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突徙薪,反思疫情——道法自然

大道至簡,反思疫情

曲突徙薪,反思疫情——道法自然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武漢加油,中國挺住!

曲突徙薪,反思老子祖先之言:道法自然,尊道貴德!吸取教訓,堅決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永續發展之道!

道生德蓄天地根,尊道貴德萬物生。

人道法道道自然,無智無慾為無為。

天地無私與善人,天將救之慈衛之。

修德證道無死地,鬼神瘟疫不傷人。

營魄抱一德不離,專氣致柔滌可欲。

雞息鵝素鵲和順,素樸質真如童心。

生不如養建德性,養不如教明道常。

天生赤子皆真人,修德合道成聖人。

身如藕根在凡塵,花開聖鏡向道心。

人間天堂尊道德,聖人輔眾復自然。


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大道至簡,簡單至極。《傷寒論》,治病之法幾種,方劑百餘,常用藥物數十,主旨八字,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深切懷念國醫大師鄧鐵濤和《本能論》作者郭生白先生,汗吐下和,陰陽中和,道法自然,人生無尤。中本西用,中西結合,國家同時應該組織中醫隊伍!人的身體是一個整體的系統的自然體,不是一個任意切割的物品,大制不割,天然本能具有善融萬物、抵禦病毒、善生自然的能力,能治好的病都是順勢而為的,凡是治不好的病都是人類自作孽或庸醫自以為是。我們要聽取道德醫生的,但也要尊道貴德而自信,文化自信,在文化自覺,文化自覺在明道建德,明道建德,就應道法自然、尊道貴德,真正的中醫應該叫自然醫學或道德醫學。順應道法自然、陰陽中和,是天下萬物善生善融的根本。

疾病既是身體的自然排異,也是警鐘。要正確看待疾病。

”人自身本有一個防疾愈病的能力系統,我們為什麼放棄不用,而去求救有毒的化學藥與手術刀呢?難道這是智慧嗎?這卻是醫源性疾病與藥源性疾病的根源。”《本能論》。

曲突徙薪,治標更要治本,治本在治心,治心在保性,不要讓慾望汙染了赤子童性,人性汙染了社會就汙染了,自然汙染了,人類就玩完了。清正為天下正。

大軍過後,必有凶年:人口大量流動,水土不服,疾病橫行,瘟疫之源。西班牙大流感死亡、非典疫情、肺炎疫情等,讓我們反思老子不爭去欲思想。“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以奇用兵”,不可無兵,但不可“往來”於他國。兵是保家衛國、保護自然的,不是暴力侵略和炫耀武力的。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治國的根本,不應該調動人性的慾望而汙染素樸自然的德性,應該建立道德信仰。

天災十之八九皆人禍。或者說根本就是人禍,無論是砍伐樹木造成的水災,還是人為無知造成的火災,更別說人為貪慾造成的瘟疫、戰爭死亡等,當真正的災難到來時,才會清醒的認識到,在自然面前,人類的力量不值一提;在生命面前,人類的權利富貴毫無用處。清醒吧,人類,熱愛自然吧!熱愛道德吧!

尊道貴德,百姓自化,自給自足,無需背井離鄉,無需艱難謀生,滌除玄鑑,放下可欲,見素抱樸,少私寡慾,人間天堂。在自己家鄉,一方水土一方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安居樂業,其樂融融。背井離鄉無非是為了善生,如果安居樂業,就無須拋棄妻子、遠走他鄉。而人口大量流動,水土不服,免疫不同,飲食不節,可欲膨脹,傳播疾病,破壞生態鏈是造成瘟疫的根本原因。可見背井離鄉也是瘟疫大規模爆發的原因之一。因此呼籲小國寡民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生活。

之所以背井離鄉,是因為“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而現在黨為人民服務,利而不害,為而不爭,再背井離鄉的打工,無外乎是為了可欲,為了貪慾,是某些既得利益者形成了新式權利貴富階級,拋棄了無產階級打天下時的根本德性,刺激了人性的慾望,把雷鋒品德的榜樣演化換成了黑貓“奸商”,百家爭鳴褪變成了百商爭鳴,而術業又不以道德為根本, 沒有樹立真正的道法自然、尊道貴德的道德自然信仰,使人們喪失了天然的道德精神,使人們失去了心靈歸宿和精神寄託,變成了唯利是圖、唯錢為貴的可欲病人,失去德性則如行屍走肉,如同機器源程序中毒,慾望汙染了淳樸的道德人性本性啊!盲目發展經濟,所有的經濟加起來也無法挽回被汙染生態之萬一!!!可悲可嘆,本末倒置,得不償失,“善有果而已”!


厭飲食——吃仙了,那麼醜的也不放過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誇,非道也哉”。

被老子言中了,“其事好還”“善有果而已”,“強梁者不得其死”,人類的慾望會和恐龍一樣,吃到沒東西可吃,那時候強梁無比,唯我獨尊,沒有天敵,也沒敬畏,也就走向了滅亡!

“罪莫大於可欲,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放下名利色貪和自我自是的可欲,“罪莫大於可欲”,可欲和智慧是一切罪惡的根源!相信道德,相信自然,道生天地,德蓄萬物,天下萬物,同道同德,和諧善生,自然生態,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本之道!不知德性,身無靈魂,不建德性,人失根基,盲從隨化,消極無依,賢名外慾,如牽牛繩,五味口爽,如釣魚餌,五音耳聾,如誘人樂,五色目盲,如困魚瓶,追逐可欲,本末不分,失去本我,終生不救。


商業的本質是價值的交換,價值的本質是德,不是利潤和金錢,剩餘價值都應“奉有餘以補不足”,天生赤子皆平等,公平享受所有待遇,才能從根本上淨化德性。“有餘”和智巧是調動人性慾望的源頭,一定要把道德賜予的有餘之物還給天地自然。“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留財留紈絝,留權留禍害。留下道德經,子孫安泰平”。對刺激慾望的炫富行為、殘害生靈的商業行為、破壞自然的無道行為、汙染人性的無德行為都要嚴厲打擊、徹底取締,一切都要以尊道貴德為本。希望商人能看清本質,人生一世,一日不過三餐,一夜不過九尺,一生修德合道,一世尊道貴德,道法自然,子孫傳道承德而不輟,“死而不亡者壽”,才是生命的意義。

商業是人類修德通道的一個法門,即術,如同琴棋書畫百家百業一樣,不貴不賤,不高不低,因勢順性,皆可成聖,貴在尊道貴德,找到自己的興趣並能專氣致柔、持之以恆,功成身退,“有餘以奉天下”,修德合道,即為商聖!

經濟要重視生態農業,善生和諧第一!去掉轉基因公司、農藥公司、化肥公司等。取消貨幣制,人人各得其所,物物各得其宜,非關善生者,皆有害於自然,不可交換、生產。人類的慾望刺激了土地的慾望,土地泡沫化、膨脹化,必然會帶來土地的報復,“善有果而已”,建立在慾望上的沙堡不會長久的,應該尊重土地的自然本性,自然自化,飲食自然,協同繁衍,人口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自然越好。高樓大廈,高不勝寒,侵害生物,鳳凰不翔,麒麟不遊,唯我獨尊,“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重視農業。人生百年,飲食男女,善生善融。大力發展農業。農業合道,道法自然,順從天地,符合時令,“天地相合,以降甘露”,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飲食男女,吃飯繁衍,是萬物的頭等大事,尤以飲食為要, 是以“上善若水”,這是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本性需求,符合本性本能需求,就是有欲。超出本性需求就是可欲,“罪莫大於可欲”,有機農業可以循環不息的可持續發展,農藥肥料刺激農業豐產豐收,是人為干涉,致使土地惡化、作物有毒,看似人偽有為使物產豐富,其實都是慾望膨脹的幻象,這是用子孫命來換取短期可欲的行為。農業是基礎,無論上層建築如何發達,都是建立在土地上的,失去了綠水青山的土地,飛的有多高,跌的就有多慘,無根不久。發展生態農業,環保事業,為環境計,為子孫計,亦是為自身計。


孩子生而平等,所有的孩子都因該平等享受國家統一的福利權利。

生不如養建德性。養不如教明道常。

天生赤子皆真人,修德合道成聖人。

家庭教育為本,建德,學校教育為輔,授業,社會教育為用,成器。名師開悟為根,道德家為真師。《道德經》為家教經典。

人性本性,清靜如水,赤子真人,無善無惡。可欲汙染,如水被汙,與其淨水,不如淨性。保護環境,愛護生態,不如歸根,保護人性。人性自然,清清靜靜,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孩子生而平等,所有的孩子都因該平等享受國家統一的福利權利。

生不如養建德性。養不如教明道常。

天生赤子皆真人,修德合道成聖人。

家庭教育為本,建德,學校教育為輔,授業,社會教育為用,成器。名師開悟為根,道德家為真師。《道德經》為家教經典。

人性本性,清靜如水,赤子真人,無善無惡。可欲汙染,如水被汙,與其淨水,不如淨性。保護環境,愛護生態,不如歸根,保護人性。人性自然,清清靜靜,見素抱樸,少私寡慾。“弘道積德杯〞——老子文化作品有獎徵集暨老子文化國際論壇。歡迎投稿,文章作文➕書畫➕文創影視等作品均可,十萬元獎金。公眾號:弘道積德老子文化獎病毒從天然變成人為,也具有人的意識了嗎?天然病毒存在比人類估計還久,和諧相處,現在為何發怒了?是人類失去了德性嗎?

唯經濟論忽視道德信仰的後果,會越來越嚴重。別再本末倒置了,南轅北轍、勞而無獲而已。

一切人之有為的歷史藝術、法律禮制、仁義禮智、善惡美醜等等文化學說都必須以道德為根本!我們可以不尊重有為的文化,但必須尊道貴德,尊重一草一木,敬畏萬物生靈,因為道法自然是一切事物的根本依據。面對疫情反思“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了。《道德經》為治國之本。


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


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一切事物的根本是道德,


道生德蓄,天下萬物尊道貴德而常自然。


弘道積德,聖人以輔萬物之自然而無為。

弘道積德杯老子文化獎。

以智治國,調動了人類的可欲,罪莫大於可欲,人類的慾望和智慧使人類變得強大無比!“強梁者不得其死”,我們應該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走永續發展之路!


聖人之治,應該法道自然,見素抱樸,少私寡慾,不以經濟為根本依據,經濟是後天人為之物,“難得之貨使人行妨”,商業的本質是價值的交換,價值才是根本,價值就是德,遵道而行為德,背道而行為無德。無道不久,無德不長,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道法自然之理也!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爭的是道德。不敢為天下先,不爭的是名利。


道德是一切事物的根本,


自然是檢驗一切事物的根本依據。


道生德蓄天下萬物尊道貴德常自然。


弘道積德聖人輔眾道法自然為無為。


人道法道,道法自然,無憂無咎,人生圓滿!


弘道積德,功德無量!同道同德,多多益善!


留財留紈絝,留權留禍害。


留下道德經,子孫安泰平。


生不如養建德性。養不如教明道常。


天生赤子皆真人,修德合道成聖人。


家庭教育為本,建德,學校教育為輔,授業,社會教育為用,成器。名師開悟為根,道德家為真師。《道德經》為家教經典。


人性本性,清靜如水,赤子真人,無善無惡。可欲汙染,如水被汙,與其淨水,不如淨性。保護環境,愛護生態,不如歸根,保護人性。人性自然,清清靜靜,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人若有了自然道德信仰,尊道貴德,萬物和諧,德性清靜,無私無慾,內心光明,無福無禍,無憂無慮,真信不偽,修德合道,人生圓滿!

真正的信仰是自然無為、清靜無慾的,不帶有任何的企圖心、功利心,有敬畏心但無恐懼心,是身心如一的、毫無條件的完整皈依。如此看來,只有道法自然才能滿足這個條件,道無意志,但鬼神不驚,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所以尊道貴德是天地萬物最根本的信仰!

人體本身具有的“天然病毒”並不是真正與人有害的病毒,“天然病毒”與萬物共存,也是同德的,具有德性的,尊道而行的,也是同道的。所以它對人無害。而部分人由於失去了德性,或者說這是“人為病毒”,很多人被連累而致邪氣幹正,根本是人類道德淪喪、妄念妄為的可欲產物,所以才有如此大的危害,對抗病毒,第一步是要建立道德信仰,善生為體,善融萬物,正心正念,鬼神不驚,不懼病毒,從心裡上皈依道德,戰勝病毒,最終一定會“去邪歸正”。

不要自以為是的虛偽的仁義品德!這不是道德,道是道源,德是德性。

小國寡民,一方水土一方人。不要唯經濟論,不要背井離鄉!善生,善生自然,善融無為,尊道而行,貴德而生,不要妄為而破壞生態、移民火星,不要妄念而自以為是、唯我獨尊,不要相信鬼神、王權,要相信自然,相信道法自然、尊道貴德,才是天下萬物和諧善生善融的根本。

尊道貴德!不要失去希望。希望是最好的良藥。皈依自然主義,信奉道德主義,身心尊道貴德,道法自然,無憂無懼,是戰勝邪惡的第一步。


學習《道德經》的益處。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

人若明道建德,則人生有常,尊道貴德,本末源流,因勢順性,無為而成,人生圓滿,事業順利,家庭和睦,子孫興旺。

人若不明道德,則福禍無常,成敗不定,本末無序,不明道勢,不知德性,雖進實退,南轅北轍,事倍功半,勞而無果,富不過三,家道不昌。

因此道德之師,在授業前一定是要先傳道,讓人先明道,而後建德,最後是授業學術,再加以實踐和解惑,本末有序,立足根本,把握本質,循道修德,執法御術,才能把人培養成真正的人,才能成為大師或聖人。天地萬物,皆有德性,百家百業,皆可通道,明道建德,順道而行,皆可成聖。就會找到自己的通道法門,成為道德家或道德商,完成生命的完美旅程。

做事先做人,做人先正心。

正心先建德,建德先明道。

留財留紈絝,留權留禍害。

留下道德經,子孫安平泰。

明道就是明白終極道理,人與宇宙、天地、萬物的關係,解決人人從哪裡來,又到那裡去的問題,就是宇宙觀和人生觀(生死觀)的道理。

建德就是建立道德人格,復歸於樸之德性,樸散為器,勤而行之,修德合道。德性(本性)解決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的問題,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德行(行為)解決的是如何實現人生的意義的問題,怎樣才能完成幸福美滿的人生旅程,德就是社會觀和價值觀的道理。道德之學是涵蓋認識論、方法論、本體論、辯證法、統一學的道德主義之學。

道生德蓄,萬物平等,明道建德,皆可成聖。

道化德育,人格立基,尊道貴德,人間天堂。

道不是人為的道路,德不是人為的品德,,道德是一切文化和信仰的根本。《道德經》的道德之學是包含包含道之宇宙觀、天道之自然觀和人道之人生觀、社會觀、價值觀的系統性思想鉅著,人道法道,道是天地的本源,德是萬物的根本,天道是人道的依據,人道法道是為德。道之術是運行趨勢,道之法是運行規律,道之德是萬物的本性,是道之分之性, 道之器是自然萬物,萬物生於道成於德,尊道貴德是天地萬物的本性,修德合道是人生的意義和使命。吸取教訓,堅決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永續發展之道!

孩子生而平等,所有的孩子都因該平等享受國家統一的福利權利。


弘道積德,功德無量;同道同德,多多益善!

術貴有德,業德貴道;道德自然,生態共贏!

尊道貴德,弘道積德,功德無量,歡迎同道同德積極參與,攜手共創道德文化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