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的名聽多了,但你一定沒有聽說過,“量子”原來是這樣子


“量子”的名聽多了,但你一定沒有聽說過,“量子”原來是這樣子

(一)

量子力學是當前最熱門的話題了,哪怕是真正懂得其中奧秘的人並不多,但這門科學卻越來越深入人心,如此沒有聽過“量子”這兩個字的人,恐怕越來越少了。

有關量子力學的科學知識,不管是在專業的理論層面,還是在其科普的層面,你都可以從網站上搜索到大量的資訊,這裡就不提及了。本文的重點,是想從漢字的角度,看看對“量子”這兩個字該如何理解。


“量子”的名聽多了,但你一定沒有聽說過,“量子”原來是這樣子

首先,我們來看“量子”中的第一個字——“量”。

中國解釋漢字的經典之作《說文》一書,對“量”字的解釋是“量,稱輕重也”。從這裡,我們就看到“輕”和“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它們卻被放在同一個字之中。


“量子”的名聽多了,但你一定沒有聽說過,“量子”原來是這樣子

什麼叫作“輕”,什麼叫作“重”?我們知道物理的力學原理,是從眾所周知的大科學家牛頓開始的,他不就是因為從樹上掉下來的蘋果,而得到了靈感,才有了後來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嗎?由此,如果我們把傳統的所謂經典力學比作“重”,是順理成章的事。

那麼,與“重”相對的乃是“輕”,它就是指著量子力學而言了。現在已經有一些科學家在探討和研究靈魂的存在,並指出所謂的靈魂,就是輕得不能再輕了的“超弦”。所以,把“輕”與微觀的量子力學連在一起,是再恰當不過的事了。

“量子”的名聽多了,但你一定沒有聽說過,“量子”原來是這樣子

如果你再仔細地觀察一下的話,可以發現“量”字的上面是個“日”字,下面是個“裡”字,而上、下之間有一道橫,相當於是個“一”字。換句話說,你可以把“重”的概念和“日”的形象;把“輕”的概念和“裡”的內涵連在一起去理解。

好了,如果我們把這一橫當作是分界線的話,就可以看到上面的“日”代表宏觀世界,還有什麼比人一抬頭就看得見的光芒萬丈之太陽,更能表達宏觀的自然界與人類密切的關係呢?

而這一橫下面的“裡”字,則代表人看不見的微觀世界。雖然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有著彼此不能分割的關係,但畢竟“裡”才是“量”字的部首,所以量子力學的核心毫無疑問是著眼於微觀世界的,看不清楚這一點,其它的都不必談了。

“量”字的部首——“裡”,其繁體字是“裡”。它雖然帶有“裡面、在內”的意思,但重點卻在於其點出,套在身體外面的“衣”,才是人應該留意的地方。

現在不少人都知道,在人體的外圍,罩著一層由不同顏色組成的“光圈”,甚至於可以用一種叫“克里安(Kirlian)”的特殊照相機,把這些人體光暈——無形的能量場給拍下來,一下子就讓無形的“光”,變成有形的“像”。


“量子”的名聽多了,但你一定沒有聽說過,“量子”原來是這樣子

也就是說,拿量子力學的術語來說,這些所謂的“光暈”,是與量子的“光波”理論有關的。儘管人現在可以不相信這些人體“光圈”或所謂“脈輪”的存在,但人們遲早會發現,這些無非是量子力學所涉及及必須研究的一部分。

量子力學之所以玄秘,就是因為人一旦跨進了微觀世界這道門,就必須從微觀的角度入手,才能摸索和領悟到形而上學的精華。

(二)

下面,我們來看“量子”中的第二個字——“子”。

在中國文化中,出現了一大堆的“子”:從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朱子,到老子、莊子、墨子…… 凡是帶“子”字輩的,都意味著是一些頗有經歷和來頭的人。


“量子”的名聽多了,但你一定沒有聽說過,“量子”原來是這樣子

也許,我們也可以人格化地把這個“子”用到量子的身上。自從量子力學問世之後,在現代物理學的微觀世界裡,也來了一大堆的“子”:從起初的分子、原子,到後來的電子、中子,以至再後來的粒子、質子、輕子、夸克等等。對於許多門外漢來說,除了知道這些名詞是怎麼讀之外,對於它們裡面的來龍去脈,幾乎大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當看著這麼多的“子”擠在一起的時候,筆者不禁嘖嘖稱奇,為什麼中國人在翻譯這些專用名詞術語時,大多在後面加個“子”呢?而不像“夸克”一樣,就照英文Quark的發音直接翻譯而成呢?


“量子”的名聽多了,但你一定沒有聽說過,“量子”原來是這樣子

後來,筆者好奇地查了《漢典》才恍然大悟。原來,漢字的“子”字,雖然看起來十分簡單,不過就是個“了”字,中間加上了一橫而已。但是,它們中間的聯繫卻不簡單。

“了”這一個字,可以有兩種發音:讀le的時候,表示肯定的語氣,與當下的狀況有關,比方說:好了; 讀liǎo的時候,表示結束的意思。比方說:完了。

而“子”中間的那“一”橫,排在所有的漢字最前面,代表“一”是天地萬物的源頭。由此而來,“子”字乃是在告訴我們,微觀世界中所有的“子”,不管是科學家已經下了定論、結束了研究調查的“子”;還是正在摸索過程中的“子”,它們都和“一”連在一起。

科學家們在和各式各樣的“子”打交道的過程中,無非是直接或間接地接受來自“一”的智慧啟示。人若能深刻地認識這一點,就能更多、更快地揭開宇宙中許許多多與“子”有關的奧秘。

想不到,冥冥之中一切都有“一”的手在介入,竟然連一個專業術語的翻譯也不放過。


“量子”的名聽多了,但你一定沒有聽說過,“量子”原來是這樣子

筆者從來無意把人引入牽強附會的文字遊戲之中。這裡說了這麼多,只是想告訴大家,心靈意識和科學物質是彼此相通,又是彼此分開的。所以,該結合的時候就結合,該分開的時候也毫不猶豫地分開。一切都有老天爺的手在介入,不要天真的以為什麼都是人說了算。

愛因斯坦說得好:“科學沒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沒有科學就像瞎子。”今天量子力學大行其道決不是偶然的。因為微觀世界是“玄”的,又是“實”的,我們只有把這兩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摸準時代的脈搏。

(三)

值得一提的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普郎克和愛因斯坦都屬於物理力學中的經典派,他們對於量子力學中的“生力軍”,也就是目前大家所公認的量子力學的主流派,所持的一些觀點並不認同,從而無形之中就形成了兩大陣營。

有意思的是,這兩大陣營的科學家原來都注目於同一個“量子”,後來卻演變成為量子家族的“掌門人”,與把量子力學發揚光大的“接班人”不是同路人。

這種令人實在難以理解的事,如果照《說文》所解釋的,“量,稱輕重也”,就一點也不難理解了。因為,科學家們在探索和觀察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的過程中,作為工具使用的“稱”——天平,也必須不一樣。若用了錯誤的工具,相當於思考的路線,努力的方向都弄錯了,那麼,就不管起初人的出發點是如何的好,最後還是無法取得圓滿的結果。

漢字的“量”字,早就暗示我們,“輕”和“重”這兩個因素是互相對立的,雖然它們有合一的一面,但微觀世界不同於宏觀世界,這才是量子力學要告訴我們的關鍵要點。

人類進入了智能時代,必須明白量子力學之所以在當前走紅,就是為了讓人類能夠逐漸地脫離以往傳統、固執的觀念,輕鬆自由地活在讓微觀世界當主角的新時代。


“量子”的名聽多了,但你一定沒有聽說過,“量子”原來是這樣子

在未來多姿多彩的大同世界裡,當每個人都在微觀世界中扮演好自己的那一份“子”的角色,可以預見,整個宏觀世界也將變得五彩繽紛,鮮豔奪目。

我們在從漢字去窺探“量子”奧秘的過程中,實在驚歎幾千年前的漢字,怎麼能夠如此天衣無縫地與現代科學最前沿的量子理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可見冥冥之中一切都有定數;定數之中又有不定數,這正是“量子”的魅力。

它從物質層面為科學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必將從靈魂意識的層面,刷洗一切人文、哲理和宗教的舊觀念,讓人類進入脫胎換骨、浴火重生的更新。


“量子”的名聽多了,但你一定沒有聽說過,“量子”原來是這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