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之都扛“寒冬”餐飲業探發展新徑

(抗擊新型肺炎)美食之都扛“寒冬” 餐飲業探發展新徑

中新社成都2月4日電 (嶽依桐 賀劭清)幫外賣小哥檢測體溫、佩戴一次性手套、給電瓶車消毒……4日下午,成都某燒烤店老闆周丹送出了當天第一份外賣。

周丹所經營的燒烤店在成都頗有名氣,且不提供外賣服務,因此食客經常需要排隊等待。然而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堂食服務暫停,從業十多年的周丹第一次做出了送外賣的決定。幫員工在社區登記後,他又購買了紫光燈、消毒液、體溫計、口罩等,做足充分準備,“這是我從業以來餐飲業最難的日子。”

四川於1月25日出臺《關於加強疫情防控期間群體性聚餐監管的緊急通知》。截至1月31日,該省已經取消或延期舉辦較大規模的聚餐活動6.3萬餘起,共計118萬餘桌,涉及聚餐人員1050萬餘人次。

不少餐飲企業紛紛發出公告,宣佈階段性暫停營業。成都餐飲同業公會秘書長袁小然說,雖然無奈,但出於健康安全考慮,這是最穩妥的選擇。

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美食之都”,成都餐飲業遭遇了少見的“寒冬”。

成都紅杏酒家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王永梅介紹,據不完全統計,1月22日至2月8日期間,紅杏酒家僅取消的桌席已超過5000桌,還不包括延期的部分。與去年同期相比,該企業鼠年農曆正月初一至初九營收下滑比例高達89%。

四川最紅火的火鍋行業也受到影響,街頭大部分火鍋店暫停營業。不少民眾難敵美食誘惑,選擇自己在家煮火鍋。在成都某市場內經營一家火鍋菜品專賣店的謝小強說,疫情發生後,店內生意火爆,客人比原來多了3倍不止。“忙起來的時候,冬天我都熱得穿短袖。”

如何“扛”過“寒冬”,成都餐飲業界也在不斷摸索突困方法。1月30日,成都餐飲同業公會聯合阿里巴巴“本地生活”發出共同倡議,號召成都市餐飲單位藉助互聯網平臺開展餐飲線上配送,主打“點餐自取、團膳直送”“無接觸服務”。截至目前,開啟在線配送的24個品牌涵蓋正餐、火鍋、小吃等,餐飲門店共計388個。就連成都香格里拉酒店等五星級酒店也推出了價格親民的外賣送餐服務。

袁小然說,線上配送一方面可以為節後復工人員提供餐飲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以讓餐飲企業順應市場變化,在疫情“風險期”尋求新的發展方式。

線上平臺為商家帶來一定的收益,但與損失相比仍是杯水車薪。紅杏酒家外賣訂單比去年同期增長超過50%,但為了豐富用戶選擇,外賣平臺上的菜品從原有的50個增長至100多個,運營成本不降反增。“越是關鍵時期,我們越想讓大家能吃得更好。”

小龍坎火鍋品牌負責人表示,雖然該品牌外賣數據環比增量達到350%,但考慮到節前人們返鄉回家等因素,數據波動正常,在他們看來並無較大增幅。“疫情持續情況下,餐飲品牌格局將發生變化甚至洗牌,行業‘回暖’有待時日。”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璐表示,這次疫情主要影響民眾到店消費,餐飲行業在將線下配送業務做大做精的同時,也可以和所租商業物業的承租方積極協商,爭取一定程度的免租,共渡難關。畢竟同處一個產業鏈,從長遠來看,這樣反而更有利於雙方。

“不能只看見眼前的困境,我們要為疫情過後行業的發展、生產經營未雨綢繆,把眼光放長遠。”袁小然表示,疫情期間,可能會有不少餐飲企業被市場淘汰,但這種淘汰是一直存在的。“經歷過這段時期,商家在衛生防控方面將會更有經驗,未來成都的餐飲行業會往更健康、綠色的方向邁出一大步。”

“城市需要煙火氣,才會更有生機。”袁小然說,成都不少餐飲企業雖虧損嚴重,但仍堅持經營,是在勇敢地承擔社會責任。而成都餐飲同業公會等機構也正努力奔走,冀為各企業商家謀得更多政府支持和相關優惠。(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