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陳蕃能成為一代名臣?

龍溫的女孩


提起陳蕃,大家可能有點陌生,但你肯定聽過一句話: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個典故就來自陳蕃,那麼陳蕃是怎樣一個人呢,是否是一代名臣呢?

少年陳蕃——胸懷大志

陳蕃,字仲舉,是汝南平輿人,他祖上是河東太守,但到了陳蕃這一代,家道中落。陳蕃15歲時,曾經獨處一個庭院習讀詩書。一天,其父的一位老朋友薛勤來看他,看到院裡雜草叢生、穢物滿地,就對陳蕃說:“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陳蕃當即回答,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這回答讓薛勤暗自吃驚,知道此人雖年少卻胸懷大志。感悟之餘,勸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以激勵他從小事、從身邊事做起。


《後漢書》:蕃年十五,嘗閒處一室,而庭宇蕪穢。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藩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藩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strong>

初入仕途 ——剛直不阿,不畏強權

在沒有科興制度的漢朝,陳蕃以舉孝廉入仕,拜為郎中(郎中,是尚書的屬官,初任為郎中,滿一年為尚書郎,滿三年為侍郎),後來做刺史周景的別駕從事,直到太尉推薦徵拜議郎,再遷為樂安太守,在這之前曾經因為性格方直,與上司不和而棄官。

東漢末年,外戚當道,宦官弄權。有一次,漢順帝之妻梁皇后的哥哥、時任大將軍的梁冀寫了一封信給陳蕃,讓陳蕃幫他辦一件私事,陳蕃對信使拒而不見,信使假傳大將軍令求見,陳藩知道後將信使打死,這惹惱了梁冀,被貶到為了縣令。

中年為官——為政有方,強顏犯諫

由於陳蕃在任時政績顯著,沒過多久,漢順帝再次起用陳蕃,拜尚書。直至後來靈帝時官至太傅。在東漢末年的,朝廷鬥爭中,主要是專權的外戚與弄事的宦官之間的鬥爭。作為東漢的大臣,他強條陳時弊,例如上疏皇帝封賞逾制,內寵偎盛上疏說,今天下有三空之災禍:田野空,朝廷空,倉庫空,加上戰亂不止,流民不斷,正是皇上焦心毀顏、坐臥不安的時間,怎麼能不顧社稷,揚旗耀武去圍場守獵呢;當公卿們廷議征討“山賊”,下詔舉孝廉、茂才,他都要上疏批駁,說小民作惡,罪在官吏侵暴,武力不能解決,要澄清吏治才是等等。

桓帝死後,劉宏即皇帝位,是為漢靈帝。時竇武被封為大將軍、陳蕃被擢為太傅,定計剷除宦官勢力。大將軍竇武與陳蕃,上奏竇太后誅滅宦官,不料竇武當斷不斷,事未行便被宦官發現,結果竇武失敗自殺,竇太后亦被遷於南宮。

陳蕃的一生,始終都處在外戚與宦官爭鬥時的動盪之中。陳蕃不避強權、犯顏直諫的、忠君、報國、輔社稷之危,面君直言,在為社稷剷除宦官之害鬥爭中,一帶名臣的光輝一生也落下了帷幕。

縱觀陳蕃其人,徐鈞的一句評價很是中肯:身居一室尚凝塵,天下如何掃得清。須信修齊可平治,絕憐志大竟無成。


四哥聊歷史


忠君、報國、輔社稷之危,面君直言,不避生死,體現了一位忠臣的拳拳心志,更體現出天中先賢的風範。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依然苦苦地支撐著,雖然最後的結果是捐軀死國,身首異處,但給後人留下的除了無盡的惋惜外,還有“大丈夫當掃除天下”而事未盡的悲壯。

陳蕃(?-168年),字仲舉。汝南平輿(今河南平輿北)人。東漢時期名臣,與竇武、劉淑合稱“三君”。

少年時便有大志,師從於胡廣。被舉為孝廉,歷郎中、豫州別駕從事、議郎、樂安太守。因不應梁冀私情被降為修武縣令,任尚書。又因上疏得罪寵臣而外放豫章太守,任內為政嚴峻,使吏民敬畏。後遷尚書令、大鴻臚,因上疏救李雲被罷免。再拜議郎、光祿勳,與黃琬公平選舉,因而遭誣告罷官。不久,被徵為尚書僕射,轉太中大夫。

延熹八年(165年),升太尉,任內多次諫諍時事,再遭罷免。靈帝即位,為太傅、錄尚書事,與大將軍竇武共同謀劃翦除宦官,事敗而死。








福臨1956


少有大志、為政清廉、屢陳時政、公正選舉、剛直不阿、謀除宦官、輔社稷之危,面君直言,不避生死。 還不足以成就陳蕃成為一代名臣? 蕃的一生,始終都處在宮廷爭鬥時的動盪之中。作為東漢的大臣,他要麼與專權的外戚爭鋒,要麼和弄事的宦官相抗。陳蕃作為漢室重臣為朝廷亂而不亡做出了的獨特貢獻。這其中,陳蕃不避強權、犯顏直諫的做法最讓世人感嘆。忠君、報國、輔社稷之危,面君直言,不避生死,體現了一位忠臣的拳拳心志,更體現出天中先賢的風範。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依然苦苦地支撐著,雖然最後的結果是捐軀死國,身首異處,但給後人留下的除了無盡的惋惜外,還有“大丈夫當掃除天下”而事未盡的悲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