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天天以“就凭我是你父母”为理由不让孩子做他喜欢的事,并强迫孩子做父母认为对的东西时会发生什么?

寒风


如果是这样,孩子大了,父母会后悔的,但,如果一味凭孩子的喜好去做,长大了孩子,父母都会后悔的。需要父母尽早去引导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HNR1


毫无疑问会发生争执,发生与一方背道而驰的不愉快。曾经我们就打着父母的旗号,常常对儿子唠叨:我们是你的爸爸妈妈,说这些都是为你好、或是:你听爸爸妈妈的话,不会吃亏上当的……甚至干涉儿子穿什么样的衣服,留什么样的发型。大学毕业后儿子想去做老师,我偏想他去报考公务员,结局又是不欢而散,那段时间儿子整天呆在自己的房间里,不愿意和我们多说一句话。终究拗不过儿子,他到同学的幼儿培训机构做了一名小老师,这件事情一直让我的心里不得劲,直到有一天同事告诉我说儿子干得很不错,学生都很喜欢他,再看看儿子每天认真上班的样子,突然间悟明白了:他只要健康,开心地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情有何不对呢?殊不知我自己当年不也是象儿子现在一样不听父母劝阻,非要嫁给外乡人的老公,幸亏还不算糟糕…

不管什么道,只要是正道就放开手脚让孩子们自己去闯,道走顺了继续下去,道不顺了自己回头也心服口服。


汪蓓


1.你认为对,孩子并不认为对,事实不一定是对的。

2.“强迫”出现在法律上叫违法,出现在规则上叫违规。

3.不让孩子做他喜欢的事,孩子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呢?连自己喜欢的事情都不能做,也不能主宰,也不能商量,更不能决定的话,至少也应该是有商有量,提现对孩子最基本的最终,他才会学会尊重,尊重自己,尊重别人。

4.“就凭我是你父母”,以生命的名义绑架孩子,这是世界上最残酷的绑架,父母生了孩子,给了孩子生命,站着道德,权力,情感的最高点,让孩子从身体到心灵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父母就用“就凭我是你父母”让孩子被360度无死角的压在五指山下,动弹不得。

孩子对父母又十二万分的感恩,感谢,崇拜和信任,所以我们有千万种方法来让孩子心服口服。

5.“天天”,天天如此,孩子哪里还有思想啊!这不是父母,是皇帝啊!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孩子就变成了奴才,唯命是从!

6.只用一句话来跟孩子解决问题,说到底就是家长的能量太弱,没有去寻找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就用独断专行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一定要改啊!千万不要一直这么糊涂下去了!孩子不但会受这种家庭和教育的影响,深受其害,他以后也会变成这样的人啊,因为他学到的就是用“武力”来解决问题,你说可怕不可怕!


Andy成长日记


当父母天天以“就凭我是你父母”为理由不让孩子做他喜欢的事,并强迫孩子做父母认为对的事,会发生什么?

著名钢琴家郎朗在自己的传记——《千里之行:我的故事》中回忆自己的童年是这样说的:“爸爸以为我贪玩,没有准时学钢琴,歇斯底里的吼叫:我为了你放弃我的工作,放弃我的生活!你还不练琴,你真是没理由再活下去了,只有死才能解决问题......”说完这些话,爸爸竟真的拿了一个药瓶,让朗朗全部吞了下去。

“每年的年30,我也必须练完8个小时琴才可以吃年夜饭,菜都凉了......小时候父亲对我太激进了,其实那是对小孩的一种摧残。”朗朗对爸爸的总结就是两个字:“独裁!”


01.中国式独裁家长比比皆是


大多数家长总是以“我才是家长”,“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为借口,去要求孩子。所有的家长都盼着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完全忽视了孩子的感受。


在家长的强压之下,大多数孩子会选择乖乖的听话,但是孩子的内心却得不到真正的认同,这样就会导致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疏远。

当孩子说:“妈妈我今天不想去上学,我想在家休息一天,可以吗?”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

当孩子说:“妈妈,我觉得我有能力可以自己选择报哪个兴趣班。”你还会继续干涉孩子吗?

当孩子说:“妈妈,我想先看完动画片,在写作业。”你会同意他这么做吗?

02.权威式家长带给孩子的危害比你想象的要严重


一个初三女孩有一件特别困扰她的事情,那就是他的父母永远都把他当做小孩子,一直限制他的自由,干什么事情都要听父母的话。


女孩说,父母就像监狱的狱警一样,自己就像一个劳改犯,每天在家简直就是蹲监狱。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听寻父母的建议,他感觉自己没有灵魂,只是一个人偶,没有一点自由可言。就连每天穿什么吃什么,应该看多长时间的书,看了多长时间的电视?几点睡觉?几点起床?甚至连他的日记里面的内容,父母都要干预。本来学校就在家的对面,父母还要坚持每天接送她,她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囚犯。

中国式父母管孩子总是说出于对孩子的爱,但是在现实中,父母总要事事替孩子包办,这样会扼杀孩子的天性,令孩子产生窒息的感觉,甚至会对父母心生怨恨。

被父母庇护下长大的孩子,没有独立的生活能力,总有一天会被社会所淘汰。


03.聪明父母这样做,孩子才能阳光成长


  • 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赞美和欣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很多家长总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规划去发展,希望自己每一个要求孩子都能够做到。当孩子进步了,也总是时刻提醒他不要骄傲,总担心一点成绩会让他忘乎所以。


但是很多家长不知道的是,孩子其实只需要我们的一句欣赏和肯定,比如你的一句:“你真棒,继续努力。”可以给孩子带来多大的驱动力。


孩子渴望得到肯定欣赏和鼓励,就好比植物需要浇水一样,父母的每一次鼓励都在给孩子创造一次机会。


所以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赞赏,孩子会因为你的一句由衷的赞美而变得更加自信的。

  • 放下姿态,学会倾听

没有人愿意和一个高高在上的人说自己的心事,孩子们更是如此。

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只会抱怨:“你是怎么想的?一点都不懂事!”其实想要打开孩子的心扉,知道他们内心在想什么,父母就要放下自己的姿态去学会倾听。

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的话语权,不要在孩子说话的时候随意打断,这样会对孩子产生自卑心理,会给自己和孩子之间筑起一堵厚厚的“墙”。

若想要孩子和自己敞开心扉聊天,就要放下姿态、尊重孩子、学会倾听。


  • 让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独裁家庭养育的孩子,缺乏独立性,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首先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要鼓励孩子说出来。当孩子的意见和自己有冲突的时候,不要再说:“我才是家长”之类的话,要用事实鼓励孩子争辩。

培养会说话的孩子,比培养会听话的孩子更重要。当孩子说出自己心里想法的时候,其实是对周围事情理解的过程;当孩子学会和父母争辩的时候就意味着孩子的心智正在日益成熟。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权威”而冲昏头脑,在孩子需要鼓励时赞赏孩子,在孩子困惑时放下姿态学会倾听,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的想法,才是聪明父母该做的事。

【关注栋果宝妈,帮您解答生活中的育儿难题,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记得点赞,转发分享给更多的人】

栋果宝妈


父母的错误思想

1、这类父母说这样的话,那是强盗逻辑。强盗逻辑产生“强盗”行为,即强迫孩子按自己的意愿来做事。同时也是倚老卖老,认为自己资格老,我是大人,有经验,你还是小毛孩,啥也不懂,当然我说的对。不要拿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多”来当理由。打个比喻,单位上,工作几十年的老员工比才工作几年的新员工,比新来的年轻人就一定技术更强吗?知识更新吗?管理能力更强吗?地位更高吗?肯定不是。决定更强的,那是看谁的技术好,谁的工作能力强。同样的,父母的年龄和资历不是理由,有些父母还可能是巨婴,还可能50多岁了都心理不成熟,或心理有障碍,或人格不健全,或习惯不好,或修养不够,等等。

2、有这个的思想的父母,喜欢打压孩子,是内心过于自尊,或怕失去权威,或失去面子,或者相反,是内心的脆弱。这类父母没有平等民主意识,更不用提尊重孩子了。人们很容易被这类父母所迷惑——以为他们同样也爱孩子。其实这不是真爱,因为他们“看不见”孩子——看不到孩子的内心需求,无法去体会孩子的感受,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换位思考。

我表妹的孩子4岁,逆反心就很强,但我发现这是有针对性的,孩子对她妈妈很少反抗,逆反,而面对奶奶就强烈反抗,因为奶奶经常强制性要求孩子服从他,“别玩了,这么脏!”“别在家玩了,跟奶奶上街买菜去。去不去?”孩子不去也硬生生地拖走。孩子再大一点了,对奶奶越来越逆反,越说越不听,就反着来。有时动手打奶奶。这就是强制的后果。当别人问她最喜欢谁时,她会说最喜欢妈妈,但同时带出一句话,这个没有人问她的话也说出来:“我最讨厌奶奶了!”不知道奶奶听了什么感受。没办法,老人家固执,总认为自己的是对的。

强迫孩子的后果

1、孩子强烈反抗。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越打压,越强制,孩子越逆反,越反抗,越不听话。现在的社会和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不一样了,社会大环境,教育氛围都不一样。以前,很少有孩子不敢听父母的,现在,太多孩子不愿听父母的,逼急了,死给你看,让你抱恨终身。

2、走向另一个极端。孩子变得胆小,懦弱,无主见,凡事没有自信,自卑感强。将来自己的人生会走得很坎坷,因为性格即命运,性格上的弱点让他无法在社会上勇往直前,人生很难一路坦途,退一步说,孩子的人生道路幸运吧,但另外一个世界——内心世界,情感世界一定过得很辛苦。


醉梅家庭教育


这是典型的专制型家长的做法。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对的。

专制型家长说的是家长过度相信自己的权威而实行专制独裁,具体表现为一切都得由家长说了算,不必征求孩子的意见。“就凭我是你父母!”这句话就是专制型家长的口头禅,这种父母主要特点是对孩子有一定的期望,并根据自己的期待建立一些要求,坚持要求孩子达到这些要求。基于此,专制型父母对于孩子的需求不够敏感,甚至对孩子的自主行为难以接受。中国传统家长多是专制型家长。

专制型家长对于孩子教育十分专制,从不关注孩子需求。这种父母要么十分严厉,相信棍棒下边出人才,要么事事包办,让孩子生活在温室里。

其实,专制型家长的做法极为不妥当,对孩子身心发展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要求,给孩子心理上带来无形的压力。虽然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成功案例,但是在专制型家长教育下的孩子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特别严重的会产生“空心病”,就是自我存在感低,长成后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在专制型家长教育下,孩子通常会出现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1,反抗。孩子脾气随着父母的严厉教育变得暴躁,处处和父母做对。

2,屈服。孩子对一切唯命是从唯唯诺诺,心理怯懦。

3,同化。孩子认同父母的做法,也变得极为专制,不由自主地模仿。

4,家暴。孩子也会变得暴力,让孩子少了天性里的善良。

最普遍的表现是孩子对环境毫无控制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通常会拘束或者愤怒。即便如此,他们慑于对敌对的环境不敢表露,所以常常不愉快,对压力敏感,缺乏目标。


小五智识


我把这种父母称作“掌控型”父母,集霸道和溺爱于一身,对子女的伤害也最大。这样的父母确实是真心希望自己的子女变得更好,不想让孩子误入“歧途”,用自己以前的生存经验作为孩子的指路明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

他们往往规定孩子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哪怕这种观点已经过时了,也从不考虑孩子自身的特点或者兴趣爱好,在爱的名义下强迫孩子做那些根本不擅长或者不喜欢的工作,我见过最过分的掌控型父母,连孩子穿什么鞋都要管。另一方面,他们又很溺爱孩子,二十多岁的孩子,下班进门妈妈就把饭端到他面前,基本上不做任何家务,用陕西关中地区这边的话说就是:男人是干大事的,不能进厨房。但是我至今没弄明白,月薪两三千干的是什么大事业。

孩子未成年时,这样的父母看似很威武,也很正确。等孩子成年了,各种问题纷至沓来,这时就时他们还债的时候,同龄人都可以好好享受晚年生活了,他们却退而不休,还在为子女的工作和生活发愁,因为子女大多是啃老族。

自己挖的坑,含着泪也得跳下去。


homework


首先要看孩子的性格。

如果是外向型人格的孩子,Ta会抱怨,反抗,顶嘴,表现出自己的不满。其实这往往不是坏事,因为这样至少家长可以知道孩子的想法,可以与孩子有沟通。

最怕的就是内向型性格的孩子碰上强势型的父母。孩子没有办法,只能完全附属于父母的安排,把自己的不满与委屈憋在心里,久而久之,积郁成疾,最后做出让父母后悔的事。想想电视剧“小欢喜”里那个跳楼的高考状元,还有几乎被母亲的严苛要求逼疯的乔英子,其实都是现实生活一些家庭的写照。

“就凭我是你父母”,“我们是为你好”,这类的话太可怕了。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谁也不能代替谁决定对方的人生。决定事情之前,与孩子多沟通,平等的交流,争取双方的认同,才是父母理智的做法 。


德意小堂姐


这个问题真的见仁见智!

在不同的年龄,会有不同的看法。

年少的时候,总是听不进去,好多时候,越是父母反对的,越是去做!还说什么父母思想老旧落伍,有代沟之类话!总认为自己在时代前沿,无论思想以及其他,都超越了父母。

可是走的路多了,回头看看,很多人发出了:如果当初我肯听父母的意见,就不会是这样的结果!唉!一声叹息!

父母都是为了孩子的,不管是方式不同,还是思想见解相左,最终的目地,都是希望孩子好!

即便是父母没有孩子的学历高,可是,人生阅历,这是一次宝贵的财富!父母经历过的,看过的,在好多时候,真的是万分准确!

好多时候,父母都是好话说尽,孩子根本不耳朵里进!更不要说考虑之类的话!父母气的没办法,才会说出“我是你的父母,你就得听我的!”

除了少数个别自私自利的人!目光短浅不为孩子考虑,只为自己的人!那样的人,不配称之为父母!

总之,大多数父母都是为了孩子倾尽所有,毫无保留!

不是说父母说的话要百分百听话去做,但,仔细听进去,考虑一下!对自己是没有坏处的!

我们大家想一下,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有多少人发出过“如果当初我听父母的……”这样的感慨?


似水骄阳68400818


1. 控制型父母——父母的感受重要,孩子的感受不重要。

2. 放任型父母——孩子的感受重要,父母的感受不重要。

3. 冷漠型父母——父母的感受不重要,孩子的感受也不重要。

4. 滋养型父母——孩子的感受重要,父母的感受也重要。

什么是滋养?滋养是一种基于感受的人际关系,关系中的双方各居其位,同时很深地介入到彼此的关系之中,既不霸道,也没有操控。

经常被苛责的孩子,学会了苛刻;

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

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

经常被限制的孩子,会越来越刻板固执……知名育儿博主王人平先生揭示出暴力打骂会给孩子成长发育带来的真正后果:

一是孩子被打服了,变得唯唯诺诺、言听计从、胆小怕事;

二是被打习惯了,变得刀枪不入,脾气暴躁,崇尚暴力;

三是学会了讨巧,阳奉阴违、两面三刀、人格分裂。

孩子在外面遇到了问题,想到来找父母,是出于一种依赖,可如果每次都指责,只会丧失他们对父母的信任。

表扬 要大张旗鼓 批评 要私下细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