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習慣是初學書法的大忌?

馨泉丁毅書法工作室


我曾與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某前任領導有過接觸,談到書法,她說喜歡寫草書,原因是“草書簡單”,筆一拖線條就出來了。

額的個神啊!

學習書法,最最忌諱的就是對書法缺乏敬畏之心!!!不臨帖,不講法度,信筆而書。

“有的領導幹部楷書沒寫好,直接奔行草,還敢裱了送人。”

這是某次會議上,以打老虎出名的領導的講話,說的就是那些不講規矩、不習法度的人。

書法之所以成為一門藝術,很大的原因在於它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有一套嚴謹的規則和法度,其一筆一畫都有自身的規律,而絕不是像某些人所說的“簡單”。

練習書法一定要臨帖,這正如我們學習任何學科、從事任何工作,首先要搞清其規則一樣。開車要先懂交通法規,開公司要先懂《公司法》,而書法的規則和法度則都在古人的經典法帖之中。

所以說,不臨帖、自以為是、信筆而書,實乃學習書法之大忌。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初學書法,應有五忌。五忌不絕,功必不成,學無大益。

一是臨不進帖。初學書者,多從楷書臨摩入手。臨帖如拈針刺繡,費眼累手搹屁股,枯燥而極易倦怠,由點畫到結構,由形貌到神采,邈邈且漫長。於是臨著臨著就不規矩了,固癖動作也來了,時不時的夾帶一些個人色彩。此為第一忌。


二是見異思遷。剛開始時學柳楷,學了段時間發現歐楷更有範,於是棄柳學歐。學歐一段時間,又感覺趙楷更有味,於是棄歐再學趙。得隴而望蜀,小猴子下山,沒有恆心定力,註定會一式無成。此為第二忌。



三是一曝十寒。想學藝精又不願勤勉刻苦,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練一陣丟一陣,堅持不下來。這就像續薪燒水,燒一把火,斷歇兩個時辰,鍋裡的水是永遠也燒不開的。此為第三忌。



四是淺嘗輒止。不夠謙虛謹慎,小成則喜,臨讀法帖望文生義、蜻蜓點水,走馬觀花、求其大概。初學貴專貴深,搞熟搞透一招一式,遠勝過流於皮毛的書學百家。此為第四忌。



五是急功近利。筆墨章法還只是一知半解,臨摹的功夫還沒過關,就想自開門戶揚名立萬,根基不牢地動山搖,不僅難有建樹成就,往往更易走火入魔,甚至淪為江湖醜書。此為第五忌。





抱庸妄談。


抱庸詩書


中國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因為中國書法是在中國文化裡產生、發展起來的,是貫穿中國文化的核心傳統藝術。現代人學習書法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日常的漢字記錄方式已經被電腦鍵盤和手機錄入,甚至是語音輸入說代替,一般人用硬筆寫漢字的機會都很少了,更不要說用毛筆。而書法的主要創作工具就是毛筆、宣紙,所以書法學習要圍繞毛筆的特點展開,簡單來說,一是要掌握毛筆的特性,二是要掌握行筆的方法,三是要掌握字的結體姿態。


下面具體來說初學者容易犯的一些錯誤或者忌諱。從大的方面來說,一是格局低下,江湖氣重,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不肯下功夫臨帖,或者不會臨帖,無法真正領會書法的最核心的字法、筆法;二是朝三暮四,沒有恆心,書法學習首先要專一,深入學習某一書法家的某一帖,學的越像越好,這個就是書法家的底子和基礎,也就是字的出處,這個很重要。在專精一家的基礎上再廣泛涉獵,博採眾長,形成自己的特點。從小的方面來說,學書法不能有一些硬傷,一是簡繁不能混用;二是字法不能錯,對於沒把握的字要查字典,楷書、行、草千萬不能自己創造字體,篆書實在查不到的可以根據偏旁部首的篆字寫法湊字,但要少用,所以一般篆書創作字數都不多;


三是筆順不能錯,特別是全新行草書的筆順要搞清楚。


張偉評論


不談那些一曝十寒和經常換貼的,就談一個人一直臨一個帖子的大忌,我覺得是還沒單字精臨,就不斷的節臨片段或者同臨,這樣就完全等於在抄字,不是練字。反覆練一個字的時候才會覺得這個字自己要不斷改進。看起來這樣練字很慢,實際上是最快的。

自己的心得體驗,分享一下


日色冷青松yf


關鍵是格調和高雅的欣賞水平的高低。也就是眼光的層次感。知道那個好,那個不好。這是寫書法的一個人最重要的。

我們這裡就有一位書法協會常務付會長。說起來頭頭是道。什麼體都能寫一下。但是一看就是 毫無功底。實際上就是畫字體。形式上像個字。實際上差之千里。用行內的話說,還沒入門。

這種人大家都還不好意思說。由他去吧!


森林野狼30801284


眼饞別人學書法而自己沒有學習習的決心,也不想受苦,這樣的人是學不好的。


墨緣齋主任炳進


三心二意,眼高手低,心猿意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