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创楷书书法的曹魏书法家是谁?有何依据?

用户3922190350430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应该先大概了解中国书法史,一般的书法史专家都认为书法艺术起源于殷商甲骨文。所谓殷墟甲骨文指殷代王室刻在龟、兽骨上的占卜记录,也称“卜辞”。由于书写材料的缘故,甲骨文大部分是刻的,但亦有极少数是用墨或漆写的。从书法艺术角度看它已经具备汉字点画结构的均衡、对称、稳定等带有规律性的特点。所以一块刻有卜辞的甲骨,也可以说是一件颇为完美的书法作品了。

使用甲骨文的殷商正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青铜时代,他们将文字浇铸在青铜器上,这些青铜器上的铭文就称“钟鼎文”。当时人们把铜也称为金,故钟鼎文也叫做“金文”。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为了“书同文”,颁布法令废除六国通行的各种同义不同形的异体字和繁难的金文。命令李斯制定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字体,李斯把甲骨文和金文的精华融合原有文字的特点而创制了秦篆,这也就是今天我们所称的“小篆”。

相传程邈是秦始皇时的一个狱吏,因罪在狱中的他潜心书体改革,把当时流行的大、小篆加以整理,创制出隶书献给秦始皇。隶书的形成和发展一般可分为秦隶、汉隶,从秦代隶书的兴起到西汉初期的发展再至东汉时期的成熟定型,隶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过程。因历史的发展,政治经济的需要而登上主流书体的隶书逐渐被楷书取而代之。

东汉未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战乱频繁,朝代更替、社会最为动荡不定的时期。由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开始动摇,老、庄哲学和佛学乘时而兴,这也使文化艺术,尤其书法有了新的创造和发展。隶书也逐渐向字形方正、笔画平直、八法初备的方向演变,这种新书体慢慢取代隶书而成书写文字的楷模就被人们称为楷书或真书。

楷书的出现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里程碑,由于楷书的迅速发展也演变了行书和草书,因此也诞生了一批卓有成就的书法大家,他们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钟繇和王羲之。

钟繇(公元151~230),字元常,颖川长社人,三国时曹魏重臣。他好学多才,师法曹喜、刘德升、蔡邕等人,擅长隶、楷、行,能博采众长为己所用。正如唐张怀瓘《书断》:“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从《宣示表》、《贺捷表》等杰作可以看出,钟繇就是当之无愧的“正书之祖”。


弄墨人3476384831199


楷书也叫正书、真书或正楷,是从隶书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去除了隶书“蚕头燕尾”的特征,其笔画线条呈现出横平竖直的特点,字体结构更加趋于简化和合理,是一种比隶书更加规范化的字体,非常方便书写和交流。

众所周知,一种新字体的形成,往往历经数百年时间,是每个书法家贡献一点力量,许多个力量积少成多后,才逐渐趋于成熟和完善,慢慢进化为新的书法字体。

王羲之《乐毅论》

因此说,楷书的独创,不是某一个书法家的贡献,而是大家集思广益的结果。

楷书大约形成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最初是以小楷的形式出现。

不过,最初的楷书还残留有不少魏碑隶书的笔意,如,字的结体看起来比较宽博,笔画通常比较肥厚,竖画写得比较短,把横画写得比较长,整个字体看起来宛如一个胖子,没有摆脱宽而扁的结构,这些都是隶书的独有特征,被称作“魏碑体”楷书,属于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一种字体。

钟繇《宣示表》

三国时期的豫州书法名家钟繇(151年——230年),书法修养十分全面,真、草、隶、篆、行,五种书体都很精通。

曹魏时期,隶书是官方文字,所有官方文件的书写都采用隶书,但由于隶书书写起来一波三折,比较复杂,一些民间书法家常常要书写石碑上的字体,方便匠人刻字,所以,在写字时就把一些笔画进行简化,逐渐淡化了隶书的笔意。

钟繇恰恰是一位勤奋好学的书法家,他广泛吸收民间书风,又根据自己的审美理解,最终推动了楷书的发展,尤其在小楷上,有很高造诣。

在《宣示表》、《荐季直表》里,他首先把书法线条变成横平竖直,不在出现波磔,这种创新方法具有划时代意义,因此,他也被誉为第一位对楷书有重大贡献的书法家。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自钟繇之后的东晋以来,楷书进一步发展,在书写特征上变为北派楷书和南派楷书,北派楷书依然保留了不少隶书的特征,崇尚阳刚美,而南派楷书则独辟蹊径,呈现出了瘦劲美、秀润美的特征。

这时期的楷书代表人物,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

王羲之的《乐毅论》和《黄庭经》,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都是此时期的楷书代表作。从字体里可以看到,他们在书写时,反其道而行之,把竖画写得比横画长,适当从上下结构上拉长了字体,让字体变得修长、苗条,为后来隋唐时期的书法家进一步发展楷书,开了一个好头。

王羲之《黄庭经》

可以看出,唐代的楷书字体,大多数遵循瘦劲挺拔、齐整方润的特点,很显然受到了二王楷书的影响。

当然,从东汉到三国两晋时期,主要是隶书和行书的天下,钟繇、王羲之、王献之三位书法家在书法艺术的创作中,能不落窠臼,开拓进取,给楷书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完全可以这么认为,他们都是楷书发展初期举足轻重的人物。


鸿鹄迎罡


是锺繇,锺繇是曹魏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是楷书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锺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是相当深远的!

其传世书作有"贺捷表″和"宣示表″以及"荐季直表″还有"力命表″。

锺繇;字元常,世称"锺太傅″,(今河南长葛人)曹魏时期著名书法家。他所处的时代正是隶楷交错的时期!所以在他的楷书里也带有浓厚隶书味道,他楷体势微扁,字里行间,茂密厚重。笔法清劲,古朴简静。有一种自然质醇的意境之美。

所以说曹魏楷书创始者非鍾繇莫属!


风清滴露


楷书不是某一个人创造的,是在长时间的使用中逐渐演变而成的。只是某个书法家在由隶书转变为楷书时期非常具有代表性,比如魏晋时期的钟繇。

讲个有趣的故事,话说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书法家和政治家。

钟繇自幼相貌不凡,聪慧过人,曾与叔父钟瑜一起前往洛阳,途中遇到一个相面的人,相面的见钟繇相貌不凡,便对钟瑜说:“这个孩子面相富贵,只是将有溺水的厄运,请小心。”

结果,钟繇和叔父走了不到十里路,在过一座桥时,钟繇骑的马匹突然受惊,将钟繇掀翻到了水里,钟繇差点被水淹死。钟瑜见算命先生的话应验,觉得钟繇一定能够富贵,随即供他专心读书。

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其书法。钟繇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唐朝书学理论家张怀瓘在《书断》中曾评其书法为“神品”。

钟繇《宣示表》单字放大,真的美到醉!


瘦金体花间書


楷书是从隶书和竹简书衍化而来的,汉末的蔡邕他的隶书已具有楷书之雏形。楷书的形成是汉字发展的必然产物,大多数人认为是钟繇发明的。这是不对的。但钟元常是一位划时代的集大成者,他把汉字书写从隶书中区别开来,虽然仍保留了隶书的不少痕迹,但与隶书在书写方法和字型上有着革命性的变化。他流传下来的有宣世表季直表等碑帖,现在还仍然是我们学习楷书的最好范本之一。


田宗连


独创楷书书法的曹魏书法家是来自民间无名氏之手。是由汉隶省却波磔,增加钩趯被免草率而演变的。到三国魏国钟繇的《力命表》,《贺捷表》、《宣示表,《调元表》,《荐季直表》五表体现了我国楷书的风貌。楷书创立与创作的最有成就者当属魏国钟繇。后世人们对于钭繇的楷书造诣给予了极高的赞誉。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曹魏以来一人而己。


茶韵書斋


是钟繇,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锺繇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是楷书的鼻祖,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宣示表,故宫博物院藏。



墨言205627211


是钟繇,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兼工,其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

钟繇所处的时期,正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演变并接近完成的时期。在完成汉字的这个重要的演变过程中,钟繇继往开来,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他能适应时代潮流,善于学习民间出现的新书体;另一方面他勤奋学习,善于思考与钻研。少年时就跟随刘胜学习了三年的书法,后来又学习曹喜、刘德升等人的书法。因此,钟繇与任何有成就的学者一样,都是集前人之大成,刻苦用功,努力学习的结果。所以后来才能独创楷书!


小伟思密达


独创楷书书法的曹魏书书法家是钟繇。据传钟繇有《丙舍帖》《上尊号奏》,和合称为“五表”的《力命表》、《贺捷表》《荐季直表》《调元表》《宣示表》等。对于他的书法成就,唐代张怀瓘《书断》中说“大傅虽习曹(喜)”、蔡(邑)隶法,艺过于师,青出于蓝,独探神秒。真书绝秒,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宣和书普》道:“钟繇《贺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尊墨轩书法


钟繇,字元常。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据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笔法传授人名》说: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