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年倪光南能掌控聯想,那今天的中國芯會是怎樣?

龍虎耍微風


個人認為當時如果柳總和倪院士能解決分歧實現合作,柳總負責市場,倪院士負責研發。開始依然做代理貿易,逐步發展自己的品牌,如聯想電腦。同時不放棄研發,除了聯想漢卡,也研發其它產品,如聯想程控交換機等。

客觀地講,聯想能做到現在規模,也是成功,而其中最大的功臣是柳總。如果不是當初柳總做出收購IBM重大英明的決定,聯想不可能進入北美等西方發達市場,尤其是北美市場。目前在美國最為美國人熟悉的中國品牌是什麼?可能大家想不到,就是聯想和海爾。只有柳總才敢走這步棋。

當然放棄持續技術研發,尤其是趕走倪院士,是聯想重大損失。沒有倪院士,不可能研發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科技產品。如果倪院士不離開聯想,完全可以想象聯想極有可能成為目前的華為,起碼與華為體量差不了太多。要知道,相比華為,聯想一個重大的優勢是市場大,尤其是進入北美市場。現在聯想的手機在美國銷售額是第三名,因為其它競爭力品牌進不去。聯想和華為涉及的產品領域差不多,如果倪院士在,聯想也可以把通訊設備做起來,也做手機。

當然,楊元慶在收購IBM後出現了眾多十五額,導致很多發展機遇錯失,例如手機掉隊了,個人電腦發展也不順,一直考收購保持市場份額第一,一度被惠普超越。

關於中國芯,即便倪院士不離開聯想,芯片未必能做起來。一是芯片投入太大,風險太高,以柳總的思維,他不會同意;二是競爭對手英特爾太強大。當然,聯想如果聯合國家隊,包括國家投入,聯想公司主導,芯片有可能成功。而其它如通訊設備等,聯想很有可能做大。

錯過的發展機遇不會再有了。


尋找2685


    美國的禁售令,讓我們看到了“核心技術”的重要性,如果當年倪光南能夠主導芯片研發,度過暫時的困難期,那麼中國的芯片產業格局可能就不會是現在這樣,畢竟聯想錯過了一個發展芯片產業的最好時期。

    倪光南和“聯想漢卡”

    歷史回到1985年,當時的計算機內存和硬盤比較小,硬盤最多也就100M左右,無法處理海量的中文字庫。“漢卡”插在計算機主板上,實現中文處理,倪光南教授研發的“聯想漢卡”,可以實現上下文關聯(完全靠算法和硬件實現,而不是現在的大數據)。

    聯想公司依靠“聯想漢卡”獲取了上千萬元的利潤,正在聯想蓬勃發展的時候。以倪光南的“科技核心”為代表的“技工貿”與柳傳志為代表的“貿工技”發生了衝突,最終倪光南被迫離開聯想。倪光南教授主持的“聯想程控交換機”和“微電子設計所”均被廢除,從此聯想成為了貿易和代理公司,錯失成為一流芯片和通訊巨頭的機會。

    聯想和華為

    倪光南院士曾經在公開場合表示“在某種程度上,聯想成為了生產車間+營銷公司的模式聯想最穩定的利潤來自於潤科智地房地產。”

    聯想和華為的30年猶如“龜兔賽跑”,當初聯想估值曾經是華為的50倍,而現在華為估值可能是聯想的50倍以上。當初,如果“聯想程控交換機”研發成功,也就沒有華為“CC08程控交換機”什麼事了。倪光南教授總結來聯想和華為的差距是由於“路線不對,知識產權0股份”造成的。


    總之,由於身為“總工”的倪光南教授遭到聯想的驅逐,聯想走向了“貿易優先”的路線,措施了發展芯片和操作系統的黃金機遇,現在才開始追趕難上加難,技術壁壘、專利壁壘很高。


Geek視界


當年倪光南在聯想的時候,聯想曾走在一個未來發展路線的分岔口上,倪光南主張走“技工貿”路線,也就是希望聯想把更多精力放在研發自主核心技術上,因為過度依賴英特爾CPU等芯片會使聯想對國外企業形成很強的依賴,即使聯想發展的再好,一旦核心芯片被外企卡住也就等於失去了命根。

從現在的眼光來看,倪光南當時的主張還是很正確的,但是聯想受限於當時的財力和競爭環境,柳傳志仍然堅持貿易營銷驅動策落,也就是走“貿工技”的道路,因為這樣可以降低聯想的成本和風險,儘快進入和戴爾、惠普等國際大廠競爭的行列,這條道路看似眼光短淺,但是聯想當年若不是走這條路線,恐怕都活不到今天。

所以在我看來,當時倪光南堅持研發核心技術,不受制於人的主張是正確的,但是不適用於當時聯想的現狀,聯想能走到今天與當時更現實的“貿工技”路線是分不開的,但是聯想後來成為數一數二的PC廠商,錯在了安於現狀,不僅痛失了手機市場,而且也一直沒有發展出來自己的核心技術成果,如果英特爾把CPU芯片等關鍵技術卡住,聯想的生產和服務也就基本停止了。

如果說倪光南當年能夠掌控住聯想,並專注於技術研發,說實話風險是非常大的,看看華為這幾年投入了數百億美金也不過取得如此成就,當年的聯想如果大本錢投入芯片等技術研發的話很可能血本無歸,畢竟如今華為麒麟也是建立在ARM架構授權基礎之上,而英特爾是不可能給你X86架構授權的,自主研發難度會更大。


嘟嘟聊數碼


感謝您的閱讀!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段描述:那幾年,被拿了總工程師頭銜的倪光南,沒有權利,不能參與研究!滿腔抱負不得抒發,滿腔熱血不知為誰?頭髮花白,倪光南苦矣。

我想,1995年—1999年,這四年間的倪光南一定很痛吧!1999年,倪光南被聯想解僱,卻也讓他解脫了。


然而,歷史沒有假設!倪光南柳傳志之爭,到底是“技工貿”和“貿工技”的路線之爭,還是權利之爭?我們不得而知,但是聯想如今是成功的,柳傳志下的聯想至少沒有塌下來,更主要的是,它仍然是國際PC電腦的銷量冠軍。

聯想需要柳傳志還是倪光南呢?1984年到1994年十年間,兩人是親密無間的合作伙伴,也是因為倪光南的研究,柳傳志的銷售,讓聯想有了中國第一,中國驕傲的美譽!

然而,紛爭還是出現了。在面對國外市場的品牌紛紛踏入,聯想面臨著困窘,是咬緊牙關發展技術;還是大力銷售,搞“組裝”?

在面對理想還是饅頭的時候,兩人有了分歧,這種分歧!確實柳傳志獲勝了,他也不得不獲勝,他的人脈更廣,倪光南是典型的科學家,柳傳志是商人,兩人的角色不同,在董事會決定的時候,已經註定了倪光南的失敗!

雖然歷史沒有假設,可是現在的聯想卻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已經有了折扣,它更多的是組裝廠,而不是科技公司!這到底是誰的錯?是柳傳志嗎?我看不一定。

我覺得是聯想的高層的決斷,並不是某個人的決定!柳傳志到底是給聯想帶來了一條路,目前的聯想依然存在,依然很強大,這一點柳傳志至少沒有錯!

可是,目前的聯想沒有核心技術,在以後面對美國的禁止時,聯想怎麼面對!這些,似乎算到他的頭上!

我們不知道有了倪光南會怎麼樣?歷史改寫不了,但是未來的歷史可以修正!如果,此時聯想有覺悟,“科技自主”!那,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歷史了。


LeoGo科技


中國芯,與倪光南被離開的當年聯想不可能聯繫上,在今天的聯想則連想都不能想。

要不然的話,當年倪光南不會被離開,而是會與柳傳志一直做搭檔掌控聯想,甚至後來也作為技術領軍人與楊元慶搭檔,今天的聯想會至少與華為一樣由於科技自立、創新驅動,而成為中國高科技領域的雙驕。

1 一錯

(1)路線之爭

認為,當年的倪柳之爭,倪光南若勝出,也沒有可能掌控聯想,而是很可能依舊與柳傳志做搭檔。

但是,有沒有這2個可能不關鍵,為什麼?因為,根本不是2人話語權力或掌控權力之爭,而是2條經營路線之爭。

(2)決定於第三方

倪柳之爭,經第三方裁決,柳傳志勝出,即在聯想,貿工技路線替換了之前的技工貿路線,確定下來、執行下去了,成就了後來的聯想。

也就是說,當時,柳傳志主要是以贊成或主張貿工技路線而勝出,後來不過是執行了這條路線。

(3)時勢勝出

怪第三方?可以怪,因為可以說是預先設定了立場,即認為貿工技路線當年可行。

偏偏,倪光南不識相,非爭不可,科技人本就這樣的相貌,殊不知,第三方認為倪光南當年的主張不合時宜,或者還有太過超前、太有風險的認為。

又可理解第三方,確係受當年的歷史侷限,眼前先把經濟發展起來是當務之急,沒顧及甚或沒認識到用科技發展作長遠支撐這一層,也就不認同倪光南的主張。

第三方更沒有悟出倪光南給聯想打下的技術底子之與當時聯想組裝和銷售繁榮的重要價值,尤其是沒有悟出把既有技術堅持下去、提升上去,對未來工和貿的重大意義。

(4)柳傳志有錯

柳傳志也沒認同、沒悟出?不像。

自創始聯想起,倪光南帶領下研發出的創新性先進技術支持了聯想十來年,創造了當時一枝獨秀般的製造和銷售繁榮,柳傳志自己也有實際主張與領導和推動與把控之功,怎麼會不認同、悟不出?

很可能是為贊成第三方的立場而贊成,而由後來親口明言的技術創新不適合之說可見,更可能是因為不願承擔相應的風險而才贊成第三方,或才向第三方主張。

於是,也就助長、加重了第三方對倪光南路線的不認可。

(5)柳傳志錯不算小

如果前文分析屬實,當時,柳傳志若是甘願冒犯和承擔技術風險呢?

於是,便能與倪光南共同力主技工貿,估計,十有八九,第三方也會認同。

結果,應該是柳傳志仍然掌控聯想全面、倪光南仍然掌管聯想技術,而這個組合在當年稀缺、夠強,那麼,今天的中國芯片會是怎樣?

應該說,此為柳傳志的第一次錯。

2 再錯

(1)接班人以貿為強項

楊元慶成為接班人,是柳傳志仍然堅持和主張貿工技路線的結果。

楊元慶正是以貿為強項,在倪光南們推出的技術支持下,當時由楊元慶帶領下取得的銷售業績可謂輝煌,無出其右。

(2)楊元慶執行著柳傳志主張

楊元慶成為CE0時,走的當然是貿工技路線,也必須得走,因為老大正是長期主張這條路線的,以背景+組裝+人脈也真在當時讓銷售獲勝了。

楊元慶自柳傳志辭去董事長而由自己擔任的2004年,至2011年柳傳志連董事會主席都不當、僅當名譽董事長時,還是在執行那條路線,不折不扣,也仍然有必須得執行的原因或理由。

何況,聯想在此期間還穩坐世界PC老大的位置。

3 三錯

(1)錯之所在

曾回答過,即使在企業界教父級大佬柳傳志僅僅當名譽董事長之後至今的七、八年裡,楊元慶也有不得不執行或遵守貿工技路線的苦衷。

自然苦的是聯想,八年期間裡,聯想從世界笫一的位置跌落下來,剛剛重新坐回,這就是犯錯了,是聯想掌門人所犯的第三錯。

(2)錯之主因

——是怯懦?

楊元慶如果真是原來認同或後來改認技工貿路線,到了自己全面主政時就會真的願意並實行,哪怕是慢慢來,卻沒有實行,就凸顯了作為後輩的掌門人實在怯懦,過於畏懼前輩了。

如果真是這樣的,那麼,對日前柳傳志發出的"聯想生存法則″,楊元慶還得從、仍得聽。

——是怯懦!

主要原因不在於畏懼前掌門,以及不好駁其面子,而是畏懼技術研發和創新風險,同前掌門一個調子、一樣心思,儘管彼此年齡差不少、所處時代不一樣。

執行和踐行前掌門的路線多年,經歷過一起成功、獨自失敗,聯想已呈保二爭一之勢,實力減弱、強手環伺,而美國又打壓著、限制了另一家中國企業的高科技,於是,越幹越沒底、越沒底就越害怕,那,就守已成吧、別冒險了,冒險將失去現有之成、現呈之勢,得不償失。

再於是,也就沒有認錯和改錯的跡象,費大勁重返第一之後,也未見要改變路線,仍在致力於以銷售保住PC的世界第一寶座。

對這一切,局外人怎麼可能會深深切切地體會到。

最後寫:與中國芯發展相聯繫,往遠了看,毛主席那個時代的中國,寧可當了褲子也要發展核武器,也真就搞出來了,不信邪,根本就沒怕因為搞核武器而有得罪美國的風險,往近了看,中興事件之後,曾經有著名中國經濟學家等公知先生,就今日的中國將不惜一切代價研製高端中國芯發表了不同看法,怕因此而得罪以至激怒美國,何況投入太大,又很可能搞不出來,總之是風險太大、太多,但中國沒聽,如果聽了,今天的中國芯會是怎樣的?

最後寫的這個,會不會是總癥結、深根子?


肇俊武


不瞭解。倪光南會比柳傳志強嗎?沒法確認,也許聯想一開始做二道販子組裝機器掙錢太容易了,自然就放棄了自己研製。再加上有的所謂精英都被美帝洗過腦,堅信了國際分工理論,把自己已經恰當永久得定位在那個販子位置了。也許不是柳傳志個人問題,聯想的開始就已經讓自己失去了聯想。很少有突破和拓展,只是沉迷於收購,資本運營,競爭策略,寄望壟斷。這可能也是大多數中國人的選項吧。拋開這些,其實美帝這次對中國的打壓並不可怕,因為歷史,重壓之下,中華民族反而多有突破,反而更容易沉下心來去做事。倒是糖衣炮彈式的和平最恐怖,回首30年前,下馬過的運10,直7,8等等,那才是可惜。毛主席總說天要下雨孃要嫁人,由他去吧。美帝是否對中國是否進一步打壓,由不得我們,但期待在重壓之下有新的兩彈一星成就,而中國企業可以作出更好的事業。


遊離之心


拋開當前媒體上關於聯想的一些爭議不說!

聯想當年的路線之爭,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是什麼?

我們作為局外人,站在今天的角度回頭看,當年聯想路線爭議的最佳解決方案應該是:聯想設立一個子公司,給倪光南一個小團隊,外加一筆能夠承受得起的“嫁妝”,在給予倪光南有限支持的情況下,讓其獨立搞芯片。而倪又真的能夠不孚眾望,在有限資源的條件下,長袖善舞,能夠吸納聯想以外的資源支持,包括資金、人才、市場等,把國產芯片產品做出來,把市場打開。

很明顯,當年如果按倪的建議走“技工貿”路線,對聯想的生存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因為芯片是一個投資大、勝算不高的領域,就算放在科技水平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還有很多疑難問題亟待解決。在將近二十年前的條件下,由一家還在創業求生階段的公司獨立承擔如此巨大的風險做一件成功機會不大的事情,有點過於苛求了!

客觀地說,當年我們連組裝電腦都做得差強人意,用過當年聯想系列產品的人恐怕都深有體會。我記得我們當年做顧問,經常出差,所以公司必須人手一臺筆記本電腦才能適應辦公需要,開始我們用的是聯想昭陽,經常死機、重啟,經常因為丟失數據害我們加班熬夜! 但是,就這樣的聯想筆記本,還是國產貨裡面做得最好的,價格又相當便宜,只有IBM、戴爾的一半不到,作為當年的憤青一枚,我們真的是又愛又恨,我們是多麼希望國產貨質量能夠升上來,不要老是死機呀。聯想筆記本電腦的質量,直到收購IBM PC業務後才出現質的飛躍,到今天,我們用的聯想筆記本電腦已經非常棒了。

聯想的路,你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他們有多難!

而今天,聯想穩居個人電腦全球前三甲,全球業務收入510億美元,摺合成人民幣約3000億元,外國筆記本電腦在國內也不敢賣太高價格,這難道不值得自豪嗎?

我們站在今天的位置說: 如果當年做了芯片,就不會到現在受制於人。這是有些片面和不負責任的。部分人站在今天的角度算今天的帳,責怪聯想,那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我用一個問題來反問你,假設90年代末你爸爸媽媽在做水果生意,後面生意越來越好,你們家也越來越富有,不過也不是那種鉅富。但如果你爸爸媽媽當年用很低的價格一直在北京、上海收購一些低價的衚衕房子,現在你家可能都成為中國首富了。這站在今天的角度是合情合理的假設,但是,你可以這樣要求你的爸爸媽媽嗎?你的爸爸媽媽又會怎麼回答你呢?你爸可能會說:“你個兔崽子,錢都拿去投資房子,沒有流動資金,生意怎麼做,沒有現錢,你們兄弟姐妹幾個喝西北風呀,我和你媽怎麼供你們上學? 還有,萬一要是虧了呢?你們都上大街做乞丐嗎?”

在罵聯想罵柳傳志的時候,你可以試著想想上面這個問題,想想你爸爸媽媽的立場嗎?

有些問題,可以提前有所準備,而有些問題,只能“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具體是哪些問題,就要看你的現狀、能力、資源等綜合條件和志向了。

行軍打仗,到底是要輕車簡從、銜枚疾進,還是要深溝壁壘、步步為營,取決於當時的戰略位置、關鍵任務、主要矛盾是什麼。當年紅軍長征飛奪瀘定橋,毛主席給林彪的任務就是帶領精幹將士和必要的輕武器,拋棄一切重裝備、多餘糧草和傷病人員(由後續部隊接收),快速急行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奪瀘定橋控制權,林彪果然不負眾望出色完成任務,幫助中央紅軍擺脫了被全殲於大渡河的危機!難道過了河之後,我們可以埋怨林彪把裝備弄丟了?

裝備可以再買、再造,芯片,我們今天奮起直追也還來得及,但是人心一旦涼了,就真的很難挽回。聯想真的犯罪了嗎?如果沒有,對於一些商業上的選擇,不應該過責!

當前,是中華民族復興之路上的一個重要戰略節點!也許用生死存亡這個詞都不為過!

毛主席說過: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毛主席還說過: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聯想、柳傳志、楊元慶、郭為那都是一個時代的驕子,就算到今天,也是民族企業的中堅力量。一些無腦自媒體對他們的辱罵、苛責,只會讓親者痛仇者快!把他們推向戰略對手的懷抱!

好了,離題絮叨了這麼多,還是回到主題上吧。

聯想當年為什麼沒有選擇前面提到的在今天看來的最佳解決方案呢?

我想可能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當年創投不夠活躍,這是事實。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都沒有想到,其實聯想可以只投小部分資金,做出產品雛形後通過創投融資來解決後續投入的問題。聯想怕一直需要鉅額資金投入把聯想拖垮。

2,當時國內企業合作方面還不成熟,思路投資不夠開闊。其實做獨立開發芯片這件事情,國內一些大電子、電器、通訊設備領域的公司都是有需求的。用現在的觀點看,聯想也可以讓倪光南組織團隊,然後再聯合華為、中興通訊、海爾、美的、格力、長虹、創維、中移動等等大公司一起搞啊,可以起到分散風險和提供部分市場支持的作用。你看現在互聯網領域就是很多相互投資、參股來做一些投資大風險也大的領域嘛。

3,時機未到,當時中國還有很多領域可以做大做強,搶佔二線強國市場份額,不能也沒必要在芯片等核心高科技領域挑戰美國的領導地位,過早地激發美國隊中國的打壓,搞核心芯片沒有取得國家的戰略支持。

4,柳傳志沒有足夠的容人之量,不能把倪光南留在聯想做芯片理論研究、前期研發,等待時機再做抉擇。

5,倪光南作為科學家,情商不夠,把爭取資金搞項目活生生演變成了對柳傳志領導地位的挑戰!

總之,聯想當年沒有以自主開發芯片為主,肯定有當時不得已的原因。倪光南矢志不渝做國產芯片令人欽佩值得尊敬!但是,沒有必要因此就過多苛責聯想,把我們中國自己的企業推向戰略對手的懷抱!


分享財經知識和經驗,啟迪財經智慧,我是漲亭板,中國註冊會計師,歡迎關注我


漲亭板


謝謝您的問題。倪光南如果能掌控聯想,聯想技術研發一定會有所成績,但是歷史無法重演,更不要把芯片與個人聯繫。

倪光南因理念差別離開聯想。1994年,聯想在何去何從上產生重大變化。柳傳志和倪光南兩大核心領導人物產生了思想分歧。倪光南認為技術與創新為先,柳傳志認為生產與銷售為先,這就是聯想發展歷史上著名的“技工貿”與“貿工技”之爭。最終,倪光南離開聯想作為結局,道不同不相與謀。直到今天,聯想的精神深處還有當年“貿工技”的影子。聯想對新品研發不感興趣,認為半導體產業分工很細,採購高通、三星、英特爾等廠商芯片已經足夠,不打算自主研發芯片。所以,聯想本質還是下游企業、組裝型企業,與倪光南的思想和主張,從根本上就不一樣。所以,所謂的掌控都是表象,企業內涵和價值已經行同路人。


聯想發展史因倪光南離開而變。這裡必須拉上華為比,因為兩者都是科技公司。1984年,聯想成立,前身是北京中科院計算所。1987年華為成立於深圳的破舊民房。與其對比,聯想的出身十分高大上,而且在1995年前,聯想“技工貿”領先於華為“貿工技”,華為的銷售額只有聯想的20%。倪光南離開後,華為的“技工貿”逐步追趕、很快勝出聯想的“貿工技”。截至2018年,聯想市值抵不上華為的1/50。

假設歷史沒有意義。第一,聯想以PC業務為主業,倪光南即使留下了,由於研發芯片需要大量的資源和長期的技術積累,以聯想賣PC支撐研發,聯想能否做出芯片是一個無解的問題。第二,聯想成為今天組裝廠,中間已經錯過了很多技術轉型的十字路口,不能說聯想錯誤,聯想也很“執著”,但倪光南即使留下了,以聯想的氣質與價值,未必會敏感於技術。第三,倪光南掌控聯想的前提是與柳傳志的思路一致。但是在柳傳志心中,聯想的目標是做大,而不是做強,這就是做技術和做企業之人的極端化差別。聯想雖然收購IBM後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的PC廠商,技術創新卻被華為長期碾壓,但是楊元慶認為這沒有什麼問題,這是思路與理念的對抗。所以,倪光南掌控聯想根本不可能實現,倪光南帶領聯想做強芯片更是“水中望月”。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追科技的風箏


事實上說句掃大家性的話,如果倪光南掌握了聯想,聯想可能都活不到今天。一直以來我們說倪光南的策略是正確的,但這個策略要看在什麼時候實施,而並不是說這種策略從聯想剛開始就實施,那對於聯想來說簡直是個災難。



沒有人會否認研發的重要性,也沒有人會否認核心科技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當年,八九十年代,倪光南就能有這個想法,證明整個社會還是有大批量的這樣有識之士的,只不過這樣的想法更多的並不適合當時的企業。

對於聯想來說,當年剛開始的時候,最重要的首先是活下去,即便是對於華為也是一樣,首先所要做的就是活下去,有了市場有了資金才能夠做研發。當年的聯想面臨著巨大的困境,尤其是面臨著世界巨頭的壓力,聯想首先是要穩定住市場,能夠讓整個聯想正常運轉,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這也是為什麼柳傳志會提拔,銷售做得非常出色的楊元慶來當接班人的原因。事實上,在核心元器件層面研發的費用可不是個小數目,同時技術難度也是非常大的,如果你光當時掌握聯想的大學,就開始研發各種元器件的話,那麼其實聯想和世界知名品牌的競爭力,是完全沒有辦法相比的。

當然也並不是承認聯想的,這種模式就是正確的聯想,其實也是錯誤的,就是說兩者都在走極端,比如說楊元慶和柳傳志都認為,貿工技才是最適合聯想的路線,而這一條路一走就是40年左右,相比來看的話,倪光南雖然認為技工貿更為重要,但也不能從一開始就走技工貿冒這個路線。



所以聯想其實在後續的發展中,也就是九十年代末期的時候,聯想基本已經可以站穩腳跟的時候,這個時候就可以慢慢的向技工貿路線轉變,這個轉變速度可以不是很快,但必須要轉變,這才是聯想應該做的事情。

但是很遺憾的事,兩個都是非常強硬的人,在最終的碰撞之中,倪光南出局了,聯想也就徹底失去了,從貿工技轉向技工貿的一個力量。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得出結論,凡事都沒有絕對的結果,解決辦法也不是隻有兩種,非黑即白,而是說我們要更加靈活的去解決企業在發展中的方向問題,如果能夠兩種模式,就是互相促進的發展,其實對企業來說才是更好的。

所以對於市場經濟來看,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從全局從更高的高度來看待這個問題,而不是偏執的去走一個極端,該妥協的時候就要妥協,當機遇來臨的時候,又要完全抓住機遇,發展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互聯網的放大鏡


這幾天,因為楊元慶說聯想不搞芯片不做自己的操作系統,被又被無數網友狂噴,我發表一點偏見。

一個企業決定它的發展方向和辦法,為什麼要抨擊它呢?中資企業多了去了,進入海外市場的也數不勝數,為什麼一定要讓聯想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呢?真逗!

PC操作系統就是WIN和IOS,操作系統這個世界已經平衡了。所有的軟件開發都基於這兩個操作系統。如果聯想投入鉅額資金自己開發一套操作系統,意義何在啊?哪天再被美國扣個帽子,停了業務,再沒有了市場,沒有了用戶,聯想投入的資金不是國家的錢嗎?而且,系統有了,關鍵是第三方在這個系統上搭建應用,這個系統才有存在的價值意義。IOS和WIN已經佔有了PC系統的世界,沒有第三方搭建應用,聯想自己搞個操作系統,能有任何用處否?

如果認為一套新的操作系統有必要,國家戰略意義深遠,國家可以投資讓許多公司一起參與啊。美國軍工就是這個模式啊。

芯片。芯片的投資也是巨大的,聯想只是一個企業,如果國家讓聯想肩負這個使命,那聯想不幹也得幹。可是,如果國家戰略投資芯片的話,完全可以不委託聯想啊,能做的企業大把的是。

這就是咱們社會主義國家的好處,國家戰略,國家可以出手自己做。

聯想就是一個企業。衝入國際市場的中資企業之一。

騰訊每年營收多少?阿里多少?工商銀行多少?建設銀行多少?中國菸草多少?錢多的花不完吧,讓他們投資做芯片啊?!?!笑談!

還有人抨擊聯想是組裝機公司,沒有技術含量。

請問,惠普是不是組裝機公司?戴爾是不是?華碩是不是?索尼是不是?蘋果是不是?宏碁是不是?以上這些公司,有誰是從顯示器,處理器,內存,主板,顯卡,聲卡,電源,機箱,鍵鼠,風扇全部是自己做的?去掉一些科技含量低的也行,CPU,主板,內存,這三大件以上公司有沒有自給自足的?烏鴉落豬身上,只看別人黑,看不見自己黑!

聯想從出身那天開始,就是做現在這項業務的,從收購IBM的PC業務開始,他就註定了要走這條路子,否則收購IBM拋棄的業務幹嘛?從聯想最新的媒體報道的財報顯示,聯想掙錢啊,而且許多是掙的海外客戶的錢啊?聯想是國企吧,他掙錢難道不是給國家掙錢了嗎?如果按噴子們的意見,英特爾是不是早就黃了?AMD是不是早就破產重組了?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果聯想是個學生,人家就愛學理科,理科學的也非常好,也考上了最好的理工大學。可是,他的家人和鄰居們都說,聯想這小子就學理好有什麼用?為什麼不去學文學藝術音樂?是不是再學文學藝術音樂就可以全能了?給全家爭光了?給村裡爭光了?村民們臉上有光,村長臉上更有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