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祁鎮與朱祁鈺是怎樣的皇帝?歷史評價如何?

吉鷹梅先森


明英宗朱祁鎮差點斷送了明朝江山,其弟朱祁鈺臨危繼位,力挽狂瀾,保住了明朝江山社稷,為中興之君。英宗趁朱祁鈺病重時,其兒子朱見濟又死了,發動了奪門之變,南宮復位成功。後來讓英宗的太子朱見深繼承了皇位,為明憲宗。


逍遙46613


你好,我是涼夜寒塘,歷史愛好者,很榮幸能回答你的問題。

我們先來看一下歷史背景。明宣宗朱瞻基一共有兩個兒子,長子朱祁鎮是孫皇后所生,而次子朱祁鈺是由漢王朱高煦王府的內宮人,也就是一個丫鬟所生。朱瞻基駕崩以後,按照嫡長子繼承製,朱祁鎮繼位。朱祁鎮繼位的時候,受太監王振的蠱惑,御駕親征,卻發生了“土木堡之變”,明朝五十萬大軍戰死,朱祁鎮本人也被瓦剌擒獲。英宗被俘劇照

明朝無奈之下,只好讓朱祁鈺暫當皇帝。朱祁鈺登基以後,任用於謙等賢臣,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後來瓦剌見形勢不對就直接把朱祁鎮給放了。朱祁鎮回來以後,就遭到了朱祁鈺的軟禁。直到七年後朱祁鈺重病之時,石亨等人發動政變擁護朱祁鎮復辟,史稱“南宮復辟”。

對朱祁鎮的評價

顯然,從各個角度來看,朱祁鎮就是一個昏君。

明英宗朱祁鎮像
他在位期間,寵信太監王振,不聽大臣勸阻,在沒有完善準備的情況下一意孤行親征,葬送了明朝大半的精銳。土木堡之變中,自己也被瓦剌俘虜,致使明朝陷入危急存亡的處境。南宮復辟之後,朱祁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處死北京保衛戰的大功臣于謙,實在非常的昏庸。殉葬制度下的女子,異常悽慘

朱祁鎮在位期間做出的唯一一件好事就是廢除了殉葬制度。

對朱祁鈺的評價

景泰帝朱祁鈺

朱祁鎮兵敗被俘之後,在兵部侍郎于謙和孫太后支持下,朱祁鈺臨危登基,尊奉明英宗為太上皇。朱祁鈺在治理國家的時候,要比朱祁鎮要強。他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勵精圖治,重用於謙等一批忠臣,好不容易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擊退了瓦剌的兇猛入侵,鞏固了大明朝的江山,推動明朝政治由亂而安,漸開中興,可謂英明之主。

北京保衛戰的激烈場面

然而朱祁鈺貪戀皇位,先是架空了被迎回來的太上皇明英宗,並且把他軟禁於南宮,八年之間不得出入。同時執意廢掉侄兒朱見深的太子之位,企圖讓自己的後人登上九五之尊的寶座。結果病篤之時,小人趁勢而發,倉促間,不能全賢名於一生,足可嘆息。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解答題主的疑惑歡迎留言,更多精彩,關注@涼夜寒塘以上圖片皆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刪除

涼夜寒塘


非常榮幸能夠為您解答問題,希望能幫助到您,以下是我的觀點:

朱祁鎮給人的感覺是溫文爾雅的。本來他是個蠢人,在王振的慫恿下親征,全軍盡墨外加做了俘虜。但是,還沒來得及細琢磨他的蠢,一下子他就以一個謙謙君子的形象立住了,因為他有一個真心愛人,還有好幾個真誠的朋友,臨死的時候還廢了殉葬的制度。朱祁鎮確實是個好人,儘管他確實蠢。

反觀朱祁鈺,則形象猥瑣一些似的,本來是趕鴨子上架當的皇帝,被朝堂上大臣們打架給嚇的小臉兒煞白的形象,突然就成了皇權成癮的癮君子形象了。後來又背信棄義廢了侄子的太子,立自己的兒子——我發現明朝叔叔和侄子老有故事發生。

朱祁鎮和朱祁鈺的權利之爭其實也沒啥。這一段的故事裡最精彩的人是于謙。守北京城那裡,真是精彩!于謙一介書生,雖然做了兵部尚書,但其實沒有實戰經驗。卻鑿鑿實實的把也先給打廢了。

朱祁鎮回來那段也有意思,楊善憑三寸不爛之舌,不費一針一線就把朱祁鎮給接回來了。

後邊,李賢為于謙報仇那裡,幾個對手——書裡起了個代號叫“返鄉團”,裡頭三人又貪又壞還蠢。最後,窗戶紙一桶破,朱祁鎮才明白過來自己上了多大的當,竟然把于謙給殺了。可見,朱祁鎮是真的不適合做皇帝,太蠢!太容易被忽悠。

小編認為給朱祁鎮的定位:好人,但不是好皇帝。

應該說朱祁鎮太普通了,有皇帝的命,沒有皇帝的才,我喜歡朱棣這樣的聰明人,朱祁鎮比他太爺爺朱棣差太多了。但好歹自己老爸和爺爺創造了仁宣之治,難得的盛世,朱祁鎮這個富二代沒活的像乾隆一樣舒服自在,真的是因為智商捉急。

最可笑的是朱祁鎮和朱祁鈺這兄弟倆誰也沒活的舒服自在了,都被權利整得心力憔悴,痛苦不堪。

朱祁鈺費盡心思想自己兒子做皇帝,結果兒子沒那個命,一下子病死了。朱祁鎮倒是又做了幾年皇帝,可惜自己兒子在他當俘虜、困南宮的年月裡已經成了嚴重戀母的孩子,在未來差點被當成不孕不育





覓史記


朱祁鎮(1427年-1464年),兩次登基,在位共計22年,期間瘋狂過,無知過,被俘過,被關過,復辟過等等,一生充滿著悲劇的神奇色彩。本來是接手的大好河山,因偏信王振,給自己的帝國帶來了足以滅種的災難。

這一切反對抗爭的主角並不是這位高高在上的皇帝,他能做的僅僅是被俘虜時面南而坐,他做的也只有這些。相信他之前,他之後的皇帝沒有人想要經歷他的經歷。

打錯一仗,信錯一人,殺錯一人可能是對他最全面的描述了。幸運的是,當朝的宮妃們遇上了這位傳奇皇帝,得以在皇帝駕崩後,不用再為之殉葬,是這位二次登基的皇帝廢掉了幾千年的殉葬制度,這點對他來說無疑可以贏得一個大大的贊,好在朱祁鎮當皇帝后期,任用賢臣,聽取納諫,仁政愛民,釋放建文帝后代才不至於使後代給他上更難聽的諡號,也算是對他不高的褒獎吧!

再說說朱祁鈺,因哥哥朱祁鎮外出征戰,被授予監國之職,但是他沒有想到哥哥一去竟然給了他一個天大的餡餅。在哥哥被俘,整個朱家帝國面臨倒掉的危機時,被掌權人士擁立為帝,結果業已登基便嚐到了世間最美好的一切,廢侄子太子位,囚禁太上皇哥哥,這些為朱家所不齒的事情他幾乎都幹了,好在他任用於謙等人,及時撥亂反正,勵精圖治,又使大明王朝重上正規,他的功績是不可被遺忘的,由於朱祁鈺的一手整頓與改革了大明在土木堡之變中慢慢恢復,漸漸中興,也算是英明之主。

然而一切美好的東西在1457年的奪門之變後全部反轉了,被奪位,被囚禁,離奇去世,也算是讓英宗報了仇,不過總體來說朱祁鈺確實有兩把刷子。





你有故事我有烈酒


明英宗朱祁鎮(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明朝第六位(1435—1449年)和第八任(1457—1464年)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長子,母為孝恭章皇后孫氏。

宣德十年,正式即位,年號正統。主少國疑,國事全由太皇太后張氏操持,任用“三楊內閣”主理朝政,發動麓川之役,導致綜合國力耗損。正統八年,正式親政,勵精圖治,寵信王振制衡文官集團,導致宦官專權。正統十四年(1449年),御駕親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發生土木堡之變,兵敗被俘。孫太后聯合兵部侍郎于謙,扶持郕王朱祁鈺登基稱帝,贏得北京保衛戰勝利。迎接明英宗回京,安置於南宮。景泰八年(1457年),策動奪門之變,廢殺明代宗和少保于謙,復位稱帝,改元天順。任用賢臣,聽取納諫,仁儉愛民。追贈胡太妃為恭讓皇后,釋放建文帝后代,廢除宮妃殉葬制度。

明代宗朱祁鈺(1428年9月11日—1457年3月23日),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年―1457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玄孫,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母為賢妃吳氏,年號景泰(1450年—1457年)。

宣德三年(1428年),冊封郕王。正統十四年(1449年),發生土木堡之變,明英宗兵敗被俘。在兵部侍郎于謙和孫太后支持下,即位為帝,尊奉明英宗為太上皇。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勵精圖治,重用於謙等人,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擊退瓦剌的入侵,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整頓和改革,推動明朝政治由亂而治,漸開中興,可謂英明之主。接回太上皇朱祁鎮後,幽禁於南宮,改立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景泰八年(1457年),奪門之變後,降為郕王,軟禁於西苑,離奇去世,享年三十歲,諡號為戾,葬於北京西山景泰陵。明憲宗即位後,恢復皇帝名位,諡號恭仁康定景皇帝,史稱明景帝。南明安宗朱由崧即位,加諡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廟號代宗。

朱祁鈺是明朝遷都北京之後,僅有的一個沒有被葬於明十三陵的皇帝。




珞珈山下話青史


1.英宗在位期間,基本分三個階段:初登大位時年僅九歲,年號正統,國事付於太皇太后張氏,三楊內閣秉政,政治清明,延續仁宣之治。親政之後,奸宦王振亂國,朝政紛亂,北伐瓦剌致土木堡之變,皇帝北狩。後也先送歸回朝,被囚於南宮七年,景帝病重,奪門歸政,改元天順,此間頗有善政。

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即位之初在三楊的輔佐下頗有一番作為,延續了仁宣之治,只可惜三楊年事已高,待其淡出政壇後,宦官王振開始專權,恰逢瓦剌部也先大舉入侵,在王振的慫恿下草率親征,於土木堡被俘,被俘後尚能保持氣節拒寫招降書,隨後由於後方于謙的英勇抵抗被也先認為沒有利用價值,被放回,享有太上皇之名,卻無權。趁景泰帝病重政變復位,大肆打壓擁立景泰帝的于謙等人,但是尚能任用賢臣,並廢除了洪武以來的嬪妃殉葬制度,被後世喻為德政。

明史評價:英宗承仁宣之業,海內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楊、胡濙、張輔,皆累朝勳舊,受遺輔政,綱紀未弛。獨以王振擅權開釁,遂至乘輿播遷。乃復辟而後,猶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後在位二十四年,無甚稗政。至於上恭讓後諡,釋建庶人之系,罷宮妃殉葬,則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

2.而對於景泰帝朱祁鈺,劍橋中國明代史是這麼評價的,景泰時期,即明景帝統治時期,普遍地被人們判定為恢復了穩定、由幹練的大臣們卓有成效地治理、進行合理的改革以及為北京和北方邊境制定正確的防禦政策的時期。傳統的歷史學家也判定,與前十年邪惡無能的宦官不幸地把國事搞得一團糟的情況相比,它的政府要受到讚譽。但是新政體不僅僅是一個從宦官統治向官僚恢復權力的過渡。至少在景帝統治的初年,新的改革受到以興安為首的高級宦官的支持,而且是與任何官僚或將領一樣熱誠的支持。更確切地說,新政體的力量必須被看成是“民族覺醒”的結果,即在土木災禍之後人們對國家需要進行徹底重建的普遍認識。

而明憲宗對景泰帝的評價似乎更加的真實,畢竟景泰帝對待朱見深是真的不怎麼樣,憲宗這樣評價:朕叔郕王踐阼,戡難保邦,奠安宗社,殆將八載。彌留之際,奸臣貪功,妄興讒構,請削帝號。先帝旋知其枉,每用悔恨,以次抵諸奸於法,不幸上賓,未及舉正。朕敦念親親,用成先志,可仍皇帝之號,其議諡以聞。拔擢賢才,延攬群策。收既潰之士卒,卻深入之軍鋒。保固京城,奠安宗社。申嚴戰守之師,再遣奉迎之使。卒致也先悔過,先帝迴鑾。尊養之禮有加,讒間之言罔入。始終八載,全護兩宮。仁恩覃被於寰區,威武奮揚於海宇。

《明史》:景帝當倥傯之時,奉命居攝,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權而得其正者也。篤任賢能,勵精政治,強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績良雲偉矣。而乃汲汲易儲,南內深錮,朝謁不許,恩誼恝然。終於輿疾齋宮,小人乘間竊發,事起倉猝,不克以令名終,惜夫


牧荑


朱祁鈺

他哥朱祁鎮不被瓦剌他也當不了皇帝,朱祁鈺知人善用,依靠于謙守住了京城,穩住了大明的江山,哥哥被俘,他也是臨危受命,頂著壓力上位。

上位後他很節儉,對災區予以不同程度的減稅,發展經濟。當時水患多發,他也是派官員著手處理。

他在位期間,景泰藍盛行。

外交上也做的不錯,周邊許多國家來京朝貢。

他做皇帝做久了就不想下來了,他想讓自己的兒子也當皇帝,不惜賄賂大臣。其實做皇帝那麼累,做個富貴王爺不是更好。

朱祁鎮

當了兩次皇帝,因為寵信太監王振在加上熱血就下令攻打瓦剌,可偏偏不如祖先,打不過人家被俘了。過了七年才回來。

經歷過災難後也成熟了許多,回來當皇帝后開始重用賢臣,遠奸佞,廢除殉葬制度也算一件好事兒。





美妹觀歷史


我是帝國通史,我來回答:

整個大明王朝中,兄弟二人組先後當皇帝的比任何一個王朝都多, 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然而其他都是和平讓位,只有大明朱家朱祁鈺和朱祁鎮兩兄弟,卻是掀起了腥風血雨。

一、客觀的功過是非

朱祁鎮是為英宗皇帝,這個英字頗有諷刺意味。因為這位皇帝確實是一位“英豪”,率領大明王朝的精銳一鼓作氣前去“天子守國門”,但他作為君王,卻並沒有死社稷的勇氣,不但百家,而且淪為了囚徒,飽受凌辱。

這位九歲登基的孩童皇帝 ,長期處在極為壓抑的環境下,朝政由張氏決斷,成長由制度規範,他在失去本該擁有的快樂中成長起來,而這種從小培養出來的壓抑感,使得其在當政之後開戰了大肆的報復。而這一切,就奠定了英宗早年的當政基礎,也成為了歷史評價英宗朱祁鎮的關鍵點之一。

瓦剌部的再次入侵,成為了點燃英宗心性火藥桶的一根火柴,面對入侵,願意我行我素的英宗皇帝和王振一唱一和,全面準備進入御駕親征狀態。歷史上評價他寵幸宦官,這的確是一個皇帝最大的汙點,但他是孩童皇帝,自小身邊就是宦官內侍,如何不培養出信任呢?但這一切造成了他的失誤,葬送了皇位。

朱祁鈺,這位堪稱大起大落的代宗皇帝,一個代字變充分彰顯了其一生,代坐皇位是他的人生巔峰。朱祁鎮在外,朝中無人主政,而瓦剌部全面進軍,跨越長城兵臨城下,隨時都有亡國危險之時,朱祁鈺登臺,這位本是太平王爺的監國之人,搖身一變成為了皇帝。

二,可憐的皇帝

就當時而言,土木之變和奪門之變構成了英代二朝的重大事件,其他事件都被這兩件事關皇帝的大事所遮蓋。朱祁鈺和朱祁鎮的歷史評價,也在這兩件事當中形成。朱祁鎮以奪門登基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明皇帝,成為了能夠得到自己認可的皇帝。因為在這之前他對皇帝職業無動於衷,但失去遠比得到更能教育人,於是這位皇帝真正意義上登上了大明的舞臺。

至於朱祁鈺,只能說他是一位苦命的大明藩王,被無端捲入這場權力的遊戲當中,又無奈被時局所拋棄。他剛拔上井研看了一眼,卻又被朱祁鎮給蹬了下去,在解決了大明王朝存亡危機之後,悄然退場。


帝國通史


【我是浮生若淺,很高興和您一起探討!】

明英宗朱祁鎮和明代宗朱祁鈺兄弟倆,隨著電視劇《大明風華》的播出,成為了近期熱烈討論的對象。電視劇呢,始終是帶有藝術加工的部分,歷史中的他們究竟是怎麼樣的皇帝呢?

哥哥被抓 弟弟登基

這同父異母的兄弟倆呢,本來可以兄友弟恭,和諧地共存著。可是呢在明英宗在位的正統十四年,年少氣盛且滿腔熱血的朱祁鎮御駕親征瓦剌,卻因為種種原因,兵敗土木堡,損失了明朝精英戰力,甚至連明英宗自己都被瓦剌生擒。

一時間明朝廷陷入一片混亂,被朱祁鎮留下來監國的異母弟弟朱祁鈺,臨危受命,在群臣和孫太后的支持下,朱祁鈺登基為帝,尊哥哥朱祁鎮為太上皇。登基後,明代宗朱祁鈺肅清明朝廷內部存在的問題,對外打贏了北京保衛戰,讓瓦剌人將俘虜的明英宗送回明朝。

於明朝而言 朱祁鈺略勝一籌

做人方面,朱祁鎮和朱祁鈺兄弟倆都不是壞人,尤其是朱祁鎮,根據史料記載,朱祁鎮對身邊的人都十分信任和善待,而朱祁鈺呢,雖然有了私心讓他眷戀皇位不肯放手,但是他卻無意傷害哥哥和侄兒。

可在當皇帝這方面,朱祁鎮就遠不如朱祁鈺了。朱祁鎮登基後,前期有張太皇太后及一干老臣輔佐,朝政還算清明,一些奸佞小人也不敢妄為。待到他們相繼離世後,年少氣盛的朱祁鎮開始了“寵信奸佞小人”之路,當然了這其中也不乏打敗仗、殺忠臣等等,包括土木堡之變折損明朝精英戰力,自己也被俘虜,最後致使明朝陷入混亂。

而朱祁鈺在明朝危亡之際接過燙手山芋,清除閹黨勢力,招賢納士,重用賢臣,厲兵秣馬,打退瓦剌,讓明朝廷重新穩定下來,重新步入正軌,於明朝而言,是大功一件,若是當時沒有朱祁鈺,明朝可能就此滅亡也不一定。

最後再提一句,比起朱祁鈺,朱祁鎮確實有很多問題,但在景泰八年復位成功後,他做了一件他祖父和父親都未曾做的事——廢除殉葬制度,不得不說,這項不人道的制度廢除後,還是值得點讚的。


若淺話史


明朝朱祁鎮與朱祁鈺都是悲慘之君,前者曾落入敵手、獲釋回朝後又被軟禁,雖是後來奪位成功二次復位,但既改變不了曾經被俘之恥、又犯下冤殺忠良于謙之罪。後者被獲釋而歸的兄長重新在奸臣幫助下趕下皇位,慘遭廢黜不少憂憤而死,上演了一場手足反目、兄弟成仇的人倫之禍、冷酷無情的皇位之爭,故朱祁鎮和朱祁鈺都是明朝悲慘之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