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手逾16億元!十餘家公募基金掀“自購潮”

出手逾16億元!十餘家公募基金掀“自購潮”

記者丨蔣金麗

來源丨國際金融報

圖片來源丨圖蟲創意

不懼疫情帶來的恐慌性殺跌,十餘家公募“乘勝追基”,出手逾16億元逆市自購,用實際行動看多A股。

1 公募掀“自購潮”

興全基金率先出擊,於2月3日晚間公告稱,運用自有資金,合計購買旗下偏股型基金6000萬元。

對於這一自購背後的邏輯,興全基金表示,本次疫情影響是對於A股市場的短期事件性衝擊,並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和中國資本市場長期良好發展的整體趨勢。對於長線資金而言,市場的短期調整或許是比較不錯的佈局優質資產的機會。

隨後,公募掀起“自購潮”。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已有14家基金公司加入自購陣營,合計金額逾16億元。

從自購金額來看,不乏“億元級”手筆。其中,天弘基金出手最為闊綽,出資金額高達5億元。此外,易方達、匯添富、東證資管、華安4家基金公司也自購過億元。

從自購類型來看,主要以偏股型基金為主。也有公司積極加倉股票型基金,比如,嘉實基金斥資5000萬元自購旗下股票型基金。


公募基金春節後自購情況

序號

公司名稱

自購金額(萬元)

1

天弘基金

50000

2

易方達基金

30000

3

匯添富基金

20000

4

東證資管

10000

5

華安基金

10000

6

中歐基金

8000

7

興全基金

6000

8

銀華基金

5000

9

嘉實基金

5000

10

博時基金

5000

11

富國基金

5000

12

萬家基金

4000

13

中庚基金

3000

14

中郵基金

300

合計

161300

泰石投資董事總經理韓瑋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市場出現非理性下跌之際,公募基金的“自購潮”體現了三點意義:

第一,說明公募基金管理人的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的理念得到真正踐行,逆向投資、人棄我取的專業投資水平大幅提升。

第二,值此股價被嚴重低估階段,基金管理人大舉自購不但可以提高公司的品牌聲望,而且未來還會大賺一筆,名利雙收。

第三,有利於穩定股市中小投資者和基金持有人的信心,減少他們由於恐慌和非理性行為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2 長期趨勢向好

出手自購的基金公司達成了共識,即疫情雖然會對短期經濟帶來一定的負面衝擊,權益市場有可能短期震盪,但疫情很難改變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運行和發展趨勢。

嘉實基金表示,忽略短期不利因素,長期看宏觀經濟有望企穩,已經看到多種指標的走穩或回升跡象。優質公司的基本面受到的宏觀影響減少,業績呈現穩健增長趨勢。估值在全球仍有一定的性價比,優質公司估值與海外公司接近,但對比全球同行的估值和增速,具有吸引力。外資和國內資金持續配置A股,淨流入會持續很長時間;優質公司的相對回報在大類資產中有較強吸引力。

“越是特殊時期,越要保持理性。”富國基金認為,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需要區分短期和長期,也需要將後續國家宏觀政策和行業政策納入考量。作為經濟的晴雨表,股市也具有自我修復和調節功能。展望後市,目前A股情緒釋放偏向短期。疫情不改A股長期向好趨勢,企穩後的A股將迎來一次短期調整帶來的寶貴投資機會。

韓瑋指出,多項客觀指標都顯示A股總體已經被嚴重低估,根據2003年非典疫情的經驗,價值被低估的股票勢必重回升勢。

從A股歷史表現來看,2003年A股在非典疫情公開後18個交易日見底;2008年、2015年和2016年A股出現單日大跌後,見底間隔時長在不斷縮窄,反映A股制度建設逐步見效,市場有效性增強,首日大幅下跌後往往可以比較充分地釋放悲觀預期,有利於後市系統性或結構性行情的出現。

中原證券認為,“危”中顯“機”,A 股正迎來“黃金建倉期”。當前疫情發展已經開始出現一定積極信號,未來10日或為本輪疫情高峰。2月3日A股悲觀預期已經初步釋放,而大跌後至見底時間間隔正在縮短,A股見底或已不遠。

在具體板塊上,中原證券建議,短線關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小金屬、汽車、新材料等)、半導體、5G、醫藥以及非銀金融等板塊,長線關注金融、優質成長股和消費藍籌等。

出手逾16亿元!十余家公募基金掀“自购潮”

疫情波及A股?南方基金:不改市場長期邏輯

高管頻“換血”,外資忙搶人,本土券商怎麼辦

《國際金融報》金融中心等你來爆料!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