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春聯是早上貼還是中午貼,有風俗講究嗎?

藍極樓


貼春聯在我們老家,一般是大年三十天中午團年飯後,每家放一掛鞭炮,相當於告訴鄰居我們巳團年飯畢了,有事的可來訪了。

團年飯時忌諱突有人造訪的。一般都要關上大門吃團年飯。

飯後就開始貼春聯。先貼大門然後貼其它門。

特殊情況,也可提前張貼總之在三十天貼。



用戶心快活


貼春聯的時間沒有統一的標準,各地風俗不同,對貼春聯的時間講究也不同。

小年之後年味濃,眼瞅著就過年了。過年貼春聯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傳統習俗。那麼,春聯到底是應該上午貼還行中午貼呢。

作為一個北方人,說說我們北方這邊的習俗。在我的老家,人們都是除夕當天上午貼春聯,而且要在中午12點以前貼好,最好不超過12點。因為在一天裡,上午屬於新半天,下午屬於舊半天。而貼春聯本身就是為了辭舊迎新,所以,必須在上午將舊的對聯換下來,迎貼新的對聯。

另外,上午是一個白晝的開始,而春節是一年的開始,貼春聯是為了迎接新的一年,所以,上午貼春聯才可以體現迎新春之意。

除此之外,春聯在張貼時也有講究。

1、春聯分上下聯,張貼師同樣分左右,很多人弄不清楚上聯應該貼在門框的左邊還是右邊。其實很簡單,要根據橫批的書寫閱讀方向而定。如果橫批是從左往右讀的,那麼上聯就貼在左邊,反之,則貼在右邊。如果按照傳統習慣的話,因為古人寫字和閱讀都是從右向左,所以,上聯應該是貼在右邊,下聯則張貼於左邊。不過,因為大家的春聯基本都是市場上購買的,所以,還是要依據橫批的書寫方向而定,千萬別與橫批閱讀順序貼反了,那就鬧笑話了。

2、春聯一定要是單數,代表吉祥如意之意。一般春聯包括上聯、下聯和橫批,千萬不能只有上下聯而沒有橫批,否則這副春聯就不完整。不完整的春聯則不如不貼,寓意不太好。

3、春聯在張貼之前,一定要分清上下聯,按照平仄區分,一般春聯最後一個字是三聲或四聲的仄聲的為上聯,最後一個字是一聲或二聲的平的為下聯。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大部分符合規格的春聯是這樣接對出來的。另外,也可以根據因果關係去區分,上聯為因下聯為果。還可以依據橫批的意思去 區分上下聯。

4、貼春聯之前,要根據其內容所表達的不同寓意張貼於不同的門框之上。比如,老人居住的房間,適合張貼延年益壽之類寓意的春聯。孩子居住的房間,適合張貼關於成長、學習之類的寓意的春聯。新婚夫婦居住的房間,則適合張貼恩愛、幸福、事業有成之類寓意的春聯。

總而言之,貼春聯看似簡單,實際其中卻包含著許多知識和講究,張貼時需要注意。

如果給大家給自己和家人寫副春聯,你會寫啥呢?

【謝謝朋友們耐心閱讀,歡迎關注、評論等,發表看法,一起互動交流!】


龍族社


我是吳若愚,關於貼春聯的時間,各地,個人都不同。我在東北生活了四十年,我發現東北人貼春聯也沒個統一的時間,但大多數人還是在年三十貼,至於在這一天哪個時刻貼,應該是各有講究。


小時候,我在滇東北老家,每年過年都是爺爺寫春聯,爺爺就是在中午把八仙桌搬到屋簷下,鋪上紅紙,一筆一劃地寫春聯,而我和兩個堂弟站在一旁看。爺爺寫春聯不但要寫自己家的,還要寫我家的和兩個叔叔家的。寫好後,爺爺把春聯給我們拿回家就貼上了。

八十年代,我和一位東北農村女孩談戀愛,女孩邀請我去她家過年,她們家貼春聯是在吃年夜飯前貼,就是在下餃子的同時,把春聯貼上,同時放鞭炮。但是,我發現她們村裡很多人家中午就貼上春聯了。現在的人更沒那麼多講究了,好多人家提前一兩天就把春聯貼上了。

一直以來好多人就對聯上下聯的問題深感困惑,有不少人往往在貼春聯時上下聯貼顛倒的不在少數。頭條就有朋友就如何分上下聯寫了文章,告訴大家,上聯的最後一字的音調為上聲或去聲,下聯結最後一字的是平聲。其實,很多人真的不懂什麼平仄,甚至不懂什麼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這些聲調知識的,你怎麼說,他不懂還是不懂。

那麼,如果不懂平仄,該如何分辨對聯的上下聯呢?就是要去感覺對聯的韻律,讀起來要順口,就找到了上下聯了,我們就拿毛主席的《送瘟神》裡的對偶句“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為例,上聯的浪字就是去聲,下聯的橋字就是陽平,讀起來就順口,如果反過來讀“青山著意化為橋,紅雨隨心翻作浪”,就會覺得彆扭,不是那回事兒。總之,懂的自然就懂,不懂的怎麼說都不懂。

春聯的上聯要貼右邊,下聯貼左邊,因為春聯屬於豎寫,就如古書,要從右到左讀。下面給大家看看這四副春聯,兩幅貼對了,兩幅貼錯。看看大家能否分辨出來。

以上四副春聯,第一和第二副上下聯顛倒了,第三和第四副為正確貼法。


若愚趣談


【答案:貼春聯當然要在大年三十的早上貼】

從臘月二十三小年開始,一直到大年二十九,過年全部的吃食,對聯紅包什麼的,必須全部準備好,從大年三十早上開始,就進入了過年的氣氛中,什麼活什麼準備也不做了。

大年三十起來,一家人吃了早飯,就要在一掛鞭炮之後,開始貼春聯了。一般都是一家之主或者是家裡年長的男性去貼春聯。如果是這家有白事的話,要貼其他顏色的春聯,絕對不能是紅色的。

有一點需要提醒的是,貼春聯往往是與貼福字一起的。家裡最外面的大門上的福字,一定要正貼,千萬不要倒著貼。寓意著正福進門來。而廚房和洗手間的福字,是要倒著貼的。寓意著髒東西走,而福到。

而早上貼春聯,貼福字,與迎財神也是息息相關的。讓財神知道,這家人會在明天,也就是大年初一,也在這個時候會敞開大門,迎接財神的到來。


老祖宗的智慧


春節到了,貼春聯是中國春節的一種民間習俗之一。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春聯分上聯,下聯和橫聯。講究平仄押韻。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貼春聯是中國人過春節的重要標誌。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上春聯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

貼春聯

按照各地習俗的不同,貼春聯的時間也稍有差異。貼春聯什麼的都在臘月二十八、二十九貼,但大多數還是照個人的時間安排來選擇貼的時間。我家一般都是下午貼,午飯過後,休息一會,醒來就忙著殺雞殺鴨,開始貼春聯。

對聯的上聯貼哪邊?

要看橫批的書寫,如果橫批是從右向左書寫,上聯就應該貼在右邊,反之上聯則貼在左邊。另外,對聯除了對仗等要求外,一般應上仄下平,拼音裡的聲調一二聲為平,三四聲調回為仄,就是上聯結尾字的音調應該落上聲和去聲,下聯結尾字的音調應該落在平聲。(陰平、陽平)




成麗日記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是華人們過春節的重要標誌。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上春聯和福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餘亞飛《迎新歲》稱:“喜氣臨門紅色妍,家家戶戶貼春聯;舊年辭別迎新歲,時序車輪總向前。”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中國春節過年傳統習俗介紹]

過年貼春聯的時間是一般在臘月二十九或三十。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 每當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裡裡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清人陳尚古的《簪雲樓雜說》中記載,有一年朱元璋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但廟宇用黃紙,守制(服孝未滿)用白、綠、黃三色,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喪服滿才恢復用紅紙。因滿族尚白,清宮廷春聯用白紙,藍邊包於外,紅條鑲於內。 按照各地習俗的不同,過年貼對聯的時間也稍有差異。俗話說:“二十八,貼花花”,也有些地方的民謠裡有“二十九,貼倒酉(意即貼春聯)”一說,所以,對聯一般在臘月二十八、二十九貼。也有一種說法,春聯是大年三十早上貼的,春聯內容表達了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願望,貼完春聯還要放炮,據說是為了趕走年獸,帶來新一年的好運。現如今大多數人不是很講究,貼對聯的時間越來越隨意了,其實不管什麼時候貼春聯都是可以的,寓意吉祥就好。》


陝北男娃娃


我是廣東陽春人,我們這地方貼春聯,是在年大三十晚,早吃晚飯早貼春聯。在年大三十晚這天,一般人家在下午二點就吃過晚飯了。在這時候就貼春聯了,完成就沖涼之後,就三個一群,五個一隊地在門外吹牛!……


李葉勝190笑對人生


以往是年三十早晨貼,現在因為鄉下老宅和城裡新宅,必須在臘月廿九下午去貼。


用戶5140564272280


中國人過年貼春聯是天經地義的事,每家每戶過年什麼都可不買,但春聯必須買必須貼,吃喝都不算什麼。講的是個喜慶。

按照習慣家中老人過世不能貼紅春聯外,可用其他色代替,也要貼春聯。

什麼時間貼春聯,新年的前一天,即新年初一前一天,上一年的最後一天上午貼。最後一天上午可進行一切活動,如集貿市場、洗浴室等。下午全部休假過年。停止一切事務。

貼春聯沒有在最後一天的前一天貼,或最後一天的下午貼,因為下午除了玩必須停止一切事務。就連討債的看到對方門對貼上了都不去討債。

有一句話說的好,事可以辦錯,但年不能過錯,有人罵別人時說〞你年都能過錯〞言外之意,比喻此人沒長心眼。

如果在一年最後一天的前一天把對聯貼上了,真成了缺心眼的人,別人不罵你才怪呢?





會火A


春聯最早的用意作用是辟邪,又稱桃符。

桃木辟邪源自伏羲時期,因桃木為紅色,有辟邪傳說(桃樹上的金雞叼野魂)。

起初是用桃樹枝掛在大門兩側。後演變為桃符,即桃木板。上刻有神荼、鬱壘二神像。唐朝後,門神又出現了秦叔寶和尉遲恭畫像。

宋朝時,除了門神外,又有了詞語表達的對聯。

對聯的顏色一般是家庭用紅色對聯,寓意辟邪,廟宇用黃色,孝戶用白色。目前東南亞一些國家也有都用白色的。

貼門神和春聯粘貼的具體時間沒有嚴格的要求,但按最早的習俗,最晚不能超過年三十日落即可。

如今,除了農村外,貼門神的人已經不多了,城市居民改成了一個貼“福”字。也許和單扇門又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