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车的利润有多少?

日马谈琴


这是个很难有准确数据的问题,不同的品牌和不同车型,差别很大。

根据2018年上市车企的统计显示,奔驰、宝马、大众、丰田、本田这些品牌溢价能力强的品牌,其单车盈利能力基本上在1万元以上,中国品牌则还需加把劲,盈利能力最强的吉利,其单车的利润只有0.84万元,而长城则为0.5万元。

考虑到2019年市场情况进一步恶化,车企利润估计还将进一步下滑。

一般而言,合资公司的利润显示的是中方50%股份收益,比如说北京奔驰200亿的利润,是中方北汽上市公司披露的,其实还有外方戴姆勒一半的收益未计算,所以其总利润超过400亿,单车利润为8.28万元;而吉利是中方是100%的股权,所以是全额收益

华晨宝马2018年单车利润为5.36万元;2018年,上汽大众单车利润达到了2.72万元;广汽丰田一家的数据,其单车利润约1.68万元;广本为1.46万元,东本是1.42万元,都是合资品牌中的佼佼者。

长安PSA单车亏损23万元,腾势单车亏损46万元,两者的年产销量不到4000辆,这说明,规模是多么重要。

吉利汽车走在了中国品牌的前列,不仅仅是因为其产销规模达到150万台,更在于其单车利润0.84万元;聚焦于SUV品类的长城表现也还可以,2018年单车利润为5000元。(鹿鼎记)


DearAuto


4S店卖一台车能赚多少钱?内行人说出实情,你可能都不信!

因为之前从事过汽车销售的工作,所以身边的朋友在买车的时候基本上会像我咨询一些买车的问题,而且有些人也比较好奇,对于4s店来说,他车子少则几万元,而对于豪华品牌,多则达到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4s店将这样的一台车子卖出去,一台车是不是能够赚很多钱?而且做汽车销售顾问的这份工作,一年的年收入是不是也会很高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笔者之前在4s店有过5年的工作经历,也负责过新店的筹建工作,这里需要和大家声明一下,我这5年的工作,都是在自主品牌4S店上班的,所以我下面和大家分享的这些知识,都是和自主品牌有关系,而对于合资品牌和豪华车型来说,那么车企的政策不同,车辆的返利不同,而且每年的奖励措施不同,每一辆车卖出去之后,厂方的返利也是不同的,但是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的。

在我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所了解到的这几个自主品牌,一般来说新车的返利点是按照车辆指导价的4个点计算的,比如一款新车的指导价10万元,那么4s店在进车的时候价格是96000元,也就是说和指导价只是相差了4000元,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新车刚刚上市的时候是没有优惠幅度的。

但是,这只是基础的返利,每个月还有进车奖励,月任务完成奖励,季度奖励,年销售奖励,市场活动奖励,直营店建店补贴(在几十万元左右)等等,而且这里需要和大家说明的是,其实每个月的任务奖励政策都是不同的,而且厂方也会根据车型的销量去调控这些奖励措施。

一台10万左右的自主品牌的轿车或者是SUV车型,基本上所有的返利加在一起,大概有1万元左右,但是我们知道,在4s店买车的时候,会有比较大的优惠幅度,有时候又会比这个还要多,而有时候的优惠幅度比这个少,在我们买车的时候,还要交的有保险的费用。

如果是贷款买车,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费用收取,之前在上一篇文章当中和大家聊过,对于贷款买车的时候,4s店收取的绝大部分费用项目其实都是不合理的,但是对于4s店运营来说,确实是需要赚取利润的,所以如果这款车子价格的优惠幅度全部让完之后,就要在其它的边际业务上赚取利润了。

在我工作的这5年多时间里,有一两年的行情不太好的时候,卖一台车子出去是亏钱的,但是大部分的时候,4s店是不会做亏本的买卖的,一台10万元左右的车子,如果行情不太好的时候优惠幅度比较大,基本上也能够赚到5000元一台的利润。

如果市场行情比较好,销量也不错,而且边际业务收取的也比较多的时候,一台车的利润基本上在10000元也是有可能的,有时候售前可能不是太赚钱,但是,4s店靠售后还是能够赚取很多的利润的,今天的知识先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有不同的看法,记得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来探讨。


孟子说车


关于这个问题,车图腾在几年前曾经做过统计,仅供参考。


该文根据2015年业绩报告/预告(大多为初步测算数据)写作,改天弄最新的数据。


上汽集团

据官方数据显示,上汽集团2015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7,973,441,274.41元(约为279.73亿元),而其2015年度的整车销量为590.19万辆,由此可以粗略算出,上汽集团平均每辆车的利润为——

279.73亿元÷590.19万≈4740元

长城汽车

2015年,长城汽车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4亿元,同期的整车销量为85.28万辆,由于可以粗略算出,长城汽车平均每辆车的利润为——

80.4亿元÷85.28万≈9428元

江铃汽车

江铃汽车2015年的净利润为22.22亿元,整车销量为25.70万辆,由此可以粗略算出,江铃平均每辆车的利润为——

22.22亿元÷25.70万≈8646元

天津一汽夏利

根据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度业绩预告显示,2015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00万元~5000万元,2015年其销量为64868辆,,由此可以粗略算出其平均每辆车的利润为——

1000万元~5000万元÷64868≈154~771元

比亚迪

根据2015年1月7日晚间比亚迪披露的2015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该公司公司预计2015年净利润为26.8亿元~28.5亿元。同期,比亚迪整车销量为45.54万辆,由此可以粗略算出比亚迪平均每辆车的利润为——

26.8亿元~28.5亿元÷45.54万辆≈5885~6258元

广汽集团

根据广汽集团公布的2015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2015年广汽集团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23亿~46.20亿元,同期其整车销量为129.91万辆,由此可以粗略算出广汽集团平均每辆车的利润为——

38.23亿~46.20亿元÷129.91万≈2943~3556元

长安汽车

2015年,长安汽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93亿-101亿元,同期整车销量277.65万辆,由此可以粗略算其平均每辆车的利润为——

93亿-101亿元÷277.65万≈3350~3638元

江淮汽车

江淮汽车2015年的净利润预计为为8.73亿元~8.83亿元,同期江淮的整车销量为58.45万辆,由此可以粗略算其平均每辆车的利润为——

8.73亿元~8.83亿元÷58.45万≈1494~1511元

一汽轿车

据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15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盈利为2,000 万元–9,000 万元,同期一汽轿车的整车销量为23.59万辆,可以粗略的计算出,一汽轿车每辆车的净利润为:

2,000万元~9,000万元÷23.59万≈85~382元

东风汽车

根据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15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显示,其净利润约为3.53亿元,同期的整车销量为189,152辆,由此可以粗略算其平均每辆车的利润为——

3.53亿元÷189,152≈1866元

吉利汽车

据媒体报道,吉利汽车预计2015年净利润仍较2014年的14.3亿人民币增长50%-60%,达到21.45亿元~22.88亿元。同期,吉利汽车整车销量为51万辆,由此可以粗略算其平均每辆车的利润为——

21.45亿元~22.88亿元÷51万≈4206~4486元

金杯汽车

根据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2015年年度业绩预盈公告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0万元到3,000万元,同期金杯汽车整车销量为47,098辆,由此可以粗略算其平均每辆车的利润为——

1,000万元~3,000万元÷47,098≈212~637元

根据前面的计算,我们可以知道,以上车企的单车利润粗算如下:

话说对于车企来说,汽车的单车利润=汽车批发价-成本。其中汽车批发价是指汽车厂家卖给经销商的汽车价格,而成本则包括人员成本、研发成本、零配件成本、制造成本、市场宣传成本、企业运营成本、其他成本等,非常复杂,计算难度比较大,且每款车的利润也都会不一样。

刚才我们只是根据车企的净利润,对比年度汽车销量做了个粗算,仅供参考。


另外需特别注意:

1、各大车企除了整车业务外,一般还有零部件、金融信贷、商贸服务等多种业务,这些业务的盈利情况没有单独剔除,所以车企每辆车的实际盈利情况比下面的测算要低。

2、旗下有合资公司的上市车企,只计算了中方公司的利润。


车图腾


很高兴为大家回答这个问题。以前买一辆车可能很赚钱,但现在车市寒冬,已经今非昔比,卖一台车完全比不上卖一头猪。

首先我们来看看公开的真实数据。

据广汇汽车2018年的财务报告显示,2018年实现118.44万台的销量,营业额1661.73亿,净利润为32.57亿。

算笔账:32.57亿除以1661.73亿,利润率1.96%。118.44万台车32.57亿利润,平均每台车2750元利润。这个利润应该还包括金融、保险、二手车等等项目。

这可是排名第一的汽车经销商集团的战绩!其实很多4S店每台车是做不到2750块的利润!!去年,不少经销商集团每台车利润只有两三百,甚至亏损。

而在今年,汽车行业销量进一步加速下滑,可谓举步维艰!

今年上半年小邦陪爸爸去买车,和销售聊天,问他卖一台车能有多少提成?他说提成不到100块,你相信吗?一个月如果完不成销售任务,还要扣工资,一个月到手真的没几千块工资,而且还是在上海。

汽车经销售上有汽车厂家,下有上帝客户,这一两年一直处在夹缝里求生存,这也是越来越多4S店转停关的原因。

不仅卖车利润微薄,而且销量也在下跌,尤其是法系车,今年1-10月,法系品牌市场份额占比只剩下了0.7%,较2018年跌了一半。其中,雪铁龙今年1-10月累计销量同比下滑50%;东风雷诺更甚,10月单月销量仅953辆;至于DS,10月销量仅为8辆,同比暴跌96.1%。

这样的背景下,老牌汽车厂商纷纷宣布裁员紧衣缩食节省开支。

转眼又到年底了,为了冲销量,汽车经销商往往会让到低价,如果有想买车换车的朋友,不妨提前去看看。


乐车邦4S店养车


单车的利润要分成两部分看。早年我参与了某高档品牌从建店到正常营业的全过程,对于个中曲款不敢说面面俱到,但也是有很多东西能跟诸位车主分享的。


厂家和4S店的关系

了解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汽车厂家和4S店经销商的关系。很多时候,我们在各大汽车销量榜上看到的数据,其实都不是真实的数据,这些“销量”仅仅是厂家卖给4S店的数据罢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4S店经销商销售的车辆都是全款跟厂家买的,之后再进行销售。那么4S店就单纯的销售利润是来源于什么呢?是来源于厂家的返点,而厂家的返点比较复杂,大体上由这么几个部分构成:

1.单车提车任务返点,即客户提车数量任务完成的返点。

2.飞行检查/秘密采购返点,厂家会进行明面上大型检查或者秘密暗访来检查销售流程,售后流程,检查达标之后,厂家会有返点。

3.季度任务/年度任务返点,即4S店完成了厂家下达的销售任务之后给到的返点。

4.售后满意度调查返点,即厂家委托第三方调查单位对客户进行用车满意度回访,达标之后的返点。

而当4S店完全通过厂家设定的所有任务及考核之后,就可以拿到全部的返点--------当然,根据车型不同有不同的浮动,但总体来说大概是在百分之十左右。


裸车利润

但实际上大部分4S店在单车销售上是亏损的,尤其是在发达城市,竞争压力更大,只能靠亏本让利拉业务,13年去北京参加奥迪培训的时候,与北上广的同行交流,差不多他们的优惠是我们的1.5倍甚至是2倍.(在哪买车比较划算大家懂了吗?)

(厂家委托第三方对4S店的飞行检查)


那么4S店单车销售是亏本,那么怎么去保持收支平衡、去盈利?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过的----开源节流。

节流,即正常的通过销售人员和车主的商业谈判中获得。而开源呢,方向就很多了:

一.爆款车型的加价利润

二.精品销售利润

三.绑定服务利润,其中,绑定服务利润又包括如下:

1.指定保险的保险返点利润

2.上牌服务费利润

3.金融服务费利润

4.二手车差价利润

5.绑定GPS


综合利润

4S店经销商的单车利润基本其实现在就是来自于“开源”,我们就算算完成4S店所有绑定服务之后,一台价值30W的A4L大概的利润。

裸车价:30WX0.9=27W

  • 服务费利润:

1.指定保险的保险返点利润大概是总商业险的百分之15,即1WX0.15=1500

2.上牌服务费利润,正常上牌费大概是300~500(按最高的算),4S店上牌一般收费2000,即2000-500=1500

3.金融服务费,即4S店自己的小费,大概是5000左右,即5000

4.二手车差价这个就是4S店到手的价格,如果有,利润就是一万起步。

5.分期GPS大概收费4000,成本1000左右,即3000

如上图,做完全套,4S店这一台A4L大概赚了1500+1500+5000+3000=1.1W

  • 精品利润:

说实话,4S店利润的大头不在服务费,而是在精品,这才是最大的暴利点。

什么是精品?车膜、脚垫、GPS、数字电视、改装、镀金等等都是。

  • 有的4S店会出售加装好的车型,并另外标价,同时给与正常车型更大的优惠力度。

比如30W的进取型只能优惠3W,但是我在进取型上加装,标价40W,我可以给你优惠5W\\6W,甚至还小赚。

  • 有的4S店就直接推销精品。

这里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两点:

1.注意对比官方配置表和4S店出售车型,避免被坑

2.在4S店购买精品的时候视自己的需求而定。



以上,就是一辆车的利润值了。所以为什么分期优惠比裸车高,因为可以拆东墙补西墙。当然,如今4S店的利润基本都不是在销售,而是在售后了,这都是后话,下次再提。



无聊到巅峰


目前一台车的净利润能有几千元已经很不错了,对厂家而言,只有销量上去了,才能摊薄成本,利润率才能上升,一般以每款车型20万量为分水岭,超过20万的销量才能说开始赚钱。对4S店而言,靠进车赚取差价已经不太现实,靠完成任务拿返利也非常困难,只能寻求在保险、金融、上牌、加装精品这些类目做文章了!



乐多多美食


作为一个涉及过新车销售的媒体来说,我给大家说说。

4S的利润主要来源,前几年可能汽车销量比较好,所以单车本身的利润比较大,但是去年以来,新车相当不好卖,所以单车利润都比较低,甚至有时候会赔钱。

1. 保险返利,4S店跟保险公司一般都有协议,保险返点一般在15%到20%不等,如果是1万块的保险,返利就是2000元左右。

2. 装潢利润,装潢的利润是非常大的,成本一般只有10%到20%,如果你选择了贴膜,脚垫,镀晶等等之类的,4S店是很赚的,1万装潢利润之前8000左右。

3. 金融服务费,这个其实完全就是乱收费,只要贷款就要收,而且还说成是厂家收的,其实厂家怎么可能收费呢?最典型的就是西安奔驰女事件,金融服务费5万,这个完全就是利润。没有任何成本。

4.厂家返点,4S店最大的一块利润就是厂家返点,如果没有返点,大部分4S估计都有都要死翘翘。返点是按照厂家给4S定的年度销售任务来的,也有按照季度的,规则大同小异,就是一年卖的车数量达标,就会在年底给一定比例的返点,这个金额一般都是几百万到1000万左右。

我个人观点,现在4S的模式已经非常重,所以很多造车新势力或者新品牌都开始有网上直销线下提车,或者城市展厅等模式比较轻的方式,这样就可以节约成本,让消费者得到更多实惠。





撩车家


一台车的利润有多少,这大概是个机密吧,涉及到利润方面的信息绝对是每家车企绝密中的绝密,不过,总有消息不胫而走。

一件商品的成本组成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固定成本,就是不论你卖多少件商品,这个成本都不会变。比如说商品的开发费,模具费。另一种是变动成本,就是你每卖一件商品,这个成本都可能会发生变化,比如保修的费用,促销费用。净利润就是用车辆的价格(准确说是车辆转移价,因为大家看到的官方售价已经包含了消费税等)减去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毛利润就是用车辆价格减去变动成本。所以净利润直观展示了这个商品的盈利水平,而毛利润代表了这个商品潜在的盈利能力。

为什么各种摩托车客车卡车企业纷纷要推出乘用车项目?为什么那么多互联网大佬纷纷被说动要造汽车?因为从理论分析来讲,汽车真的是很能赚钱。举个例子,对于朗逸这种车,由于销量巨大,我相信它在一年之内就可以把固定投资收回来,那就意味着,固定成本变为0,也就是说,每多卖一台车,赚的是毛利润那部分钱。一台朗逸10w,按照毛利率20%,每台车可赚2w,2016年,朗逸卖了将近50w辆........造车既能赚钱,又能给zf贡献巨额税收获取更高地位。

然而这只是理论方面,从实操层面,造车赚钱要难得多。作为最大的消费品,汽车的成本构成非常复杂,管理不当,亏损也非常容易。刚才举的例子是朗逸,销量爆好,固定投资很快就能回收。如果碰到不争气的车型,卖上五年连固定投资都收不回来,更别谈赚钱了。并且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厂家为了保住销量只能是加大优惠幅度,这其实就是增加了变动成本,进而损失毛利润。

同样一个10万元车型的项目,因为操盘人不同,最终的项目竞争力是完全不同的。假设这两台车的价格、性能、质量都一样,可能有人有15%净利润,有人只有1%。这就是车企竞争力的典型表现。这就是丰田利润率在国际车企中算很高的,但我们不会说丰田没有良心的原因。长城亦如此。他们在工厂折旧、人工成本、采购规范、单车销量规模方面确实做的很不错。这都是有利于财务表现的。观致不仅不赚钱还亏钱,但不代表观致良心好——其实他们也想赚钱的。这可能和一般公众的通俗认知就是违背的——人们很容易认为赚钱的企业就是宰了消费者。亏本的制造商是天地良心。

另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朗逸和途观,这两台车的利润率一定是很高的,高于同级别竞争对手一倍也很正常。这不是因为偷工减料——这种做法能省几个钱,而且搞的太厉害就会丢掉竞争力,反过来车就卖不掉,反而坏事——朗逸和途观很赚钱的关键就是销量规模极大。朗逸还有一个优势,这车是上海大众在本地靠中国人为主进行开发的,这个研发工时费就低了太多了,而且不用给德国人交那么多技术转让费。据我私下打听,这个项目德国人最初不太乐意,后来很后悔。不同意是怕中国人把他们的品牌搞砸了,也怕中国人掌握研发能力,后来发现真的好赚钱啊,可惜德方股东分到的不够多所以真的好后悔。所以,每次我看到大家骂朗逸我都很奇怪——这些人到底是否希望中国自己研发产品、自己造车、本地公司多赚钱呢?

要知道,上海大众是一个50:50合资公司,但首先是一个中国公司。他的资本、厂房、纳税对象、主要雇佣员工、主要供应链和合作伙伴,都在中国啊。生产一台国产奥迪的成本是10万元左右,应该是纯物料成本,包括德国原厂配件的购买和运输入境,不包括整车的运输,人工成本,工厂建设等。

如果想看一个行业的毛利润,你看这个行业的平均收入就知道了。汽车行业的收入并不是高耸云端,也不是低入尘埃,中等水平吧。


工业互联网


2019年,根据上表的车企来看,平均车企的利润是没有这么多的,车企会给经销各类补贴和促销,在现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汽车出现负增长,汽车销量下滑达到了20%,汽车市场的下滑意味着生产企业车辆滞销,减少车辆生产也就影响了就业,影响了消费。

车企需要降价来刺激消费购买,很多车型都可能出现了负数,制造厂不断的整合,车型停产等,汽车经销商也是如此,这就是事实。

车企在面临库存压力的情况下,往往会以促销的方式大力向汽车经销商压车铺库,而汽车经销商存库压力大,资金周转困难,都会大力降价优惠促进车辆成交。

一台车的利润会根本车型品牌的不同,利润就有所不同,一台价值几万元的车,想想制造成本和税收,一台车能有多少利润,利润往往会让利给消费者来促进成交。

2019年不是讲一台车有多少利润而是经销和主机厂的机存面临了危机,世界经济发生变化对国内消费影响很大,劳动力输出减少,当地人均也就在减少,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也减少了汽车的消售。

面临市场危机更多的是在危机机活下来才能赚钱,一台车的利润十万左右的车型经销商大约在一千至五千元不同。而车企的利润会因为促进市场保有量给到让利销售的补贴促进销售,车企从几千元的利润或保持有利润。很多车企面临倒闭的风险和整合,最近某品牌车企资金链出现了段裂,车企即将整合而欠了大量的外债和人员薪资。


遗忘的闪烁—情感聆听


刚买的新车,你会不会觉得价格太高?厂家的利润太多?绝大多数买车的人都有过这种想法!但是一台车的利润究竟有多少呢?你肯定不知道!我想这个问题很难有十分准确的回答出现,原因很简单,涉及到利润方面的信息绝对是每家车企绝密中的绝密,为了不丢饭碗,应该没人会把准确信息说出来。一位从事汽车销售二十年的汽车销售高手来告诉你一台车的利润究竟有多少?


毛利润和净利润。

一件商品的成本组成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固定成本,就是不论你卖多少件商品,这个成本都不会变。比如说商品的开发费,模具费。另一种是变动成本,就是你每卖一件商品,这个成本都可能会发生变化,比如保修的费用,促销费用。净利润就是用车辆的价格(准确说是车辆转移价,因为大家看到的官方售价已经包含了消费税等)减去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毛利润就是用车辆价格减去变动成本。所以净利润直观展示了这个商品的盈利水平,而毛利润代表了这个商品潜在的盈利能力。这个数值大概是在什么水平呢?还是举个例子,对于制造业而言,毛利润小于20%便属于过度竞争,对于竞争已经白热化的白家电行业,格力依旧可以做到30%,应该是业内标杆。


造车的利润比想象中要高。

为什么各种摩托车客车卡车企业纷纷要推出乘用车项目?为什么那么多互联网大佬纷纷被说动要造汽车?因为从理论分析来讲,汽车真的是很能赚钱。举个例子,对于朗逸这种车,由于销量巨大,我相信它在一年之内就可以把固定投资收回来,那就意味着,固定成本变为0,也就是说,每多卖一台车,赚的是毛利润那部分钱。一台朗逸10w,按照毛利率20%,每台车可赚2w,2016年,朗逸卖了将近50w辆........造车既能赚钱,又能给zf贡献巨额税收获取更高地位,给我个机会,我绝对能拿PPT说的你心花怒放。


赚钱,比象中要困难的多。上述的分析都是在理论方面,但是从实操层面,造车赚钱比PPT中呈现的要难不少。作为最大的消费品,汽车的成本构成非常复杂,管理不当,亏损也非常容易。刚才举的例子是朗逸,销量爆好,固定投资很快就能回收。如果碰到不争气的车型,卖上五年连固定投资都收不回来,更别谈赚钱了。并且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厂家为了保住销量只能是加大优惠幅度,这其实就是增加了变动成本,进而损失毛利润。


同样一个10万元车型的项目,因为操盘人不同,最终的项目竞争力是完全不同的。假设这两台车的价格、性能、质量都一样,可能有人有15%净利润,有人只有1%。这就是车企竞争力的典型表现。这就是丰田利润率在国际车企中算很高的,但我不会说丰田没有良心的原因。同样的道理,长城汽车的利润率确实在自主品牌力非常高,也不一定说明长城就没有良心。据我所知,他们在工厂折旧、人工成本、采购规范、单车销量规模方面确实做的很不错。这都是有利于财务表现的。观致不仅不赚钱还亏钱,但不代表观致良心好——其实他们也想赚钱的。这可能和一般公众的通俗认知就是违背的——人们很容易认为赚钱的企业就是宰了消费者。亏本的制造商是天地良心。


另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朗逸和途观,这两台车的利润率一定是很高的,高于同级别竞争对手一倍也很正常。这不是因为偷工减料——这种做法能省几个钱,而且搞的太厉害就会丢掉竞争力,反过来车就卖不掉,反而坏事——朗逸和途观很赚钱的关键就是销量规模极大。朗逸还有一个优势,这车是上海大众在本地靠中国人为主进行开发的,这个研发工时费就低了太多了,而且不用给德国人交那么多技术转让费。据我私下打听,这个项目德国人最初不太乐意,后来很后悔。不同意是怕中国人把他们的品牌搞砸了,也怕中国人掌握研发能力,后来发现真的好赚钱啊,可惜德方股东分到的不够多所以真的好后悔。所以,每次我看到大家骂朗逸我都很奇怪——这些人到底是否希望中国自己研发产品、自己造车、本地公司多赚钱呢?要知道,上海大众是一个50:50合资公司,但首先是一个中国公司。他的资本、厂房、纳税对象、主要雇佣员工、主要供应链和合作伙伴,都在中国啊。就算要搞阶级斗争,我们也应该要搞清楚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啊!高销量规模,对于研发、模具、折旧、营销这些方面的成本来说,都有点石成金的财务优化效应。


给个数据吧,根据专业部门通过专业方法统计(统计方法巨复杂,我也不了解),生产一台国产奥迪的成本是10万元左右,应该是纯物料成本,包括德国原厂配件的购买和运输入境,不包括整车的运输,人工成本,工厂建设等。

好吧,最后想说,如果想看一个行业的毛利润,你看这个行业的平均收入就知道了。个人观察,汽车行业应该是处于社会整体的中间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