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38名同济英雄出征抗疫!“我们一定努力让武汉好起来……”

本想着默默地收拾行李,

出发去集合,

妈妈红着眼眶走来帮忙收拾,

爸爸将一双儿女带离让我没有牵挂,

祖母拄着拐杖

把平安玉佩挂到我的脖子上,

只说了一句,

“记得回家来,我们等你”

又有38名同济英雄出征抗疫!“我们一定努力让武汉好起来……”

今天下午,虹桥机场,又一群“逆行者”在此集结,唯一一个飞往武汉的班次,上海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整装待发,其中35名同济英雄来自附属同济医院、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附属东方医院、附属杨浦医院、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筹)、附属普陀人民医院(筹)、附属康复医院(筹)……还有三位护师也于昨天,作为增援先期到达的第一批医疗队员,已经出发!

同济人早已做好准备!

武汉,我们来了!

又有38名同济英雄出征抗疫!“我们一定努力让武汉好起来……”

“2003年SARS的时候,我还在同济大学医学院读大三。”附属同济医院急诊与危重症学科主治医生肖武强有些激动,驰援武汉,对他来说,等了很久。“SARS时,全国医护人员守护大家的健康,现在该我们上场了。”这个83年出生的小伙子,从医之初就挑定了重症医学这块最难啃的骨头,“越困难的事越值得去做”。

病人在哪里,

医护就在哪里,

已经成了许多同济人的家庭“默契”!

又有38名同济英雄出征抗疫!“我们一定努力让武汉好起来……”

有这样家庭“默契”的就有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症科副主任医师彭沪。他已在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领域深耕17年,亲历甲流等一系列传染性疾病患者的救治。这个春节,他就是在单位度过的,被告知他要去武汉,妻子“淡定”地说:“我早就知道,你肯定会报名的。”而一旁的孩子也支持父亲的决定,稚气地说“爸爸加油”。或许这样的场景,这样的对话,在这个家里早就上演过无数回。

又有38名同济英雄出征抗疫!“我们一定努力让武汉好起来……”

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刘一典副主任医师和徐静静护师也在这支队伍中。作为医院第五批援滇医疗队的队长,刘一典副主任在得到家人的支持后,更加坚定地投入到支援武汉的工作中。徐静静护师出发前唯一放不下的是6岁的女儿,女儿听到妈妈要去武汉,哭着喊着不让去,徐静静只能擦干眼泪骗女儿说,是去医院工作,只是晚上不能回家而已。去之前,女儿还送给她亲手做的新年礼物“小吊兰”,并叮嘱一定要待在身边,让妈妈一定平安归来。

又有38名同济英雄出征抗疫!“我们一定努力让武汉好起来……”

同样,来自附属康复医院的护士长王小青是增援先期到达的第一批医疗队员,在上海南站的站台上,她和6岁的女儿依依惜别。她今年37岁,丈夫郭先生说“妻子前几天就说要去,然后一直是在等的状态,今天收到正式通知,我和女儿就来送她。从心里讲我是不想让她去的,但是作为家属肯定要支持她的工作,她特别想去。”今天,附属康复医院的2名医生2名护士,作为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前线。大灾大疫面前,集结号一旦吹响,他们就是勇往直前的“逆行者”。

我们在不同的地方,

做同样的事

——救助需要帮助的人

又有38名同济英雄出征抗疫!“我们一定努力让武汉好起来……”

“我要剪头发了,这样工作起来方便。”出发前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急症重症医学科护士严松娟在理发店决心留短发。去武汉后,严松娟将被派至救治重症患者。对此,她很平静:“我们很多同事都报名了,是因为我们都知道,只是换个地方承担我们的责任。”

又有38名同济英雄出征抗疫!“我们一定努力让武汉好起来……”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监护室护士赵清雅与本部陆家嘴院区监护室护士蔡小红随队出发。疫情在前,他们挡在最前面,向所有一线的医护致敬。

又有38名同济英雄出征抗疫!“我们一定努力让武汉好起来……”

附属杨浦医院内科总护士长刘红、安图重症监护室护士长陈迪也已经随队奔赴武汉前线。刘红说,“ 03年的SARS,我曾作为第一梯队进驻医院隔离病房,09年禽流感我在发热门诊负责管理工作,我的工作经验让我果断报名,因为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是一名党员,在与病毒抗战之际,

我希望能冲锋在前,将责任担在肩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传来了好消息

又有38名同济英雄出征抗疫!“我们一定努力让武汉好起来……”

又有38名同济英雄出征抗疫!“我们一定努力让武汉好起来……”

由附属东方医院转化医学中心主导,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干细胞产业基地支持的mRNA疫苗项目与国家CDC合作已经获得科技部紧急立项,该项目针对本次新型冠状病毒关键靶点的多种不同抗原序列的mRNA,快速合成并通过纳米脂质(LPP)载药技术制备成制剂,通过体内、动物实验,筛选和验证有效抗原,预计40天内完成大规模预防性2019-nCoV的疫苗样品生产、制备。

又有38名同济英雄出征抗疫!“我们一定努力让武汉好起来……”

同样,同济大学医学院左为研究团队也传来好消息,在获悉中科院巴斯德所郝沛等学者及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的研究,连日利用高通量单细胞测序分析技术,研究了共计四万三千多个肺脏细胞,定位了新型冠状病毒受体基因。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年轻研究者团队希望通过数据共享和科研交流团结各方力量,争分夺秒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顾海燕 重症监护病房主管护师


严松娟 急诊重症医学科护师


蔡小红 重症医学科护师

赵清雅 重症医学科护士


徐静静 重症医学主管护师


刘 红 内科总护士长

陈 迪 安图重症监护室护士长


戴爱兰 门急诊总护士长

洪 艳 呼吸内科护士长

张玉萍 感染科护士长

柴凤平 呼吸内科护师

蒋金花 呼吸内科副护士长

姚婷婷 感染科副护士长

王洋洋 感染科护师

王玲玲 感染科副护士长

王 妍 感染科护师

庄明燕 感染科护师


俞 烽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冯 琪 主管护师

蔡文珺 主管护师

杜丽平 主管护师

薛莉菲 护师

付佳英 护师

张 玲 护师


刘 萍 呼吸内科、感染管理科主任医师

王小青 主管护师

沈艳梅 主管护师

袁肖肖 主管护师


同济英雄,谢谢你们

请一定健康平安

我们等您归来!

(排名不分先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