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能輕易躲過亂箭,為何馬超卻很狼狽?

wobushinv


題主這個問題不對,馬超面對亂箭時表現也很出色,不比趙雲差。他最後戰馬中箭是情況比較特殊,換成趙雲來同樣情況下也很難防。

趙雲在截江救阿斗時,曾經坐著漁船去追擊東吳船隊。吳將周善命令手下軍士亂箭射趙雲,都被趙雲用槍撥落。漁船除了趙雲只能坐兩個水手,可見並不大,趙雲在漁船上面對亂箭攻擊難以躲閃,只能用槍硬擋,結果毫髮無傷,這個本領確實了得。

不過馬超在面對亂箭攻擊時,表現也毫不遜色。馬超中了曹操的反間計,和韓遂鬧翻以後,遭到曹軍的圍攻。馬超和龐德、馬岱失散以後,率百餘人據守渭橋。曹軍從橋兩側殺來,虎衛軍首先趕到,以亂箭夾射馬超。結果都被馬超一樣用槍撥落,沒有中一箭。

馬超在渭橋之上受到兩面夾射,對手又是曹軍精銳虎衛軍,這個難度並不比趙雲被吳軍亂箭攻擊時要小,但是他一樣安然無恙,可見他應對亂箭的本領並不比趙雲差。

實際上馬超戰馬中箭,是後來他衝下渭橋,和曹軍混戰時,有曹軍用暗箭射傷了戰馬,戰馬倒地,馬超才倒在地上。此時馬超身處亂軍之中,主要注意力都用來應對身邊敵人,而且周圍環境複雜,難以發現有人施放暗箭,才中會了暗算。

這種情況下換成任何一個人來,都是難以防範的,即使趙雲也沒有十足的把握。所以並不能因為馬超最後戰馬中箭落地,就說他表現不如趙雲。


不沉的經遠


馬超靠的是技巧,趙雲靠的是應變。

兩人防箭方式不同,也體現了戰鬥風格的差異。馬超屬於技術型猛將,而趙雲更擅長根據不同的戰場形勢而隨機應變。

從《三國演義》原著中的內容咱們來看看對兩人防箭能力的描述。

在《三國演義》的第五十九回中,馬超體現了他的防箭能力。

回目: 許褚裸衣鬥馬超 曹操抹書間韓遂
馬超和曹操在渭水邊交戰,曹將李堪不敵馬超,馬超窮追不捨。于禁從後面趕來,用箭去射馬超。被馬超聽見弓弦響聲,矮身避過,這支箭卻射中了李堪,李堪大叫:“于禁,幹尼麻!”,然後一頭栽下馬去。

這體現了馬超聽聲辨器的功夫,確實厲害。

這時候,曹軍衝來,亂箭射向馬超。馬超用槍撥打,鵰翎箭紛紛落地。

這體現了馬超以槍撥箭的功夫,技術超群。


馬超向敵軍衝去,左衝右突,卻被殺入一支暗弩射中了戰馬,他再以劍擋箭,龐德、馬岱趕來將其救走。

這是馬超吃了暗箭的虧,技術再好,也怕陰的,防不勝防。

再來看看趙雲。

趙雲的防暗器的招數多種多樣,比較隨性。

在《三國演義》的第七回中,趙雲對付袁紹軍的弓箭。

回目: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


趙雲衝陣,直奔袁紹中軍,袁紹麾下弓箭手準備亂箭射之,但趙雲突然加速,衝到近前,“連刺數人” ,嚇得弓箭手們紛紛逃走。

趙雲這是先發制人,突然發動衝擊,讓敵人來不及射箭。

在《三國演義》的第六十一回中,趙雲也使用了以槍撥箭。

回目:趙雲截江奪阿斗 孫權遺書退老瞞

孫尚香帶著阿斗坐船回東吳,趙雲駕著小舟來追,周善下令士兵放箭,趙雲“以槍撥之”,來箭紛紛落入水中。

趙雲這手技術絕不比馬超差,馬超是騎馬拔箭,還能移動躲閃。趙雲是站在小船上,無法閃躲,全靠精準的拔打功夫。

在《三國演義》的第五十二回中,趙雲還展示了空手接暗器的功夫。

回目: 諸葛亮智辭魯肅 趙子龍計取桂陽
赤壁之戰後,趙雲奉命去攻取桂陽。桂陽城中有個獵戶名叫陳應,擅使飛叉,來與趙雲交鋒,戰不數合,詐敗而走,用飛叉來射趙雲,被趙雲空手接住,回擲過去,追上俘虜了陳應。

趙雲這手接暗器的本領相當高超。

在《三國演義》的第九十二回中, 趙雲展示了馬戰拔箭的功夫。

回目:趙子龍力斬五將 諸葛亮智取三城
諸葛亮一出祁山,趙雲率偏師出萁谷,在
鳳鳴山遇到西涼猛將韓德父子。

韓家四個兒子圍毆趙雲,韓瓊張弓搭箭,連射趙雲三箭,都被趙雲用槍撥落。而趙雲還射一箭,射中韓瓊面門,翻身落馬。

通過以上對比,可以看出,馬超更傾向於技術型防禦,適合正面對敵;而趙雲的防禦技術五花八門,隨機應變,比較有主動性,適應戰場變化的能力要更強一些。


饞嘴肥貓鏟史官


趙雲能輕易躲過亂箭,為何馬超卻很狼狽? 趙雲不僅避箭不同凡響,射箭也具有很高水平。據三國演義描述,與射箭有關軍事行動,趙雲曾有這麼幾次。



第一次,趙雲剛亮相救了公孫瓚,袁紹與公孫瓚在界橋擺開戰場,因為趙雲還是個娃娃,公孫瓚按自己經驗,不敢大用,只派趙雲在後面,作一些輔助,另派大將嚴鋼為先鋒,與袁紹對峙。袁紹則令顏良、文丑為先鋒,分左右兩隊,各領弓弩手一千,交叉射敵。又令麴義帶八百弓手,步兵一萬五千,伏於陣中。這嚴鋼是一個善於亮相扎勢的傢伙,五千人馬,擂鼓鳴炮、搖旗吶喊,不斷挑戰,麴義不理,士兵們持盾牌短兵,伏於地上,嚴鋼軍臨近,麴儀軍猛然躍起,揮短兵衝上去,再加上左右交叉射箭,公孫瓚軍大敗,嚴鋼措手不及,被麴義一刀斬於馬下。袁紹軍乘勢殺過界橋,麴義馬🐴到,先斬執旗將,砍倒繡旗,直衝後軍,早就憋足勁的趙雲,一馬當先,直取麴義,戰不數合,一槍刺麴義於馬🐴下。



袁紹聽說前軍取勝,帶數百衛士親臨前敵,想看公孫瓚笑話,不防趙雲突然殺到,驚慌失措,衛士們欲用箭射,趙雲已殺到面前,這些經驗豐富的衛士,迅速持長槍圍成一圈,趙雲幾次想殺進圈內,都不能湊效,眼見左右袁紹軍前來支援,趙雲就自動撤走。這次趙雲的戰術,充分利用嚴鋼敗退、麴義軍衝上來,袁紹左右弓弩手,不得不暫停、或減弱射擊的機會,迅速殺掉麴義,衝近敵酋,雖沒幹掉袁紹,這衝擊也乾淨漂亮、恰到好處。



諸葛亮借東風後,趙雲奉命迎接,周瑜則派徐盛、丁奉各帶一百士兵,分水、旱兩路捉拿諸葛亮,並授權抓到後,不問青紅皂白,當場殺掉。徐盛先到後,見諸葛亮已經坐在小船,急忙扯起風帆,尾追而來,趙雲佔弓搭箭,一箭射中徐盛船上篷索,那篷墮落下水,船就橫在江中,趙雲拽起自己船上滿帆,乘順風而去,徐盛、丁奉只能乾瞪眼。



孫權乘劉備入川,派親信周善,帶兵去荊州, 不和諸葛亮聯繫,私下進入孫夫人府中,詭稱吳太夫人病危,孫夫人信以為真,帶上年幼的阿斗,就上了周善大船,望東吳而去。趙雲巡哨歸來,聽了彙報,覺得事態嚴重,來不及請示,帶上兩名士兵,駕一隻小船,隨後就追。船小輕便,靈活迅速,很快距大船不遠,周善令吳兵亂箭齊射,趙雲舞動銀槍,密不透風,射來的箭紛紛落水。眼看小船臨近,周善令吳兵各挺長槍,在大船邊圍成人牆,趙雲拔出青釭劍,湧身一躍,青釭劍一揮,分開槍朔,早登大船。 後來,趙雲在張飛協助下,從孫夫人手中,奪回阿斗,殺掉周善,放孫夫人一行返回東吳。



再看馬超狼狽,那是馬超中了曹操反間計,與合作的韓遂起了內訌,為一探究竟,馬超徒步潛入韓遂大帳,躲在一邊偷聽,只聽楊秋對韓遂說 :“事不宜遲,可速動手”,馬超大怒,揮劍殺入,直奔韓遂,韓遂慌亂中用手遮擋,左手被砍掉,韓遂部下楊秋、李堪、馬玩、候選、梁興等,一齊架住,馬超縱步躍出帳外,劍光閃過,馬玩喪命,虎步飛騰,梁興橫屍,剩下三將,各自逃生。這時,韓遂被士兵們救走,就見帳後一把火🔥起,各寨兵以及曹軍策應人馬,四面殺到。馬超急忙上馬🐴,前有許褚、後有徐晃、左夏侯淵、右有曹洪,四面圍住馬超,多虧龐德、馬岱及時殺到,協助馬超殺出,直到渭橋。



馬超聽得背後弓玹之聲,急閃躲避,五子良將之首的于禁,射箭臭不可聞,射馬超的這一箭,竟被馬超閃過,射中馬超前面的友軍---李堪,這將軍也是命苦,冒險救了韓遂,才躲過馬超奪命劍,又喪于禁箭下。可憐韓遂如今在人矮沿下,怎能不低頭,有苦說不出,只能忍氣吞聲、強嚥不憤。守在橋頭的馬超,混亂中與龐德、馬岱失散,被韓遂部、曹操軍四面圍定,亂箭齊射,馬超揮劍撥箭,箭皆紛紛落地。形勢十分危急,馬超大喝一聲,殺入河北,隨從騎兵都被曹操、韓遂聯軍截斷,馬超獨自衝突,卻被暗弩射中坐下馬🐴,那馬臥於地上,把馬超摔下馬來,正在危急,龐德、馬岱殺到,救了馬超,往西敗走。



從這段故事看,馬超避箭,其實也很高明,並不是啥狼狽。在敵軍亂箭如雨時,馬超揮劍撥箭,把亂箭紛紛撥落在地,這已經很了不起。至於設在暗處的暗弩,那是沒法預防的。俗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就是這個道理。戰馬受傷臥地,雖說狼狽,但這神仙也沒辦法。(512)


流譽後


因為趙雲是大學生,學過語文,數學,代數,幾何,並且,得到了李小龍~~~~以武入哲,卓越成家~~~~的武學思想的訓導,對槍法,劍法,箭法,,,,有高深的邏輯推理和哲學思考,,,比如:有1天,劉備出個題問考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已知一個直角三角形的3條邊的長度是A邊長3尺,B邊長4尺,C邊長5尺,求這個直角三角形的三個角的度數是多少?~~~~關羽的答案是:A角82度,B角112.33度,C角250度,~~~~張飛的答案是:A角80度,B角200度,C角360度,~~~~趙雲的答案是:A角90度,B角60度,C角30度,~~~~馬超的答案是:A角5度,B角360度,C角100C度~~~~黃忠的答案是:A角80度,B角60度,C角30度,,,,劉備看了五人的答案,哈哈大笑,然後說~~~~只有子龍的答案是正確的,,,,然後,劉備冊封五虎將,關羽封前將軍,張飛封后將軍,馬超封左將軍,黃忠封右將軍,,趙雲精武功,通哲學,文化高,懂代數,知幾何,還會一點English,是我最看好,最依重的人,就封為中將軍。以槍撥箭必需懂點幾何知識,馬超連勾3,股4,弦5的勾股定理都一竅不通,又怎能以槍撥箭,以手接箭呢?


布氣333



馬超、趙雲都還不錯,就“演義”來說,兩人武藝不相上下,箭術、箭防能力也大概在伯仲之間。

這麼說吧,趙雲輕易躲過的亂箭,換作馬超一樣可以輕鬆躲過。馬超最狼狽的一戰,換作趙雲,表現也好不到哪裡去。


首先,馬超是一位箭術高手!

面如琢玉,眼若流星,虎體猿臂,彪腹狼腰。”在演義中,必定是善射者,才會以“猿臂”形容。所以馬超的箭術是相當高超的,而且有實打實的戰績支撐。

簡單的舉一個例子,曹操兵渡渭水一戰,馬超領大軍趕來,許褚慌忙抱住曹操跳上戰船,馬超追至岸邊,船已遠去,於是亂箭齊發。且看原文“馬超箭不虛發,船上駕舟之人,應弦落水。舡中數十人,皆被射倒。”箭無虛發,輕鬆射死數十人,這一戰績,估計也就黃忠、太史慈等少數幾位箭術高手能將其超越了。


既然馬超為箭術高手,那麼?他在箭防方面的研究,肯定也有自己獨特的理解。

當年獨領百餘騎奔逃之際,突然遇到韓遂的部將李湛,馬超趕殺過去。背後于禁趕來,開弓搭箭暗射馬超,馬超聽得弓弦響,急閃過,一箭正中李湛。

馬超的耳朵是自帶音效的。背後的一支暗箭,他都可以輕鬆急躲,箭防能力不用懷疑。

面對曹操的八面包圍,為什麼馬超顯得非常狼狽呢?

一起來看一下……

是夜馬超知韓遂欲反,獨領五七親隨衝入韓遂大寨,親自砍掉了韓遂的手臂。眾軍士圍堵開來,韓遂帳前五將直取馬超,馬超獨戰五將,殺二逐三。龐德、馬岱引大軍至,兩軍陷入混戰局面。

正衝殺之際,許褚、徐晃、夏侯淵、曹洪各領一軍分四面而至。此時龐德、馬岱已被殺散,馬超獨領百餘親隨,奪路而走。

轉過渭橋之上,天已微明。也就是說,兩軍已經混戰了一個通宵了。突遇李湛從橋下經過,馬超氣不打一處來,衝過去要殺李湛。後方于禁趕來,準備暗箭射殺馬超,被馬超一閃,旁邊李湛倒地。馬超拔回馬頭,又來殺于禁,于禁不敢抵敵,慌忙而走。

突然間……曹操大軍圍至,“虎衛軍”當先,亂箭齊發。解釋一下,這邊的“虎衛軍”並非“虎豹騎”,而是曹老闆的王牌隊伍,猛將許褚統領的“虎士”,這些人全部都是劍客,都是武林高手,而且數量極多。他們之中,被封為都尉、校尉的高達百餘人,被封為列侯的高達數十人。

且看原文:

操兵前後大至,虎衛軍當先,亂箭夾射馬超。超以槍拔之,矢如飛蝗之急。超背後從騎一半下河,往來突殺五七番,兵厚不能出。虎衛軍看看趲上,漸漸危機。超於橋上大呼一聲,殺入河北,從騎皆被截斷。超獨在陣中尋路而出,暗弩極多,射倒坐下馬,馬超墮於地上。——參考,“演義”羅本

馬超帶領百餘殘兵敗將,面對的是曹操方的千軍萬馬,而且還有最最精銳的“虎衛軍”,個個都是武林高手。馬超在敵方萬箭齊發的情況下,還能往來突殺五七番,最後殺至一人,單槍匹馬往來於敵圍中,也只是被射倒了坐下馬。在這種情況下被射倒坐下馬並不丟臉。


如果換做趙雲,真的能成功突圍嗎?我看未必!雖然我個人比較喜歡趙雲,但還是覺得不可能完成。畢竟曹操的“虎衛軍”中隨便一個小將,都比當年長坂坡的夏侯恩、淳于導等人厲害,至少那些人沒有一個被封為列侯的,官職沒有在校尉、都尉以上的。而且曹操追擊劉備,只帶了五千兵馬,趙雲遇到的也只是小股包圍,最多的一次就是淳于導的千餘兵馬。況且當時。曹操下過命令,一定要活捉趙雲,所以趙雲才不受弓箭威脅。

趙雲獨自擋箭最精彩的一次,應該是孫尚香拐帶幼主一節,對方大概有五百軍士,亂箭掃射,趙雲搶拔箭矢,救回了劉禪。但是!這相比馬超此戰,難度要小得多。


愛尚文史


古代的箭相當於現代的槍,屬於遠程打擊武器,任何人都不可能在亂箭之中從容不迫。

俗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更何況是在亂軍亂箭當。說趙雲從容不迫,可能有幾個原因:一是趙雲性格鎮定沉著 ,遇到亂箭並不會嚇得慌亂失措,能夠沉著應對,撥打鵰翎。二是趙雲身著重甲,一定距離的箭根本不能對他造成傷害,故而不怕。三是作者為了表現趙雲的卓爾不同,故意渲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