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餛老師“單刀”說

王培琨 一極課堂

刀是中國古代兵器的一種,中國武術器械之一。

王培餛老師“單刀”說

原始社會已有石刀出現。殷周時,有了青銅刀。漢代,騎兵在戰爭中起著重要作用,鐵刀被廣泛用於軍事。劉熙《釋名》:“刀,到也,以斬伐,到其所乃擊之也。”由於它的殺傷力超過了原來戰場上慣用的兩側有刃,前推直刺的劍,因此士兵臨陣“其長兵則弓矢,短兵則刀、鋌(小矛)”。

戰場上,刀取代了劍,成為軍中的主要武器裝備。此後,在刀的形制、刀法上,歷代均有變化和改進。直至武器已很發達的今日,鋼刀仍不失其在戰場上的作用。

單刀的形制大致相同,均是刀身一側有刃,另一側為無刃厚實的刀背,有尖,有柄,有護手。它既保留著古兵器的某些形狀,又具有適合演練的特點。

俗語“單刀看手,雙刀看走”,是指練單刀者,必須注意不用刀的左手與操刀的右手配合,通過左手的屈伸、收展、掄擺,使右手刀的劈、砍、斬、撩和格、架、纏、裹的動作協調一致,發揮刀的運動幅度、速力和攻防意向。

如,砍刀時,左手內收、屈肘,有利於上體肌肉的收縮,助右臂發力劈刀,並對刀在左前方的飄落起著制動作用。

王培餛老師“單刀”說

王培餛老師“單刀”說

“弓步扎刀”時,左手若右擺則刀略短,若左擺則刀略長,可視其所需調整變化。刀是攻防的主體,但左手的一推、一摟、一勾的動作也包含著拳術本身所固有攻防含意。

單刀還有雙手並用之處,如推、架、裹等刀法應藉助於左手。而多見的纏頭、裹腦等動作,更須用左手的擺、收、展、落進行配合,使動作有了生氣,不死板僵化,動作與動作有機地聯繫起來。在定勢動作時,左手的指向往往是下一動的運行方向,可起到“形斷意連”的作用。因此,要“單刀看手”。

“雙刀看走”是對練雙刀者而言,而對“單刀”練者同樣重要。練者兩手各持一刀。它的刀法與單刀用法近似,在運動中,刀法能否密集、多變、靈便更要靠步法的進退、移動進行調節。一般說,步速則刀快,步緩則刀慢。兩腿走得好不好,直接影響著速度性和靈活性。

“手不離盤”。因刀較沉重,刀的重心接近刀與柄相交的刀盤處,持握刀盤便於完成各種腕部的翻轉,有效地控制刀刃的方向變化。

王培餛老師“單刀”說

“眼不離刃”刀的刃部是殺傷力最大的部位,較多的刀法的力點達於此,因而運動中多“眼不離刃”,以顯攻防意向。

“刀是為騎兵戰士配備的武器之一。” 騎兵戰鬥的勇猛、彪悍的氣勢,自然影響刀的演練風格。故有“刀如猛虎”之說。

練刀者,尤重視“刀勢猛”、“刀意猛”、“刀法猛”。


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專家

中國武術協會傳統武術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武術十大名教授

中國武術九段

武術國際裁判

上海武術協會顧問

上海體院武術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