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自由学者王东岳的“递弱代偿”原理?

秦风无咎


王先生的理论基础是唯物主义甚至是机械唯物主义,这是片面的,只有用对立统一的观念才能完美的解释这个世界。


阿拉伯63075405


王东岳,自由学者,独立于任何党派和学术机构之外,曾做过西北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以及西安交大管理学院的东方文化客座教授,出版过《物演通论》等著作。

2002年夏天,王东岳在北京举办过一次小型专题座谈会,解释自己提出的一个新的假说,一个新的万物演化规律——“递弱代偿原理”。他认为,愈原始愈简单的物类其存在度愈高,愈后衍愈复杂的物类其存在度愈低,并且存在度呈一个递减趋势。

随着存在度的递减,后衍物种为了保证自身能够稳定衍存,就会相应地增加和发展自己续存的能力及结构属性,这种现象就是“代偿”。这个理论模型把物质的演变运动放在了可以定量考查的基础上,并化解了既往进化论的深层困惑:即在宇宙演运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愈高级的物种,虽然它们的生存技巧越来越高强(亦即“衍存属性”越来越繁华),却不能改变它们的存在效力越来越衰微的总体趋势。


《物演通论》是一部哲学论著,该书一反直观表象和传统哲思留给人们的既成信念,有可能令傲慢的人类不得不另行审视自身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以及理性意识与社会行为对人类自身前途的真实影响。这样一部边缘综合性著述,不免有些难读,读者反应也许并不强烈。


王东岳先生首次提出“递弱代偿原理”这样一个哲学问题值得人们反思。自然界越高级的物种发展到达一定程度越容易消亡。而像病毒或者一些单细胞生物却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其生存史比任何高级哺乳动物都长得多,这是对人类自身生存命运的一种深层的哲学反思。


E路有我相伴


关于自由学者王东岳,我想过写他,前两天就在头条看到刘愚愚评王的文章,便觉得没有必要了,我认为刘评得很精准到位。这样的文章是很难写的。遗憾的是,有些读者太曲解刘的好意,用语也太刺激了。我倒觉得刘是很小心的,是笔下留情的一一他希望王东岳们多多出现。我向读者推荐他评王的文章还有文后的留言。其中也有我的小评。留言里,刘有一句说王太多的满嘴跑火车,我也同意。王的那个原理,近似的,我早就见过,我不能同意。


徐地本


递弱代偿原理是指当一个物种越进化,文明程度越高,他的生存度越低。这乍一看跟我们所了解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不是矛盾了吗。其实深层次来看是不矛盾的。适者生存只是一个物种或者说一个文明有了代偿机制,所以能生存并且高速发展下去,但是这个物种本身是越来越脆弱的!打个比方,人类赤手空拳的跟狮子老虎这些大型猛兽相遇,死的一定是人类。但是由于我们有了代偿机制(能制造使用各种杀伤力巨大的武器)来去弥补我们进化中不断变弱的机体(递弱),所以我们能站在食物链的顶端,所以这个跟适者生存是不矛盾的。

递弱代偿还有一个理论,就是越低级越原始的物种,他的生存度就越高,比如细菌,在130亿年前单细胞生物进化后就存在了直到今天,细菌是我们地球基数最大,最原始最低级的物种,同时也是整个食物链最基层的一个种群。土壤的形成也要有细菌的参与,包括我们人体内部也是有很多有益菌的。所以这样的一个现象很符合递弱代偿原理。递弱代偿原理讲的是一个物种的终极演变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了解生命的本源以及人类对未来更加有价值的思索。当然了所有的哲学问题都在探讨事物的本质,无所谓对错,就看你怎么领域了


竹林论风月


递弱代偿理论,尽管王东岳说这是他的独创理论,但是实际来说和一百多年前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在一些特定领域的推论是一回事儿,只是不同的表述而已,当然其深度远不及热力学理论。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的三条基本定律之一,也就是所谓的“熵增加原理”。熵又是混乱度的标度。孤立系统自发地朝着热力学平衡方向──最大熵状态──演化,也就是越来越混乱。只有外部做功,让这个系统停止变混乱的趋势,甚至越来越有序。具体的公式就不列了。

而所谓递弱代偿也就是说就是说世间之物,一代一代(递)变得越来越复杂是靠舍弃自身的生存强度(弱)来实现的,而生存强度越低就需要更多的支持因素,这个支持因素就是“代偿”。于是貌似越来越强,但是个体依赖性越来越大,总体生存度越来越低。


用热力学定律来解释递弱代偿也就是世间之物变得复杂(也就是更有序)就是所谓“负熵”,就必须更多地依赖外界的做功(也就是“代偿”)。而外界做功会导致体系能量上升,于是就更不稳定。

所以,我觉得所谓“递弱代偿”不过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个特例而已。所以我觉得学过热力学,最好学过统计热力学,其实很容易理解王东岳先生的说法。

但是,王东岳先生声称他这个理论是个独创的理论,这个讲法太过了,或许他学医出身,真的没有系统学过物理化学,更遑论统计热力学;他在一个讲座上他说他九十年代研究出来这个理论之后,等了二十年看看西方有没有学者提出同样的理论,发现没有(原话大意如此)。 这不奇怪,因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提出已经是一两百年前的事情了,怎么会近二十年再提一次?热力学第二定律历史可追溯至尼古拉·卡诺对于热机效率的研究,及其于1824年提出的卡诺定理;熵作为状态参量最早由克劳修斯于1854年提出来;把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引入生物学生态学则也是有一百五十多多年了的历史了:

1863年,鲁道夫·克劳修斯(Rudolf Clausius)出版了他著名的回忆录《On the Concentration of Rays of Heat and Light, and on the Limits of its Action》,根据自己对熵与生命新创的概念,和威廉·汤姆逊(William Thomson)的,其中概述了初步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首先臆测从热力学观点的演化,是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兹曼(Ludwig Boltzmann)。

1875年,玻尔兹曼根据克劳修斯和开尔文的研究推导:

动物为了生存而努力争取的,并不是已经丰富供给的空气、水分、土壤 ;也不是在任何体内大量以热的形式存在的能量,他们为生存而争取的负熵是,由炽热的太阳传递到地球的能量所提供。

1910年,美国史学家亨利·亚当斯(Henry Adams)印发给大学图书馆和历史学教授一本小册,A Letter to American Teachers of History,提出了依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原则的历史理论。由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薛定谔,在1944年所撰的《生命是什么?》促进了这个主题的研究。他原来在该书中阐说,生物摄取负熵(negative entropy,有时也称为 negentropy)为食

我对王东岳先生的疑问在于,后衍的事物的生存强度(生存的顽强程度)真的总是呈现递减态势的吗?这是他这个理论的前提,很容易找到反例。这个其实从热力学角度说,有种叫亚稳态的东西,这种东西也是很稳定的。另比如恒星的演化,早期的恒星由于质量大,寿命反而很短;又这些早期恒星超新星爆炸形成星云里诞生的恒星,比如太阳之类的,寿命却比早期恒星长的多,而太阳形成的白矮星,那又比太阳的寿命还要长很多。所以我觉得递弱不一定存在。



至于我看到王东岳先生讲座里面对于原始社会天真浪漫的想象,类似于《人类简史》里尤瓦尔·赫拉利反复强调,狩猎采集者的食物、生活,比农业革命后的人、甚至比现代人还要好。也就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学者坐在书斋里想出来的十分荒谬的老调重弹。所以王先生的言论呢,当个乐听听还好。。

《人类简史》里反复强调,狩猎采集者的食物、生活,比农业革命后的人、甚至比现代人还要好。这个说法准确吗?


趣学文化


对东岳先生的评价,实事求是说,要一分为二。他学识渊博,让人感动,这不用多说。问题是在很多方面,他的论述又十分幼稚。也就是说他用极其复杂的理论,去错误地批判一个简单正确的理论,十分可笑。东岳先生才气十足,博学多才,这毫无疑问,可是,他的思维方式的错误,亦让人震惊!


海月闲人


大约看了一下前几十个回答,我真的有点伤心,因为从表述能够看出来,全部没有读过原著,全部没有读过原著,全部没有读过原著!

这些朋友都是很有知识水平的,说出来的话都是很有条理,逻辑性很强,有相当思想深度的,可是,就是没有读过原著。对哲学思考进行批评怎么可以不读书呢?不读书怎么能知道对方的推理逻辑是否严密呢?不读书怎么知道对方的逻辑错误在哪里呢?不读书怎么知道自己的思路与对方的思路分歧在哪里呢?

我真的有点伤心!这不会真的是中国知识界的水平吧?

应该不是!但愿不是!可又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啊!

我相信如果东岳先生是某著名大学著名教授的话,一定不会是这种结果。哪怕是再差的大学再差的教授再差的写作方式,也不会是这样的状态。

我就听过某著名大学著名教授演讲读书。他说,他读书特别有效率,专著也只需要极短时间就能读完,并且很快就可以运用于他的论文当中。他称之为“高效读书”,我听的有点感觉发冷。他有一套从选择,到分析结构,再到重点精度的流程。可这真的还算是读书吗?和我们查度娘,再复制粘贴,真的有什么区别吗?

对于东岳先生的宏大思想体系,我真的不敢轻易去评价,我敢说地是,我的确读书了,我的确花了几年时间读书了,但我依然不敢说我读懂了。我读不懂,是我的能力不够,我的知识量不够,我的思考深度不够。可是我能确定地是,这部著作是经过深邃思考后书写的作品,是值得深读与精读的作品,并且不是一般人随便就能读懂的作品。

我们可以这么想,一部著作,一部倾注了作者十几年心血写成的作品,真的可以通过听他讲几个小时就完全听懂吗?不可能吧!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也不可能,更不要说是一部思想巨著了!

我敢说,写出回答的绝不可能有几个是读过原著的,从文词就能看出来,最多也就是看过几个《头条》里的小视频而已。这样的评价又有什么价值可言?(实在抱歉,我是真的很失望,说话有点过激了!)


何处是家乡


自由学者王东岳的递弱代偿原理,是错误的,充其量也就是个相对的道理,不是什么真谛之说,王儒写过一部巨著《物演通论》,长篇大论自然哲学,看似学富五车,见解新意,但其实都搬运先贤圣哲之言,自我加工一下,不能说他是哲学家,但可以说他是哲学家学家。

王儒说这个递弱代偿理论,是自己的原创,其实就是热力学的熵原理,递弱代偿意思是,越原始简单存在越高,越高级复杂存在越低,简单物类对环境要求低,反之越高。

这递弱代偿理论是不完全正确的,我也能原创新哲学:越复杂存在越高,越简单存在越低,复杂物类对环境要求低,反之越高。

总结:递弱代偿+补弱增强+相对参考系才是完备的理论体系。


小朱说史


王老师是一位好学者,尤其是一位好老师。在青少年学生时代能够遇到这样一位好老师,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王老师知识渊博,涉猎面极广,讲课时思路清晰,条理,严谨,有着较高的授课水平,深受基础性常识性知识面较广的听课者喜爱。王老师的巨著《物演通论》没有拜读过,总感觉人类现有哲学的科学的总信息,还无法找到我们原来就熟知的天体演变,生命起源,基本粒子三大难题的答案,也求证不了相关的所有假设。


九眼楼


王爆得大名,其实前几年已抛头露面,只是没被关注吧了。他的说法让人恍惚不已,不知是是非非,虽耳目一新,但难以置信。从他的话语口吻,好象成竹在胸,让你一时辨驳不得。中西结合,杂出百家,类比不断,看似违背潮流,却能自圆其说,好象头头是道,却让你无从下口,迷惑性太大。大奸、大雄,大伪、大真,也让你迷惑不已,难以定论。不是哲学理论家就是一时的诡辨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