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反坦克枪打不穿虎式豹式坦克为何继续生产?

孤独的虎王


说到德国装甲部队,可能很多人下意识联想到著名的6号虎式坦克、5号豹式坦克以及后期的虎王坦克,这些都是德军重装坦克的代表。但其实这些重装坦克的产量其十分有限,德军装甲部队使用的更多的都是4号和3号坦克,在1939年闪击欧洲的时候,德军坦克主力还是早期性能相对羸弱的2号和3号坦克,在1941年6月攻打苏联的时候,主力换装的也不过是性能相对好一些的3号和4号中期改型以及38t坦克,这些坦克的装甲相对都比较薄弱,苏联的45毫米口径的反坦克炮都可以轻松的击穿,而反坦克枪有时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击穿。


苏军大量装备反坦克枪也是有一定的前瞻性的,因为这些武器早在1940年之前就已经大量装备基层部队,这说明苏联方面已经意识到未来战争当中自家的大平原地形非常适合装甲部队、机械化、摩托化部队的大面积展开,除了让自家装备反坦克炮以外,还要将反坦克武器装备到连排一级的基层部队,这样的话可以在最大限度的增强基层部队的火力,因为除了坦克以外,各种装甲车都会出现在战场上。

而苏联的反坦克枪也别出心裁的使用了14.5毫米口径,因为普通的装甲车都是防中口径的机枪弹,而相对较多的12.7口径机枪弹,14.5毫米口径的穿甲能力更强,虽然14.5口径的枪弹大小和20毫米口径的炮弹差不多,但是14.5口径的反坦克枪可以用作单兵作战武器,让反坦克枪的体积、重量做得更小以及,可以让士兵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既增强了战场的机动能力也增强了存活率。总的来说面对重装坦克是打不穿,但是面对一些轻装甲目标还是能打得穿的,如果是打人的话那就更不用说了直接粉碎。像现在中东地区仍然有这些反坦克枪的身影,穿轻装甲目标以及穿墙能力特别强,而且有的还被装上了瞄准镜,当做狙击枪使用,那威力简直杠杠的。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尽管大口径的反坦克步枪打不穿虎式、豹式的装甲,但是可以对装甲防护能力较弱的突击炮、装甲运兵车、坦克歼击车进行打击,而且,而且,如果这种武器集中使用,可以对敌方轻型装甲目标造成巨大损伤。


就以苏联在卫国战争爆发以后装备的PTRD反坦克步枪为例,其口径为14.5毫米,为了达到理想的穿甲效果,其身管非常长,全长2.1米,重量更是达到了20.3千克,配合专门的穿甲弹(14.5乘114毫米或14.5乘108毫米子弹),弹匣容量5发,可以在100米的狙击手击穿40毫米厚的普通装甲,2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25毫米厚的装甲,有效射程可达2000米,在1500米的距离上,仍然有较强的穿甲能力。



这种步枪后坐力非常大,发射效果几乎跟机炮一样,需要至少2个人配合操作。



其实,当时苏联反坦克炮装备的很多,反坦克炮和坦克担任主要的反坦克任务,这种反坦克步枪更多的是为了能够让单兵携带,以保证绝大多数的苏联阵地都有一定的反装甲火力,即使重火力被摧毁,步兵也不至于没有还手之力。



不仅可以反装甲,这种大口径步枪对人员杀伤效果更是可怕,14.5毫米穿甲弹的威力要比12.7毫米枪弹还要大一倍,例如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的“巴普洛夫奇迹”,他就是和战友们一起,利用反坦克步枪坚守住了阵地。

因为射程远、威力巨大,这种枪甚至在冷战结束后的一些局部战争中继续使用,成为游击队打击美军的利器。


止水兴波


在卫国战争时期,苏联主要装备的两款反坦克枪PTRS-41和PTRD-41在战争早期都采用BS41钨芯穿甲弹和钢芯穿甲弹,100米处距离上最大穿甲深度分别是40mm和30mm。这两款反坦克步枪的威力在战争打响前,是有能力对当时德军装备的一大票二号、三号甚至四号坦克构成威胁的。

在战争中后期德军的坦克装甲日益增厚,尤其是五号“豹”式坦克、六号“虎”式坦克和七号“虎II”式坦克——这三款中、重型坦克的出现甚至影响了美苏两国反坦克武器、重型坦克的发展。


表面上豹式坦克可以和虎式“并称”,实际上并不然。豹式坦克的炮塔侧面装甲也不过45mm,为了增强这两款反坦克枪的威力,苏联已经在战争中期为反坦克步枪手们配发了100米处穿甲深度达到50mm的金属-陶瓷穿甲弹。这种穿甲弹的极限穿甲深度为60mm。

如果硬是要“正面硬钢”,那么肯定无法击穿。无论是虎式坦克82mm的车体装甲,还是豹式坦克80mm的车体正面装甲,这已经超出了两款反坦克枪的能力范围。而面对主要增厚装甲的三号J、K、L、M型坦克,四号G、H、J型坦克的炮塔正面装甲,无疑反坦克枪也是同样力不从心。

但是无论是三号J、K、L、M型,还是四号G、H、J型坦克,它们一样有弱点。比如说车体侧面装甲,这可没变过——一直到战争结束,车体装甲仍然是雷打不动的30mm。这说明,反坦克枪使用的BS41钨芯穿甲弹在100米内是有把握击穿这些坦克的。

众所周知,坦克的车体内不光是车组成员的战斗位置,装甲后同样包裹着极多的器材、弹药、油路、设备等。坦克的车组成员只有那么几个,受伤的车组人员还会严重地拉低坦克车组的战斗力。车组成员各司其职,驾驶、无线电联络、装填、瞄准并发射及指挥五个岗位,哪个能少人?这对坦克的车组人员的心理素质来说也是个考验,想象一下,哪个人能在伤员的嚎叫下坚持长时间作战?穿甲弹不光有几率击穿车体装甲,同样有几率击伤车组成员。这就是反坦克枪存在的意义——不求能够击毁坦克,能够击伤车组成员、瘫痪坦克就行。

当时的德军可不光有坦克。作为一支具有较现代作战思想、概念的军队,当时的德军拥有较多的sd.kfz.251半履带车,sd.kfz.250装甲输送车,以及以一号、二号、38T等轻型坦克为基础改造的自行火炮、工程车辆。而轮式装甲侦察车、桶车、卡车等车辆同样可以是反坦克步枪的目标,而这些战辅车辆的装甲厚度基本都在40mm以下,PTRS-41和PTRD-41是完全有把握击穿的。

这些装甲车辆在战争中的出镜率还是蛮高的。而反坦克炮明显无法做到随步兵同时行进、攻击,相对轻便的反坦克枪成了为数不多的直射反坦克武器。即便在战争中后期坦克出现的频率越来越低,反坦克枪也依旧能够给步兵提供迅猛的支援。

当时苏军一个步兵营都会配备一个反坦克连。每个反坦克连下辖两个反坦克排,每个反坦克排4个班、16支反坦克步枪。这么强劲的反坦克火力在战争后期越来越普及,除了射击装甲车辆以外,自然还有别的用途。这得插个题外话:当时的苏军著名反坦克射手中,有一位列兵西蒙·安特皮琴不光拥有8辆德军坦克的战绩,还曾经使用他手里的反坦克步枪击落一架作战飞机!

用反坦克步枪防空可能是芬兰战争中得到的启示:在芬兰战争中,芬军就曾使用L39/44反坦克枪,击落过苏军俯冲轰炸的俯冲轰炸机。苏军吸收了这个教训,便将使用反坦克枪对空射击的教程编入射击手册。事实证明,在集中火力对空射击时,这些反坦克枪是可以对俯冲轰炸机形成威胁的。起码在敌方俯冲轰炸机的威胁下,不再需要有德什卡高射机枪出面。

当然,它是不会去抢高射机枪的饭碗的。其实它在战争中后期的作用已经比较类似于当今世界的反器材步枪——面对深藏着机枪的碉堡或是由沙袋铺设的工事,普通的7.62×54R步枪弹根本不能击穿。而使用12.7mm重机枪的射手通常被部署到重点区域,这些小地方肯定极少会有他们出场。在攻坚火力不足、炸药等爆炸物难以触及的情况下,反坦克步枪自然成了攻击碉堡的利器。

它们这就需要有反坦克步枪了。可以用来向坦克射击,同样可以用来攻击碉堡。要知道,钨芯穿甲弹和钢芯穿甲弹面对填充着沙子泥土的沙包或是水泥时同样凑效——就算是在半永备工事、砖混建筑里藏身的德军机枪组,同样可以被这些大杀器挨个点名。

这两款反坦克步枪直到如今仍在战火纷乱的地区活跃着。那么我们同样可以提出个问题:“为什么反坦克枪早已经打不穿现代坦克,却仍在服役?”任何一款枪械都有它固有的用途和存在的原因。


堑壕中的大游民


德军虎豹的数量很少,大部分德军装甲部队装备的是三号,四号坦克,三号突击炮。 另外,反坦克枪可以打坏坦克履带和观察窗等。


方舟arky


尽管大口径的反坦克步枪打不穿虎式、豹式的正面主装甲,但是这种步枪便于大批量生产,对战士使用要求又低,便于大量使用。打不穿正面主装甲可以打侧面和后部发动机舱,只要把坦克打瘫痪,同样能遏制敌人的进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