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先進工作者、師德標兵,每年都是那幾個人,合理嗎?

小學班主任張老師


合理什麼啊?我這兒有不經過考評直接從教委空降縣優秀班主任獎狀的,別人不也是乾瞪眼嗎?真正的一線教師,累死累活的,想得張這種縣級的證書,走正常程序,還真輪不到你。再說了,程序也是人定的,考試的時候別的學區藏起幾個差生來,你班裡有幾個考二三十分的,一算平均分,名次肯定到不了前頭。

所以一線的教師累死累活,評個職稱難於上青天,幹活有你,評比沒你,乾的不如玩的,玩的不如耍的,有人有關係才能吃的開。啥也沒有,就裝聾做傻,能幹的也別幹,做好自己的本職,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保重身體,足矣。


歪歪踏塵


除了班主任,其他三項本人都獲得過,先進工作者是連續三年獲得,同時獲得晉升一級工資的指標,但領導說我年輕還有機會,讓給了其他老師。一句話,是你的,想跑都跑不了,不是你的,得到了也會跑掉。做老師,學歷,能力,資歷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責任心。有些事不必太在意


GRD雨林


上世紀1972年返城後,有幸在一家國大中型廠子弟中學任教(並立字據“永不反悔當老師”)走上了教師工作崗位,背上了“老九”的臭名。授課語文教學二個月後,因學校缺體育教師又改教體育(因學生時代榮獲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組織了校田徑、藍球合一的運動隊,經歷了兩年風雨無阻(包括寒署)訓練榮獲了全區32所中學校田徑運動會初中組(新辦的中學僅有初一和初二兩個年級)團體總分第二名,74年秋榮獲全區初中組團體總分第一名,戰勝我的母校。區教委和體委點名要我去給區教委辦的體育教師師訓班畢業生作一次報告,報告內容要以“一個知識青年如何能在兩年中作出了光榮的成績”。76年我率領的高中田徑男隊奪得了徑賽(除4OO米外)5個項目的第一名,第二名,初中田徑女隊奪得了徑賽6個項的第一名。78年被評為由市教委、市體委聯合舉辦的“重慶市學校體育先進工作者”。連續三年榮獲區中學生田徑運動會總分第一名。為市區業餘體校輸2O名學生,參加省、全國中學田徑運動會。77年為省工隊輸了一名學生,79年為北師大體育系輸一名學生,(西南三省唯一的一個學生)8O年為西師大輸送一名學生。(當年全校高考文考為O)26年體育教學獲區、市體育室外課、體育理課、體育教學教案、體育論文評比四個一等獎。

在廠裡沒有一次評奨,在學校的會議室裡掛滿體育的獎牌,可體音美組評先沒份,調資沒份。評職稱全是初級。

體育教師也要養家餬口,90年代後三名體育教師先後提前帶退休離職,新的大學畢業體育教師到來,學校體育競賽倫落為全區2O多名了。我98年應聘到了私立學校,教了二年體育,體育中考獲全區第二名,升職校政教副主任,後到省外私立學校任政教主任,兼體育業餘訓練,為大學輸送三名體育大學生,O6年落葉歸根。好在本人心態好,身體也隨之好,冷眼向洋看世間,除身體是自己的,錢財名利都是身外之物了!

學校照樣在辦,先進照樣在評,太陽照樣東昇西落,長江照樣滾滾向東流……

這就是我們社會的學校教育的縮影之一,“馬俊仁現象”盤旋何時了?評先評職稱猶如“撕殺”……小小的學校、可悲的教師又何能改變當今教育的丒陋呢?


山裡人光津墨趣


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先進工作者、師德標兵,這些都是榮譽稱號,是每年教育主管部門或者學校對這一學年度表現突出、成績優異、貢獻巨大的教師的認可。

在評職稱過程中,這些表彰是很有分量的,打分時,分值較高,屬於一個學校教育教學的佼佼者。每一個教師都想獲得其中一項表彰,但實際上,不可能每個人都能獲到。原因很簡單,因為你還不夠優秀,不符合評比的標準。

各行各業中,都有佼佼者,都有領跑者,都有突出者,這些人都是行業的標兵、時代的楷模、學習的榜樣。教育行業也不例外,他需要有人領跑,需要有學習的榜樣。

獲得這些表彰真的不容易。教師這個職業本身就是一個清貧的職業,一個良心的職業,一個責任心重大的職業,比雞起得早,比狗睡得晚,比豬吃的差,還隨時隨地要處理來自學生之間的矛盾。如果沒有強烈的責任心,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沒有處理問題的能力,是做不好教育教學工作的,特別是班主任。

不要小看班主任,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幹好的。這也是學生畢業多少年後,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當年的班主任,可見班主任工作藝術的高低,班主任個人形象的好壞,在學生的心目中是永恆不可磨滅的。前一段時間,某地常某同學毆打20年前的班主任事件,就折射出班主任個人人格魅力在學生中的地位。

當然常某可能是諸多學生中的另類、與眾不同的一個人,並不代表所有的學生。但是也說明了,一個班主任老師,管理班級工作的藝術存在著重大問題。即使一個老師管理學生比較嚴格,甚至於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至少也要在事後把問題善後好,不能給學生成長過程中留下陰影,甚至於記恨如仇。

一般情況下,學校領導班子會根據當年老師們在校表現情況,分配任務完成情況以及相關工作的表現,予以正確的評價,表現突出、所帶班級成績優異、組織活動獲得好評,這樣的班主任,一般都可能予以表彰,甚至向上級進行推薦,獲得更高層次的表彰。至於有的學校領導班子可能出於私心、憑個人交情的好壞、甚至於幕後操作,這樣的徇私評比可能引起群體性事件。

試想一個老師管理一個班級,每天都要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以及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還要應付上級主管部門需要填寫的各種報表,可以說佔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一個人,他總有自己的父母子女,總有自己的家務活動,總有自己的個人愛好,在有限的時間裡處理這麼多事情確實不容易。有的人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將時間、事情和個人的精力安排的井井有條,而有的人就忙中出亂,亂七八糟,混亂不堪,顧了這頭顧不上那頭。在這樣的情況下,每個班級表現出來的精神狀態、學風學貌、行為舉止、文明禮貌,都是不一樣的,和他們的班主任老師個人的工作藝術水平、個人人格魅力、有著非常大的關係。

看看我們身邊的人,那麼多班主任,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獲得榮譽稱號,對比一下我們和這些先進、和這些榜樣、和這些楷模之間的差距,我們是不是也就心平氣和了。



新零售踐行者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搞清楚你們學校的評優評先是否公正公開?如果是公正公開進行評選,每年都是那幾個人,這是合理的。如果評優評先有暗箱操作行為,這是不合理的。我們學校的評優評先都是公正公開,按照年度考核綜合分進行評定,我最近幾年都被評為"優秀教師",在別人看來覺得有點不合理,我只想說,付出與收穫成正比。


最近幾年,我都從事畢業班教育教學工作(接斷班),我所教班的中考成績在片區都是數一數二的。教學業績考核是滿分。我每年也承擔有市級普教課題研究,現目前有三個課題已結題,分別獲得市級一、二、三等獎。對於已結題和獲獎的課題研究,在年度考核時,依據教育局的相關文件規定,可以加年度考核分,而且他老師很少有加分項。

每當有學科競教比賽時,學校都會派我出去參加比賽,也獲得過不少榮譽。而我們學校有部分老師,工作也有一二十年了,連區上的競教活動,一次也沒參加過。也沒有一個課題研究或論文發表。有的老師看到別人獲得榮譽時心裡就不爽,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也要看到別人的辛勤付出。



我認為,付出與收穫是成正比的,那種坐享其成的年代已過去。要認真分析每年的評優評先為什麼都是那幾個人?再對照那幾個人的平時表現和工作能力,看看是否名副其實?


Lance課堂


我做了幾十年的班主任,所帶的班級也是名列前茅,但從沒評上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因為你沒有和領導搞好,累活都是你的,所以忍著,讓著,做好自己也就算了。對得起學生,不誤人子弟。


隨性自然問心無愧


別讓“評先評優”走了形、跑了調、變了味!

假如一所學校裡,確實有那麼幾位能力和成績出挑的教師,他們的德能勤績廉能絕對碾壓其他同仁,假如每一回評先評優都按照正當、規範的程序操作,榮譽總是花落在這幾家,其他人還有什麼可非議、腹誹的?

但是前面所說的都是“假設”,實際情況並不完全是這樣的。

學校裡評先評優除了評價功能之外,還同時具有導向和激勵作用。一旦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勢必走形、跑調和變了味。因為就像一杆秤,本身的定盤星都不準,它衡量出的東西有什麼意義?就像失靈的導航,它能把人領到該去的地方嗎?

筆者猜測,之所以出現題主所說的這種現象,有可能是該學校的評先評優工作是採用了“計算積分”的方式。而積分辦法則是以過去的幾年裡取得的各種榮譽為依據,證書越多,積分越高,結果形成了“滾雪球”,最終是“贏者通吃”——偌大的一所學校裡,榮譽和獎勵幾乎年年都落在某幾個人身上。

後來者有機會嗎?這公平嗎?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校長說了算。榮譽成了他恩賜屬下的福利,想給誰就給誰,誰與他走得近給誰:“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這個更可氣。

除了題主所說的情況,還有評先評優採用全體教師投票產生這種方式的。這種方式看似“民主”、尊重民意,而實則必然導致某些教師為了勝出而不擇手段。比如提前打招呼、拉關係,甚至設宴請吃。筆者原來所在的中學就曾經多年採用這種方法,每當即將開始評先評優的前夜,無意參評的教師都成了競爭者競相拉攏的對象。有的許諾事成後兌現好處,有的則立即採取行動,一時間電話不斷,手機能被打爆了。在這種情形下,那些工作雖有實績奈何生性靦腆或者有些清高的,他能夠順利當選嗎?說實話,確實也有能秉著公正之心能客觀評價同仁工作的教師,但他們抵不過吃人家嘴軟、拿人家手短的那些“拉偏架”的。結果不言而喻。

說起來好笑又可氣,那就是還真有不少學校實行模範“輪流坐莊”的!比如為了照顧某些教師晉級的需求,不問其平時工作表現,一概論資排輩。這好像要比照顧某個特定的教師,總把好處傾斜給他顯得要“公平一些”。但是,在這樣的學校如能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那也一定會成為奇蹟。

學校也成了名利場。


花眼看花


兩種情況:

一,有些人是真優秀。

被評優秀,無可厚非。

總不能“優秀”還輪流坐莊吧,那才挫傷積極性呢。

大家都有個通病,覺得自己很努力,付出很多,可試問:有幾個覺得自己付出少的?跳出工作層面,從管理角度審視下,有助於發現問題 而且有利於自己的提升。

類似有部分學生自認為很努力,但其實咱們老師看來,還不夠努力。

領導看老師,其實就如同老師看學生。

二,並不突出的,年年優秀。

學校雖然比社會上簡單很多,這裡面容易滋生一些見不得光的問題。如果是如此任人唯親,權錢交易,這學校離被合併,也就不遠了。

努力提升自己業務能力,別被同化,別消極怠工,等待調動工作的機會,或者合併進大點到學校後,迎來爆發。

另外吐槽下:年年優秀就那麼幾個人,你們領導的管理能力,實在不敢恭維。退休了,估計也是個打牌點炮,下棋被將軍,沒人願意搭理的慫主兒。


哇天吶


教師想評優、評先進,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職稱,為了增加點工資。如果你把評優先進當作鞭策自己,把評優先進當作榮譽,令人可敬可佩,因為你把教師的職業當作事業來做。學校每年評優先進之類就是原來那幾個人,別人也懷疑其公正性,挫傷教師的積極性,激化矛盾不利於和諧。

評優先進之類在規模越大的學校相對更合理,通常都按制度執行,量化打分所得,不然學校許多工作難以開展,挫傷年輕教師的積極性,當然也不排除暗箱操作的。就拿我們學校來說,每年對於優秀教師、班主任的產生分兩步走,首先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給那些特別需要的,這樣一來減少不必要的矛盾,也有利於團結大多數老師,更有利於和諧穩定。其次,如果想要的人多,那就按制度量化打分實施產生,權重突出體現在工作量、教齡上,兼顧成績。每年評優先進矛盾較少,相對而言大家還是感覺滿意的,不可能老是給個別人。

話又說回來,年年評優先進有啥意思,能當飯吃不成。學校裡評優先進之類說通了,不就想為評職稱,說來說去也是評職稱惹的禍,不然大家也不會爭來爭去,有的學校為此鬧出矛盾,打舉報電話,寒了老師的心。


江南煙雨220667845


評選先進,一般會公佈評選條件,評選辦法,公示評選結果。

我們學校採取的是自願申報加基層推薦的辦法產生初選名單,學校審定時根據評選條件逐條審核實證材料,由於名額有限,學校還規定,三年之內不重複(中學都是三年一循環),這樣基本就能避免領導的主觀臆斷和每年老是評那幾個的現象。

本人評了省特級教師之後,將近二十年,主動放棄了所有先進的申報評選(評特級也不是我主動申報,單位先上報了其他同事,上面在審核時覺得缺少一些硬性條件,為了不浪費名額,補報了我)。有時別人(含上級領導)勸我,我總是說,我已經有至高無上的榮譽了(其實人民教師這個稱號才是),就讓我努力做個合格的特級教師吧。榮譽多了也沉重,所謂不貪,不僅是財,也含榮譽。我這樣堅持,失去了評正高的機會,但我一點不後悔。所謂淡泊名利,知易行難!我更願意做一個知行合一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