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菊花、梅花、蓮花,從詩詞中“花”意象,品味花的美學涵義

“集芙蓉以為裳”“菊,花之隱逸者也”“梅花香自苦寒來”“蓮,出淤泥而不染”

,不知道為什麼每次讀到和這些花有關的詩句之時總能感覺到一種錯覺,好像它們就在眼前綻放,有一種別樣的美感。“花”作為詩人精神的載體,在文本中出現的次數極高,詩人通常藉助描寫花來寄託自己的理想抱負或者是美好的祝願,也就是這樣,很多的花就被賦予了不一樣的含義,如梅花的堅韌,菊花的與世無爭等等,除了在視覺上給了我們美麗的震撼以外,這還帶有著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品質,花就這樣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份意象。

在中國古詩詞中“花”的意象體現了中國漢字的絕妙,在固定的物上剝離出那一份韻味之美,呈現視覺和心裡無限的審美,是人們審美心理的物化。古代大部分用“花”來代指生機勃勃的春季,花讓人心情愉悅,讓環境優美,所以人們希望花永不凋謝。但是,很可惜,生老病死適用於一切自然之物,所以花凋謝後的那一分傷感成就了 “花”心中逐漸從外向內,成為精神寄託。

荷花、菊花、梅花、蓮花,從詩詞中“花”意象,品味花的美學涵義

一,什麼是意象?意象是傳遞感情的紐帶

意象之所以被提出,被使用,被重視,就是因為它是詩人情感傳遞的使者。詩人常以獨特的想法、誇張的情緒讓本來是世間一俗物超凡脫俗,彷彿若有生命並且具有了文學性和藝術性。而普羅大眾最容易接受也最常見的除了還有什麼呢?,花的種類琳琅滿目,不同的意象被賦予在不同的花中,寄託著美好的寓意,如梅花高潔,蓮花君子,牡丹富貴之花,菊花隱士之花等等,難道沒有發現當你在讀和這些花有關的詩句之時詩人的情感已經悄然進入了你的心間?這也便是通過意象來縮短時間空間的具體,傳遞感情的作用

簡而言之,

意象就是包含著某種含義某種寓意的具體事物,因此才能被聰明的古人拿來利用,承載自己的文學。同時意象也是一個民族的創作方式、接受形式、思想形式非常豐富的情況下才能誕生,體現一個民族的智慧。古往今來,意象在傳播、繼承、發揚過程中含義不斷地豐富、增添、改變不僅僅擁有了話語蘊藉的特徵,而且對我國古代詩歌語言的豐富性和一語雙關性產生了重大影響,所以古人的是個才會讓人那麼那麼的回味無窮。同時,最基本的也為詩歌的評論與詩歌的寫作提供了完美的參照物,因此花不僅僅只有欣賞的最基本功能,它還是一項具體的美學學科。

花的意象既然能夠作為傳遞感情的紐帶,那麼不欣賞一下豈不是浪費?接下來就從荷花、菊花、梅花、蓮花,四種簡單的花來欣賞一下“花”的美學。

荷花、菊花、梅花、蓮花,從詩詞中“花”意象,品味花的美學涵義

二,“花”美學,以具體的花為例子

花意象之美,真的只可意會,否則會感覺到語言的蒼白,這也正是意象的妙處。品鑑我國古代詩詞一定要抓住詩詞中的意象,瞭解意象背後的故事和隱藏的情緒線索暗示性、多義性、話語蘊藉恰是創作者、閱讀者審美經驗的主要構成內容,他就像是偵探小說,讀有意象的詩句之時就是在找線索推理詩人心境的過程,這樣才能引起共鳴,而不是蒼白的只會說好、漂亮等低級感受。 花在我們的印象中大多都是美好的,古詩詞中更是如此。

1,荷花之美,美人青春之心肺

荷花又名藕花。李清照《如夢令》中用荷花表現出一位待嫁在閨的少女

的青春胡活潑、俏皮可愛,讓人體會青春之美,“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激起一灘鷗鷺。”這首詩讀完,腦海中立馬浮現一位笑起來春光明媚的小姐姐划著一葉扁舟在藕花的海洋中盡興遨遊,她的清純之美與接天蓮葉無窮碧結合在一起,讓畫面生機勃發,這難道還不足以讓人想起他們年輕時的青春活力嗎?當然會,而且在這種意境下,雖然我們明白是詩人在追溯她曾經的回憶,但是在蓮花的幫助下,居然沒有一絲傷感,只有無限的美好勸導著人們青春易逝,且行且珍惜,這對於如今的人們來說,難道不重要?

同樣的,王昌齡的《採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表面上是想要

描寫採蓮的少女,但是這位少女呢很有趣,穿了綠色的羅裙,紅撲撲的臉蛋和周邊開滿的芙蓉花交相呼應,讓人應接不暇,分不清是花還是人,這樣的意象就極其高超,將人與自然完美結合,把少女之美嫁接在荷花之上,讓人有種錯覺這位可愛的少女似乎和大自然融為了一體,傻傻分不清。這裡的荷花被王昌齡拿來增色和化用,表達詩人的情意和美好的追求,讀者讀了這首詩心情也在不知不覺中與荷花一起綻放。

荷花、菊花、梅花、蓮花,從詩詞中“花”意象,品味花的美學涵義

2,菊花之美,隱藏之美

說到菊花,歷史上最有名的愛菊之人當屬陶淵明,在周敦頤的《愛蓮說》“晉陶淵明獨愛菊”,其實就已經奠定了陶淵明在菊花上的地位。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句體現的是大隱之風格,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真正的隱居之人只要是真的想歸隱,就不會去可以尋找地方,陶淵明正是大隱之俠者,它所藉助菊花,來表達自己隱士的文人風骨,菊花所表達的意像正是這種隱之俠者的風格,所以才會一提起菊花,就會有人想到隱士也!

不僅如此,菊花,高雅、清新、低調

。詩詞愛好者始終對其讚賞有加,有的詩人讚賞其堅毅的品格,有的詩人讚賞其高雅的氣質。屈原的《離騷》中有對菊花的描述,如“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用菊花來表現自身崇高的品格。唐代詩人元稹作有《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借菊花表現自己對至高理想的不懈追求。此外,菊花還有惹人悲憐的含義,如著名詞人李清照筆下經常提及瘦弱的黃菊花,最為經典的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一位深閨思念丈夫的愁苦婦人形象躍然於之上。

因此,碰到和菊花有關的詩文之時都有點不食人間煙火或者有些消愁之意,原因就是他真正的含義被隱藏起來的了,就像捉迷藏一樣,菊花所代表的意象就是

藏、含蓄之美,讓人們並不能輕而易舉的得到,也正是這樣,菊花才有他獨特的魅力,經歷千百年而不衰如今他仍是最為含蓄思念之物的首選。對於菊花的意象,各位需要從一些小小的細節上去慢慢剖析它的別樣美。

荷花、菊花、梅花、蓮花,從詩詞中“花”意象,品味花的美學涵義

3,梅花之美,凍徹心扉而美

梅花這個意像最常見的就是和冰天雪地放在一起千百年間堅毅、孤傲、堅強不屈是所有文人追求的完美品質,因此梅花就被賦予了歲寒君子的意象,王安石的《梅花》中有兩句廣為傳頌的詩句:“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這兩句詩是視覺和嗅覺的巧妙運用,及描寫了梅花開花之香,又描寫了梅花的純潔如雪,給人們極大的相性空間,藝術造就超出了文學造就,是寫梅的經典之作

詩人陸游的代表性詩作《詠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一句,借梅花來比喻雖然自己的人生坎坷,但是就是不願隨波逐流的高潔品格,這在古人身上十分的多,值得我們學習。同時,梅花可還是代表著

。例如,在《漁家傲》中有“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一句,所展現出的是庭院中初綻的梅花如美人嬌顏半露,新浴而出,亭亭玉立。這些詞句無不風光旖旎,惹人遐想,但是梅花又是冷豔之美,冷的讓人無比喜歡。

荷花、菊花、梅花、蓮花,從詩詞中“花”意象,品味花的美學涵義

4,蓮之美,遺世獨立之美

周敦頤《愛蓮說》“水陸草木可愛者眾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在此句中,蓮花的象徵意義七十九不言而喻了吧,蓮花就是反抗世間汙濁的代名詞,它體現的就是遺世獨立的高潔品質,和“牡丹富貴者也”中牡丹形成鮮明的對比。而“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表達的就是君子的做派,不表面一套背地裡一套,就是正直不二,因此蓮才會被作為是君子的象徵

此外,“蓮”和“憐”讀音一樣,所以在古代詩作中有很多描寫蓮花的詩句常常用來表現愛情。就好像《西洲曲》:“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蓮子”也就是“憐子”,“青”寓指“清”

。這裡使用的是虛實結合的方法,再結合運用雙關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表現一名女性對其愛人的瘋狂思念

荷花、菊花、梅花、蓮花,從詩詞中“花”意象,品味花的美學涵義

綜上所述,不同種類的“花”意象也存在非常明顯的差別。就像以

桃花來表現女性長相面若桃花,就是美麗。以蘭花來寓意聖潔,以牡丹來寓意高貴,以梅來寓意情竇初開的少女,等等。在著名詞人李清照的詩作《點絳唇》中:“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明顯就是情竇初開期盼愛情的模樣。總的來說,“花”作為古文詩句中經常會被用到的一種意象,除了展現韻味十足的美學,還能增強詩詞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富有張力,使詩詞變得更加形象動人,受眾喜聞樂見,扣人心絃,更好的傳遞詩人作者想要傳遞的思想和感情

三,花的意象,悲,更惹人垂憐

花不僅僅是表美好的東西,人們常用花容月貌比喻女性的美,但是詩人也常常用凋謝的落花來寓意女性生命的消逝,這樣就有了悲劇色彩,但是這樣的悲又不赤裸裸。進而詩人藉助“花”的意象承載了更多情感多舛的人生,並蘊藉了豐富的審美關照,給人以悽美的享受,這樣的手法,又別有一翻滋味。

悲劇終最讓人惋惜的當屬曹雪芹的《紅樓夢》黛玉葬花,美的消逝象徵著美人的逝去,用凋謝的花朵來悲悼女性生命的消逝,極盡悽美,紅樓中“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這句詩當時惹多少人淚流滿面?

荷花、菊花、梅花、蓮花,從詩詞中“花”意象,品味花的美學涵義

《紅樓夢》中的“葬花吟”,把人與花,生與死無縫銜接,藝術特色堪稱冠絕古今體現女性悲劇命運的無二詩篇。當“如姣花照水”的林黛玉經受一系列情感、身體上的折磨之後,終於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其中 “愁緒滿懷”中一個無奈的“滿”字完美地道出了林黛玉內心“他年葬儂知是誰?”的又絕望又淒涼感受,更是林黛玉對“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無奈之情,對世間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的怨恨,和對自己沒有絲毫辦法的無奈。雖然最後身死,但是千百年間,黛玉活在人們心中,這就是花之意象的功勞。

總結:

我國古代一直講究意象意象,得意忘形,意識詩詞歌賦花捲中最為重要的東西,花的美其實體現在意象之美之中,不是花成就了意象,而是意象之美成就了花之美,為此,“花”以其獨特的表象成為詩詞創作者的最愛,爭相以“花”抒發感情、感嘆命運。

荷花、菊花、梅花、蓮花,從詩詞中“花”意象,品味花的美學涵義

在我國幾千年燦爛的詩歌發展史上留下了許許多多描繪“花”的詩句,也產生了數以千萬記的永遠流傳的“花”意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