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枪”陈友清与会友镖局的三皇炮捶拳

京武功夫如是说: 大国崛起 民风尚武

大家好,众所众知,我的业主是修习传武国术,爱好冷兵摄影,健康养生传播是为大爱分享。百家拳系列将收录在册国内优秀拳种。

陈友清,清代末年著名武术家,因为擅长使用大枪,所以被人称为”陈大枪“。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瑞蚨祥”当坐池子的镖师。(注:坐池子的镖师,是古代镖局的行话,大约为“坐镖,常驻镖师”之意。)“大枪陈友清”,还有一个绝活叫“三皇炮捶”。而且对“刀、枪、剑、棍、铲”都十分精通。

本文摘自今日章丘数字报刊,图文作者冯雷。

百家拳系列 |“大枪”陈友清与会友镖局的三皇炮捶拳

陈友清嫡孙陈光忠演练“三皇炮捶”

  “三皇炮捶”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之一,在北京习练者众多,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而近期在济南章丘发现的“三皇炮捶”拳,实际上也源自北京,是早年北京瑞蚨祥著名镖师陈友清所传。

百家拳系列 |“大枪”陈友清与会友镖局的三皇炮捶拳

京都会友镖局四大镖师之一陈友清

  陈友清(1884—1959),山东省章丘县绣惠康陈人,清末民国年间北京著名的京都会友镖局的四大镖师之一,曾是名震京城的一代武林名家。陈友清与“三皇炮捶”的渊源当从他年轻时到瑞蚨祥学徒说起。

  瑞蚨祥商号创建于1862年(清同治元年)。创始人孟传珊,是章丘县旧军镇人。最初以经营土布起步,字号为“万蚨祥”,后其子孟雒川改名为“瑞蚨祥”。经过不断地经营壮大,瑞蚨祥先后在北京、上海、青岛、天津、烟台等地设立店铺,由最早的土布逐步增加到绫罗绸缎、皮货、茶叶等高档商品的经营,迅速享誉全国,成为驰誉大江南北的民族商业巨擘。

  早年北京瑞蚨祥绸布店从京都会友镖局请了一位镖师,名叫于鉴,字镜堂。瑞蚨祥的掌柜姚秀岩、孟觐侯在后院宴请于鉴,东边一桌是客席,西边一桌为伙计用餐。当年二十岁的陈友清刚到瑞蚨祥当伙计,他身高体壮,气血方刚。吃着饭有位年长的说:“陈老弟,你知道对面客席上坐的是谁吗?”陈友清说:“是掌柜的朋友吧!”老伙计说:“那是咱们掌柜请来的会友镖局的镖师于师爷。”陈友清好奇地悄悄端详过去,见上坐

一位五十多岁的小老头,个头不高,身体也并不显得多么强壮,但其双目有神,举止文雅谦和,不像习武之人。于是陈友清说:“我一只手就能把他抓起来。”老伙计说:“你可别小看了于师爷,他功夫精纯好生了得,就你这样的三五个也不是他的对手。”陈友清说:“我就不信。”这边众人吵闹声惊动了于鉴,他起身问为何事吵嚷,老伙计不好隐瞒就说了实话。于鉴笑着说:“那好吧,咱们就乘着酒兴,比一比看你有多大力气。”陈友清自恃年轻力壮,又仗着学过三招两式,在好胜心的驱使下,自然要与于鉴动手比试一番。


百家拳系列 |“大枪”陈友清与会友镖局的三皇炮捶拳

二路 指石点金

于是,二人拱手相请,陈友清先上步出拳向于鉴中路打来,但见于鉴两手合抱为揖,顺势向下一沉一砸就把陈友清的拳打落,遂以两虎口置陈友清两腋下,只一个双抖式,陈友清两脚离地腾空而起,被摔出门外,倒在院子里。于鉴运用了“三皇炮捶”拳法中“夫子三拱手”的劈砸上步双抖式。陈友清爬起来跟伙计们说:“于师爷这一手真行,我还没觉着于师爷用多大的劲,脚就离地飞了起来。”陈友清当下就要拜于鉴为师。于鉴说:“咱拜师不能空口无凭,你去跟掌柜的说说,需要递个帖,履行一下仪式。”两位掌柜为介绍人,从此陈友清正式拜于鉴为师,得到了“三皇炮锤”拳的真传。此后,陈友清潜心习练,肯下苦功,终达拳艺精纯之境。后来于鉴被山西国术馆所邀任总教官,陈友清接替他成为瑞蚨祥的镖师。

  “三皇炮捶”拳属于三皇门,三皇者:天皇伏羲,地皇神农,人皇黄帝。在少林寺妙兴大师所著《少林七十二艺》书中是这样介绍“三皇炮捶”拳踪流源的:“今之言技击者。厥惟两派四门。两派者何?少林、武当是也。

四门者何?三皇、形意、八卦、言门是也。考两派四门之历史,则三皇门为最悠久。

  “三皇炮捶”拳在历史的变迁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最初只是沿袭前人流传下来的搏击之法,多用于强身和实战用途。始有文字记载和文物可考的是从明末清初年间,由河北冀县武术名家乔三秀开始传授此艺。后又传其子乔龄,乔龄传宋彦超、于连登、张文彩、王双奎等人。宋迈伦集平生所学,创“夫子三拱手”之绝技,演练为新架;于连登继承了传统老架;因此“三皇炮捶”形成了拳理一致、拳架有别、各有特色的“于”“宋”两种风格。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宋迈伦赴京投“神机营”,以精湛的“三皇炮捶”武艺在高手如云的比武中力挫群雄,赢得五品亮蓝顶戴。当他目睹了朝政的腐败,深感报国无望后,便弃官从贾,在北京前门外粮食店街创办“京都会友镖局”,从事保镖生涯。以武会友,同时传授武艺,从此开创了“三皇炮捶”在北京的传承历史。“三皇炮锤”是京都会友镖局的看家技艺,当年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宅院、瑞蚨祥绸布庄和大栅栏周边的诸多商家都是由会友镖局来保护的,在兵荒马乱的时期使之免受了许多损失。一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北京的一些银行商号与大买卖家还请会友镖局的镖师为他们守卫。

  “于派”创始人于连登,幼年时在家乡即习拳棒,壮年后投乔龄学习“三皇炮捶”,与师兄宋迈伦同师学艺,感情至深。连登从师多年,得其真传。经数十年深入研习探讨,逐渐形成了自己拳路的独特风格,成为“三皇炮捶”新的一派。

  于连登之子于鉴(1852—1938),自幼随父习武,主练三皇炮捶和大枪。父临终前嘱于鉴进京投师伯宋迈伦。后于鉴得宋真传,拳艺精进,终成大器,世有“于拳宋手”之说。于鉴与镖师孙德润、张殿华、宋彩臣等同在会友镖局坐镇,在北京传授“三皇炮捶”。这一时期内京都会友镖局与三皇炮捶门在北京名声大震,镖局生意兴隆。“三皇炮捶”也广为传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第四代主要传人还有宋帮真、宋大成、宋云渠、赵致中(字秋水,白云观道长)、大阿夫(清光绪皇帝的妹夫)、惠铭(清刑部掌印)、惠崇(清京都九门提督)、张玉福、刘兆祥和河北省新河县码头李镇“京都会友镖局分号”即“南会友”等数十人。之后,因专走西北路镖的总镖头“神弹子李武”去世,于鉴帮镖走黄牙山,路遇强人劫镖,于鉴单枪镇贼王,安全护镖到达,从此威名远传西北。

  陈友清接任瑞蚨祥镖师后,于1930年在北京琉璃厂土地祠后院创立了第五国术社,其第五国术社《宣言》全文如下:

  夫文以治国,武以安邦,自古以来,文武并重,我国武术,尤为各国所不及。庚子以前,吾国强于世界,良以武术倡明故也。自庚子以后,外人枪炮输入,吾人以为肉身不足挡其猛利;对于强身之道渐生懈怠,致四千年来国粹,几至失传。吾人身体亦因此而衰弱,遂有“东亚病夫”之别号。继至外侮频,乃国运日衰,残杀同胞,蚕食边围,现在亡国之祸,迫于眉睫。吾国民族,如不奋兴即起,操练旧有之武术,保存故有之道德,其亡也,可立而待之。国家之强胜,固赖物质文明,船坚炮利,但须人民之体魄渐强胜为最要。否则,武器虽良,而动转迟滞,运用不敏,焉足以言抗敌,而能冲锋陷阵乎。敝人有鉴于斯,特组大兴县第五国术社,以联同志会集,虚心研究,俾求强国保种之道,得以奋然而兴起,以挽吾国武术隳颓之弊于万一。更望海内贤豪,奇能异士,不吝指导者,急起参加,不惟敝人幸甚,实国家幸甚也。第五国术社社长陈友清启。

  第五国术社的宣言,代表了陈友清和正义国民的心声,充分体现出当年陈友清爱国忧民之情。他作为“三皇炮捶”的传人,开门授徒不忘爱国,传艺强身更重立德,弘扬武术精神,高举自强大旗,尽心竭力,誉满京华。他在北京教授学生徒弟有上千人,不乏我国武林界精英,其中著名的有:

  杨遵宝(约1919—1999),山东人。20世纪30年代拜陈友清为师学习“三皇炮捶”拳术器械。长期跟随师父陈友清在瑞蚨祥大院和九门钱市练功。后在陶然亭公园和宣武公园传徒授艺。授徒众多,教风严谨,擅长炮捶大枪、炮捶拆拳和炮捶刀术。

  崔廷忠(1909—1990),北京市人。早年拜陈友清为师习“三皇炮捶”拳术器械,尤擅炮捶大枪和技击散手。崔兄弟五人,被武林人称“崔家五虎”,他们长期在瑞蚨祥大院和九门钱市学练炮捶功夫。曾任“三皇炮捶”研究会副会长、顾问等职。

  袁敬泉(1899—2001),河北涿州人。20世纪30年代拜陈友清为师,学习“三皇炮捶”拳术器械。1979年,参加在南宁举行的首届全国传统武术观摩交流大会,获得一等奖。1981年在东城武术馆任教,传授“三皇炮捶”拳。1982年与他人合作创建了北京市武协“三皇炮捶”拳研究会,历任第一和第二届会长、名誉会长、顾问。2001年无疾而终,享年102岁。

  “三皇炮捶”拳的第五代传人中主要有名震武林的“大枪”陈友清、“大枪”侯金魁、“神弹子”白云峰、“大刀”刘德胜、“铁罗汉”王福全等人。“三皇炮捶”拳第五代传人、杰出镖师李尧臣曾两次打擂战胜日本武师,并在抗日战争期间传教国军,他自创的无极刀法,在喜峰口战役中,大刀队手刃鬼子近百人,追杀日寇60余里,缴获大炮18门。当年跟随李尧臣学武的人很多,京剧武生泰斗杨小楼演闹天宫的猴拳和梅兰芳演虞姬的剑法都是由李尧臣传授的。以上诸事充分体现出会友镖局的镖师们当年英勇不屈的爱国壮举和历史贡献,“三皇炮捶”拳在民族存亡之际奋起抗击外敌的功绩当书上一笔。

  1949年以后,会友镖局的最后一代镖师们多分散在民间传徒授艺,为传播和发展武术事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新中国初期,陈友清仍然在北京瑞蚨祥负责店铺的保卫工作,直到1956年因病回家修养,于1959年去世。由于陈友清一直在北京工作,当地人难有机会跟他学拳。后来很多人是跟随他的侄子陈鸿彬以及他的儿子陈鸿藻学习的。除拳术外,一些人还学习了单刀、齐眉棍等器械。当年学过拳的人如今多已作古,健在者也大都八九十岁了,最小的也已经六十岁。由于种种原因,“三皇炮捶”在章丘没有得到广泛的发展和传承,能够坚持习练的人不多,周围会“三皇炮捶”的也只有四五人,最出色的就是陈友清的孙子陈光忠。他可谓是得到了陈友清的嫡系亲传。陈友清传其子陈鸿藻和侄子陈鸿彬,陈鸿藻和陈鸿彬再传陈光忠,陈光忠应该是“三皇炮捶”的第七代传人。其承传脉络为:乔三秀—乔鹤龄—于连登、宋迈伦—于鉴—陈友清—陈鸿藻—陈光忠。

  由陈友清所传承的“三皇炮捶”武艺,是章丘本土的一项珍贵拳种,流传至今已经有四代100多年的历史了。说起“三皇炮捶”,陈光忠还是深感遗憾,他虽得嫡传,但只学会一部分拳艺,由于工作多变,生活不稳定,只能时断时续地练习“三皇炮捶”功夫。现今他已经六十岁了,他希望能把先辈留下的功夫传承下去,使其发扬光大。

敬请关注京武功夫如是说!功传有缘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