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让我有了来自海外的牵挂!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发来疫情慰问电


留学让我有了来自海外的牵挂!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发来疫情慰问电


打开窗户透透气。冬日的风带来凛冽,也带来冰冷、清爽的空气。

放眼向北望去,是昆玉河青白色的冰面,还有车马稀疏的西三环。缺少人气的自然,回归了静谧?不,其实是一派寂寥,荒凉。

害怕疾病传播而闷在家里的日子,形同软禁。偶尔去超市买菜,能有“放风”的机会。

冥冥中的不可抗力,让我们多陪陪爱人、孩子,多去关爱年迈的父母,正当其时。但愿我们不是因为瘟疫肆虐才想起这些。

上一年的计划,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而搁浅,一时不知所措,空落落的。不经意的无聊,时不时弥漫一下,想占据心绪的空间。

留学让我有了来自海外的牵挂!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发来疫情慰问电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困顿的时候,自比命运多舛的姜子牙、伊尹,我不做他的白日梦,又无从填补心中的虚空。

就在此时,一封新邮件“铛”的一声出现在手机收件箱,是格拉斯哥大学商学院院长发来的。

毕业快16年了,亚当·斯密商学院(Adam Smith Business School)的校友会联络一直没有间断过。过往大多是学校新闻、聚会通知,这次有所不同——

“赵先生,我和同事们对中国目前冠状病毒的情况感到非常遗憾。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我们在格拉斯哥大学非常想念你们。我们希望您和您的家人都非常好,希望大家身体健康,新年一切顺利。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见到您。祝好。约翰·芬奇(John Finch)”

留学让我有了来自海外的牵挂!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发来疫情慰问电


就像儿时过年过节收到的手制贺卡,英国人的关爱也是这样原生态,质朴而恬淡,只是想问一声“还好吗”,表达最朴素的惦念。

淡如水,却源远流长。

美好的留英岁月在这个特殊的节点浮现在眼前。被我戏称为“海蓝”的苏格兰高地(Highland)广袤壮美,格拉斯哥克莱德河(River Clyde)深沉悠远,大学的钟楼像童话中城堡的尖塔……

我和爱人际遇在那个沧桑梦幻的大学,邂逅在那个柔情似水的城市。

留学让我有了来自海外的牵挂!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发来疫情慰问电


留学让我有了来自海外的牵挂。

在多事之秋的当下,还能感受到遥远的、针对个体的关爱,心中充满了感激。

慰问电的背后,让人珍惜的是什么?

我不能忘记,2017年1月格拉斯哥大学官方网站发表了校长Anton Muscatelli教授的公开信,谴责美国限制移民入境的法令,声援受到影响而无法乘坐预定航班从纽约返校的伊朗籍博士研究生。其中有这样一句:


In this country we value individuals for what they are and the worth they bring, not for the stamp on their passport, the colour of their skin or the religion they practise. 在这个国家(英国),每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们的所作所为,而不是他们的国籍、肤色和宗教信仰。


留学让我有了来自海外的牵挂!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发来疫情慰问电

老赵(Andrew)英国格拉斯哥大学MBA,任英国大学中国区首席代表十年之久,海外大学校代协会创始人之一,面试中国学生数千人。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留学培训师、北京城市广播教育专家。出版《留学的逻辑》《到英国去》等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