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村】河北磁縣北岔口村:行走在青石板巷道 尋找醉美鄉愁


鄉愁如煙,從故鄉的村莊裡慢慢升起,此起彼伏,連綿不斷;鄉愁如夢,夢裡有你,朦朧而美麗;鄉愁如水,淡淡的讓人無時無刻都離不了。傳統村落是中國鄉村珍貴的歷史、文化、自然遺產。在河北磁縣數百個自然村落中,有幸仍保留著一批古老的傳統村落,它讓我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

看,那一條條尋常幽深的巷道,那一塊塊磨得錚亮的青石,那一灣灣寂靜無聲的流水,那一輪輪秋日暖陽映射下的古宅,有一種莫名的醉美鄉愁從心底湧起,走進河北磁縣北岔口村,石碾、石屋……目光所到之處都是濃濃的鄉愁記憶,吸引著各處遊子前來尋找、回憶濃濃的思鄉情。

北岔口村位於河北磁縣西部山區陶泉鄉,這裡古色古香,環境優美,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8年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相傳東漢年間已有居民,村落形成於元代,北高南低,梯次而建,背風向陽,青石鋪路,石碾、石磨、古水池等保存完好。

走進北岔口村,彷彿進入了世外桃源,石砌房屋多為明、清及民國的傳統建築,傍山就勢,錯落有致,民居門樓簷角、水口多為整塊青石雕刻而成,精緻獨特,幽深曲折的青石板巷道四通八達,聯絡著各個主幹和枝葉,維繫著村裡的每個小家庭,高堂、深巷迂迴曲折,重重銜接,給人一種“行至幽廂疑抵壁,推門又見一重庭”的感覺。

這裡有很多紅色革命遺址,1938年2月,全國第一個抗日民主縣政府進駐北岔口村,第一任縣長田裕民就常年工作和戰鬥在這裡,並於同年11月建立了全國第一個抗日兒童團。古炮樓、南石圈、丁字圈和御患樓,這些明顯帶有防禦功能的建築大都分為兩層,下方通行,上面是廟宇、樓閣或防禦工事。

漫步北岔口,古寺廟、古石道,古意濃濃,寧靜蔥鬱,徜徉在青石板鋪就的村巷中,時間彷彿變慢了許多,雖然牆壁的斑駁與木樁的脫痕多少顯得有些孤寂寥落,但絲毫也不影響這處明清石宅的恢弘氣息,讓人更能感受到太行山般的厚重與積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