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知道一种东西的药性的?

老去的奋青


听过五行学说吗?古人通过实线总结出所有东西都有五种性质如图.只要知道是什么味道,(五味)大体上就知道它的作用了(五化)这还不够,还有些特列,需要记住:药性十八反,毒性,禁忌等.才能很好的应用.老中医就通过珍脉(五气(减为四气)判定部位(六腑),通过四诊辩证,就可以利用草药的[五化)治病了.



李治忠7


我认为每一种草的药性,虽然途经很多医学大家的编撰尝试,但是其源头,还是在百姓。我们都知道,在早期的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寻找可食用的东西,于是有了稻谷、水果等等,草药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

比如,三国时期,黄痨病人食用一种叫做茵陈的绿油油的草时,病情竟然好了。于是,这种类似于偏方或者诀窍的方子,被人们口口相传,最终传到了华佗的耳朵里。为了摸清这种草的药性,他分别用根茎叶尝试,最终发现三月的茵陈嫩芽可以医治黄痨病,因此,慢慢流传下来。

每一种草药,都是类似的传承过程。起初,被人们无心尝试,发现了它的某些特性,口耳相传,最终由医者将他们实验,确认,随着朝代的更迭,人们对药性的把握越来越准确,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的草药大全。

并且,医学发展永无止境,医学精神永远传承。虽然不要求现在的医者有神农氏尝百草的精神,但是也应该有足够的敬业,尽可能通过实验,减少最大的风险。


朴品之道


古人都用嘴亲身体会什么性什么味入什么脏腑。现在的人不懂了。没人知道了就失传了。




小楼一夜东风雨


三个字用舌头,但是现在的人没受过训练是不会的,这门技术学会了,对所有食物的安全性,中药药性都会有辨认能力


仁易说茶—普洱茶专家


神农尝尔辩之,轩歧述而著之,加上历代医学家的绳谬补遗,删繁剪复,振纲分目终成本草😄😄😄😄


老夫岂是一般人


四气五味理论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序录云:“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书中以四气配合五味,共同标明每味药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药物功效及主治病证的本草编写体例,奠定了以四气五味理论指导临床用药的基础。这段文字告诉了你,古人真是用尝味道来辨药性的,辛热苦寒甘温,也证明了这种方法之原始和简单。


剑气东来


现代化的种植中药谁敢尝一下,都是化肥农药催出来的!


l龙城北极熊1


我的猜想是,云游四海的江湖郎中,到各个地区时记录了当地的药草,对于药草的使用,有的医生都不如生活在产地的人,而产地的人或偶然,或故意,在生活中不断接触而产生了观察,渐渐了解他们的性质,和使用方法!云游的人又通过观察把药草的使用记录下来!


用户3843351213311


品偿。苦味清热解毒,辛辣祛湿散张,甘甜兹阳润肺,麻味,镇痛止痒。


科学发展中草药


现代人大多喜欢味道浓厚,食物本味尝不到了。古人味觉灵敏,各种食物药物都有自己的固有味道-本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