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吃苦”,是給他們真正的愛?沒意義的“苦”只會害苦孩子

今年4月,香港富二代霍啟剛在微博發帖,聲稱和妻子郭晶晶帶著兒子到香港鄉下體驗了一下如何插秧,教育兒子親身體會勞動的辛苦。在微博中還有配圖,一家三口卷著褲,腳在泥濘的地裡勞作,看小孩的樣子,也是蠻認真的。此消息在網上迅速發酵,有人認為這是富二代帶著富三代在作秀,沒有實際教育意義。也有人卻點贊,認為這是一種“吃苦教育”,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讓孩子從小知道資源來之不易。

讓孩子“吃苦”,是給他們真正的愛?沒意義的“苦”只會害苦孩子

半年多時間過去了,現在冷靜下來回顧此事,還是有進一步思考的意義,前蘇聯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必須讓孩子知道生活裡有一個‘困難’的字眼,這個字眼是跟勞動、流汗、手上磨出的老繭分不開的,這樣他們長大後,才會大大縮短社會適應期,提高耐挫折能力。”

那麼,在當今社會背景下,讓孩子“吃苦”,是給他們真正的愛嗎?“吃苦教育”的意義究竟何在?刻意地讓孩子受苦,會讓孩子們感到自卑嗎?想弄清楚這個問題,需要先想明白,為什麼很多家長都喜歡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

一、為什麼很多家長都喜歡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

小時候,就聽老人常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輩輩傳承下來的理念,始終在影響著一些家長,他們認為,孩子就應該從小吃一些苦頭,才能長記性,他們認為,孩子經過“吃苦教育”後,可以養成許多良好的習慣。

1、通過“吃苦教育”來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磨練堅韌的意志力

這些家長採用的是反證法,如果從小就讓孩子生長在蜜罐中,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時間長了,就會消除孩子的意志力。這些孩子從小缺乏吃苦的精神,遇到困難不會主動想辦法去克服,而是求助於家長或者其他人,沒有主見和意志,這樣的孩子怎麼能成大器?因此,從小就要進行磨練意志力的訓練,其方法就是各種“吃苦教育”。

讓孩子“吃苦”,是給他們真正的愛?沒意義的“苦”只會害苦孩子

2、通過“吃苦教育”來培養報恩心理,珍惜父母的勞動汗水

某些家長抱有一種心理,想要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明白,自己為孩子所付出的心血都是不容易的,而孩子也應該在生活中吃點兒苦,才能設身處地地體會到父母的難處,從而產生同理心,更加心疼父母,增加家庭的親情。

3、通過“吃苦教育”學會獨立思考,從小建立自立自強的意識

包括一些成功人士如李嘉誠、董明珠等都曾奉行“吃苦教育”,李嘉誠鼓勵兩個兒子從小利用課餘時間做兼職而賺零花錢,董明珠則不惜讓孩子為了坐一塊錢的公交車而在風中多等半個小時。他們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從小學會如何做人,建立自己的世界觀,不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讓孩子“吃苦”,是給他們真正的愛?沒意義的“苦”只會害苦孩子

毋庸置疑,家長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但在實際操作中,也要考慮到孩子們的幼小心靈的承受能力,避免好心辦壞事,不但沒有達成以上三個目的,還在孩子的心裡留下陰影,產生自卑心理。

二、吃沒意義的“苦”,只會讓孩子更自卑

凡事講究方式方法,多數家長沒有經過正規的家庭教育培訓,只是一味地從自身的想法出發,而讓孩子吃了一些沒有意義的“苦”,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承受不利的心理影響,嚴重者還會更為自卑。

1、家長自己開豪車做美容,卻一直給孩子灌輸“家裡窮”的理念

教育的一項基本原則就是“身教”,本來家裡經濟收入還不錯,卻為了達到“吃苦教育”的目的,有意識地在各種場合給孩子灌輸“家裡沒錢”、“這些東西買不起”等不現實的話語,而孩子親眼看到爸爸開車上下班而不去接送自己,媽媽去美容院做spa而不給自己買新衣服,久而久之,父母容易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孩子的心理也會扭曲而自卑。

讓孩子“吃苦”,是給他們真正的愛?沒意義的“苦”只會害苦孩子

2、為了貫徹自己的“吃苦教育”而對孩子進行肉體或者精神上的折磨

家長們為了灌輸“苦盡甘來”的一套理念,不顧孩子弱小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不顧忌自己的言語,看到分配給孩子的家務活還沒有幹,孩子的房間也沒有收拾,就去打遊戲,就開始嘮嘮叨叨,舉出別人家的孩子來數落自己的孩子,看似無心的一些話語,卻是會在孩子心理上留下烙印,反而更加抵制父母的下一步措施。更有甚者,某些家長採取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孩子,會使孩子做事縮手縮腳,產生自卑心理。

3、將“吃苦教育”與“快樂教育”對立起來

比如在對待堅持學習這件事情上,某些家長會說,學習就是要吃苦,就是要花時間做枯燥的題,而不是引導孩子激發對學習的興趣,從內心讓孩子在學習中體會到樂趣和快樂。再比如,有些家長為了儘早鍛鍊孩子吃苦的精神,不去考量孩子的身體承受能力,過小的年紀就洗全家的衣服,使得孩子體會不到父母的愛,從而產生自卑心理,性格發育不健全。

讓孩子“吃苦”,是給他們真正的愛?沒意義的“苦”只會害苦孩子

每件事情都有兩面性,在“吃苦教育”上也不例外,並不是說不建議要孩子不吃苦,而是要採用一些正確的方法來實施,只有方法正確,才能幫助孩子形成健全的心理,更為健康地成長。

三、家長應該如何正確的運用“吃苦教育”

每一種方式都不是萬能的,或許別人家實施較為有效,在你家裡卻做不下去,這個就需要家長認真思考總結,根據自己孩子的個性和家庭具體情況,運用恰當的方式,量力而為。

1、建議父母主動與孩子一起吃苦

剛才已經提到,父母的“身教”尤其重要,不能想象,一對自己時刻在享受的父母,能夠培養出一個能“吃苦”的孩子。想要孩子磨練意志,堅持做好每一件事,家長就必須要拿出時間來陪孩子,比如跑步、打球,設定好每次活動的目標,如果沒有達標,家長也要陪著孩子一起“受罰”,通過自身的行動來影響孩子,從而建立起堅韌不拔的性格。

讓孩子“吃苦”,是給他們真正的愛?沒意義的“苦”只會害苦孩子

2、循序漸進點滴積累,不可急於求成

沒有事情是一蹴而就的,登泰山也需要一步一個臺階地上。進行“吃苦教育”也不能想起一陣子就做,過一陣子就忘掉。家長可以制定一個小小的計劃,比如,孩子從幾歲開始洗自己的衣服,可以先從小件的內衣開始,逐漸擴展到外套;進行體育鍛煉時,也可以先從趣味性較強的球類運動開始,逐步擴展到較為枯燥的跑步、游泳等等。做超過孩子能力的事情,只能帶來拔苗助長的嫌疑。

3、尊重孩子的意願,但在關鍵原則上不做妥協

現在的孩子見識都比較廣,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也較強,遇到一些事情後,會有自己的想法,此時,家長不能太過“家長化”,而應該先注意傾聽孩子的想法,若有道理,則支持,若只是藉口,就要斷然拒絕,並且要讓孩子明白自己拒絕的原因所在,同時要告訴孩子,有些事情是提前約定好的,就應該堅持到底,而不能半途而廢。

讓孩子“吃苦”,是給他們真正的愛?沒意義的“苦”只會害苦孩子

若想培養出具有獨立意志的孩子,家長們需要多花心思去了解孩子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多和孩子進行溝通,也要讓其明白,人生成長過程中是需要吃苦的,在最後關頭堅持住了,勝利就會屬於孩子。

從心理學上講,沒有人願意吃苦,因為吃苦往往能給人心靈巨大的衝擊,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變得自卑。即使長大後擁有了眾多資源,也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內心也無法坦然接受。因此,家長在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時,一定要注意前期的鋪墊工作,讓孩子的心理上有時間能夠接受家長這樣做的初衷和想法,和孩子一起面對所遇到的困難,一步一個腳印地實施。

今日話題互動: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大家對於“吃苦教育”是什麼樣的態度呢?你們是如何進行“吃苦教育”的呢?歡迎一起分享你們的觀點和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