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怎么治疗?

脾气不好的小小雨


现在发现有腔隙性脑梗塞的人是越来越多,很多人会问:以前没有听过这个病啊,怎么现在这么多这种疾病?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们的医疗条件真的是好了,人们可以很方便的就做一个头颅CT或者核磁。这在30年以前不敢想,但是现在大家都很方便。

一、腔隙性脑梗塞到底是什么?

这是很多人的问题,需要跟大家用最通俗的话解释一下。其实,腔隙性脑梗塞就是大脑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各种不良危险因素影响下,尤其是高血压作用下,发生了闭塞不通的一个病理结果。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张白纸,腔隙性脑梗塞就是白纸上撒下的小芝麻粒,它很小,但是确实是存在的。

其实对于腔隙性脑梗塞的患者来说,真的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像普通的脑梗塞那样,一经诊断就很可能需要吃阿司匹林和他汀。腔隙性脑梗塞吃不吃阿司匹林和他汀,要看具体情况,比如说患者是不是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吸烟、家族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等情况。而对于那些没有任何危险因素,只是存在腔隙性脑梗塞的患者来说,不一定非要吃药,有的时候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定期复查就足够了。

当然,具体如何治疗,张大夫还是建议您找到靠谱的医生决定下一步如何治疗,别自己琢磨着治,那样有时候容易出事。


张之瀛大夫


大周是医院保卫处的处长,今年43岁,节前碰见他,问国庆休息吗?

他说本来换好班准备出去转转,可是做了一个核磁,提示腔隙性脑梗死,这可把他愁死了。不敢出去了,先治病。

问他有啥不舒服吗?他说也没啥不舒服,就是那天喝完酒头晕,后来就做了,现在也不头晕了,可是检查有问题,这真是没事找事。

我告诉他,不用担心,该玩还得玩,没事,其实我们身边很多人可能都有腔隙性脑梗死,只是大家没有不舒服,也不可能去做一个核磁。

腔隙性脑梗死和年龄关系密切,腔隙性脑梗死,只要没有高危因素,就好比我们的皱纹、白发,60岁以上的人大于50%以上做检查都可能有腔隙性脑梗死,70岁以上超过80%的都可能有腔隙性脑梗死,有时不止一处,80岁以上的人绝大部分是多发性腔梗。

那么发现腔隙性脑梗死,都要给他们吃药吗?当然不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单纯的腔隙性脑梗死,一般没有症状,也无需治疗。

但如有症状,需要按照脑梗死治疗,这时候需要吃阿司匹林+他汀等药物。因为要改善症状,要预防再次发生脑梗死,或更严重的脑梗死。 还有一部分人,虽然没有症状,但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那么必须控制三高,同时根据具体情况需要加用阿司匹林和他汀。



所以,腔隙性脑梗死要不要用药,主要看有没有三高或症状,但不管用不用药物,必须健康生活。

虽然腔隙性脑梗死和年龄有关系,但和脑梗死一样,凡是不健康生活的人,更容易发生腔隙性脑梗死,比如抽烟酗酒,肥胖,久坐不运动,不健康饮食,不规律作息等等。

所以,一旦发现腔隙性脑梗死,必须先戒烟戒酒,坚持有氧运动,低盐低糖低油饮食,控制体重,减少熬夜,减少压力,控制三高。


听完解释,保卫处处长,按照计划正在旅行中,刚给我打电话说旅游回来了,给我带点茶叶,可是我现在还在郑州参加国际长城心血管会议心肌梗死的直播,只能等回去的时候再去品尝。


心血管王医生


所谓腔隙性脑梗塞,首先它也是一种脑血管堵塞/栓塞性疾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类型。不过,随着高场强磁共振的广泛使用和对于这类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腔隙性脑梗塞”的名词表述也越来越存在争议,目前,它越来越多的被更精准的“

脑小血管病”等新的疾病名词所取代。

关于腔隙性脑梗塞,这个医学名词最早来自19世纪的法国医生Dechambre,在他1838年的一篇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最早使用“腔隙”(lacune)来描述尸检中发现的一类病灶,他发现在这些尸体的脑部,尤其是大脑的中心部位、脑皮层下部、脑干等部位有很多的体积很小的“洞”,且里面充满了类似于脑脊液的液体,所以他就索性用“腔隙”来描述这类病灶。以他当时判断,考虑这些病灶因为缺血所致,所以就有了“腔隙性脑梗塞”这个概念。

在医学定义上,腔隙性脑梗塞是大的脑动脉分出的的单个小穿通支血管闭塞引起的非皮质区小梗死,梗塞非常的小,其直径一般在0.2-15毫米。说白了,腔隙性脑梗塞就是小动脉血管闭塞引起的脑较深部的非皮质区较小的梗塞。

哪些原因导致了腔隙性脑梗塞?

在了解如何腔隙性脑梗塞需要如何治疗之前,大家还需要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腔梗:

1.脑部小血管(穿通支动脉)的小动脉硬化是常见病因。这里的“小动脉硬化”和面积较大的脑梗塞的常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还有着很大的区别(相关内容,详见我的头条科普)。

2.脑部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如大脑中动脉主干、基底动脉远端或椎动脉等。它们往远端供血的穿通支动脉在起始开口处的微粥样硬化斑。也就是说这些小动脉在大动脉上分叉开口的地方由于斑块的完全或次全的阻挡,导致相应血管的血供下降。

3.微血栓形成。还有种可能,虽未经病理证实,但很多医生仍认为微小栓子是一些腔梗的病因。也就是说,引起腔梗的小动脉堵塞,可能是来自这根血管上游,如心脏、大血管因为种种原因产生的栓子造成的。

对此,通过以下相关视频内容,大家更容易理解: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c81f85456b92453218138fe2117dc059\

神经内科宋璞医生


腔隙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现象,很多人是在无意中发现这个问题,从而非常的紧张,害怕,以为自己患有了脑梗。其实腔隙性脑梗塞与传统意义上的脑梗塞是完全不一样的,并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楠医生此给大家做出一定的解释和治疗措施。


腔隙性脑梗塞是什么

腔隙性脑梗塞也称为“无症状脑梗死”,大多是一些陈旧的梗死灶,只是发作时症状很轻或无症状,被忽视了。这种情况多发生于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大脑的细小动脉血管闭塞,形成缺血性微梗死。因为堵塞的血管很小,梗死的脑组织很少,因此临床症状轻微,可能表现为一过性的肢体乏力、感觉异常等不适,因此,很多患者在体检时才发现自己患有“腔梗”。

腔梗虽然没有脑梗死那么严重,但因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持续存在,可能继续造成微小血管病变,导致其他微小血管再次闭塞,很容易复发。如果不予以积极干预,30%的患者会在4年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如何预防腔梗发展为脑梗

脑梗并不是突然而来的,它有一个徐徐渐进的过程。它因为发生突然,而且恶化速度快,往往不容易治疗,一旦发病就意味着与死神擦肩而过;所以我们提前预防会更好。

1)中老年人对身体进行全面评估,每年体检,看看有无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心律失常等问题。

2)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并坚持治疗,使血压、血糖、血脂达标。

3)四五十岁、看似身体健康,要警惕动脉夹层、遗传疾病、血管狭窄等潜在问题。

4)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5)天气寒冷时,做好全身保暖,尤其是头部、颈部等容易受寒的敏感部位。

【关注健康,关注楠医生】


心血管楠医生


脑梗塞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比较常见的疾病,而脑梗塞类型不同,病因症状也不同,像有一种腔隙性脑梗塞,它是一种梗死灶直径很小的脑梗塞,但对患者危害还是很大的,也有可能导致偏瘫的发生。

腔隙性脑梗死“小而深”

腔隙性脑梗塞有病变部位小,症状轻,偶见梗塞灶多的特点,虽然腔隙性脑梗塞被称为最轻的脑梗塞症型之一,但腔隙性脑梗塞也具有慢性进展性脑血管病的特点,不断进展并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而一旦进展,梗塞灶部位就会增多增大,随之而来的就是症状的加重,导致血管性痴呆、类帕金森综合征、尿便失禁甚至导致死亡。

腔隙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是持续性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是以病理诊断而命名的,系新鲜或陈旧性脑深部小梗死的总称。腔隙直径多为2~15mm,一般认为15~20mm是腔隙的最大限度。腔隙简单理解就是“小”。所以,腔隙性脑梗死可以理解为小的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的原因及症状

腔隙性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男性较多,多患高血压病。通常在白天活动中急性发病,主要症状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眩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抽搐、痴呆等。但患者没有意识障碍,能正常沟通,同时,出现精神症状的很少见。

目前,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医学界普遍认为该病是建立在高血压病引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硬化、高血液黏度、吸烟等都被认为是腔梗的危险因素,尽早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是预防腔梗发作或复发的关键。此外,风湿性或非风湿性心脏病的心源性栓子,以及来自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夹层动脉瘤的瘤源性栓子等,都是引起腔隙性脑梗死的常见原因。

如何预防腔隙性脑梗

不必吃活血化瘀药

对于腔梗的预防,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饮食以清淡为主、定时定量。同时,还要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以降低卒中风险。加强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视,尤其是那些已经有动脉粥样硬化但还未出现临床症状的人群。

50岁以上人群进行体检时,除了心肺,还要多关注大脑,可做头颅CT。条件允许的还可以做头部核磁共振,以及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尽早干预。对于已经因腔隙性脑梗死后遗症影响了日常生活的患者,除了遵医嘱服药外,要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以达到不错的预后效果。


温吉焕医生


腔隙性脑梗死简称腔梗,它属于脑梗的范畴,是脑梗的一个类型,约占所有脑梗死的30%。腔隙性脑梗可以说属于一种老年性病变,7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做磁共振检查多数人都会有腔隙性脑梗塞存在。随着年龄增长,每增加1岁,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增加3%~8%。腔梗是指脑部梗死病灶非常非常小的那种脑梗,常为直径2~5mm的囊性病灶,呈多发性,小梗死灶面积仅稍大于血管管径。常常是大脑深部的一些细小终末血管发生阻塞以后,造成的局部脑组织的坏死,症状比较轻微,部分患者仅表现为头晕或记忆力减退,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预后相对良好,一般不会留有后遗症,或后遗症极其轻微。很多人是在体检时发现了腔梗,CT单上的报告诊断为腔隙性脑梗,而他平时并没有什么症状。

既然腔隙性脑梗塞没有症状,而且对人体的危害较小,那是不是可以不用治疗呢?腔隙性脑梗塞实际代表有轻微中风,虽然近期危害小,但如果不管不顾,小问题也可能会发展为大问题。如果腔隙性脑梗死不断增多,多个病灶可能发生融合,就会预示着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发生率显著增加。目前比较明确是引起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异常。对于腔隙性脑梗塞,治疗上首先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戒烟戒酒、加强锻炼、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等。确诊腔隙性脑梗后,要确定有没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心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如果没有,暂时可以不用药物治疗,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就行了。有高危因素的人则需要进行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目的是减少发病次数和发病程度。比如患高血压的人,需控制好血压,但要注意血压不可降得过快过低;有糖尿病的人需要维持血糖稳定,若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增高,需服用他汀类药物降血脂、稳定斑块。预防性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可显著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可每日口服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腔隙性脑梗死与脑血管病高度相关,因此腔隙性脑梗可以作为脑血管病的一个预警指标,一旦发现我们建议应该进行脑血管病筛查。筛查方法包括核磁脑动脉成像检查,排除颅内血管狭窄,颈动脉和椎动脉彩超明确是否有颈部血管斑块和狭窄。


胡洋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发生在大脑半球深部白质以及脑干的缺血性微小梗死。由于微小脑梗死病灶坏死、液化并且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形成腔隙而得名,约占脑梗死的20%。



腔隙性脑梗死为什么会发生?本病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见病因有:高血压病、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液异常、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它们通过各种途径使脑部小动脉闭塞而产生腔隙性病变。



1.有效控制高血压及各种类型脑动脉硬化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2.控制各项危险因素,如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3.一些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对脑功能的回复可有裨益。

4.可以应用一些扩血管类药物,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促进脑功能回复,降低复发率,抑制脑血栓形成等。

总之,腔隙性脑梗死的死亡率及致残率较低,预后良好,但是容易复发。




渠成健康进修站


腔隙性脑梗是指脑血管小动脉闭塞后缺血坏死引起的小腔隙,所以称之为腔隙性脑梗。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看出,腔隙性脑梗不同于那种堵塞较大血管的脑梗,症状比较轻微,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或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大多数人一点症状都没有,只是体检发现的。



腔隙性脑梗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有无基础病来综合决定,如果既无症状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病,那么基本不需要什么治疗。如果有头痛等症状,那么需要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保护神经等对症治疗,必要时可行抗凝和溶栓治疗。



对于没有症状却有基础病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基础病,有人说腔隙性脑梗是脑梗的前兆,现在没问题以后可能有问题。将血压、血糖和血脂控制在正常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发生严重脑梗的可能性。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喜欢就点个赞吧!


汪医生小课堂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d47168cc7b7ecf63801fe025373078a7\

温吉焕专家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服用中草药,只要服一个月中草药。以后就三至五年不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