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楊絳先生的父親有一次問楊絳:“阿季,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麼樣?”

她說:“不好過。”

“一星期不讓你看書呢?”


她說:“一星期都白活了。”

父親笑了,說:“我也這樣。”

“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許多人問讀書的意義,但讀書的意義真的說不清,有可能是打發時間,有可能是為考好的大學,也有可能是愛好而已。

總之,讀書的好處,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讀書的人會說話


一對父子在喝茶,兒子問:“我為什麼要讀書?”

父親答:“這麼跟你說吧,你讀了書,評價這茶時會這麼說:此茶湯色澄紅透亮,氣味幽香如蘭,口感飽滿純正,圓潤如詩,回味甘醇,齒頰留芳,韻味十足,頓覺如夢似幻,彷彿天上人間,真乃茶中極品!”

“而沒讀書的人,只會說:我靠,這什麼茶,真好喝。”

去飯店吃飯,吃了一道不錯的菜,你可能連一個形容詞都說不出,半天憋出一句:嗯,這菜不錯。

我們每天都在說話,跟同事,跟朋友,包括朋友圈的動態;他們都可以從你的話看出你的文化水平。

蘇軾在《記黃魯直語》中說道:“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

會不會說話跟胸中有沒有墨水有很大的關係,讀書多,說話至少體面。

“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讀書的人更加堅定


25度的蒸餾水PH值是7 ,你往裡面加一小滴酸,PH值馬上斷崖式下滑;重新換杯水,加入一小滴鹼,PH值蹭蹭地上去。

如果換一杯檸檬酸,加一兩滴酸或鹼沒什麼反應,加很多很多才會有反應。

沒怎麼讀書的人就像那杯蒸餾水,別人隨便一句觀點,就能影響他。這種人容易被洗腦,容易被成功學影響。

每天打雞血似地分享,不僅麻痺自己,還想要麻痺別人。

而讀書多的人像檸檬水,虛懷若谷,能容納的東西很多;對於別人的觀點有自己的判斷,即使不贊同也不批判,態度溫和。

正因為心中有觀點,所以別人的觀點很難影響他,除非是非常好的觀點,他才會有反應。

這樣的人更加堅定,明白哪些話能聽,哪些人能交,哪些路能走。

“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讀過的書會成為墊腳石


一群人扛著一個十字架走在路上,有的十字架長,有的十字架短。

十字架的長度跟讀書的多少有關,讀得越多,十字架越長。

其中有一個人走一段路嫌棄十字架又重又長,於是鋸掉一點;等走了一段路後,又鋸掉一點;就這樣一點一點地鋸掉,他輕鬆多了,走得比別人快。

但是沒過多久,前面出現了懸崖,懸崖的對面是五彩繽紛的世界,大家嚮往極了。

他們紛紛用自己的十字架搭橋,通過十字架到了對岸;而只有他的十字架太短了,長度根本不夠,他去不了,悔不當初。

“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讀書不是個輕鬆的活,剛開始箇中的滋味是既枯燥又累;但是等堅持一段時間後,會發現讀書的樂趣,猶如繽紛世界。

讀過的書就是那十字架,越到後面越能幫助自己;而一開始就圖輕鬆的人,難以到達美好的對岸。

告訴孩子,讀書從來沒有不哭不輕鬆的,但是堅持下來後,你會感慨:“當初幸虧堅持下來了。”

千萬不要做那個鋸掉十字架的人。


讀過的每一本書,都不會被辜負


電視劇《慶餘年》中有句話:

“我看過的每一個字,讀過的每一本書,都記得絲毫不差,歷歷在目。”

這句話在讀書無用論大行其道的今天,就是在告訴我們: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不會被辜負。

有人會說,每看完一本書,就不記得內容;學校學到的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很少,讀書有什麼意義?

在知乎上看到一句很棒的話:

從小到大,吃過的食物不計其數,名字和滋味都忘記了,但我知道它們中有的已經成為了我身體的一部分,成為我的血和肉,讀過的書也是如此。

“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龍應臺說: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讀書是為了更有尊嚴地謀生。

所以,告訴孩子,讀書的目的不在於名和利,而在於成為更好的自己。

沒嘗過讀書甜頭的人,會說“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只有明白讀書好處的人,一定會告訴你:

讀書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