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疫情 緊守溫情——赤壁疫情防控一線的故事

“快攔住。”2月3日,上午十點左右,正在砂子嶺社區廉租房小區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的住建局值守人員王永平,突然聽到一同值守的建工集團的饒文清的一聲大叫。王永平轉身看時,卻見到小區居民徐女士,趁著工作人員在忙著給小區居民分發口罩之機,強行衝卡,已經跑出了隔離區。

饒文清當即放下手中的工作,一邊囑咐同伴看好卡點,一邊和王永平追了上去。可是徐女士情緒十分激動,兩人雖然追了上去,但她並不配合返回,反而用手中的皮包砸向他們。

鑑於徐女士是武漢返鄉人員,尚處於隔離觀察期。饒文清二人不敢鬆懈,只能一邊攔截,一邊報警。最終,在追出近2000米後,在及時趕到的110民警的幫助下,將徐女士控制。

長鬆了一口氣的饒文清擦了下被徐女士抓傷的手,又快步趕回值守小區——砂子嶺社區廉租房小區。

“苦口婆心”是這個樣子的

嚴防疫情 緊守溫情——赤壁疫情防控一線的故事

▲工作人員通宵值守

“常聽人說,苦口婆心,今天才知道,苦口婆心是這個樣子的。”在砂子嶺社區廉租房,一向善於調侃的王永平,面對採訪依然不改調侃的風格。

砂子嶺社區廉租房小區,全區7棟28個單元904戶,過年期間,實際住戶280戶,450人。其中返鄉人員15人,有6人是武漢回來的,還有3人是途經武漢的,這15人是他們重點監控對象。

“這個小區的管控,難在出口多,人員雜。”建工集團的饒文清介紹。該小區地處龍翔山公園山腳,除了門口一個出口,還有通向龍翔山的各條“民間通道”。為了有效管控住小區的人員流動,值守人員對通往龍翔山的各條小道都進行了物體隔離。但並不是隔離就有效,還是有居民會翻過隔離網外出。實在沒辦法,防控專班臨時黨支部只能將值守人員進行分工,一班值守前門,一班24小時巡邏“民間通道”,還有一班就是對小區人員進行勸阻,宣傳隔離的重要性。

由於小區裡都是一些低收入人群,且老年人偏多。太陽剛一出來,這些老人們就喜歡扎堆曬太陽,聊家常。

“面對這些老人家,你趕又不敢趕,勸又勸不動。”王永平說。工作雖然難做,但防控不能放鬆。工作專班的人員只好一個個上前,對這些老人不厭其煩的解釋、勸告。同時,發動小區裡年輕的居民,對他們的鄰居進行勸阻。

經過工作人員的“喋喋不休”,老人們也理解了工作人員的苦心,現在,他們也自覺地進行自我隔離,自我保護。值守12天,小區沒有發現發熱病人、疑似病例。

“一天兩盒金嗓子喉片,不是白吃的。”堅守的王永平,依然不忘調侃。

“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

嚴防疫情 緊守溫情——赤壁疫情防控一線的故事

▲鳳凰小區工作人員正在檢查登記

“馬書記給我們幫了大忙,真讓我們體會到了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在鳳凰山小區,建工集團副總經理馬強對原車埠鎮斗門村支書馬炎林讚賞有加。

馬炎林是鳳凰小區的一名住戶。鳳凰小區也是一個公租房社區,春節期間,共有374戶766人在小區過年,其中34人是從武漢返鄉人員。

大年三十,由赤壁市住建局、建工集團、社區和物業組成的11人防控專班就全員到位。大家分工協作,排查、宣傳、交通管控同步開展。

但是大過年的,突然之間對大家進行交通限制,還不允許串門、拜年,對於希望過年期間親人團聚、熱鬧慶賀的居民來說,實在有些想不通。住建局值守人員周助良說,他們剛到小區,居民對他們的防控措施不理解,雖然他們一遍遍地宣傳、講解,但總還是不能轉變居民對傳統春節的認識。

這時,居民馬炎林站出來了:“我是黨員,我要求加入小區工作組黨組織,共同承擔這次疫情防控的任務。”馬炎林以前是車埠鎮斗門村的村支部書記,長期在基層和人民群眾生活在一起,有著豐富的群眾工作經驗。加之馬書記在小區居住時間長,小區居民都對他熟悉。有了馬書記的加入,小區的防控工作順利開展。

每天,馬書記早早起床,來到管控點,給大家量體溫,做登記,勸告大家不串門、不聚會。對那些武漢回鄉的人員,嚴格要求居家隔離。

“有了馬書記的參與,小區秩序井然,居民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範意識顯著增強。出門戴口罩,無事不出門,已經成為了大家的共識。”周助良說:“聯防聯控,穩防穩控,還是要發揮群眾力量,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

“感情真的可以慢慢培養”

嚴防疫情 緊守溫情——赤壁疫情防控一線的故事

▲工作人員給居民代買藥物

“小王,我家裡藥吃完了,幫我帶點來。”“倪總,家裡米沒了,麻煩幫我送袋米。”……

在東洲小區廉租房,新型冠狀病毒防控工作小組成了小區里老人們的貼心人,每天都有居民們來電話,請工作人員幫他們採購生活急需品。

“只要大家配合防控,讓疫情得到控制,早日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我們願意當好他們的保姆。”赤壁市住建局一線防控工作人員王輝說。

從大年三十到小區開展疫情防控,王輝與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赤壁分公司倪海雲,以及全體防控的同事,已經在小區各棟樓上上下下不知跑了多少次。該小區624戶,他們一家家敲門確認,摸清在小區過年的288戶,414人的基本情況。特別是對於從外地返鄉回來過春節的12個人,更是跟自己家門一樣熟悉。

為了確保小區在防控上做到“不輸出、不輸入、不蔓延”的目標,自小區布控以來,防控小組就嚴格執行人員進出管理,嚴格要求居民不聚會、不串門、戴口罩。

“小區里老人居多,有些本身就患有各種疾病,如果再讓他們出門,萬一感染了怎麼得了。”倪海雲說。為了讓這些老大爺老大娘們呆在家裡居家隔離,防控工作人員每天主動上門,一家一戶去詢問,家裡缺點什麼,需要什麼幫助,並做好登記,儘量幫他們就解決。

小區宋婆婆家裡沒米了,工作人員立即給她買了米,親自送上6樓。有些老人由於身體原因,長期需要服藥。工作人員二話不說,總是第一時間幫助他們買來並送上家門。12天的堅持,這些與小區居民素不相識的防控工作人員,慢慢被居民們當成了貼心人。工作人員說不能出門就不出門,說戴口罩就戴口罩。

“他們對我們就像親人一樣,我們也要像對親人一樣對待他們。”小區的居民們說。

在小區居民的配合下,截止目前,該小區沒有一例發熱、疑似、確診病人。“這都是居民配合得好。”市住建局周詩清副局長感慨地說:“居民這麼配合,說明感情真的是可以慢慢培養的。”


來源:赤壁融媒體記者 張升明 通訊員 餘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