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什麼情況下才能大徹大悟?

每天一學習


人在低谷時能大徹大悟,摔的越狠悟得越透。



人越富裕或地位越高很多事情越難看清,同樣一個人走運時與低谷時,人家對你的評價和態度截然不同。

從高官到到平民,從前圍著你團團轉人也不再圍著你轉了,留下少數走得近的人才是最值得深交的,值得珍惜。


如果一個人突然從富裕到一無所有,曾經稱兄道弟的朋友沒見幾個了,有很多朋友你找也找不到了。這時候你才會大徹大悟,曾經一切都是交易,失去了交易價值人家自然要退出了,只有一些善良的親人和朋友才不會離開你。

其實這並不是一件壞事,經過大浪淘沙,留下來的都是精華,應該值得慶幸。


彩霞


大徹大悟就不是一個嚴格的標準,怎樣才算大徹大悟呢?我不知道你的期望值,但我每次經歷一件事都感覺自己成熟了很多,看一本好書也感覺自己受益匪淺,與成功者的一次交流也感觸良多,人生本來就是一次修行,我不追求大徹大悟,我只想一年好過一年!



農民老魏


忍不住回覆一下!大徹大悟絕對不是好的體驗、經歷過愛情的背叛、經歷過醫院的絕望、經歷過家中父母癱在床上四年兄弟反目成仇、更是跟理想和夢想漸行漸遠、最好的朋友離世!心碎心痛麻木、看透世情人情缺卑微的活著!


宋玉永恆


人在落魄的時候,最能見人心,大徹大悟。正所謂順境交朋友,逆境認清人;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難。在你最為落魄無助的時候你會發現,一些所謂的“朋友”,會避而遠之,真心朋友沒有幾個。

落魄一次,你才會看透人心,“窮在鬧市無人問,畗在深山有遠親”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有高潮亦會有低谷,得勢時切勿得意忘形,逆境時從容面對一切,必定守得花開見月圓。

人,在分開的時候,才懂得對方的好。人往往在得到的時候不懂得珍惜,把他人對自己的好,總以為理所應當,在家威風稱霸王,傷害你身邊最親的人,對阿諛奉承的陌生人言聽計從。距離產生美,分開甚是想念,失去才幡然醒悟,悔恨不已。就算關係再鐵,脾氣再好,忍受時間長了,也會因忍受時間長了,會有忍無可忍的一天。不要挑軟柿子捏,欺軟怕硬,應該一視同仁,對人真誠。

人,在退位後,方知人冷暖。

人在位時,威風八面,呼風喚雨,前呼後擁,眾人敬仰;退位後,方知人情冷暖,人走茶涼,牆倒眾人推。患難見真心,日久見真情,真朋友,假朋友,一眼看明白。人的際遇不同,成功有早晚,做官一陣子,做人一輩子,看清對方,靠利益營造的朋友圈,註定不能長久,活在當下,放眼未來……





無用20


首先得定義什麼是真正的“大徹大悟”吧?還是“大徹大悟”的人經歷不同“悟”得真理也不同?以前看過古代日本絕世貴族美女千代野毀容出家最後開悟的故事。她經歷了家族興衰,毀掉絕世美貌的痛苦,30多年參悟禪機的苦行寂寞,直到她59歲的一天明月當空的晚上,照例提著盛滿水的木桶往寺裡走,這天的月亮很美,圓月在水中搖晃。她若有所思的、靜靜的欣賞著,突然間,那破舊的桶箍斷了,水桶打翻在地,水漏光了,水裡的月亮也消失了。而千代野,也在此刻頓然開悟了,於是,她留下了那一首著名的禪詩:《無水也無月》。

“這樣的方法和那樣的方法

  我曾竭力使水桶保持圓滿

  期望脆弱的竹子永遠不會斷裂

  然而頃刻之間,桶底塌陷

  從此再也沒有水

  再也沒有水中的明月

  而我的手中是—— 空 ”

千代野開悟了,她後來在圓覺寺成為了佛光禪師最得意的門徒,在晚年繼續了禪師的衣缽,開創了京都尼寺五山第一的景愛寺,建立了當時最有名望的女眾道場。

這世上真正大徹大悟的人應該不多,但是在某些人或事上想開的人應該不少,比如不再過於執著,順其自然隨遇而安等等。



許溧蕙


人通常在失去後會大徹大悟

失去愛人,失去仇人,失去金錢,失去健康,失去權利,失去地位,從此一無所有,甚至孑然一身,都會讓一個人大徹大悟。

如果這個人什麼都有,基本不會大徹大悟,他會忙於追求俗世的物質和情感,很忙很忙,沒空放空自我。

賈寶玉的家族沒落,社會地位崩塌,愛人死去,連仇人也被流放了,寶玉光頭赤腳站在雪地大笑,來一僧一道人挾住寶玉而去,三人中有一人唱道: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遊兮,鴻蒙太空。誰與我逝兮,吾誰與從?渺渺茫茫兮,歸彼大荒。

一首“離塵歌”,唱盡了賈寶玉出塵出世之心,假如林黛玉還活著嫁給了他,賈府還是鐘鳴鼎食,二爺還是二爺,賈寶玉恐怕就不會大徹大悟了吧。


遼東灣熱雪


評論員張張:

大徹大悟:講的是一種心境。指的在某一時刻看透了空間中的一切,認為已經沒有什麼值得去追求了。只有真的領悟了其中的道理,才能達到真正的智慧,做一個真正的智者。才能做到碰到任何事情都始終心沉如水

有人說:只有擁有過,才有資格去談放棄與失去。只有學會了真正放棄與失去的人才有資格擁有。我堅信這句話是對的,古往今來,良言金句比比皆是,看似簡單,實則不然,真正做到天人合一的狀態寥寥無幾,堪布、活佛也是需要修心養性,在多少個日夜裡參禪。

人只有在失去了最在意的東西,才知道所有的事物都過往雲煙,才能回有所感悟。才能夠擁抱未來,珍惜現在。大徹大悟的人其實就是凡人,凡人就是過好平凡的每一天,真正放下了,內心就簡單,用心去生活,用經驗去感悟、去體驗。真正的大徹大悟就是歷盡千帆,歸來依然少年


首席投資官


每個人對待事物都有不同的想法和看法,有的人遇到人生低谷的時候,當度過那段艱苦的日子,之後他會對於人生大徹大悟,因為,只有曾經經歷過,曾經擁有過,才會有後來的醒悟。
對於人類最大的弱點就是貪嗔痴,有的人一生執著於此,為其奮鬥一生,老了才想明白,他究竟要的是什麼?

然而,有的人死到臨頭的時候,還在嘲諷這個世界,至始至終也不會醒悟,其實,他內心深處已經明白了,只是一切都已晚已!或者這就是人類的本性?

其實,要想做到大徹大悟也不難,最重要的就是把你的心淨化乾淨,面對困難可以從容不迫,面對誘惑可以淡定自如,面對失敗可以順其自然。



大徹大悟要做到幾個字“知足常樂”

當你生活困難的時候,不抱怨,不迷茫,不頹廢,你依然可以笑對人生。

當你擁有財富的時候,你要能做到,從容不迫,不張揚,不做作,不忘本,你一定要不改初心。

人生總要有大起大落。

生活總要經歷大喜大悲。

這才是五彩斑斕的人生。

生活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你說簡單,它就簡單,你說幸福,它就會幸福。

你說痛苦,它就痛苦,你說難過,它就難過。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f6c0008446632f578c6\

家有萌寶美潼


為人一生要做到大徹大悟,必須要從一個極端走到令一個極端時方出於真情。很多有才華的人,一生青雲直上,飛黃騰達,比如腐敗違法等,當他在受到法律嚴懲時,無不傷心落淚,悔不當初,在大徹大悟時,確悔之晚矣。不少作惡多端的人,忘乎所以,殺人稱霸,在槍決他時,十個有十個哭的,隨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悲,大徹大悟都是沒用的。反過來講由壞變好的也有,有一些人把世界看得一片黑暗,只有仇恨,沒有友情,窮困潦倒,在絕望時確得到社會的資助,從此發了起來,他才大徹大悟,發現社會是公平的,周違的人們也是友好的。這種大徹太悟的結果最好。


縱深968


看到這個問題關注度這麼高,足以說明智慧對人們的吸引力。

因為這屬於一個哲學問題,所以“兒童哲學啟蒙”也試著討論一下這個問題,算是拋磚引玉。

開門見山的說,徹悟是看透、參透和領悟世事事理的狀態。大徹大悟就是對世事事理徹底醒悟和覺悟。

徹底醒悟和覺悟,往往就意味著一個人對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了熟於心,不會再把自己的主觀意願強加於這個世界,這是因為——

順應規律,意味著最高的自由。

由此可見,徹悟是一個人的理性認知不斷積累飛躍的結果,沒有這個積累的過程,就不可能徹悟,儘管這是感性認知無法企及的,但感性認知是基礎,又感性認知到理性認知的昇華是目前所知人類所獨有的意識活動的結果。

從這個角度來說,徹悟並非無緣無故就可發生,它源於人與世界、人與自我的互動,它藏在一個人的意識活動中,外化於一個人的言談舉止上,是人們理性思考的結晶。徹悟的結果就是對客觀規律的深刻體味、認知、把握以及彼此共存的相融。

徹悟的發生源於一個人對世界和對自己、以及二者之間關係地不斷體味、探索、思考、認知、總結、反思、……等過程,其結果只有兩種——

要麼你的意識塑造你;

要麼你塑造你的意識。

能徹悟者,是前者還是後者,不言而喻。

問題在於,徹悟是量變到質變的積累,這一積累又是人與自我、人與世界互動的結果,是經過探索和思考之後,認知和順應規律的過程,那麼又如何能做到這一點呢?

其實,只要我們放眼望去,看看周圍這個世界,細心思考反思便可知徹悟往往“源於靜,止於躁”

這是因為——

靜生慧;躁生愚。

任何力量的吸收過程都是“靜己而吸”的過程,任何能量的釋放過程都是“躁己而釋”的過程,沒有前者,後者必然無物可釋,久而久之,空虛就是必然的結果——

越空虛,就越想獲取;

越想獲取,就越想立竿見影;

越想立竿見影,就越躁動。

形成這個“習慣”之後,能不能生“慧”不言而喻。

難怪古人會說“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一句話點透人生玄機。

所以,徹悟是一個人從感性認知向理性認知飛躍,獲取智慧的過程,這一過程往往又取決於一個人“靜”的能力

換句話說,當一個人想徹悟之時,就是需要先“靜己而思”之時

然後,才會發生後面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真正的徹悟,或稱大徹大悟是一個積極的過程——

積極的好奇、探索、思考、求解和不斷嘗試實踐的過程,而不是消極避世的過程。

這是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在各種環境中不斷實踐才能求得真知,萬物皆如此,人的認知規律亦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