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的优雅》:生活的意义,在荒诞世界里,找寻到自己的声音

图|网络

文|海蓝


“人们相信追逐繁星会有回报,而最终却像鱼缸里的金鱼一般了结残生。”

——《刺猬的优雅》

《刺猬的优雅》:生活的意义,在荒诞世界里,找寻到自己的声音


《刺猬的优雅》是法国小说家、哲学教授妙莉叶•芭贝里撰写的小说,后被拍为同名电影。之前听朋友介绍挺好看的,心想,剧情应该就如电影名字一样“优雅”,而开篇出现的却是,小女孩帕洛玛计划自杀的画面,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为什么要自杀呢?是什么让她想到自杀呢?是生活孤苦无依?是失去亲人?……我带着这样的疑问,一直不停的看下去。或许这正是作者给我们抛出的第一个问题:生命的意义?正这个问题,整个影片才体现出它的意义,让我们带着这样的追问,去思考,去体验。

影片讲述的是,在巴黎左岸葛内乐街七号,一栋高级公寓里的故事,十一岁的少女帕洛玛,因不满人生就如同困在鱼缸里的金鱼,无望而毫无意义,她秘密的计划着自杀,每星期从妈妈的安眠药里偷出一颗,决定在十二岁生日当天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死之前,她决定要拍一部电影,记录生命的荒诞与无趣。

米歇尔夫人,一个肥胖丑陋的54岁寡妇,她小心翼翼的维护着自己粗鄙的门房形象,却为自己在内心筑起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新搬来的日本绅士小津格朗,几乎同时细心发现这个孤僻女孩的独特天赋和看门人的优雅之处,他的到来亦如一架桥梁,在他的带领下,不仅米歇尔夫人逐渐卸下卑微的伪装。帕洛玛也开始重新审视生活与死亡。


新年之际,又一一年充满计划之时,有什么目标,有什么计划呢?看完这部电影后,开始思索,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我们所期待的人生?

在影片《刺猬的优雅》中,每一个人都有我们的现实和理想。那么今天就用“选择”的角度来解读,关于人生不同选择,只有爱的滋养和在自我拯救中,才能让我们有勇气去推开另一扇门,去发现更为真实的生活。

《刺猬的优雅》:生活的意义,在荒诞世界里,找寻到自己的声音


01.

制式化的人,每个人如同鱼缸里的鱼,在“时间”与“习惯”的双重消解下,如实存在的孤独感

帕洛玛用录像机记录这身边家人的生活,影片也由此展开。

“时间”的无意义导致的精神空虚,帕洛玛的母亲,一个小资家庭主妇,十年,不间断的看精神科医生,服用安定和舒解神经的药物,还喝香槟酒。她每天忙碌着,每隔三个小时就用喷壶给花浇水,像跟人一样同它们说话,细心温柔的呵护它们。

一个人得孤独寂寞到什么程度才会和植物说话?时间消解了她生命的意义,也消解了她的责任,她看不到十一岁的帕洛玛,一个需要得到母亲关心和爱的孩子,她对女儿的需求视而不见。

  • 心理学说,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会产生一种绝望感,在最开始,他们试图唤起对方的爱,而逐渐的,他们觉得这不可能实现,转而变得抑郁与绝望,于是他们放弃获得爱,而只想用各种激烈的手段来激发对方的注意。

得不到关注的爱,更没有理解与陪伴,或许这也是帕洛玛想要结束生命的有种原因之一吧。

“习惯”的无意义带来的落寞感,影片中,在邻居皮埃尔死了,妻子伤心的同刚下班回家的丈夫述说这一不幸的消息时,丈夫一边拥抱,一边安慰着她。看到这里,的确是一位体贴的好丈夫,可过了一会儿,他似乎突然想起似的问:“他是什么原因死的?”“我跟你说话你都没听见吗?”习惯性的拥抱,机械性的话语,习惯后的陌生,形成了最大的孤独感。

孤独与生皆来,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体验过不同的孤独,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看电影……这是心灵的孤独。

明明身边都是最亲密的人,还是会时常感到只身一人,虽然你我面对面,身体上只隔了两个手机屏幕,心里却隔着千山万水,这就是孤独感。它是种,身在热闹的群体中,但却没有被理解,没有被看见的情绪体验,一种无回应的孤独,

精神分析学家说: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

所以那些害怕孤独的人,在没得到他人的回应,会开始失望、恐慌、神经质,觉得自己的存在没有意义,开始质疑自己,最后甚至摧毁自己。

《刺猬的优雅》:生活的意义,在荒诞世界里,找寻到自己的声音


02.

制式化,是种选择;自杀,是种选择,死亡唤醒的是“反抗”,还是“沉溺其中”

“生活就像活在鱼缸里的鱼,终结在塑料袋里。”

“死亡”一个多么令人恐惧的词语,在见证邻居皮埃尔死亡后的样子,帕洛玛开始幻想死亡,她模仿皮埃尔心脏衰竭,倒在楼梯上;而后又幻想用刀,刺穿自己的腹部,痛苦的倒在床上;最后甚至打开窗户,想象从楼上跳下去的死亡经历,而跳楼是她认为最荒唐的做法,她认为:“如果不能免除痛苦,死还有什么用呢?”

在帕洛玛眼中,父母的生活就如一个时钟表盘,每日在制式化的循环中,日复一日,机械的生活着,看似彼此关心对方的生活,实则是没有链接的冷漠,这是她洞悉的生活真相。所以她要为自己抗争,自由的结束自己的生命。

而现实生活中,面对无法改变的现状,我们会怎么选,是“反抗”?还是“沉溺其中”?还是还有别的选择?

作家加缪就这个问题提出了三种选择,三种选择?对,人生从来都不是只有二选一。

  • 第一,生理自杀,实在无法面对荒诞无意义的人生和不必要的痛苦时,选择一了百了。
  • 第二,哲学性的自杀,不再追问人生的意义,这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 第三,也就是西西弗的选择。

西西弗是希腊神话故事,他因为触犯众神,被处罚推石头上山,可石头到达山顶又滚落下来,日复一日,不间断的重复着。

而西西弗全然承认了人生的荒诞与虚无,他接受了自己痛苦的命运,他醒悟到,虽然生活是重复而荒谬的,但人的灵魂不是,认真去生活,重新定义价值,对生活的热情,才是人生的根本。

《刺猬的优雅》:生活的意义,在荒诞世界里,找寻到自己的声音


米歇尔夫人:人生有两扇门,一扇门里是生活,一扇门里是热爱

贫穷,丑陋的门房老太太,每天做着枯燥且重复的工作,她在内室为自己筑起精神的城堡,丰富了她的生活,当帕洛玛第一次推开门,进进到她的房间时,因房间的整洁有序而惊讶,虽然空间不大,她养猫、养植物、看书,结束一天繁忙的工作,回到她的世界里,她的生活丰富而有意义,她没有因为身处社会底层而放弃自我,而是在生活里找到了一种平衡,对生活的热情,才是人生的根本。

03

与生活深切的共舞,去寻找与创造,滋养你的意义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有朋友说,米歇尔夫人是自由的,但她也是孤独的,还是太冷清了,始终缺少点什么?我恰恰不这么认为,执着于缺失,往往会陷入求而不得的烦恼中。先贤王阳明曾说: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人天生就是自足的,重要的是先成长为完整的自己,一份外求的将就关系,只会徒增烦恼,知己总是可遇而不可求,一旦他们出现在你的生命里,就如锦上添花。帕洛玛和小津格朗的出现,让他们成为忘年交,他们彼此真诚相待,相互陪伴与理解。

《刺猬的优雅》:生活的意义,在荒诞世界里,找寻到自己的声音


或许这不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原本米歇尔夫人和小津格朗,彼此都有好感,可在影片最后,米歇尔夫人为了邻居的安危,不幸被车撞了,她的死亡些许带有遗憾,但也唤醒了一心想死的帕洛玛,让她开始重新审视生活与死亡。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也许有一天,我们不经自问:“到底要过怎样的一生?”这也是我选择解读这部电影的原因,因为在我看来,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不断和虚无感对抗的过程,逃避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或许直面人生真相,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一,活在当下,照顾好当下的情绪

年轻的时候,面对看不惯的人和事,总是在心里安慰自己,“习惯就好”,因为年轻总要被生活磨去一些棱角,那不如自己主动忽略好了。可一路走来却发现,习惯了,并不会好,因为习惯慢慢归于平稳,只听自己想听的,只看自己想看的,这种制式化会逐渐腐蚀内心,打消或多过乏味的念头,遇到的精彩似乎也在不断的消逝,而这种阻碍,会让我们渐渐关闭心门,再难找到快乐的自己了。

压抑的情绪是磨灭生活热情的最大杀手,最后所有的不如意都变成抱怨命运的借口,生活不欠你的,看见自己的情绪,找到合理的方式排解出去,做个爽朗,开怀大笑的自己,也是爱自己的责任。

《刺猬的优雅》:生活的意义,在荒诞世界里,找寻到自己的声音


二,认真去活,重新找到定义人生的价值

任何的生活,任何的工作,做久了,都是重复,不同的是每个人的内心经历了什么。“认真去活,重新找到定义人生的价值”,许多人把眼光放到“重新找到上面”,而忙了“认真去活”才是生活的真谛。

我从来不赞同那些想着换一份工作,换一个环境…或许人生就好了的这些话。我觉得,那些在一个行业里精益求精持续完善自己的人,才是最了不起的,就如西西弗,他在推石头上山的过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他不是被无止境的痛苦折磨,而是愉快的去完成自己期待的工作。

三,对生活的热情,才是人生的根本

热情不像空气,它很稀少,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守护手里最后一根火柴的温暖。要去保持热情是很难的,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保持热情的最终武器就是去创造,创造带来新生,创造为人生赋予意义。

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完成的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有了新的知识,新的感悟;或者,假日里,把窗台的空间收拾整理,摆上植物,把书桌移到旁边,新的视角效果,新的体验。从我的人生经验来看,我最大的创造,就是成为了母亲,看着怀里小小的婴儿逐渐长大,日渐加重的重量,逐渐长高的个子,每一时刻都在变化,而当他沉沉的在我的怀抱中睡去,不由惊叹,生命的奇迹。他的每一天是新的一天,我的每一天也是新的一天。

没有正确的人生,亦如没有不正确的人生,未经审视的人生也是一种人生,不同的是每个人不同的选择,只是我认为,人生需要去审视,去追问自己,当我们经历过痛苦,失望后,回过头来,每一次的审视就像重生,或许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总有一个更新的自己在前面等着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