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蒋干第一次中计后,曹操还派他去江东探听真情,为什么?

疏林红叶3


正好刚给孩子先后讲了《蒋干盗书信》和《孔明借东风》这两章,活学活用。曹操再次派蒋干去江东探听真情,原因有四:

一、当时身边无郭嘉这样深得曹操宠幸的谋臣,荀攸,程昱未深得曹操青睐;二、操之过急,且过分刚愎自用,导致轻敌。赤壁之战前是曹操最为膨胀的时候,在曹操看来毕生最大的愿望一统天下,如同探囊取物,举手之间,便可取于手中。三、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周瑜和黄盖之流演的好。四、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曹操虽然生性多疑,疑心重主要是在战场上和敌方交战时,对手下还是十分信任的。

郭奉孝若在,不至孤有如此大失

赤壁后,曹操哭奉孝,并非像史书上说的那样郭嘉是“天下奇才”、“第一谋士”,而是因为郭嘉是曹操最为信赖倚重的谋士,郭嘉的人才品性很是适合曹操的胃口罢了。哭奉孝时说的“郭奉孝若在,不至孤有如此大失”,既有失败后郁郁寡欢,心痛奉孝的意思在里面,也有借奉孝暗讽后人的意思。

其实这也不怪一众谋臣,曹操一代枭雄,杀伐果断,奸诈无比,志得意满之时,又岂能听得进别人的进言。

当蒋干劝庞统归曹,等到战船钉锁完毕,曹操一众横槊赋诗,当谋士刘馥说曹操诗词悲凉,”曹操大怒曰:“汝安敢败吾兴!”结果将刘馥一槊刺死。陪伴这样的君主,众谋士自当谨口慎言,免得扫了曹操一统大业的兴,即便瞧出了蒋干中计,也并不见得敢于直言。

当然,郭嘉若没死,或许能进言一二,略影响时局,但曹操这时年过五十五岁,志得意满,已经有些骄了,大势已定,无力回天。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苏轼的《赤壁赋》写的曹操初破荆州,“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收服了荆州,一众人马归降曹操,此时曹操志得意满,全军上下皆有一种自负的气氛。

曹操未尝看不出周瑜的反间计,只是轻敌罢了。蒋干第一次中计,本来曹操对于归降的蔡瑁张允不太信任,得到蒋干盗的书信,一怒之下杀了二将。事后也懊悔不已,只怪自己太心急。

第二次蒋干自荐,去周瑜营内探听虚实,曹操一世奸雄,并没有将对方放在眼里,仍然妄想以小博大,最终遗恨赤壁。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虽然曹操怀疑黄盖的诈降,无奈献降书的阚泽处乱不惊,在被曹操手下拖出斩首之际,阚泽急中生智,一番说辞打消了曹操一时的疑虑。

再说黄盖,最早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坚死后,黄盖又追随孙策,孙策死之后又追随现如今的孙权。可以说,黄盖是名副其实的东吴三世元老。

而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 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黄盖作为三世元老,的确有和周瑜叫板的实力,外人看来,这场内讧实属正常,于是这场苦肉计演的很是合情合理。

而庞统献计,对于不了解南方气候的曹操一众,甚是以为然,若知道冬天也刮东南风,断不会有后来的事情。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曹操手下人才济济,这和曹操知人善用有很大的关系。曹操很是知道人才的重要性,所以用人论才不论德,唯才是举。

当然曹操对内部也会有猜疑,但都是有的放矢,对于大部分手下还是很信任的。虽然在后来的中央集权的时候,曹操也整过杀过不少人,但那是后话了。

赤壁之战时期,正是曹操事业拼搏关键时期,这时候对于手下并没有那么多猜忌,蒋干自荐,曹操欣然答应,曹操还是信任蒋干的。

综上,曹操两次派蒋干去江东,是由于手下谋臣谏言不力,曹操自己过分轻敌,对方演技精湛,对手下过分信任这几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深沉的海


道理很简单,还有比蒋干更合适的人选么?

但凡要刺探军情,首先是需要接触对方军事首脑人员,东吴阵营的军事要员当然是周瑜、鲁肃这些人,还有手下一干将领。从条件上分析,要想刺探军情,蒋干也是最佳人选。


第一次蒋干盗书中计

第一次曹操本想不战而屈人之兵,招降周瑜,蒋干自告奋勇去东吴当说客。结果被周瑜识破 。周瑜设计,假装醉酒,让蒋干盗走离间的书信。该书信导致曹操中计,杀了蔡瑁和张允。

不一会儿,蔡瑁和张允的人头送到帐下。曹操看见他们死不瞑目的面容,猛然省悟道:“坏了,错了,我中了周瑜的‘借刀杀人’计了!”


虽说,曹操意识到自己中计,但也只是怀疑,这样的结果没有经过核实,内心不断处我安慰:“这不是真的”。只能依旧装着没事一样的。

第二次是为了核实黄盖是否诈降

先是阚泽替黄盖送书信,表示愿意归降于曹操,曹操一看就是苦肉计,但是阚泽对答如流,没有破绽。即使蔡氏兄弟的书信送到后以,曹操仍半信半疑。需要核实。阚泽回到江东,与蔡氏兄弟和甘宁、阚泽一起写下了约定来日派船投降的密信,派人送往曹营去了,曹操基本相信。但还是不放心。毕竟这么大一件事,来得过于突然。


曹操接连收到蔡氏兄弟的密信,还觉得不够放心,又召集文武官员商量对策。曹操说:“江东黄盖受刑被打,让阚泽来联络投降事宜;甘宁也因替黄盖求情被周瑜责备,心怀不满,愿为我军内应。两件事均不可深信,是真是假,恐怕还要去人到江东探听一下,弄个水落石出。你们谁去周瑜寨中走一趟?”

即使蒋干这一次不自告奋勇,曹操还是会派他过去,实在没有比蒋干更合适的人选了。

只是这一次蒋干江东之行,不仅没有分辨出事情的真伪,反而把庞统带回江北,中了连环计,听了庞统的献计,把所有船只用铁链锁在一起,其实曹操也知道,把船锁在一起,一旦被火攻,将是灭顶之灾。只是当时没有天气预报,不知道大冬天还会刮一次东南风,心存侥幸。

一方面曹操赤壁之战之前,双方兵力悬殊太大,让曹操忽略了很多细节工作,陷入了一种相对自信的思维。从战术上没有重视对手,所以第二次还是会派蒋干再去江东一次。


歌舞三国


故事主要讲了:蜀国和吴国联盟火烧赤壁就是为了攻打曹操,曹操有两名虎将也非常善于水战。

周瑜一心想除掉曹操的两名水上大都督:蔡冒,张允

曹丞相命蒋干去说服周瑜,让周瑜归降于他。

周瑜终于见自己的同窗好友来啦!大摆宴席,热烈迎接周瑜命令:谁敢在宴会上提军事,一律斩首曹操命令蒋干执行的任务,蒋干也不敢再提说服周瑜的事。

宴会上,周瑜喝得酩酊大醉,他扶着自己的老朋友蒋干回帐篷睡觉。

周瑜装着疲惫的样子连衣服都顾不上换,就假装睡着啦。

子翼见周瑜鼾声如雷,以为他是真的睡熟了,他看见周公瑾的书桌上放着一堆书信,其中有一封书信,上面写着:蔡冒,张允两位将军发誓:我们一定瞅准时机,将曹孟德的头颅献于主公!

周瑜一边睡觉一边在嘴里嘟囔着:两位将军我的人头呢?我要的人头呢?忽然周公瑾帐外有人报告:两位将军还没有瞅准时机,下不了手,蒋干在旁边偷偷的听着,声音越来越低,越来越低。

蒋干以为自己得到了重要的机密,就把这封书信藏在袖子里,把周公瑾与他的部下说的话记了下来。

连夜赶回曹营,像曹孟德汇报:不好啦丞相!咱们的水军大都督暗中勾结吴国,说要把你的头颅献给周瑜!于是,曹操就命令两位水军大都督前来审问,张允说道:“报告丞相,水军现在还没有训炼成熟,不能前去进攻!”“等你们训练完水军,我的头颅就被你们献给周瑜了!”说完就叫部下把他们拉下去斩了,曹操顿时醒悟,我中了周瑜的奸计!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周公瑾是个足智多谋的将军!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不轻易信任自己将士的人


小城大大555


赤壁之战让人们明白一个道理:要使对手中计,前期规划很重要。

在赤壁之战之前,曹操一路高歌猛进,气吞山河,挟天子以令诸侯,一统中国北方,兵多将广,人才济济,曹操对击败东吴可谓信心满满,正所谓骄兵必败,这也为赤壁之战的失败埋下伏笔。

说到曹操两次派蒋干去东吴,导致中了东吴的连环计,其实还是他过于自信,对东吴缺乏充分了解,轻敌所致。

蒋干第一次派蒋干去东吴,是想通过蒋干和周瑜的同学关系,想让蒋干劝说周瑜投降,结果中了周瑜的计策,带回了假情报,将蔡瑁和张允两个水师将领误杀。曹操虽然知道中了计,但是碍于面子不愿意承认,所以当蒋干第二次要求去江东的时候,曹操也只能同意,周瑜安排蒋干见到庞统,又让他中计,导致曹操将所有战船连在一起,最后被火攻的时候,全军覆没。

主要原因还是曹操过于自信,疏忽中计。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但是一旦把错误情报当成正确情报,还是对手安排的,那惨败就是注定的了。


非羊日记


曹操嘛,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前期的确是挺牛的。

中后期的曹操,飞杨拔扈,目空一切,重用马屁精蒋干,不败才怪。

蒋幹字子翼,是曹操手下的谋士。他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免得大动干戈。曹操闻知大喜,亲自置酒为蒋幹送行。

蒋干第一次派蒋干去东吴,是想通过蒋干和周瑜的同学关系,想让蒋干劝说周瑜投降,结果中了周瑜的计策,带回了假情报,将蔡瑁和张允两个水师将领误杀。曹操虽然知道中了计,但是碍于面子不愿意承认,所以当蒋干第二次要求去江东的时候,曹操也只能同意,周瑜安排蒋干见到庞统,又让他中计,导致曹操将所有战船连在一起,最后被火攻的时候,全军覆没。
主要原因还是曹操过于自信,疏忽中计。

曹操信了假情报,这不能怪蒋干,要怪他自己大意轻敌。因为蒋干没有自作主张,而是如实回报。如果曹操更谨慎更聪明,是不会上当的,甚至可以利用假情报。如果曹操识破了反间计,就能知道周瑜忌惮蔡瑁二人的能力,可以重用此二人。或者可以把信拿给蔡瑁看,换取二人的信任。然而曹操直接杀掉了蔡瑁张允,这并不是蒋干让他杀的。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但是一旦把错误情报当成正确情报,还是对手安排的,那惨败就是注定的了。


小楼夜独烟听雨


《三国演义》中蒋干盗书,让曹操斩杀蔡冒,张允。真的是将干的错吗?非也,蔡冒,张允。乃是荆州降将。当时夺取荆州时,并没有进行大的战役。也就是说荆州势力没有丝毫削弱。当时荆州兵马有一二十万人。曹操是很忌惮荆州势力的。除掉为首的蔡冒,张允。是曹操在接收荆州时就有的想法。如果冒然就将蔡冒,张允除掉。怕会引起荆州人的反感,引起兵变。蒋干盗书为曹操带来了机会。曹操将计就计,斩杀了水军都督蔡冒,张允。把责住推给了将干。蒋干在这个事上是立了功的。虽然不是有意而为。但是造成的后果是曹操所满意的。曹操也没有责罚蒋干。这就是曹操第二次重用蒋干的原困。

但是第二次庞统献连环计。使曹兵败走赤壁,却实是曹操中了计了的。





玉蝶侵梅



汤岐


蒋干盗书的时候,由于读者们都知道这是周瑜的计策,所以都在等着看蒋干怎么办。哪曾想,蒋干这个家伙居然信以为真,如获至宝跑回去对曹操添油加醋一番,让曹操杀掉了自己水军都督。周瑜聪明,瞒过了傻傻的蒋干,但是又怎么能够瞒过老奸巨猾的曹操呢?虽然曹操事后马上发现自己上当了,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晚了。

就算是周瑜厉害,就算是蒋干愚蠢,但是身经百战的曹操为什么也跟着蒋干一起中计呢?

简单来说,由于在兵力上的巨大差异,以及一连串的胜利让曹操根本不把东吴放在眼里,认为不管周瑜出什么花样,最终都不是自己的对手,也许正是这种狂妄让曹操放弃的所有警惕,落入到周瑜的圈套之中。

曹操信了假情报,这不能怪蒋干,要怪他自己大意轻敌。因为蒋干没有自作主张,而是如实回报。如果曹操更谨慎更聪明,是不会上当的,甚至可以利用假情报。如果曹操识破了反间计,就能知道周瑜忌惮蔡瑁二人的能力,可以重用此二人。或者可以把信拿给蔡瑁看,换取二人的信任。然而曹操直接杀掉了蔡瑁张允,这并不是蒋干让他杀的。


泥鳅爱剪辑


曹操嘛,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前期的确是挺牛的。

中后期的曹操,飞杨拔扈,目空一切,重用马屁精蒋干,不败才怪。

蔡瑁,张允,不死。

曹操横扫江东,统一中国没有问题。

蔡瑁,张允,挺冤的,跟着刘表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跟着曹操混,劳心劳力劳神,最后冤枉死。


风吹青竹摇162015807


知彼知己,才能百战百胜,曹操想让蒋干继续去周瑜这边探听东关的虚实。以便为他所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