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到邯鄲農村的第一年,快到年關了,卻聽老公說過年要給他家所有長輩下跪磕頭,太可怕,不願意怎麼辦?

程文順


看了很多人的說法,說什麼習俗,誰不到是習俗啊,習俗有好的也有不好的。現在新中國建國都70年了,真沒想到還有這樣的習俗。以前大臣見皇帝要磕頭,學生見老師也磕頭。不是都改了嗎,這個為什麼不能改。我們這裡早就不磕頭了,只是晚輩要到長輩家裡拜年,說磕頭,但沒有真磕的。我記得我姑家的兒子,就是我表哥來我家,給我父親磕頭,我父親趕緊拉住了。現在就是死了人還興磕頭,不過也有鞠躬的了。正在慢慢改變。



思念的味道33479126


提這個問題的人,一看就知道不懂事!“跪天跪地跪父母!”。什麼意思?!這裡的父母泛指長輩們,過去歲月裡父母的兄弟姐妹們都是互相扶持互相照顧,在艱苦的日子裡長大。那些親情可不是現在社會里的親情能比擬的!讓你跪說句不好聽的那是不把你當外人,只有自己人才有跪的資格!我從小邯鄲市邯山區長大,每年別說自己父母,初一去朋友家拜年,見到叔叔阿姨都會磕頭拜年!你要覺得給長輩磕頭拜年丟人的話,我建議你還是回你老家去。邯鄲一個3000多年的古都,給長輩磕頭拜年不丟人!


阿瑪施圖


我就是邯鄲的,說實話小時候經常磕頭拜年,村裡面都是各自家姓的一幫人,走街串巷的跟老一輩人磕頭拜年很熱鬧,幾幫人到一起說話打趣,因為家族大有時候磕的腿疼,那時候聽說有的地方就說一句新年好就想著如果不磕頭都好,感覺磕頭有點太封建,但隨著年齡越來越大,現在年味越來越淡,人們過年忙著要賬,有的打工很晚才回來,鞭炮不讓放了,年貨都不自己做了都是買現在成的,小孩現在都嬌生慣養的都不出門跑著玩了,我就想如果大年初一連磕頭拜年這個習俗都不存在了,那過年就真的沒有意義了,作者你是外邊嫁過來的,雖說嫁雞隨雞但是沒有要求你必須跟著丈夫去磕頭,但是你不能嫌棄一個地方的風俗,因為這不是政府規定,更不是某個人的事情,這是一個地區世世代代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往大的說就像中秋吃月餅,春節貼對聯一個性質!


透明的微風


座標 石家莊地區農村。 我來說一下我們這一帶的情況。這裡磕頭拜年也是祖祖輩輩留下來的傳統,不過個別村子已經在村委會的干預下,只是給父母磕,其他關係漸遠的親戚就不磕了。 我們村子以前都是大年初一早起上墳,然後去給長輩磕頭,現在改成了大年三十下午把這些事兒全辦了,第二天早上可以睡個懶覺,這可以看做是習俗的演變。還有的村子是三十晚上吃過晚飯去磕頭拜年,不一樣村子略有差別。我們這裡是結過婚的人才有磕頭拜年的資格,單身的大齡青年不需要磕頭。 年三十下午,各個家族的隊伍分成男人隊伍和女人隊伍,會結伴前往長輩家裡磕頭拜年,村子的大街小巷就會因此而熱鬧起來,人們三五成群,打著招呼,有時在大街上碰到需要磕頭的長輩,也會在大街上磕,有的長輩在衚衕裡,大門口送著成群的磕頭人,大家彼此寒暄著。儘管在現代眼光看來磕頭是封建傳統,但不可否認,你依舊會在這種氛圍下,感受到不一樣的年味和農村特有的人情味。有些親戚關係甚至靠著一年一度的磕頭拜年維繫著,因為有些輩分關係沒有這個磕頭拜年,時間長了,年輕一輩已然不知道彼此還是親戚關係了,也只有過年人們才會不管身在何處,都回到老家拜一拜長輩和鄉親,彼此重新認識著。有時在我們家族的隊伍裡也經常能聽到抱怨,說磕頭沒什麼用,村委會應該牽頭取消,但說完又會覺得真的那樣更沒有年味了。其實像過年禁炮一樣,一方面人們捨不得千百年來形成的年俗,另一方面又承受不起現代環境帶來的輿論壓力。 近些年,總是會聽到人們抱怨年味越來越淡了,但仔細想想,我們是不是在傳統與現代的選擇上,越來越缺少對過年“儀式感”的敬畏呢。


announcer-王磊


就我本人來說,對於給長輩磕頭是有牴觸情緒的,甚至從根本上就不贊同。

我小的時候比較調皮,捱打就是家常便飯。我的母親在教訓我的時候,首先必須是下跪,然後才是棍棒伺候!後來教訓自己的小孩,把孩子罰跪後再出手,確實效率高多了,由此,我知道了母親當年罰我跪下再來揍,原來是為了提高教訓孩子的效率,從而提升教育“質量”!

也許是小時候跪多了,對於下跪比較反感,更不用說磕頭了。

不過,我對於在先輩墳墓前跪下磕頭是沒有牴觸情緒的,因為“死者為大”是大家都遵從的基本認知,我本人也認可這樣的傳統認知。不過,也許是我小時候跪多了,所以現在對於給已經過世的先輩下跪磕頭都沒有儀式感。在這個時代還要給活人磕頭,完全就是陋習,根本不是傳統禮儀。那些活著的老人在接受晚輩磕頭時,我不知道他們心裡是怎麼想的。由於我現在也步入老年,家族中,除了我的姐姐,就是我最大,輩分也最高。但是我絕對不能接受晚輩向我磕頭!即使兒女向我磕頭我也不能接受。我不僅覺得這是陋習,而且感覺這是對於晚輩人格的折辱!聽說過跪天跪地跪父母天經地義,從來沒有聽說跪叔父嬸母媳婦姨媽舅舅舅母天經地義的。

對於外來的媳婦,不論是農村,還是城市,我覺得給長輩鞠躬就是非常好也是非常到位的禮儀了,完全無需給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磕頭!


老牛愛遛彎


我在邢臺一個小村子,挨著邯鄲。過年的時候也磕頭,說是給自己家裡長輩磕,其實是個衝著“主幹”磕(三十掛在中堂,上面寫著一家族裡所有逝去的人)。

三十晚上天剛黑的時候出村(一個家族的人集合一起出發),衝著家裡墓地的方向上香,燒紙,放炮之類的,請爺爺奶奶回家過年,回程的時候,手裡拿幾根香邊走邊丟,嘴裡得一直喊著,爺爺奶奶回家過年了(並且得帶著一點點調,和正常說話不同[呲牙]),手裡的香走一段丟一根,得一直丟到家,而且手裡最少得剩個一兩根。

把爺爺奶奶請進家門(一起去的人各回各家,家裡沒有主幹的人去自己親兄弟有主幹的後才能回家),把手裡的香上進香爐(一進門中堂,現在掛著主幹,主幹前面有一張桌子放貢品,蠟燭,香爐一類的,桌子兩邊各有一把椅子,爺爺奶奶請回來後就“坐”這裡),然後在大門口放下一根綁好黃紙的棍子,以防放炮嚇到爺爺奶奶提前走了,放下以後(同時家裡人基本已經煮好餃子準備上貢品了),就開始放炮,燒紙,給家裡的神位磕頭,給神位磕玩,再給請回來的爺爺奶奶磕。最後吃餃子!

我家比較傳統,年夜的時候,家人一起吃年夜飯,守歲。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在三十晚上就一起喝酒去了[捂臉]。現在是吃了飯,一起看春晚,聊聊天,磕瓜子,等過了12點,吃一些餃子,一人一碗,多少得吃一點,喝點湯,但是不能吃完,得剩幾個,不夠的話再去盛,(意為年年有餘),原來的時候我家不是等到12點,是先睡一會兒,凌晨再來![酷拽] 12點之前還得把衛生打掃好,因為明天有很多人來拜年!!

我家是按老規矩來,有點迂腐不化的意思,

初一吃飯不能煎,炸,煮,只能蒸(意為蒸蒸日上),我小的時候還不讓買東西,說是初一花錢,花一年的💰[捂臉],初三送爺爺奶奶,有的地方是初五。初五稱為破五,從初一開始到破五不許往院子以外出垃圾,(不洩財,院子裡都有個小車,或者垃圾桶,到時候一起弄出去)。

初一了,早早的起來,備好瓜子,糖,香菸,和壓歲錢!!!!先給請來的爺爺奶奶磕頭(一下說的所有磕頭,全是衝著寫著先人名諱的主幹),然後給自己家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磕,衝著主幹磕的時候要喊著給誰磕的,磕了以後,小孩子們有壓歲錢的。然後和家族的人一起去家族裡每家有主幹的家裡,自己家族裡一般都是隻給請來的“爺爺奶奶”磕,有輩分大的,上了歲數的老人也會給磕一個(給先人磕三個,在世的人就一個,磕頭也不是亂來,還有禮法,這兒就不細說了),自己家族裡磕玩,先去家族裡“老支”的相處好的,回來後是鄰居家(一般一個衚衕裡都有幾家是自己家族的人住)。之後就是年輕人們,這些一起玩的,這一夥裡的人,每家都去……

最晚的一次從早上一直到下午兩三點,膝蓋疼ing……(一般主幹前面都會鋪點軟的東西,但是去的人多,不可能全在墊子上,任務還重,也不能一批批來[捂臉]),那次有個同學,三十晚上玩了一晚上游戲,結果兩點左右的時候整個人都快虛脫了,讓回家還不回[大笑]

我們這磕頭的時候不會向著人磕,而是,衝著寫著先人名諱的主幹磕。

向著人磕的情況絕大多數只有一種,你們猜猜是啥


繁雜灬淡雅


我也是邯鄲的,過年從小到大都磕頭啊,沒覺得有啥啊,小時候初一早上帶著我的弟弟妹妹們一大片給爺爺奶奶磕頭,很開心啊。後來爺爺走了,今年奶奶走了,我現在石家莊,今年想磕頭也沒得磕了啊[流淚],你給別人磕頭,別人也給你磕頭啊,一般長輩看到孩子磕頭,還沒磕呢就扶起來了,五六十歲也會給長輩磕頭啊,我輩分高,好多歲數大的見了我也磕頭,但是我都會扶著不讓磕,這就是個禮數,放到古代不都是磕頭嗎,你自己覺得特別難以接收的話,我建議你就別回去了,或者和家裡商量一下,我家拜年一般都是男的去,女的很少去,反正協商好,省的大過年的家裡生氣鬧矛盾!


青春中的一抹藍


十年前婚後第一個春節回老公農村老家,凌晨四五點開始黑燈瞎火的滿村串門,見長輩磕頭,收五塊錢紅包。那時候沒預料到,就稀裡糊塗照做了,現在想想懊惱的很,都沒給我爹媽磕過,磕那些不相干的人,收那5塊錢,寒磣啊[打臉]


妞媽09


我是衡水的下面村裡的,我們這裡現在過年也保留著磕頭的習俗,不是磕頭,就是跪一下。我老公外地的,他們那裡沒有這個習俗,但是每年回我家也跟著跪一下,我怕他不習慣,我老公說沒關係,入鄉隨俗。我很感激他,但是不會強迫他磕頭,所以就跟他說不用真跪下去,就跟在後面,跪慢一點,做個樣子,一般前面的人剛開始跪長輩就會趕緊攔著,他跪慢一點的話也就剛剛彎下腰去,一看長輩攔了就順勢收回就行。他也確實這樣做的[捂臉]

入鄉隨俗是重要,但是不能強迫別人。自己的愛人自己保護,絕不能強迫他/她去做他/她厭惡的事情,哪怕因此得罪了長輩,自己多賠個罪就是了


女主在線


我是邯鄲人,特別能理解,我嫁的也是邯鄲人,就第一年特別緊張,到了親戚朋友家,我老公他習慣了,他拜就好,我就是跟在後面,說一句,叔叔阿姨新年好!人家也沒有真讓你跪下的意思,就不用硬跪,取巧唄!我小時候也沒有下跪,我們這好像女人不是一定要跪的。第二年,你不出去拜年,你老公去就行!不用非跟著!都是男人出去拜年的,我是峰峰這塊的,別的有沒有區域差別就不太清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