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胡皇后與孫皇后不是靖難遺孤更不是姐妹花

本文作者黃強

熱播電視劇《大明風華》播完了,依託明成祖朱棣靖難之役,明仁宗朱高熾太子繼位,漢王朱高叛亂,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土木堡被圍,于謙指揮北京保衛戰,明代宗朱祁鈺監國、廢立太子,明英宗南宮復辟等歷史,但是編導為了營造劇情的波瀾起伏,也不惜編造歷史,胡說一通。


《大明風華》:胡皇后與孫皇后不是靖難遺孤更不是姐妹花

【圖1,《大明風華》劇照】

一、胡皇后與孫皇后不是靖難遺孤,更不是姐妹花

《大明風華》中明宣宗朱瞻基皇后分別是胡善祥與孫若微,兩位皇后的身世是靖難遺孤,建文帝朝御史景清之女,姐妹花。

明宣宗確實立過兩位皇后,《明史·后妃一》記載:“宣宗恭讓皇后胡氏,名善祥,濟寧人。永樂十五年選為皇太孫妃。巳,為皇太子妃。宣宗即位,立為皇后。” “宣宗孝恭皇后孫氏,鄒平人。幼有美色。父(孫)忠,永城縣主薄也。……宣宗婚,詔選濟寧胡氏為妃,而以孫氏為嬪。”


《大明風華》:胡皇后與孫皇后不是靖難遺孤更不是姐妹花

【圖2,《大明風華》中胡善祥胡皇后】

從《明史》的記載看,胡皇后與孫皇后沒有親戚關係,更不是姐妹。與靖難遺孤也毫無關係。

在《大明風華》中,胡善祥胡皇后頗有心計,也作惡多端;孫若微孫皇后宅心人厚。實則明宣宗朱瞻基30歲時尚無子嗣,受到朱瞻基寵愛的孫貴妃卻頗有心計,謊稱懷孕,八九個月後奪取了一位宮女所生的男嬰,偽稱是自己生的。明宣宗很高興,4個月後立此男嬰為皇太子(即明英宗朱祁鎮),並廢黜不育的胡皇后,立孫貴妃為皇后。


《大明風華》:胡皇后與孫皇后不是靖難遺孤更不是姐妹花

【圖3,《大明風華》中孫皇后】

二、明英宗滯留瓦剌一年,何來與蒙古族女子生子一說?

明英宗朱祁鎮親政後,寵信宦官王振,正統十四年(1449)北元瓦剌部侵擾邊境,在王振蠱惑下,明英宗御駕親征瓦剌,土木堡一役,50萬明軍全軍覆沒。明英宗被俘,滯留瓦剌。


《大明風華》:胡皇后與孫皇后不是靖難遺孤更不是姐妹花

【圖4,明英宗朱祁鎮畫像】

《明史·英宗前紀》記載:正統十四年“秋七月己丑,瓦剌也先寇大同,參將吳浩戰死,下親征。”“庚申,瓦剌兵大至,恭順侯吳克忠、都督吳克勤戰沒,成國公朱勇、永順伯薛綬救之,至鷂兒嶺遇伏,全軍盡沒。辛酉,次土木(堡),被圍。壬戌,師潰,死者數十萬。英國公張輔,泰寧侯陳瀛,駙馬都尉井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壎,修武伯沈榮,都督梁成、王貴,尚書王佐、鄺野,學士曹鼐、張益,侍郎丁鉉、王永和,副都御史鄧棨等,皆死。帝北狩。”


《大明風華》:胡皇后與孫皇后不是靖難遺孤更不是姐妹花

【圖5,瓦剌兵俘虜明英宗】

土木堡之役非常慘烈,從土木堡戰敗中逃出來的李賢,寫有《順天目錄》,記載了土木堡之戰明軍傷亡的實際數字:“寇復圍,四面擊之,竟無一人與鬥,俱解甲去衣以待死,或奔營中,積疊如山。幸而胡人貪得利,不專於殺,二十餘萬人中傷居半,死者三之一。”


《大明風華》:胡皇后與孫皇后不是靖難遺孤更不是姐妹花

【圖6,明代宗朱祁鈺】

英宗被俘,在北京監國的郕王朱祁鈺被太皇太后張氏、兵部侍郎于謙等擁立繼位,是為代宗,尊明英宗為太上皇。瓦剌以英宗要挾明朝計劃失敗,1450年朱祁鎮被瓦剌釋放回京。明英宗在瓦剌滯留也僅僅一年。

《明史》中沒有《大明風華》中朱祁鎮與蒙古族女子其木格相好,並生子一說。電視劇演繹朱祁鎮扣押在瓦剌的時間,似乎有三五年之間,所生孩子也有三四歲,顯然是編造。

三、明代宗並非昏君,頗有政績

朱祁鈺在宣德三年(1428)冊封為郕王。土木堡之變,在孫太后與兵部侍郎于謙擁立下,臨危繼位。擢升于謙為兵部尚書,領導全國軍民,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他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勵精圖治,又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整頓與改革,頗有政績。《明史·景帝紀》雲:“九月癸未,(郕)王(朱祁鈺)即帝位,遙尊皇帝位太上皇帝,以明年為景泰元年,大赦天下,免景泰二年田租十之三”。明代宗在位儘管只有八年,但是明朝政治由亂而治,漸開中興,代宗功不可沒。


《大明風華》:胡皇后與孫皇后不是靖難遺孤更不是姐妹花

【圖7,《大明風華》中的明代宗】

在《大明風華》中的朱祁鈺成了一個目光短淺,心胸狹隘,胸無大志,醉生夢死的昏君。完全醜化了明代宗。

朱祁鈺確有過錯,一是太上皇朱祁鎮回到北京後,被幽禁在南宮長達七年。坐上皇帝龍椅的人,眷念權力,尤其是至高無上的皇帝權威,坐上去就不願下來,這可以理解。二是廢明英宗太子朱見深,立自己兒子為太子,不得人心。


《大明風華》:胡皇后與孫皇后不是靖難遺孤更不是姐妹花

【圖8,明代宗景泰陵】

四、明代宗生母不是胡太后

依照《大明風華》,朱祁鈺是胡善祥胡皇后之子,大謬也。

胡皇后沒有生育,也因此被宣宗廢立。《明史·景帝紀》記載:明景帝朱祁鈺“母賢妃吳氏”。景泰元年十二月“癸丑,尊母賢妃為皇太后”。《明史·后妃一》也說:“吳太后,景帝母也,丹徒人。宣宗為太子時,選入宮。宣德三年封賢妃。景帝即位,尊為皇太后。英宗復辟,複稱宣廟賢妃。成化中薨。”說的已經非常清楚,朱祁鈺的生母是賢妃吳氏,與胡善祥毫無瓜葛。


《大明風華》:胡皇后與孫皇后不是靖難遺孤更不是姐妹花

【圖9,《大明風華》宣德帝與孫太后】

朱祁鎮名為孫皇后所生,實為李代桃僵。《明史·后妃一》記載:“時孫貴妃有寵,後未有子,又善病。”

《明史·后妃一》也記載了太皇太后、胡廢后、孫太后的駕崩時間。“正統七年十月,太皇太后崩。(胡廢)後痛哭不已,逾年亦崩,用嬪妃禮葬金山。” “天順六年,孫太后崩。”

這樣一說,吳太后死於成化年,胡廢后死於正統七年,孫太后死於天順六年。《大明風華》中將胡善祥胡廢后(胡太妃)與吳太后融合為一人,並且劇中的胡太妃死於景泰後期,也與史實不符。

五、英宗前期,三楊已去世

三楊即楊士奇、楊榮、楊溥,明代三位賢相。


《大明風華》:胡皇后與孫皇后不是靖難遺孤更不是姐妹花

【圖10,三楊】

楊士奇(1365-1444),泰和(今江西泰和縣)人,建文帝時翰林編纂官,明成祖時翰林編修,歷經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宰相。楊榮(1371-1440),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建文帝時進士,授翰林編修。歷經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宰相。楊溥(1372-1446),石首(今湖北石首)人。建文帝時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宣宗、英宗時宰相。

從成祖到仁宗、宣宗三朝,有三楊主持內閣,大明政權穩固。英宗9歲即位,孫太后委政於三楊,大凡大事,都由三楊裁定。楊士奇又舉薦了于謙、周枕、況鍾等名臣,造就了一時的天下太平。但是三楊在明英宗執政前期,即正統十四年前先後辭世,正統五年(1440)楊榮卒,正統九年(1444)三月楊士奇卒,正統十一年(1446)秋七月楊溥卒。宦官王振開始把持朝政,導致國內、邊境社會矛盾激化。於是有了明英宗的親征,土木堡之變。


《大明風華》:胡皇后與孫皇后不是靖難遺孤更不是姐妹花

【圖11,兵部尚書于謙】

《大明風華》敘述于謙主政領兵抗擊瓦剌,輔佐郕王朱祁鈺登基,三楊尚在,就是一個大破綻。于謙得楊士奇的提攜,土木堡之變時,官拜兵部侍郎,但是此時三楊已經去世多年。正統十四年,如果三楊尚健在,就不會發生英宗御駕親征,被瓦剌俘虜之事。


《大明風華》:胡皇后與孫皇后不是靖難遺孤更不是姐妹花

【圖12,《大明風華》中於謙】

六、天方夜譚的孫太后與年輕時相好私奔

孫太后頗有膽識,才幹。面對英宗被俘,瓦剌大兵壓境,她力排眾議,反對首都南遷,讓郕王登基,又重用於謙領兵,打響北京保衛戰。可以說力挽狂瀾,拯救大明大廈傾倒,江山易主的危機。


《大明風華》:胡皇后與孫皇后不是靖難遺孤更不是姐妹花

【圖13,《大明風華》中孫太后與徐濱】

貴為太后的孫太后,在《大明風華》中,最終與少年相好、靖難遺孤徐斌,拋棄太后之尊,浪跡天涯,追求自己的愛情去了。即便換到現代,有幾許地位至尊的女子,會拋棄後位,不顧及社會影響,國家利益,而去私奔?更何況在古代中國。

只能說《大明風華》的編導,敢想,敢做,敢胡編亂造,編出這樣奇怪的結局,筆者真的是服了。

黃強黃不息2016年、2017年兩次年度文化頭條號。2019年入選精選頻道。

黃強,字不息。金學家、服飾史學家、文藝評論家,中國金瓶梅研究會理事。已出版《金瓶梅風物誌》《中國服飾畫史》《服飾禮儀》《趣民國》《文人置業那些事》《消失的南京舊景》等著作晉二十本。

服飾史新著《古代服飾與時尚》《古代軍戎服飾》《六朝人的衣櫃》,即將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大明風華》:胡皇后與孫皇后不是靖難遺孤更不是姐妹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