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癌症过度治疗?

青青养生堂


我一个姑夫癌症晚期,在医院各种化疗、放疗折腾了半年,第八个月右右开始进一步恶化,又在医院折腾了将近两个月,后期只能靠呼吸机维持,治疗费用实在难以承受!

我和表弟去征求大夫的意见,大夫说我们会尽最大能力减轻病人的痛苦,最大限度的延续他的生命,以人道主义精神积极给予治疗!但没有说让我们放弃治疗。

从医生办公室出来,我让表弟立即去办出院手续!

可怜的老姑夫,出院回家第二天中午就寿中正寝了!


郑州华艺五金


作为常年接触癌症患者的普外科医生,我比较能理解病人和家属的心情,也比较能够分辨过度和适当的界限。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让大家带来一些收获。

先来讲一个故事吧,关注了我的朋友,应该看过这个故事。之所以反复提起,是因为我觉得这个案例中反映了我对癌症晚期的态度,也反映了家属的态度医疗的现状

一位友人的父亲在其他医院检查出肝癌,CT提示可能已经转移到肋骨,朋友觉得不甘心,想要转到大一点的医院再详细检查一次。他联系到我,我帮他预约了床位,然后收入院并全程管理。

仔细复习了他父亲的外院资料,我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肝脏的肿瘤被外院的病理确诊为恶性,胸壁的肿瘤虽然没有取病理,但是从影像上看到侵犯肋骨,恶性的可能性已经很大。

我跟他进行了正式的医患沟通,我说从CT和病理来看,你父亲存在肝癌并且全身多处转移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你希望再检查一次,可能结果还是一样,花费也不少,而且可能已经没有手术的机会,可以尝试全身综合化疗,而化疗的收益可能也不会很大。

他沉思了很久,跟家里的哥哥姐姐都通了电话,最后得出一致的意见,希望再做一次详细的检查。

作为医生,我尊重了他们的意见,然后根据循证医学的步骤,对可能的诊断进行逐项地检查。

在跟老人交谈的时候,我发现他说话很嘶哑,询问病史,原来他已经声嘶一年多了,没有做过相关的检查和治疗。

老人平时很喜欢抽烟,住院前每天两包,住院了还是每天一包烟。

像这种存在肿瘤多处转移的病人,我给了他们做全身PET-CT的建议,同时针对声音嘶哑开了喉镜检查。而肝脏和胸壁已经明确的肿瘤,我建议他们再次取病理活检明确诊断。

检查一项项地展开,我们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全身的PET-CT检查,提示病人不仅有肝脏肿瘤、胸壁肿瘤,还有之前没有检查过的喉部肿瘤。而喉镜下也的确发现了菜花样的肿瘤,病理提示喉癌。复检的肝脏、胸壁肿物,最后病理对比,与喉部的肿瘤来源一致。

也就是说,现在患者的诊断应该是:喉癌并全身多处转移。

虽然诊断出乎意料,但治疗却是一样,他已经没有手术的机会。

我再次跟朋友沟通病情,把详细的情况告诉了他。

而作为朋友,我也跟他说了化疗可能会有的结果:全身转移的晚期癌症,化疗的效果很差,而化疗过程中的并发症状,对于他的身体也会是沉重的打击。

朋友再一次沉默,他再次打通兄弟姐妹的电话,经过一番讨论,他告诉我,大家都不想让老人太痛苦,既然都是效果不大,那就出院回家吧。

出院的时候,他问我:“我爸还能活多久?”

我说:“短的3个月,长的半年到一年。”

他问我:“回家以后能有什么办法让他不太痛苦?”

我说:“他接下来可能要面对的是喉癌完全堵住呼吸道、食道,他会呼吸困难、吞咽不了,会越来越消瘦,如果是这样,可以输液补充营养,吸氧改善呼吸。更严重地要去医院做气管切开。”

最后我还交代他,如果老人太痛,多买些止痛药回去,如果已经痛得吃药也没用,带着老人去医院打点吗啡。

出于对老人情绪的考虑,朋友要求不把病情告诉老人。

出院那天,我握着老人的手,告诉他回家好好休养,很快就好起来了。

每次查房,我都会对老人微笑和握手,这次我给了他最大的微笑,他也回了我最大的微笑。我知道他是在感谢,也是在信任。

我也知道他的微笑是在止痛药的作用下才能展现出来的,离开医院,他也许还是要承受癌痛的折磨,一天天变得虚弱。

一年以来,我都不敢再问起老人的情况,担心他已经离世,会勾起朋友的伤心事。不久前,朋友打来电话,说老人已经很虚弱,只能躺在床上,几乎吃不下东西,止痛药效果也不好。老人屁股已经烂了,问我有什么办法。我说:压疮护理需要比较专业的人员才能处理,你们在家最主要的就是给他翻身,用消毒液消毒。实在不行,就送去医院看看吧。


以上就是这个故事,下面从医方患方技术层面去谈谈怎样避免癌症的过度治疗。

一、说回到怎么样避免癌症过度治疗,我想大家已经从故事中看出来。癌症的治疗,需要准确地去评估癌发生的器官、癌的种类、分期。不同阶段的癌症,需要遵循现有的指南去制定不一样的治疗方案,是十分专业的科学。所以癌症治疗是否合乎规范,与医院、医生团队的医疗水平有很大关系。

在癌症治疗的分工中,外科医生需要做的就是评估手术的机会、风险和收益,而内科则是负责癌症的放化疗、靶向治疗。想要把握住适当与过度的界限,这两个科的医生需要更紧密地合作。现在的MDT(多学科综合治疗multi-disciplinaryteam)团队正在发挥这样的作用。

二、再说到家属的态度对癌症治疗的作用。家属或者患者在早期癌症阶段能够有所察觉、警惕,能够及时就医治疗,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而这一环节要避免过度治疗,我想需要家属和患者不去尝试野医、游医的方法,尽量到较大、较规范的医院去治疗。而到了中晚期癌症,家属遵循医生的意见是更好的选择。

三、这里要说的技术,指的是科学技术。以往的医学,更多的是经验医学,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疾病得到了精确地诊断治疗。癌症治疗也一样,我相信人工智能技术和生物科技的发展,会让癌症治疗越来越精细、精准

上面的故事还有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癌症晚期病人临终救治的问题。其实这也是我们现阶段社会安宁疗护资源普遍缺乏的问题。当医疗保健能够覆盖生命全周期时,人的生老病死就有了保障和尊严。我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些矛盾都能够得到解决。

关注@罗思文医生,听感人医患故事,收获干货健康知识!


罗医生健康说


癌症与“吃”脱不了干系,3种食物“激活”癌细胞,最好一口都不碰 癌症,又称恶性肿瘤,是一类非常严重的疾病。 癌症一共三个“口”,多数与吃有直接的关系。 日积月累、堆积成“山”,自然就成了“癌”! 三种食物会“激活”癌细胞,最好一口都不碰! 1、经糖精浸泡的枣 外观美艳的枣子经济价值比较高,不少商家被利益所驱,会将未成熟的枣子浸泡在糖精水里,促使枣子颜色更加鲜艳,以便吸引顾客挑选。 但需要注意,这种枣子不仅营养大打折扣,还会影响肠道的健康。大量食用的话,轻者会引起肠胃消化不良,刺激肠胃,重者会因为锋利的枣皮划伤胃肠道,导致急性大出血,增加肠癌的可能性。 2、蕨菜 蕨菜被誉为“山菜之王”,又叫拳头菜、猫爪、龙头菜,吃起来非常爽口,有营养,但也被认为癌症原凶。 因为其中含有一种叫“原蕨苷”的致癌成分,牛羊食用过量会导致死亡,而且烹煮不当或人长期吃蕨菜,胃癌、食道癌、乳腺癌等的发病率容易提高。 3、半生不熟的肉 西方国家更多喜欢吃些半生不熟的肉,尤其是牛排类,如三分熟、七分熟等,甚至还有一些刺身类生肉。 实际上,半生不熟的肉可能会有寄生虫和细菌,食用后会损伤肠道,促使免疫力下降,甚至会诱发其他严重的疾病。 癌症来临前,身体会出现4种表现,若没有,你还很健康! 1、黑色素痣 痣分为皮内痣、交界痣及混合痣三种,其中交界痣由于细胞比较活跃更易恶变。而黑色素瘤却是恶性程度非常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约60%-80%的黑素素瘤是由痣恶变而来。 如果对痣的认识不足,处理不恰当,则会诱发痣向黑色素瘤的转变,预后很差。 2、口臭 口臭往往预示着胃病到来! 都说“十人九胃”,胃病在生活中很普遍,所以,很多人并不太关注自己的胃健康。 然而,胃病一旦发展成胃癌,也是十分要命的。全世界每年新发的胃癌人数约为95.1万人次,每年因为胃癌死亡人数高达72.3万人次,我国患有胃癌的人数基本上占据了所有胃癌患者的一半,死亡率也在49.8%万人次左右。 3、无法缓解的疲劳 出乎意料的疲劳也可能是癌症警示信号,且大多数癌症都会引起疲劳。 即使是睡眠充足也不能缓解的疲惫极大可能是患上了疾病,癌症只是可能原因之一。 4、身体消瘦 相信大家都知道过度肥胖有害身体健康,很多人就会刻意的控制饮食和坚持运动来减肥,这是减肥后身体消瘦的正常反应。 但是在平时有正常的饮食,身体却在持续的销售这种症状就应该引起高度警惕了,很有可能是癌症的征兆。 因为癌症的早期症状并不是很明显,当体内有癌细胞影响的话,就会出现不明原因的身体消瘦症状。 预防癌症,牢记:戒二事,做好四个字! 【戒二事】 1、戒烟酒 抽烟的人有一半会死于与抽烟相关的疾病,其中很多是癌症。在美国,90%的肺癌是直接由抽烟引起的,另外有3%是因为吸入二手烟造成的。 每天吸一包烟的“吸烟者”每年每个肺细胞(lung cell)中会累积平均150个额外突变;膀胱中每年每个细胞平均产生18个突变,肝脏中每年每个细胞平均产生6个突变,大大增加了抽烟者的患癌风险。 喝酒过多,有毒物质超过肝脏负荷,就得持续“加班”来解毒,久而久之,肝脏排毒能力就会下降,如果再持续喝酒,肝脏损害更加严重,久之就会诱发肝炎和肝硬化、肝癌。 2、戒肥胖 过度肥胖很容易被癌症盯上,有直接数据显示,过多的脂肪是诱发多种癌变的主要原因。要保持在正常的体重范围,要“健康”的瘦。 健康体重不同于标准体重,它是一个范围值,其原理是通过BMI身体质量指数反向推算。健康范围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在18.5-24之间,结合身高,就可以计算出健康体重范围。 肿瘤专家建议结合农科院新灵芝孢子油给肿瘤病人,农科院新灵芝孢子油是萃取于灵芝成熟期,从灵芝菌褶中弹射出来的极其微小的卵形生殖细胞即灵芝的种子——灵芝孢子粉,凝聚其精华,具有灵芝的全部遗传物质和保健作用,它所含的三萜类有效活性成分含量高达28%,是灵芝孢子实体的数十倍。 放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大量损伤人体的正常细胞和组织,农科院新灵芝孢子油针对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和代谢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等都具有调节作用。在手术放、化疗期间,对体力恢复、降低放、化疗带来的呕吐、疼痛、白细胞减少、脱发、乏力、食欲不振等疗效尤为明显。



松松健康管家


常说癌症治疗不要轻易放弃,也不要过度治疗,说起来很容易,而现实中确实有很多病人被过度治疗了,也难怪有人说1/3的病人是被治死的。什么是过度治疗呢?参照以往的临床数据、病例,治疗的结果还不如不治疗,病人的生存时间、生活质量并没有得到获益,治疗花费也是衡量过度与否的另外一个指标。

医学有很大的局限性,有些病人因客观因素而无法避免被过度治疗。比如化疗,很多人不敏感、或者敏感性不大,是否化疗?结合以往的临床数据(共识、指南)根据癌症分期及一些高危因素而选择治疗方案,这样就有一部分病人治疗是无效的、或者效果很差,就成了过度治疗,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知道哪些病人有效、哪些病人无效?

还有一些由于治疗不规范而造成过度,大多早期癌症手术后不需要辅助治疗,一些医生、病人要“巩固疗效”而进行了化疗,而临床资料显示许多早期病人化疗和不化疗的生存获益没有差别。比如非小细胞肺癌ⅠA期一般是不推荐辅助化疗的,也不行靶向等其它辅助治疗,不论有没有脉管侵犯等高危因素,而ⅠB期有高危因素(脉管/神经侵犯、分化差等)是“考虑”化疗,很多国内医生是不推荐化疗的。


晚期癌症是被过度治疗最多的领域,很多情况下就是以药物为主治疗,不考虑手术。上海某胃肠外科名家“四处拦刀”就是说的这个事情,术前已明确诊断存在远处转移,就不要探查性手术,没有急症也就不姑息性手术,于生存时间有益吗?还有恶性度很大的肿瘤,比如胰腺癌、胆管癌、胆囊癌能手术的情况很少,有些病人做完活了两三个月,是不是要反思一下?

还有些病人已到了临终前姑息治疗阶段,简单地说以人不难受、舒服为原则,包括治疗也是这种目的。插管、升压、输血、输蛋白等强烈治疗来延长病人生存时间,病人很痛苦,大多时候也延长不了多少时间。国际上对待这种情况是不刻意延长病人生存时间,也不随意缩短病人生命。


那么,如何避免癌症病人被过度治疗了呢?怎么治疗是大多情况下是家人、医生的共同做出的决定,有时也有病人的意见。家人对所患疾病能有一些了解最好,理解医生所说的,因为癌症治疗标准方案很少,医生不会轻易地放弃任何人的生命,会讲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决定权在家人、病人,很多家人认为手术、或其它治疗能“尽心”,家人是“安心”一些,但对病人就不一定好了,因此建议家人、病人“懂”的多一些。

再是治疗建议找专科医生,非专科医生对疾病的认识可能不全面,甚至偏差,有些医生年龄确实不小,不专业也就不要随意下结论、定方案,影响的是病人生命。大多医生是不反对病人寻求第二诊疗方案的,也可综合意见而定。我是 ,感谢您的阅读!


刘永毅医生


今天有个比较遗憾的病人,才60岁,左手无力三天,磁共振发现脑转移瘤:

很遗憾,他已经是肺癌晚期,没有根治的机会了。像这种情况,只能尽量延长寿命,不建议采用过激的治疗方法,不建议过度治疗。

过度医疗指的是,医生违背医学规范和医学伦理,给病人进行不必要的治疗,浪费医疗资源,也不能令患者获益,并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很多中晚期癌症病人,身体比较虚弱,经济状况也有限,一般就不主张过于激烈的治疗手段。

怎样避免过度医疗?

必须强调一点:避免过度医疗不等于不治疗!

很多老百姓认为癌症根本治不好,坚持下去就是人财两空。其实有两点完全可以做到很好:

1.查出癌症先确诊

比如肺内有阴影,先通过支气管镜或者经皮肺穿刺,明确是否为肺癌,以及病理类型和免疫组化,为是否治疗提供依据。

医院是见证人性的地方,有些子女连确诊的费用都不舍得花,几个孩子相互扯皮,最后带老人默默离去,甚至骂骂咧咧扔下一句,医院真黑!医生真黑!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但这样转移矛盾泼脏水,终究是不对的。

2.确诊以后,咨询医生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大概的费用是多少?量力而行!

像这位脑转移的病人,很多靶向治疗效果不错,头部还可以采用局部放疗。

如果花费两三万,能为老人延长寿命一两年,这笔账还是划算的,也不至于人财两空。这样的例子是有很多的,甚至有些老人能坚持三年以上。



至于靶向药物耐药后,需要换用那些更加昂贵的新药,对一般的农村家庭而言,放弃治疗也是情有可原的……

我们可以期待时代进步更快,有更多更便宜的药物出现!


影像科豪大夫


癌症的患者,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都是存在的,过度治疗会导致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治疗,大家都知道,无论是手术,放疗还是化疗,对身体都会有一些损害的,如果不需要接受治疗的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治疗,就是过度治疗,不仅对患者的身体有害处,还会增加患者的费用。所以,患者不能接受过度的治疗。如何避免过度治疗呢,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每一种癌症都有与之对应的临床指南,最权威的是美国NCCN癌症治疗指南,还有欧洲的癌症诊疗指南。美国和欧洲的患者,体质与国人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所以,国内也有专门的癌症诊疗指南。指南规定了癌症的诊断,分期,治疗和复查原则,根据患者的肿瘤分期,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案也就知道了。

但是,指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不断有新的治疗方法,新的临床数据涌现,所以,临床指南每年都在更新。所以,医生们也要时刻学习,与时俱进,按照临床指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临床指南是死的,人是活的,患者不可能按照书本或者指南来生病,需要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例如患者的体力情况,既往治疗情况,既往有没有心肺疾病,合并症,既往手术史等等。还要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条件,承受能力等等。

临床指南是我们的指导纲要,一个好的医生,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恰当的治疗手段。

现在的治疗方案,是根据群体数据制定的,例如某一种化疗方案,有1000名患者参加临床试验,化疗组500例,不化疗组500例,化疗组的生存率比没有化疗组绝对值提高了5%,差别达到了统计学意义。那么,根据这个临床数据,化疗可以显著提高生存率,所有的患者都要接受化疗,这些意见会写入指南。然而,实际上,在这500例化疗的患者当中,不是每个人都能从化疗中获益,可能有100例甚至更多的患者,尽管接受了化疗,但是生存期并没有延长,那么这部分患者就是过度治疗了。

现阶段,我们还无法精准的预测,到底哪些患者对化疗敏感,哪些患者对化疗不敏感。在未来,我们希望通过基因检测,寻找对化疗敏感的基因,预测哪些患者接受化疗可以获益,哪些患者不能获益,做到真正的精准化治疗。


普外科曾医生


癌症过度治疗在临床上确实是存在的,而且不是个例,这其中有医生的原因,治疗前对病人整体评估不足;也有病患方面的原因,强烈的求生欲望让不少病人和家属病急乱投医。

去年曾收治一个肺鳞癌晚期病人,病人经历了漫长的放疗和化疗过程,后疾病进展出现呼吸衰竭,病人肺功能和营养状况都极差,可以说已经是终末期了,但家属仍然不能接受现实,在外院自行购买了安罗替尼并给病人吃,劝说也无用,结果病人吃了3天药就去世了。病情到这个时候还给病人吃靶向药物,明显就是过度治疗了。其实有时候家属需要理性理智一点,要坦然接受现实,当疾病发展到无法控制,病人极度虚弱的时候,需要的是家人的陪伴和点滴的温暖,而不是找什么药试图去扭转疾病发展。

最近听说老家有个远方亲戚去世了,还蛮惊讶的,因为年前还看到他说确诊食管癌准备去开刀,当时精神状态很好,说话中气十足的,没想到这么快就走了。看了一下他的出院记录,得知手术前CT上就显示除了食管癌,肺部有磨玻璃结节,怀疑早期肺癌,于是手术时一并切除了,术后病理提示肺部为转移灶。术后一个半月做PET-CT发现不仅肝脏多个转移灶,纵膈和腹腔也有多发淋巴结转移。又过了半月准备在肿瘤科化疗的时候查胸部CT发现肺部两个空洞,考虑是结核所致,后来肺功能逐渐下降出现呼吸衰竭。这个病人如果当初不选择手术,可能生存期不会这么短,手术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巨大的创伤,术后身体整体机能下降,免疫力低下,身体基础较好的人一般经过一个月的调养能够恢复,而如果本身身体状况很差,病情又比较晚的话,手术有时候会雪上加霜,肿瘤不仅爆发式生长,还会引起其他感染性疾病出现,比如这个病人在免疫力极度低下的时候结核出现活动引发空洞出现。

“过度治疗”的根本原因是错误观念误导,是“以病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要知道癌症是个全身性疾病,并不是切除了就没事了,也不是用超大剂量化疗和放疗,癌细胞就全部杀死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治疗方式对癌症病人来说是不利的,所以现在的治疗理念是强调规范化的个体化治疗。手术也好、化疗放疗也好,都是双刃剑,使用前需要严格的评估,预测利弊。家属有时候也不能急躁,不要总想着要医生用尽一切办法把体内的坏细胞赶尽杀绝,要知道任何一种治疗都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有时候治疗温和一点,步子迈小一点,对病人的体质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更有益处。对于晚期癌症的治疗,除了设法延长病人的生命以外,更要关注病人的生存质量,这应该是治疗肿瘤的宗旨之一。

如今随着体检的普及,很多人发现有肺部小结节和甲状腺结节,尤其是肺部小结节,门诊咨询的肺结节病人问的最多的就是,这是不是肺癌,要不要切除,要知道肺部小结节以良性居多,没有任何证据高度怀疑是恶性之前,不要随意动刀,定期复查随访是关键。不然,白挨一刀,不仅身体受了创伤,而且以后肺功能也会受影响。

癌症过度治疗不仅浪费医疗资源,也会让病人背负沉重经济负担,最后人财两空。所以作为医生要摈弃生命不息,化疗不止的落后理念,作为家属和病人有时候要更坦然的面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不要病急乱投医。


胡洋


三个要点:一个理论逻辑,一个自我判断,一个个人自信。

一,理论逻辑要点

现有任何治疗手段,都不能灭杀干净癌细胞。尤其不能清除癌干细胞。

这是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的真理。

手术切除,不能彻底清除循环系统的癌细胞。放疗化疗也不能100%灭杀机体中的癌细胞。

而剩余癌细胞,就是转移复发的种子!

癌症的治愈,不是依赖于癌细胞灭杀如何,而是决定于机体活力免疫力良好与否,以及致癌伤害清除与否。

这也是临床实践证明的真理!

这样的话,癌细胞总会存在,逆转与癌细胞存在与否无关。——这就是我们不必纠结于要实行多么强大的剂量放疗化疗的根据,更是我们坚决杜绝过度治疗,破坏机体活力的根据。

二,自我判断是否过度的标准

1,从开始治疗,到任何阶段,个体感觉不能体力精力日益下降,走向崩坏。

2,胃口食欲要有基本正常,不能丧失而后导致情志低落。

3,应当始终能够应付工作生活事务,不能经过治疗失去基本生活能力。

这是最起码的标准。比这个再严重一点,就是严重的过度治疗。那不但毫无意义,而且必定导致癌症反扑进展。

化疗会加速转移,化疗减半不会影响寿命。这都是英美最新研究结论。这由不得我们不信!

三,你要时刻确信,癌症的逆转完全依靠的是机体活力免疫力良好

这个是以心态良好、心理平衡为基础,以个人饮食起居正常、工作生活正常为保证的身体机能状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癌症,任何阶段,都有逆转的可能。

所有抗癌成功的例证,都是这个经验。这更由不得我们不信!

逆转癌症:避免过度治疗,然后机体活力四射,基本都能实现。

回答如上。


春雷滚滚2


癌症是可怕的,尤其是晚期癌症。随着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人们对癌症也重视起来。但遗憾的是目前癌症的治疗还没有大的突破,对于晚期癌症即使投入再多金钱也救不回一条命,因此如何避免癌症过度治疗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早期癌症,务必积极行手术治疗,越早越好。对于晚期癌症,应该视情况而定。例如现在对肺癌的研究较为透彻,药物也有很多选择,尤其是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的面试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对于这类病人,建议听从医生建议规范治疗。对于有些癌症如肉瘤、肝癌和胰腺癌如果发生转移,可以选择的药物很少,又比较昂贵,关键是效果很差。建议以对症治疗为主,比如止疼和营养支持。我觉得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应该优先考虑患者的生活质量,量力而行。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喜欢就点个赞吧!


汪医生小课堂


癌症过度治疗的现象在临床上确实是存在的,其成因有一些区别于其他疾病的特征,造成癌症过度治疗的因素既有癌症医学发展的客观原因,又有来自社会、医生、患者等多方面的因素,如癌症医学发展的局限性、固守陈旧的医学模式、规避风险的防御性医疗、患者缺乏理性的治病期望、制度缺陷与道德缺失等。那么,如何避免癌症过度治疗?

(1)制定双向的诊治规范

制定双向诊治规范除了确定“该做什么”之外, 还应规定“不该做什么”,明确哪些医疗行为不应发生, 一旦发生就可以认定为过度治疗。这种双向规范将能更明确地对癌症的过度治疗进行界定。

首先,应转变以牺牲器官求生存的治疗理念, 在癌症治疗中应大力发展微创手术和“量体裁衣”, 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保证患者生存质量。其次,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一些癌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观点现在看来未必正确。一些癌症与其他疾病不同, 过于积极的治疗并不一定恰当。再次,癌症治疗应由传统的经验医学模式转变为循证医学与个性化治疗相结合的模式。循证医学为癌症治疗个体化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方向和指导, 而个体化原则在寻找循证医学证据的过程中不可或缺。

(3)提高医者的人文意识与医德修养

现代社会的医生不应只关注肿瘤, 更要关注肿瘤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要考 虑到患者在生理、心理、经济等各方面的承受能力。 对于已失去治愈希望的晚期癌症患者,应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的基础上, 采取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手段, 实施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方案。此外, 医务界还应注重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德修养, 通过榜样教育或警示教育, 让医生坚守医德底线。

(4)改变信息不对等的状态

应加强癌症的科普宣传教育, 努力改变医患之间信息完全不对等的局面,让患者由被迫接受, 到有理性地主动选择。引导公众逐步树立起正确的疾病观念、健康观念和医治观念,了解各种医疗的利与弊, 明白医学也有局限性, 在求医过程中保持科学、冷静的头脑,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理性治疗、理性用药,走出医疗消费的误区,尽量减少那些不切实际的标准和要求”,从需求方减少过度治疗。

(5)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医疗服务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

我国正在积极深化医疗体制改革, 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通过尝试医药分离、提高医疗服务收费等,切断医务人员通过提供服务量追逐经济利益的联系,以杜绝或降低供方诱导需求。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医疗服务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医务人员靠高超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取得较高报酬, 才能从根本上制约过度治疗中的“潜规则”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