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缅甸政府瓦解了果敢同盟军,为何不敢动佤邦联合军?

心儿


常言道柿子捡软的捏,就算是瓦解对手,也得从实力不那么强的开始下手啊。虽然近些年来因缅甸国内局势的持续发酵果敢、佤邦这些对于中国人来说原本陌生的名词诸见媒体,但很少有人注意的一点是这些盘踞在缅甸北部的各民族地方武装(下简称“民地武”)的地位和实力存在严重差距。

虽然克钦独立军所占据缅甸北部地区面积最为广大,但佤邦联合军的总体规模远比克钦独立军要大。而果敢同盟军(即“北掸邦军”)控制的区域,在面积上根本没法与克钦和佤邦相比,北掸邦军的总人数更是远不及佤邦联合军。这种情况之下,果敢的抗打击能力和内部稳定性远低于佤邦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2009年8月8日,缅甸国防军与果敢同盟军发生交火,造成果敢同盟军8人死亡,虽然这一损失微不足道,但却成为了压垮果敢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此次交火发生之后,果敢同盟军副司令白所成和果敢县长明学昌立即宣布支持缅甸政府方面,而果敢的一号人物彭家声则遭到了驱逐。随后,果敢同盟军发生分裂,其中少量人员跟随白所成加入缅甸政府军。到8月30日,缅甸政府宣布政府军已经控制果敢全境,自此果敢遭到瓦解。可以说,果敢内部发生内讧才是导致缅甸政府能够瓦解果敢同盟军的根本原因,缅甸政府方面侥幸的因素比较大。

反观佤邦,在佤邦退出缅共人民军后,仍然保持了规模庞大的武装力量。与其他民地武相比,佤邦联合军拥有装甲车和压制火炮等重武器,人员素质较高,且自身拥有一定的武器生产能力,因此本来就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而另一方面,由于佤邦曾经参加缅共人民军,在长期的军事斗争中积累的经验较为丰富,因此并不谋求与缅甸政府“死磕”,而是更倾向于谈判化解矛盾。2011年,缅甸政府与佤邦初步达成和平协议,这一成果的取得既与缅甸政府方面忌惮佤邦相对强大的综合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能认识到与佤邦交火的后果有关,也与佤邦内部较为团结、主席鲍有祥在佤邦领导机构内部威望较高,因此不会发生因内讧导致缅甸政府军乘虚而入的情况。因此,果敢和佤邦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在于实力差距,而实力差距导致的内部利益分配问题,又导致了缅甸政府不同的处理模式。


军机图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果敢同盟军与其说被缅甸政府军搞垮,不如说呗自己搞垮。

本来缅甸政府军对于果敢是有顾虑的。这倒不是说果敢同盟军有多强,主要毕竟这是汉人,背后有强大的中国。

如果中国干涉,缅甸政府军就难以收拾。

相比起来,佤邦联合军则没有什么后台,整个佤族也不过40多万人口,属于弱小民族。

但在这种时候,果敢的杨茂良和彭家声突然内讧,双方的力量都受到了削弱。杨茂良实力不足,就联合佤邦一起攻打彭家声。

佤邦联合军出兵1500人协助,将彭家声打出果敢核心地区。

这里要说一件搞笑的是,副司令杨茂良内讧的借口是,彭家声没有有效禁毒。然而杨茂良打败彭家声,主政果敢以后,这里毒品问题反而越发严重起来。

云南省公安厅禁毒官员说,杨氏兄弟本身就是大毒枭,大毒枭主政果敢,更主要的是他们把毒品出口的主通道,指向了中国境内,一度给中国云南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当时大量海洛因从云南进入中国,一部分在中国境内销售,一部分则经过香港转卖到其他地区。

这段时间,云南毒品问题极为严重,边境很多村子全村贩毒。遭到政府严打后,很多村子变成寡妇村,成年男人很多入狱甚至枪毙了。

云南和全国吸毒人口猛增,造成严重社会问题。

云南一些地方,瘾君子为了筹集毒资,盗窃、敲诈、抢劫,甚至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社会治安迅速恶化。

至于妇女一旦吸毒,最终几乎最终都会卖淫。

而海洛因吸毒最终都会注射,这又导致艾滋病猛增。

由于毒品问题实在太严重,已经到了动摇云南根基的地步。

中国公安部当时把杨氏兄弟列为对中国危害最大的大毒枭。

1994年,杨茂贤在潜入中国临沧地区贩毒时被抓获,同年由临沧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其死 刑。

我们的报道这么写:杨氏兄弟先是宣称要给中国政府出多少多少钱,想赎回杨茂贤的命,中国方面不为所动。杨氏兄弟于是叫嚣要武力报复,杨茂贤的儿子还猖狂地把一尊大炮架到了相邻的中国南伞口岸海关前,以示威胁。

1995年11月12日,彭家声与其女婿“果敢东部同盟军”司令林明贤,联合缅政府军数营兵力,入驻果敢。杨氏兄弟被迫从此逃离果敢地区。“果敢王”彭家声重新控制了果敢。而缅政府军则趁机控制了老街至清水河42公里几乎所有的军事制高点。

可见,如果没有果敢的华人军阀内讧,缅甸政府军是进不来的。


相反,佤邦联合军在鲍有祥的领导下,内部稳定,没有大规模内讧。同时,佤邦是单一民族佤族,相对也比较团结。

说来说去,其实中国人还是不团结。

果敢历史上的内讧数量非常之多,平均几年就有一次大规模内讧。这是值得检讨的民族性问题。


萨沙


缅共人民军实力强大,全面控制缅北掸邦,面积占全缅总面积的1/4,下辖东北军区、中部军区、815军区,101军区,缅甸政府军屡战屡败,十分忌惮!

1989年3月11日,彭家声在果敢发动了兵变,缅共瓦解,分解为四大割据势力,分别是:

彭家声带东北军区, 成立“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果敢第一特区)

鲍有祥带中部军区,成立“缅甸民族联合军"(佤邦第二特区),拥有正规军三万多人,再加上预备役可以凑齐十万兵力!

丁英带101军区,成立了“克钦新民主军”(克钦邦第三特区)

林明贤带815军区,成立了“缅甸掸邦东部民族民主同盟军”。(东掸邦第四特区)

缅共被分解,各武装势力开始被缅甸政府军吊打,皆果敢彭家声之过,有说此人是美帝马前卒,有这个可能


睁眼看西安


果敢和佤邦都属于缅甸联邦的自治区,北面都与云南接壤。但二者无论是在面积、军事实力还是在内部团结、民族认同上,果敢都无法与佤邦同日而语。

缅甸收编果敢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果敢实力太过弱小,军中派系林立;二是果敢内部无休止的争斗,给了缅甸收编它的绝佳机会。

果敢,历史上曾是中国领土。1894年,中英双方重新划界,签订条约将果敢划为中国领土。三年后,双方在条约附款中将果敢划入英属缅甸。果敢人口约为25万,绝大部分都是果敢族,面积约为2700平方公里。

果敢大约保有3000人左右的武装势力,其实力与缅甸政府军无法相提并论。1989年,彭家声宣布果敢脱离缅共的领导。三年后,果敢同盟军爆发首次内讧,杨茂良兄弟打败彭家声,彭家声率残部投奔林明贤势力。

又三年后,果敢同盟军的一个师发动反杨兵变,彭家声趁机再次入主果敢。杨茂良所占辖区交给缅政府,政府军保证其人身安全。2009年,缅甸政府军以制毒为由将彭家声等人列为通缉犯,彭家声与儿子逃亡。

彭家声逃亡当天,果敢同盟军副司令白所成部哗变,彭家声势力被排除。随后缅甸政府军果敢首府,将白所成任命为果敢地区领导人。在清缴行动中,彭家声向缅甸政府军投降,缅甸政府全面控制果敢自治区。

果敢同盟军内部无休止的争斗,再加上实力太过悬殊,导致其轻松的被缅甸政府瓦解控制。果敢一直未有和平发展的机会,先是杨、彭两家的内战,缅甸政府军先帮杨家赶走彭家,后又以杨家制毒将其赶走。

随后又是白家的崛起,使得果敢地区一片混乱。缅甸政府趁机强硬政变北部各自治区武装,但与果敢情况极为相似的佤邦却公开表示拒绝政府军的整编。缅甸政府军为何不动佤邦同盟军,佤邦又为何如此强硬?

佤邦,与果敢类似,在历史上也是中国的领土。唐代属南诏国,宋代属大理国,明代属孟定府和孟琏司。1941年,班老、班洪地区划给缅甸。六年后,佤邦地区成为缅甸的掸邦。之后被退至缅北的国军所控制。

佤邦人口是果敢的两倍,面积是果敢的十倍。佤邦联合军兵力约有10万人,是果敢军力的三十倍。从对比可以看出,果敢与佤邦实质上没有可比性。缅甸政府军之所以不敢轻易动佤邦,自然是其实力不可小觑。

佤邦联合军除了装备有通用的轻武器外,还配备了包括迫击炮、榴弹炮、重型运兵装甲车在内的重型装备,且有一定的武器生产和维修能力。其内部政权非常稳定,军队也是制度化管理,这些都算果敢不具备的。

缅甸政府虽然对外宣称要强行整编缅北武装,但面对实力强大的佤邦时,自然不会采取对付果敢的手法。2009年,佤邦联合军其它八支民族武装成立和平发展阵线,缅甸政府随即推出改编计划,双方矛盾升级。

缅甸政府派代表前往邦康与佤邦联合军谈判,但未形成结论。第二年,佤邦与缅甸政府再次就改组联合军进行谈判,同样是没有结果。缅甸新政府组阁后,双方达成和平初步协议。两年后展开清除毒品的合作。

相较于果敢,佤邦具有先天的一些优势。首先是佤邦实行三位一体的管理制度,其组织体系和法律法规较完备,政治理念和政权基础也比较牢固。其次是佤邦的佤族族群认同感强,佤族占佤邦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再次就是内部非常团结,有着明确的政治追求。最后就是佤邦的军事实力强悍,这也是缅甸政府军所畏惧的一点。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其它的一切因素都将失去实际意义。佤邦对此认识要比果敢深刻的多。

综上,对缅甸联邦的认同感上,果敢与佤邦一样,都是缺乏的。但佤邦各民族有明确的政治信念,在面对缅甸政府军的威胁和恐吓时,有一致对外的团结力量。因此佤邦能够在缅甸政府军的整编下存活下来。


野史也是史


2009年,果敢同盟军因不满缅甸于2008年新宪法制定的改编计划,与缅甸中央军队爆发军事冲突。这就是著名的“八八事件”。在这次军事冲突中,“果敢王”彭家声领导的果敢同盟军败北,被缅甸中央赶出果敢。随后果敢地区被收编为自治区,缅甸中央开始正式接管果敢地区。



缅甸中央之所以能够瓦解果敢同盟军,还是因为双方的军事实力不对等。而佤邦联合军之所以没有落得和果敢同盟军一样的下场,更根本的还是依赖于其比较强大的武装力量。

与果敢同盟军一样,佤邦联合军也是脱胎于缅共。上个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缅共在缅甸北部与东北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运动。1968年,由于作战需要,缅共在缅甸这两个地区组建了四大军区,佤邦地区就属于中部军区所在地。缅共曾先后三次“挥师西征\


夏目历史君


佤邦联合军和果敢同盟军都是缅甸的刺头,都是从缅共这个大家庭里分离出来的山头。同一所学校毕业的,所以有好多共性的东西,但他们虽然是难兄难弟,但命运不同。一个走了衰运,被政府军清剿没有逃过一劫,另外一个走了好运。说到最后还是选择政策方针不同。

果敢军虽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但想要东山再起,却难于上青天,只能人不人鬼不鬼地躲在深山老林里头苟延残喘,就是有心杀"贼",也无力回天了。

而佤邦联合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显山不露水,却一不下心就做大,成为了缅甸地方武装中的大哥大,让缅甸政府军都头疼不已。

果敢跟我国有着很深的渊源,果敢地区有80万人口,面积2700多平方公里。果敢地区原先是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清朝的时候它是中国一部分,后来被英国殖民者强行割走。特区中的居民其实还是以汉族为主,不过是被后来的缅甸政府给改成果敢族了。可以这么说,所谓的果敢人就是华裔。

不过果敢人的所作所为,尤其是果敢的武装头领彭家声贩毒开赌场的行为跟邻国毫无关系。不仅如此,因为他开赌场贩毒,对当地人民造成毒害,对邻国秩序和边境安全造成负面影响,把自己一步步弄得大家的对立面,使自己慢慢走上绝路,走向深渊、自取灭亡。没有政治头脑,不珍惜自己手里的资源,是彭家声最大的败笔,格局决定命运,这个人的格局太小了。

格局小的人非常容易盲目自信,狂妄自大。彭家声就是毁在自己盲目自大上了。彭家声高估了自己的势力,低估了政府军的决心,轻信了政府军的诺言,像个孩子那么单纯,缺过上当了,无法回头。付出的代价太惨重了,几千军队轻而易举被政府军瓦解,丢掉老本的彭家声狼狈出逃。

彭家声的落败还有一点,那就是自己内部不团结,出了内奸。

鲁迅先生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在处于险境的时候,最容易出叛徒。

果敢军的全军覆没,让人感叹。觉得彭家声就此销声匿迹,恐怕是万劫不复了。

即使彭家声再回来,也是明日黄花,再难东山再起,掀不起什么波浪了,毕竟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口碑也不行,缺乏群众基础。

和果敢同盟军折戟沉沙,苟延残喘不同,佤邦军虽然不能说是如日中天,却也是蒸蒸日上、充满生机。如果说把果敢军和佤邦军比作刺头,果敢军是肉刺,佤邦联军是铁刺、钢刺、毒刺。

如果把果敢军和佤邦联军都比做鹰,果敢就是没了羽毛的老鹰,而果敢则是凌空翱翔的猎鹰。

佤邦联军这边是群鹰,有三万只猎鹰,还有大量藏在暗处为猎鹰呐喊助威的民兵"鹰"。

佤邦联合军不仅没有像果敢那样走下坡路,反而在跟政府军合作打击毒贩的过程中意外获得了1.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让自己的地盘扩大了许多,达到了三万平方公里。控制区的人口也增加到60多万。

说到这里,大家会说,果敢军是因他们是果敢族而得名,那佤邦联军?是不是佤族的军队呢?

对了,因为缅甸掸邦第二特区的老大鲍有祥是佤族,成员也多是佤族,因此他们就把自己地盘叫做佤邦,军队叫做佤邦联军。

纵观果敢和佤邦的心路历程,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选择大于努力,两家不同的政策方针决定了他们发不同命运。老一代领导人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对于果敢和佤邦这两支军队来说也是如此。

果敢不排斥毒品,而佤邦积极参与禁毒。果敢的行为不但让自己失去道义支持也失去民心,而佤邦却因为积极参与禁毒活动站到了道德制高点上,同时获得了不少国际支持。不仅有看得见的资金注入,还有看不见的国家组织对佤邦的认可。

别小瞧了佤邦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它等同于国际组织变相承认了佤邦的合法存在。缅甸政府军对佤邦出手不仅有所忌惮而且师出无名,不能不投鼠忌器,顾虑重重。佤邦现在有点像仁义之师的意思,承担起国际责任,不跟政府添乱,不跟政府搞事,不扰民,不害民。这样的军队哪个统治者不待见,谁会冒险去打一个仁义之师,而且还没有绝对把握能打赢,最后弄得一身骚,岂非没事找不自在?

<strong>


历来现实


10年前,缅甸政府瓦解了果敢同盟军,为何不敢动佤邦联合军?


这个问题很简单,一句话,柿子捡软的捏!

一、先说说三者的关系

缅甸分为上缅甸和下缅甸,上缅甸和下缅甸其实没有明确分界线,你可以这么理解,下缅甸是缅甸靠南部地区,是缅族为主的地区,这些地方比较安定,上缅甸是缅甸靠北部的地区,民族情况比较复杂,有克钦族、佤族、汉族(在缅甸官方叫果敢族)等等,有些地方在历史上属于中国,很多人懂汉语,写汉字,与中国边民血脉相连,这些地方长期处于战争和动荡中。也就是说,果敢和佤邦都是缅甸的少数民族组成的割据势力。

1941年,英国以切断滇缅公路为要挟,与中国国民政府划界中缅边界,条约对英国有利,大量领土被划给英属缅甸,这写领土其实就是果敢和佤邦的聚集地,也就是上缅甸。

果敢、佤邦、克钦邦,很多靠边境地区历史上属于中国,拿佤邦来说,在历史上与西盟佤族自治县是同一个土司管辖,境内佤族与中国佤族本是一体,官方文字还是简体汉字,佤邦领导人鲍有祥还在中国上过学。果敢就更不用说了,到那里用的钱都是人民币,不会汉语会缅甸语估计你还活不下去了,手机信号都是中国移动提供的,区号0883,边境两边互相通婚,只要缅甸动乱,有的人就到中国走几天亲戚。

不得不说一下缅甸的民族政策,用五个字概括,“大缅族主义”,也就是缅族才是缅甸的合法公民,其他少数民族则不是,缅甸有100多个少数民族呢,他们不可以参军,不可以上大学,没有身份证(有的有临时身份证,与缅族的正规身份证有区别),没有被选举权,也就是永远不可能有少数民族人当公务员。

所以说,缅甸地方民族很不服气,有人有枪就闹独立。从文化上,从血缘联系上,缅北许多人认为自己与缅族(缅甸主体民族)不是一体,加上大缅族主义,使得这些少数民族开始武装反抗。而且缅甸政府军打缅北,政府是默许军队抢劫的,什么值钱可以带走,有时也会虐待百姓,听说有的百姓被抓到,不走司法程序,士兵直接拷问,还有剪百姓耳朵的事情,这就把当地百姓当成“敌方百姓”了,不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国民。缅甸政府是不把这些少数民族当自己的国民,这也是民族地方武装打不灭的原因,地方武装其实充当了当地民众保护神和正义伸张者的角色,有民众基础,老是打不灭,过几天又冒出来跟你打个游击。

二、果敢为何很软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果敢同盟军与缅甸中央政府签署和平协议,建立了缅甸掸邦第一特区,开始自治历程。在二十年的自治过程中,果敢老大彭家声不断的排除异己,打压异己势力。在他被缅甸政府赶走之前,不仅他自己任特区主席外,连他的六位兄弟和五个儿子,也分别在特区政府和同盟军内身居要职。

如此赤裸裸的家族统治模式,让果敢人民对彭氏家族失望透顶,认为果敢没有自治的必要性了,还不如交由缅甸中央直接管理。当缅甸政府和果敢发动冲突后,果敢军队的第一反应就是“不知道为谁而战”。战斗意志几乎没有,一听炮响就四散而逃,整个抵抗过程只有三天两夜。当时缅甸中央政府军有大约五十万兵力,号称世界第九,而果敢同盟军被瓦解之前,正规军事编制只有三千。双方实力太悬殊了。而果敢人民也是冷眼旁观整个过程,不想掺和缅甸政府军和彭家人的战争。本来缅甸政府军对于果敢是有顾虑的,这倒不是说果敢同盟军强,主要毕竟这是汉人,背后有强大的中国,如果中国干涉,缅甸政府军就难以收拾,但是偏偏果敢老大彭家声太独裁,逼得自己副手杨茂良造反,而且果敢地区贩毒严重,毒品从云南进入国内,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安全,所以中国警方也希望消灭贩毒分子。

三、佤邦为何很硬

佤邦相对来说就强大的多,首先佤邦很团结,他们不搞民族歧视,不管是佤族还是别的民族,在佤邦一律平等,佤邦当局既反对大民族主义,也反对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的民族政策。所以佤邦没有明显的民族矛盾问题。这一点,佤邦不仅做的比果敢好,也比缅甸政府好。而且佤邦当局不搞家族氏统治,只要是佤邦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政治追求,所以佤邦的老百姓更拥护佤邦的自治政府,觉得佤邦自治也挺好的,不想让缅甸政府直接管理佤邦。另外,果敢同盟军只有3000人,佤邦军队高达25000人。虽然这跟缅甸政府军比起来,也不算什么,但是如果加上佤邦比较强的内部凝聚力,缅甸中央政府想要出兵打佤邦,真的要三思才行。而且果敢不排斥毒品,而佤邦积极参与禁毒。果敢的行为不但让自己失去道义支持也失去民心,而佤邦却因为积极参与禁毒活动站到了道德制高点上,同时获得了不少国际支持。纵观果敢和佤邦的心路历程,一句话概括,那就是选择大于努力,是否正义的政策方针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命运。


葛大小姐


佤邦人民英勇善战,佤邦最早是国民党残部占据的。 经历几十年战乱,当地人都英勇彪悍。九几年坤沙集团同缅甸政府军开战,打的政府军丢盔弃甲。最后还是佤邦联合军带领下打败了坤沙集团。

佤邦曾经立过国,不过得不到世界社会的承认。现在是缅甸第二特区,普通话是佤邦第一语言。说是缅甸的领土,不过佤邦高度自治,缅甸管不到他们头上。不是缅甸不想管,因为实在是打不过。

经过二十年的和平发展,佤邦地区禁止种植毒品,现在是一个农业发达,具有一定轻工业基础国中之国。


句号4073


挑柿子捡软的捏而已。佤邦的实力比果敢强太多了,缅甸中央政府不敢动。


十年前,缅甸政府之所以敢打果敢,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当时果敢当局的高层内讧了。果敢同盟军总司令彭家声和副司令白所成不和,给了缅甸政府趁虚而入的机会。

第二、果敢内部凝聚力不足,很多果敢人对彭家声大权独揽、任人唯亲的家族治理模式感到不满,不愿意为其效力。

第三、果敢的军事实力太弱。缅甸中央政府军有大约五十万兵力(世界第九名),而果敢同盟军被瓦解之前,正规军事编制只有三千。双方实力太悬殊了。

所以,缅甸当年敢打果敢,真不是因为缅甸政府军有多强,完全就是因为果敢实力太弱了而已。

再说佤邦。其实,佤邦和果敢经济实力其实差不多,都属于粮食不能自给,经济基础很弱的自治邦。但是相比于果敢,佤邦有两方面的优势。

第一、佤邦的政治凝聚力比果敢要强;

第二、佤邦的军事实力比果敢强很多;

▼绿色区域为佤邦控制区



先说政治凝聚力。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果敢同盟军与缅甸中央政府签署和平协议后,建立了缅甸掸邦第一特区,开始自治历程。在二十年的自治过程中,彭家声不断的排除异己,打压异己势力。

在他被缅甸政府赶走之前,不仅他自己任特区主席外,连他的六位兄弟和五个儿子,也分别在特区政府和同盟军内身居要职。如此赤裸裸的家族统治模式,让果敢人民对彭氏家族失望透顶,认为果敢没有自治的必要性了。还不如交由缅甸中央直接管理。

所以,当缅甸政府和果敢发动冲突后,果敢军队的第一反应就是“不知道为谁而战”。战斗意志几乎没有,一听炮响就四散而逃,整个抵抗过程只有三天两夜。而果敢人民也是冷眼旁观整个过程,不想掺和缅甸政府军和彭家人的战争。

▼缅甸北部各自治邦示意图。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佤邦的实力比果敢强很多。

相比于人心涣散的果敢,佤邦的凝聚力就要强太多了。

首先,佤邦不搞民族歧视,不管是佤族还是别的民族,在佤邦一律平等,佤邦当局既反对大民族主义,也反对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的民族政策。所以佤邦没有明显的民族矛盾问题。这一点,佤邦不仅做的比果敢好,也比缅甸政府好。(缅甸政府有民族歧视)

其次,佤邦当局不搞家族氏统治,只要是佤邦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政治追求。

综合以上两点,佤邦的老百姓更拥护佤邦的自治政府,觉得佤邦自治也挺好的,不想让缅甸政府直接管理佤邦。(佤邦也有很多问题,但相比于果敢来说,还是强很多)



再说军事实力。果敢同盟军只有三千人,佤邦军队高达25000人。虽然这跟缅甸政府军比起来,也不算什么,但是如果加上佤邦比较强的内部凝聚力,缅甸中央政府想要出兵打佤邦,真的要三思才行。

因为说实在话,缅甸政府军的战斗力确实是很弱,缅甸的经济也很落后。按照联合国对世界各国发展水平的划分,缅甸现在属于“未开发国家”,连发展中国家都算不上。


2018年,缅甸的GDP只有715亿美元,军费开支为30亿美元左右。30亿美元要养活50万大军,军队的装备水平可想而知。

试想一下,这么弱的经济基础,加上战斗力实在是不怎么样的中央军,缅甸中央政府想动佤邦,真心不简单。咱就不说军队的战斗力如何了,就单说一个军费问题,估计缅甸政府都负担不起。



所以总的来说,缅甸当年敢动果敢,不敢动佤邦,主要是因为佤邦的实力强,以及佤邦内部的凝聚力比较强导致的结果。缅甸当局想搞定佤邦,不出点血是不可能的。但是缅甸政府又没有大出血的底气。所以佤邦也就不动了。

当然了,缅甸中央政府强,缅北的那些自治邦实力弱。只要缅甸经济发展起来了,解决缅北问题,也是迟早的事。


Mer86


1989年,在苏东剧变的大背景下,对抗缅甸政府军的领导机关缅甸共产党被瓦解,分化为果敢、佤邦、小勐拉三部分,分别和缅甸政府军进行和谈。这些缅甸东北的少数民族注定要会被各个击破。(果敢地方,其实和云南边疆没有多大差别)

先来了解一下缅甸的民族状况

缅甸,中国西南邻国,与我国云南接壤。缅甸另外的陆地邻国有印度、孟加拉国、泰国和缅甸。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境内有缅族、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若开族等民族。缅甸的多民族属性,让这个国家注定内战频繁,也预示着未来有很好的旅游前景。

缅甸的缅族有人口3400万,占总人口的65%以上,是名副其实的主体民族和第一大民族。

禅族人口约850万,占缅甸总人口的14.1%左右,虽然是缅甸第二大民族,但是和中国的傣族、泰国越南柬埔寨的泰族、老挝的佬族、印度的阿萨姆族其实是一回事,境内外总人口超过8500万,势力不容小觑。

克伦族人口约416万,占缅甸总人口的8%。这个民族的最大特点是喜欢长脖子美女,女性无论老幼都要佩戴十几个乃至几十个铜圈用来加长脖子。

孟族人口约145万,占缅甸总人口的2.8%。克钦族是缅甸的第六大民族,人口约100万左右,

在缅甸,果敢族和佤族都是十万几十万这个量级的选手,差不多是最弱小的少数民族,也必然会是最先被解决的地方割据势力。

果敢族是明末清初流亡到缅甸的朱由郎部下的后裔。在咒水之难中,3000南明贵族被屠戮一空,这些身负国仇家恨的汉人,在异国他乡坚强的活了下来,形成了果敢族。

现在的果敢族,主要居住在位于缅甸与中国之间的掸邦高原,北面是中国云南省龙陵县、芒市,东面与中国云南省镇康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接壤。于我国云南一墙之隔,却是两个国家。

1948年,缅甸独立,缅甸的末代土司杨振材成为缅甸上议员和财政部长,在杨振材的坚持下,缅北华人有了果敢族这个称号。果敢一词在构词上和西双版纳十分相似。“西双”代表12,“版纳”代表千块稻田。同样“果”代表9,“敢”代表户口。所以果敢一开始的含义是九户人家。

1960年,中缅划界,果敢明确成为缅甸领土。而后缅甸的国有化政策深深伤害缅甸华人,缅甸华人联合各少数民族组织缅共,在缅东北建立了独立王国。进入80年代,境外输血停止,缅共各地只能靠着制毒贩毒谋利从而获得独立地位。


1989年,缅共解体时,果敢和缅甸军政府进行和谈,获得了巨大的自治权。果敢权力本来是杨氏土司的,彭家声崛起后两家内讧。但都是制毒贩毒的毒瘤,让全世界头疼不已。果敢内部有两次内讧,一次是1992年杨茂良打败彭家声,第二次是李林明发动兵变彭家声卷土重来。一直到2009年彭家声被缅军击败,统治果敢地区近20年,被称为“果敢王”。彭家声和鸦片将军罗星汉,大毒枭坤沙,都参加过杨振材组织的进修班,收到过黄埔军官的严格训练,算起来都是同学。

彭家声自己说,他有“三个功劳”:开启缅北和平、禁毒和促进果敢经济发展。

2009年8月8日,果敢同盟军被击溃,彭家声远走他国。毕竟,在这个人口10万面积1万的小县城,如果不贩毒不贩卖枪支,是绝无可能面对千万级人口十万级军队的政府追缴的。

相对而言,佤邦不仅实力更强,采取的措施也是更适合。

1989年是一个关键性的时刻,彭家声获得了果敢的统治权,并且推行禁毒改革,激起了两次果敢内讧。而佤邦的鲍有祥则是与缅甸军政府媾和的同时,联合佤邦及周围的民族,势力越来越大。

在缅甸军政府的支持下,佤邦打败了贩毒集团坤沙,作为回报,缅甸军政府把南部一块适合种植水稻的地方给了佤邦,形成了南佤地区。南佤地区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比起北佤来说好太多了。在南佤,佤族人种植水稻、橡胶、茶叶等经济作物,顺利实现了禁毒改革的经济转型。

佤邦的人很听话,缅甸军政府也没有比较非要打他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