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肿瘤介入治疗是否可以推迟?又该如何防护?

2020,新年伊始,爆发了严重的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疫情之下,肿瘤介入治疗是否可以推迟?又该如何防护?

逆行者

目前正是抗击新型肺炎的攻坚阶段,在全国严密防控新型肺炎的大背景下,肿瘤患者作为免疫力低下的易感人群,如何做到疫情防控和疾病治疗两不误?

疫情之下,肿瘤介入治疗是否可以推迟?又该如何防护?

避免外出,远离病毒

非必须的介入治疗适当推迟,减少外出就诊暴露风险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无症状者也可以成为传染源。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此次疫情病毒人群普遍易感!

接受肿瘤介入绝大多数为肿瘤中晚期患者,大部分患者身体状况较差,一旦接受介入治疗,免疫功能受到进一步抑制。在普通的环境下也易出现感染,严峻的疫情环境下更加危险!可与主管医生联系,充分沟通,详细评估病情及即刻治疗的必要性,保障医疗安全最大化。酌情推迟住院治疗时间,配合医生居家口服用药治疗,待疫情高峰期过后再返院治疗。

疫情之下,肿瘤介入治疗是否可以推迟?又该如何防护?

区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

新冠状病毒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干咳、乏力,严重时表现为呼吸困难,但也有病例首发症状表现为腹泻、恶性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或头痛、乏力等神经系统症状,或胸闷、心慌等心血管系统症状以及眼科症状。轻症者,可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然而,上述病毒感染的症状,在肿瘤介入治疗的药物不良反应中也常见:

  • 发热、流感样症状:如部分化疗药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唑来膦酸等抗骨转移药物。
  • 消化道症状:化疗药物使用后出现恶心呕吐、纳差、腹泻、乏力等。
  • 肺炎症状:部分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等可引起间质性肺炎、免疫相关性肺炎,可出现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通常与特定药物使用密切相关,因此,治疗期间出现以上症状的患者,一定不要恐慌,及时与主管医生联系,由医生做专业评判及处理。

疫情之下,肿瘤介入治疗是否可以推迟?又该如何防护?

做好防护隔离与消毒

戴口罩,少聚集,勤洗手,常消毒!

肿瘤患者免疫功能较低,属于易感染人群,肿瘤介入治疗后可能导致白细胞减少,机体免疫力下降,一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极易发展为重症肺炎甚至危及生命。面对疫情,做好自我防护是关键!

疫情之下,肿瘤介入治疗是否可以推迟?又该如何防护?

重视心理防护

随着疫情时间的延长,患者难免会产生焦躁、抑郁等情绪,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患者身体不适。请患者及陪护人员认识到心理防护的重要意义,能及时发现不良情绪,寻找适当的途径进行排解、宣泄。规律作息,适当增加娱乐活动,适量运动,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或短期相关治疗。

疫情之下,肿瘤介入治疗是否可以推迟?又该如何防护?

抗击疫情,我在行动!

疫情之下,肿瘤介入治疗是否可以推迟?又该如何防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