之后的几个世纪里仍然秘密地信奉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他们被称为摩尔人。然而,许多摩尔人后来也还是被驱逐出西班牙。


龇牙小猪猪


西班牙,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东临地中海,西面大西洋。伊比利斯山脉阻隔了来自欧洲北部的寒潮,越过直布罗陀,就是广袤的非洲大陆。

在阿拉伯文明的鼎盛时期,伊斯兰信仰随着骑兵的弯刀,以血与火的方式传向亚非欧三大洲。来到西班牙,已经是强弩之末。越过山脉天险,再向北方扩张,和天主教迎头相撞,力有不逮,所以在这里停下脚步。

以后的几个世纪,阿拉伯文明在内部的倾轧中渐渐式微,遥远的西班牙伊斯兰自立门户,成为独立王国。再往后,波澜壮阔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开始,欧洲海洋文明的扩张动力随着坚船利炮的提升,开始向整个地球进发。这出发的起点,就是西班牙。

当年你阿拉伯用重税和人头怎么从天主教那里夺取的,今天怎么还回来。这就是冤冤相报。而文艺复兴,重新定义了什么是人本, 什么是信仰。虽然,这个改变没有触及信仰的本质。重生的西方信仰,仍然伴随着鲜血和杀戮。


至小无名


西班牙的控制权曾经有过数度交替,过于早的就不讲了。罗马人占领之后形成了自己的势力,之后日耳曼人西迁导致了西罗马被打败,西哥特人获得了控制权。阿拉伯帝国崛起后获得了西班牙的控制权,但是收复失地运动使得欧洲势力逐渐开始在西班牙对阿拉伯世界形成压力,成功收复之后欧洲人夺回了西班牙。

——收复失地运动


实际上世俗化和宗教化是两个概念,其实西班牙在基督教时代时也非常宗教化,甚至拥有大量自己的宗教审判所。西班牙最为强盛的时代,也正是西班牙哈布斯堡强盛起来的时代,这个时代统治者非常需要天主教,因为天主教给予了统治者君权神授的地位,所以统治者自然笃信天主教。但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以贵族希望摆脱统治者统治为出发点的趋势开始在欧洲内部出现,而想要摆脱统治者则需要一种新理由,这个新理由就是新教。所以新教和天主教之争并不是所谓信仰之争那么简单,而是贵族想要摆脱统治者君权神授地位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不断爆发战争的过程当中使得国王的势力大为衰减,最终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议会制度逐渐出现,贵族通过成为现代议会制度当中的一员,可以有效的获得自己想要的地位,改变了由统治者控制封建化的唯一选择。通过世俗化确保自己的地位成为欧洲普遍的趋势,这种趋势的发展使得西方的宗教化逐渐降低,宗教也变成了个人信仰,并且与国家所实行的世俗观念产生了差距。

——1556年的欧洲 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时期


简单来说世俗化就是不再需要基督教或伊斯兰教来形成内部的君权神授,而通过现代议会来完成内部大势力的博弈所导致的最终结果。

——西班牙天主教堂


真的很博通专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西班牙的宗教问题上,“世俗化”相对应的并不一定是“伊斯兰教”,而应当是“宗教化”。

先来讲一下,西班牙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的爱恨情仇。早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哥特人就在伊比利亚半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王国,但是到了公元八世纪的时候,来自北非的柏柏尔人,也被称作摩尔人北上,渡过海峡趁着西哥特王国的内乱,一举横扫半岛。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停下了北上的脚步,但是在半岛建立起来阿拉伯人的政权。几个世纪以来,摩尔人也不是完全控制全岛,到了后期还被基督教又夺回了将近半拉地区。但是到了十五世纪,阿拉贡王国与卡斯蒂亚王国合二为一成为了统一的“西班牙王国”,实力大增,于是对于南方的“异教徒”阿拉伯人政权无法容忍,最终发动了“圣战”将摩尔人赶出了半岛。

我们都知道的是当时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这与她个人的经历以及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在成为女王后,西班牙这个国家可以说是罗马教廷最坚固的盟友之一。“再征服运动”将摩尔人赶走之后,伊莎贝拉开始在全境驱逐异教徒,将国家变成了彻彻底底的天主教国家。虽然之后政权更迭,好几代人后,出现了哈布斯堡家族、波旁家族,但是这些国家作为欧洲古老的贵族家族,同样都是虔诚的天主教信徒,因此西班牙一直都是天主教国家。一直到1978年,西班牙才放弃将任何宗教作为国教,正式成为了世俗化国家。值得一提的是,曾经受到西班牙殖民的拉丁美洲,很多国家因此也是天主教国家,直到现在仍然是,并不是所有国家都世俗化了。


国家人文历史


题主想问的应该是为什么没有将伊斯兰教的信仰传承下来吧。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分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就是民族成分与语言的差异。大家都知道,最初接受伊斯兰教信仰的是阿拉伯人,伊斯兰教是伴随着阿拉伯语的传播与阿拉伯民族的扩张而增加它的影响力。阿拉伯语属于闪含语系,所以和那些印欧语系民族相比,伊斯兰教在同化同属闪含语系民族信仰的效果上无疑更加显著。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北非的柏柏尔人。在阿拉伯人之前,马格里布一直处于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之下,而柏柏尔人也并没有大规模信仰基督教,一部分人却在阿拉伯人到来之后迅速接受了伊斯兰教的信仰,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与那些希腊人罗马人相比,柏柏尔人在语言,文化习俗,生活方式上与阿拉伯人更加接近,所以这两个民族间更容易有凝聚力。



同理,在阿拉伯人之前的伊比利亚岛上的居民是汪达尔人,西哥特人,而他们都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人分支,从一开始就在文化习俗,生活方式上,排斥着阿拉伯人所奉行的那一套。


第二点就是伊比利亚基督教王国从一开始就制定了反击阿拉伯人的伊斯兰教政权的政策,几乎是从阿拉伯人登陆伊比利亚的同时,基督教的反击与原始民族的反击就蓬勃发展了起来。

公元713年,穆斯林已经征服了伊比利亚全境,但仅仅到了722年的时候,在阿斯图里亚斯地区就打响了光复运动的第一战,并且形成了诸如纳瓦拉王国,卡斯蒂利亚王国,莱昂王国,阿拉贡王国这些反抗阿拉伯政权的国家。与此同时,阿拉伯人在公元732年的图尔战役中败在法兰克王国手上,这鼓舞了西班牙基督徒的反抗斗志,伴随着大量信仰伊斯兰教哈哈瓦利吉派的柏柏尔人涌入半岛,倭马亚王朝在西班牙地区的政权陷入了混乱。在732年到755年短短的二十三年间,西班牙的省长更换了二十三次之多,可以说,正是征服初期没能对半岛上的基督教势力形成有力打击,才让基督教王国在最初的弱势下缓缓成长起来。


第三点就与《古兰经》在启示中的规定有关。《古兰经》将一神信仰的犹太人与基督徒称作“有经典的人”,将多神信仰的其他民族与阿拉伯人称作“以物配主的人”。对于“有经典的人”,穆斯林一定程度上承认他们的宗教信仰,并且赋予他们用缴纳贡税的形式换取穆斯林政权的保护,但对于“以物配主”的人,他们的宗教信仰必须铲除,只能在死亡与皈依伊斯兰教之间作出选择。

而且从客观形式上来看,一定数量的“有经典的人”可以缴纳不菲的贡税,增加一笔可观的国家财政收入。所以与大家之前想象不同的是,倭马亚王朝在最初之时并没有采取多么强硬的手段逼迫基督教和犹太教徒改宗,相反一些统治者还乐于从这些异教徒手里获取贡税。

这种理念自然导致这么一种现象——与同时期的生活在基督教国家里的穆斯林相比,生活在伊斯兰教国家中的基督徒与犹太教徒明显处在一种更宽松更包容的政治环境下。

第四点就是西班牙光复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天主教国王对伊斯兰教文化的清洗,对信仰伊斯兰教教徒的驱逐。

而以上这些,其实已经是违背了投降条约里的条款。从1499年开始,在女王授权下的红衣主教西斯内罗斯就开始用焚书的手段取缔阿拉伯语书籍的流通,并且建立了可怕的宗教法庭。


到了1556年,菲利普二世又颁布了一项法律,要求留在西班牙的穆斯林立即放弃自己的语言,宗教,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他甚至下令拆除西班牙的所有澡堂。而这种反伊斯兰的政策在他的后任那里得到了继承。从格拉纳达王国的最终沦陷到十七世纪二十年代,已经有三百万穆斯林被放逐和处死。西班牙的摩尔人问题最终解决了,通过这么一种不光彩的方式。然而,伊斯兰的一些文化与建筑艺术等却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留下了磨灭不去的痕迹,直到今天。


普鲁士之魂


世界上有很多的地方可以阿拉伯化,但也有很多的地方可以非阿拉伯化。宗教的传播以及宗教与宗教之间的争端,从来都是以此为表现形式的。当然,现在由于很多的穆斯林大量涌入欧洲也造成了欧洲的很多社会问题,甚至出现了法国和英国德国的伊斯兰或者穆斯林化。但是这并不是历史上第一次欧洲出现穆斯林化的倾向,其实早在1000多年前。欧洲的最西端也就是如今葡萄牙和西班牙所占领的伊比利亚半岛就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其实在地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到伊比利亚半岛与北非十分接近,是整个欧亚大陆的最西端。



曾经是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但是在西罗马后期日尔曼人进入了伊比利亚半岛,并建立了基督教的西哥特王国,但是西哥特的统治并没有得到巩固。虽然也有自己的发展时期,但并没有持续太久。随后在中东崛起的阿拉伯人占领北非并且一直向西进攻,随后北上进入了伊比利亚半岛。也就这样阿拉伯人几乎占领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将信奉基督教的一些部落和国家全部赶到了比利牛斯山附近。但是阿拉伯人在当时并没有深入欧洲腹地,因为当时的法国查理马特阻止了伊斯兰教在欧洲的进一步发展,双方一直维持着在比利牛斯附近的战略对峙。由此伊比利亚半岛成为阿拉伯帝国与欧洲各国尤其是法兰西王国的分界线。



而伊比利亚半岛作为基督教世界的后方由此被打破。在阿拉伯人在此发展的这数百年里,西班牙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并且也完成了伊斯兰教化。很多穆斯林也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到了伊比利亚,当地的穆斯林人口大幅增加。而阿拉伯人则强迫当地的基督教信徒皈依伊斯兰教。当然也允许部分保留信仰以消除他们的反抗情绪。但即便如此,在税收和劳役等方面依然有着明显的差别,一些较为贫穷的基督徒为了生计不得不改伊斯兰教。而此时的阿拉伯也发现了重大变革,那就是原本主张征服的倭玛亚王朝被阿巴斯王朝所取代,而经历了这番变革,阿拉伯帝国也暂时放弃了对整个欧亚大陆的征服运动。倭玛亚家族的残部阿布杜勒几经辗转来到伊比利亚半岛,在当地的支持之下,建立了后倭马亚王朝。脱离了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为了保证其自身相比于阿拉伯帝国的独立,从阿布杜勒开始以后的君主都十分用心的去治理伊比利亚半岛。并且王朝很快达到了鼎盛,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科学方面都超过了当时日耳曼人所建立的基督教王国,是当时西欧繁荣发达的地方,甚至还成为伊斯兰世界三大文化中心之一。但是曾经兵败到比利牛斯山的基督徒并没有闲着,他们从公元八世纪后期开始就逐渐发展自己的势力,发起收复失地运动,这一运动很漫长。即便是阿拉伯世界衰落这些基督徒们也没有获得真正的成功,甚至在后倭马亚王朝灭亡以后 有许多穆斯林在伊比利亚半岛建立了很多伊斯兰小国,这些基督徒也无法将其赶出半岛。双方在半岛上的军事拉锯战长达数百年的时间。



而且在圣战的支持之下,不断有北非的穆斯林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伊比利亚半岛,基督徒问的抗争十分艰险。逐渐的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基督教小国开始联合起来。西班牙王国由此形成,这一年是1492年西班牙最终攻克了穆斯林在半岛上的最后一个国家,收复失地运动圆满结束,1492年是哪一年呢?也就是西欧国家开始新航路的那一年。西方国家尤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其实在收复失地运动刚刚结束之后就开始了对外扩张和对外探索。因为军事上的胜利使得他们有信心,要把基督教或者说是天主教传遍全世界,要彻底的战胜阿拉伯的穆斯林。在这一过程当中也促成了其民族意识的觉醒。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民族国家。



这两个国家十分热衷于航海,除了要彻底击败穆斯林,他们还想到海外获取大量财富。而当时除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欧洲的所有国家都不具备航海的条件,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也就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在伊比利亚半岛将阿拉伯人赶出,阿拉伯人在此地经营数百年的财富也落到了这两个国家的手中,所以他们才有能力和底气召集相应的人员从事航海活动。同时这两个国家也开始了较为残酷的非穆斯林化运动,强迫穆斯林放弃自己的信仰和习俗,几乎拆毁了穆斯林留在半岛上所有的建筑。实在不愿意接受改编的全部赶到直布罗陀海峡让其回到北非。



此后的西班牙一直以基督教正统自居,甚至还是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保守主义国家。西班牙对基督教非常执着也非常虔诚,所以即便到了现在,有很多穆斯林都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偷渡到西班牙,但是西班牙的穆斯林人口总数依然较低,完全不会有像法国和德国那样的严重的社会危机。而且自西班牙建国以来一直对宗教问题,尤其是对穆斯林的移民进行严格管理,所以是西班牙能完成非穆斯林的世俗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