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是傳授基本知識重要,還是傳授方法重要?

經財緯道


最重要的既不是知識也不是方法,而是智慧。

末學認為有三個次第:

一、我們的智慧就像一面鏡子,能把大千世界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自身又不被其影響。

這個在禪學裡叫般若無知。般若是指最高智慧,般若所指的智慧是無知之智,無知之智就是照而不染的智慧。

既是即能洞悉外物的本質,又絲毫不被外物所動。

第二是能把大千世界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自身會被受照的對象所影響。

這是一般意義的智慧,是對事物的辨識區別和認知,雖然能辨識外物,但是往往會受到外物的牽引而引起主觀情緒的變化。

三是被大千世界萬事萬物牽著走。

不能洞悉事物的本質,被環境牽著鼻子走。

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孩子就是要讓他考出好成績,讀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再找個好對象,家長就心滿意足了。從未想過把孩子的視野引導到更高的位置上,讓孩子有更高的智慧,更高層次的追求。有視野有格局的孩子從樹立理想到指導實踐都和普通的孩子不同。如果家長一味的讓孩子按部就班的活著,那麼孩子的未來必定平庸。

有人可能認為單去追求智慧是不是太虛了,沒辦法實際的執行。其實不然,當我們對智慧有了最高程度的追求,那麼我們必然會清楚自己應該選擇去了解什麼樣的理論,什麼樣的知識去走什麼樣的路。在研究和學習理論知識的時候,就能夠進一步知道該用什麼樣的方法。而不是選擇理論和方法哪個更重要,因為理論和方法都是不可或缺的。


不著讀書


應該說這兩者在不同階段,各有側重。當孩子還是牙牙學語之時,傳授孩子基本的技能就顯得非常重要啦。此時的孩子還處在空白階段,即使再高明的手段和方法,孩子也不可能學會。


但是,如果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想要進行更深一步的學習時,學習方法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也從側面說明了方法遠比具體的知識重要。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掌握了科學、高效的方法,就可以運用到任何自己想要發揮的學科上去,學起來才會遊刃有餘,不費氣力。

因此,在孩子對某一方面知識還不是很瞭解甚至是還沒有接觸過某一方面知識前,還是要以掌握基礎知識為主,一旦掌握了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就要在這些基礎之上,開拓創新、銳意進取,不斷探尋更加高效、合理的方法,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尤其是對於高年級的孩子們來說,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確實是非常的重要,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想要在每門課程上都取得一定的進步,就必須要掌握好學習方法,這樣就可以在獨立學習時更加的靈活。這既是學科本身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至今的必然結果。


說文寫作


應該是二者都重要。沒有知識,怎麼學習方法?學了方法也不會用。比如學習某些知識要點,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學生學習的方法,讓他們學得快一點,掌握得更深更牢固一些。

其實老師傳授基本知識,也有如何傳授的問題。不同的老師,教相同的知識,同一個年級,幾個班的學生接受的快與慢,聽得懂與似懂非懂,也有差別。這就與老師傳授的方法不同,學生接受的效果也不同。通常優秀的老師,教學方法(其實就是傳授的方法)肯定好一些。學生聽得懂,學習效果好。這與老師本人的學歷高低,不成正比的。

有不少老師文化水平並不高,可是他的教學方法好,學生的成績高。家長與學生都滿意。有些老師,名牌學校畢業,可是不懂方法,他上課,學生聽不懂。老師自己懂,他還得會教,還得讓學生儘快掌握知識。文憑高不等於他傳授方法高。從這點上來說,傳授方法相當重要。

傳授基本知識是目的,傳授方法是手段。如何採用更好的手段達到目的,是應該研究的課題,我也說不好,上面是拋磚引玉,期待高手指正。謝謝!


笨笨潮爺1


這個問題要兩分:

其一,在知識社會,任何領域都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這是從事某一行業的基礎,也是奢談創新與方法的前提;

其二,在取得某一領域的足夠知識(基本知識)以後,傳授技術與方法要比繼續傳授知識重要的多。

所以,

在專業學習初期(中小學或者大一,大二),應以知識傳授為主,在專業學習中後期(大三以後),應以傳授方法為主。

那種不顧實際情況,盲目舉辦的科技大賽,不過是騙人的鬼話。


海洋縱橫


堅持以人為本,必須以學生作為教育活動的出發點。以人為本學生觀的核心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1.學生是發展的人

第一,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

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有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互補性和個別差異性。個體身心發展規律這塊知識是科目二選擇題考點,科目一不考。

第二,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

這一小點常出現於材料中,核心把握點是教師不應該因為學生一時失敗,就對學生失去信心,要看到學生未來的發展潛力,容許學生犯錯,要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發展。

第三,學生是處於發展過程中的人。

學生是發展的人,也就意味著學生還是一個不成熟的人,是一個在教師指導下正在成長的人。學生一時犯錯,不代表以後不改;學會一時成績差,不代表以後不進步。

材料中出現的正例和反例:

正例:教師發現學生問題,幫助學生改正問題,促進學生的發展,允許學生犯錯,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對學生保持信心。

反例:發現學生問題,立即處罰,不相信學生會進步。

2.學生是獨特的人

第一,學生是完整的人。

學生並不是單純的抽象的學習者,而是有著豐富個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動中,作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學生,不僅具備全部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體驗著全部的教育生活。要把學生作為完整的人來對待,給我們教師的啟示就是全面的看待學生的優缺點,不能只看到一方面。

第二,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

每位學生都具有個別差異性,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要正視學生的個別差異,不用同一標準去衡量所有學生,不採用一刀切的方法培養學生,根據學生各個方面的情況進行因材施教。

第三,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著巨大差距。

學生和成人之間存在很大差距,學生的觀察、思考、選擇和體驗,都和成人有明顯不同。所以,不應該把學生看成成人,“應當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成孩子”。

材料中出現的正例和反例如下:

正例:教師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因材施教。

反例:未能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解決和因材施教。

3.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第一,每個學生都是獨立於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

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體獨立性,不能把自己的個人意志強加給學生,要客觀的看待學生的成長與成才。

第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素質教育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居於主體的地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第三,學生是責權的主體。

學生在法律上是責權主體,也是倫理上的責權主體,學校和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引導學生學會對學習、對生活、對自己、對他人負責,學會承擔責任。

材料中出現的正例和反例如下:

正例:多見於教師能採納學生的意見

反例:教師不能採納學生的意見。

注:在考試中,獨特的人與獨立意義的人如何區分?

此處側重於對學生意見的採納,而獨特的人側重於用兒童的視角去觀察問題。


華夏小視頻


知識和方法是相輔相成的,只是在不同的階段側重點不同而已。

傳授基本知識是根據人的成長來的,小的時候只知道接受學習,心智和大腦都還沒發育完全,這時候基本知識的填充顯得尤為重要。具備了一定的基本知識後,隨著難度的提升,逐步學會自己的方法才算是走入正道。諸如常識類的基本知識和已經證實的那些,都是需要熟悉知曉的,也無所謂必須要什麼方法。

而到了後面,方法的掌握很關鍵,學習效率的提高、一個方向的鑽研都是需要方法去支撐。

當然對於年級來說,越早掌握方法越好,具體的就根據不同情況而做改變了。

再教基本知識的同時能夠兼顧方法的培養,那就很好了。當然這裡也只是說說,具體操作還是要去實踐了才知道。


蘿藦指色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思維方式很重要。


職場小芝士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23e000029b9f6b74505\

豆芽的醜芭比


中醫師承,以傳授治療方法為主為重,中醫基礎知識包括治療經驗之中,所以中醫的學習,首先學習老師治療經驗和有效治療疾病的方法。


手機用戶名1553933705


傳授基本知識與方法,個人覺得二者缺一不可,是相互相成的一種關聯。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2420001a30e1054e96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