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鶴達人"白居易,斥巨資買豪宅,只為給鶴一個安逸的環境

最近小編閒暇時間都在追一部熱門劇《鶴唳華亭》,其實這部劇和鶴一點關係都沒有,這個詞在古文裡是感嘆仕途險惡,人生無常的意思,出自南宋劉慶義的《世說新語·尤悔》:

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大致的意思是想要再聽到華亭之上白鶴的鳴叫,卻怎麼能再有機會呢?陸機為人所饞,臨行前說下這句,便淡然赴死。

從古至今,鶴一直是一種神獸般的存在,僅次於鳳凰的鳥類,可謂是"一鳥之下,萬鳥之上",常被文人墨客所描寫,在文人筆下,鶴既是抒發情感的載體,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的象徵。

那麼,是從何時起,鶴文化開始興起呢?

中國古代鶴文化

中國歷史上對於鶴最早的記載是在《詩經·小雅·鶴鳴》裡有記載:"鶴鳴九皋,聲聞於天",古代有遠大抱負的能人志士都會用鶴來形容自己的格局,於是就有"鶴立雞群"這個成語;又因為鶴喜好棲息於深山老林,而且不愛群居,又和古代君子的隱逸心態十分符合,所以鶴也用來象徵著無瑕清高的君子精神。

後來《左傳·花鏡》裡有記載:"畜鶴之地,須近竹木池沼,方能存久"。這是為了適應它野生時棲息沼澤間的習性。繪畫中也常以修竹為背景,既與鶴的修長姿態相調和,也反映了鶴的生活環境,說明那個時候的人們已經在研究如何飼養鶴。

"養鶴達人"——白居易

說起白居易,大家一定不陌生,唐朝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詞作品也是膾炙人口,《長歌行》、《長相思》、《長恨歌》、《琵琶行》等等,同時他還是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他寫的詩詞大部分都是反映民生疾苦,揭露封建社會腐敗。如果說李白、杜甫被稱為"詩仙、詩聖",那麼,白居易則被稱為"詩魔",一定是對於一項技藝,沉溺到了極點,對它的掌握也到達了極點,鍾愛於此以至於瘋魔,才能稱之為魔吧。誰能想到這樣的白居易會為了養鶴而斥巨資買豪宅呢?

我們都知道,白居易擔任過翰林學士、江州司馬、杭州刺史。在杭州擔任刺史期限已滿,這個時候的白居易已經53歲了,被朝廷調回並派往洛陽,在洛陽城東買了一個三進三出的大宅子,這個宅子有一個很大的後花園,從假山、水潭、亭子、石子路到園子裡的花草、樹木和軟裝都是白居易用心打造,只為了在園子裡飼養華亭鶴,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的時候,是朋友所贈,白居易將這兩隻鶴視為珍寶。後來就算白居易生病了也不忘把俸祿分出來給鶴買精細的食糧餵養,這兩隻鶴從杭州到蘇州,再到洛陽,一直陪伴著白居易。白居易在《履道里第宅記》中這樣描述:"

園中花忻最茂,有池水可泛舟。舟中有胡床,床前有廣酒池。池上有橋,池東有粟廩,池北有書庫,池西有琴亭,池南有天竺石二峰,岸有華亭鶴兩隻。"

白居易在重金買下這個宅子的時候,就是看中了園子裡的那一灘清池,非常適合養鶴。可見白居易對鶴的喜愛非常瘋狂,有人做過統計,白居易留下的詩歌中,僅詠鶴詩就有26首之多,為唐代詠鶴詩之冠。可以看出,文人墨客對於鶴的喜愛之情,鶴對於君子來說是一種靈魂的象徵。

而現在,中國的鶴分為9大類,皆為國家級保護動物。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白鶴、赤頸鶴、白頭鶴、黑頸鶴、丹頂鶴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白枕鶴、沙丘鶴、蓑羽鶴、灰鶴。

《鶴唳華亭》有一句話:"鶴實為猛禽,可以搏鷹。"翩翩君子縱然可以是搏鷹的猛禽,可是君子也有外界的束縛,喧囂與困惑,只是君子總是能夠在嘈雜和匆忙中平靜地前行。鶴立於世,有其潔白的羽毛,硃紅的鶴頂,挺立的身姿。而真正的君子也有如鶴一般堅韌高雅的君子之心、君子之姿、君子之風。人立正身,保持潔淨雖有其代價,但正是難得,才顯得可貴。而但願我們,都能用心用力,大膽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