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说,触碰了“死亡”,人才能变得坚强


肺炎时期特辑 | 他们说,触碰了“死亡”,人才能变得坚强

生命的最后一刻必定是死亡。


过去的半个月,在颜色逐渐加深的中华版图上,有一个死亡的数字始终牵扯着每个人的心。

肺炎时期特辑 | 他们说,触碰了“死亡”,人才能变得坚强


突然,我们对这个世界感到“陌生”:消失的年味儿、空荡的街头、买不到的口罩和酒精,小区门口不再有外卖小哥和快递小哥的车水马龙……

延长的春节假期和避免出门的客观情况,也恰恰给了我们思考的窗口: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死亡?

面对疾病甚至瘟疫,为什么我们依然如此无力?

肺炎时期特辑 | 他们说,触碰了“死亡”,人才能变得坚强

死亡/治愈趋势图(丁香医生)


好在,我们都期盼的拐点或许已经到来:就在2天前,治愈病例的数字首次超过死亡病例的数字。

当这样“不期而至”的死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时,如果你也感到迷茫,他们也许会给你一些启发和安慰。


01 《人间世2》总导演秦博 :

“此时此刻,无论你做什么样的选择都是对的。”

(点击蓝字,阅读全文)

肺炎时期特辑 | 他们说,触碰了“死亡”,人才能变得坚强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2018年的年初,上海下了一次非常罕见的暴风雪,瑞金医院的窗外就飘着这样的大雪。在胃肠外科的医生办公室,黄健的主治医生朱正伦,主动地把黄玉兰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和她做了一次促膝的长谈,我当时也在现场。


他非常认真地告诉黄玉兰:


“此时此刻,无论你做什么样的选择都是对的。如果你坚持治疗,卖掉房子,为了拯救丈夫再多两个月的生命,对的;如果你考虑到现实的情况,考虑到孩子以后要上学,老人要赡养,你现在终止他的治疗,带着丈夫回家,对的。”


这番交谈有持续了将近有一个半小时,其实他们讨论的,很多根本就不是医学的问题。他们就是在聊天。但是这个医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因为他看到了黄玉兰的困境。


02 中国首家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

“你会更宽容,你也会更执着。”

(点击蓝字,阅读全文)

肺炎时期特辑 | 他们说,触碰了“死亡”,人才能变得坚强


生命是循环的,这是我们北京医生集团的院子里的银杏树,在秋风来的时候,其实他们是在生命的尽头,在这个生命的尽头,它们表现出来的是最震撼的一种大自然的美。

上个礼拜我离开北京的时候,最后一片叶子还在,就这么一片,很顽强,但是估计现在已经掉下来了。我们没有办法阻止它的死亡,我们现在的社会发展也是一样,我们的科技发展那么强大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解决一些问题。

到底你是希望你的生命延长得更长,还是希望获得一个美好的生活呢?这个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选择。

但是只要有一点,当我们认识到我们人类无法抗拒死亡的时候,你知道自己总有一天,我的生命会像蜡烛一样灭掉的时候,你就会对周围的人更加的宽容,你对自己所做事情就更加的执着。


03 社会工作者苏嵘:

“人,原来是如此的脆弱,需要他人来关心。”

(点击蓝字,阅读全文)


肺炎时期特辑 | 他们说,触碰了“死亡”,人才能变得坚强


我14岁考入卫校就接触尸体解剖。我不害怕死人。但有一次我怕了。

这名病患一个月前在草原农场生了孩子,结果产后感染,缺医少药,发了高烧。


她先被送到县医院,辗转又到了我所在的乌鲁木齐市医院,到的时候已经烧到40多度,整个人已经神志不清,见东西就摔,已经无法接受治疗。

我只能隔着窗户看她,看她摔,看她死。

从有气息的人,慢慢成了一具冷冰冰、毫无动静的物。一个23岁的年轻生命,就这样在我眼前没有了。

我想她连一句“妈妈”都没听到,我想到“没妈的孩子像棵草”。

我意识到,人,原来是如此的脆弱,需要他人来关心。从此, 我的心里埋下一颗种子,我要爱别人。

23岁时,我作为知青子女回到上海。我做过工厂管理,也做过个体户,但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满足我、适合我的工作。我加入了社会工作者的队伍。


文字 | 一成

版面 | 田晓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