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有多不省心?有什么好的办法?

宝黛钗凤琏平尤


我的观点:你的孩子有多不省心?有什么好的办法?你的孩子不省心,可能是你操了过多的心,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男孩相比女孩调皮捣蛋一些,主要适当引导,办法还是有的。

一、别对孩子不放心

1.孩子从哇哇下地那一刻起,做妈妈的就开始不省心了,过度的担心孩子,怕孩子这怕孩子那。有些孩子天生就活跃好动,家长们总担心摔跤。尤其到了上幼儿园要第一次离开身边,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吃饭吃不饱,睡觉睡不着;担心孩子有没有被别的孩子欺负,老师有否发现;担心会不会自己离开幼儿园不见了。

2.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好了,物质生活提升了,但依赖性强,自理能力比较差,原因是父母平时宠爱孩子过多,缺乏生活锻炼能力。孩子三岁左右开始好多事情该学会自己动手,例如吃饭、刷牙,穿鞋,穿袜子等等,这些事情父母大可必包办,别总是对孩子不放心,而是从小培养孩子,学会要放手让孩子去做他们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






堂哥一家离开家乡到外地做服装生意,孩子很小的时候是奶奶帮忙带,到了上幼儿园的时候,完全学会了自己穿衣服,穿鞋子,刚开始奶奶帮一下,多几次不用奶奶帮忙,到了上小学,不用奶奶照顾他的日常,这是由于堂哥从小教他,说爸爸妈妈要很早出门摆摊。晚上不按时回家,让他学会照顾自己。奶奶老了又有病。所以孩子早早学会了照顾自己的技能,如果堂哥总不放心,不尝试,或许他孩子会是另一个状态。

3.孩子玩的玩具必须从小教会自己收拾东西。很多家庭的玩具多到数不胜数,孩子一下子全部翻出来,这玩玩,那玩玩,然后就由大人来收拾。一天下来,就算是全职妈妈也会忙的团团转,光是跟在孩子后面收拾东西就够你累得慌了。家长不管孩子收拾得如何,教会孩子做,放手孩子做,才会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英国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说: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二、给予孩子独立

1.孩子是独立个体,不会永远在父母身边不离开的,学校组织的活动,或团活动,或其它出门的旅游活动,放心让孩子去参考,独立完成任务。

2.家长要出差或短时间旅游,别担心这样那样,要相信,你不在孩子身边,地球照样转动。尊重孩子,信任孩子,要想孩子成为一个省心的孩子,就别操一些不需要操的心,有需求时对孩子适当放手,相信他、鼓励他,给予充分的时间以练习掌握照顾自己的技能。





一个省心的孩子会是一个自信的孩子

3.孩子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家长不必样样参考其中,有时大人的好奇心往往会成了阻碍孩子成长的伴脚石。只要家长放开双手,增强孩子独立性,他的能力得到提升,不害怕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帮助孩子纠正。

最后:我想说的是,要想孩子省心,家长就不要过多操心,适当放手,给予孩子独立生活,慢慢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省心的孩子。如果你有不同建议,欢迎留言探讨!

【我是小凌云,喜欢写作,从现实的生活中不断增值自我,欢迎大家关注!谢谢!】


小凌云


为什么你家宝宝不省心,因为你操了太多不该操的心

1 年前

我一向认为小孩不管多小,他都是独立的个体,是一个“人”,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不是一件“物”。所以从他能表达自己的需求开始,也就是从出生开始,当父母的就需要学习把小孩当成“人”,尊重他、回应他、创造他成长过程中练习生存技能的环境。

虽然我当妈的这几年很多时候做得并不好,甚至是很差劲,但目前我家这个即将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是非常带得出去的:基本不打扰别人,自己吃喝玩、不需大人特别伺候,买东西知道取舍、只挑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等等---这么省心的娃应该归功于“放手”的养育方式。

1

睡眠

我家小朋友是剖腹产,出生后经历了奶粉 -->奶粉加母乳(白天亲喂、晚上瓶喂)-->全母乳(亲喂)的过程,为期一个月左右。前面二十多天主要由外婆照顾,之后我身体恢复了些就自己带。在没有完全接手的期间,我能明显的感觉到小朋友很恋母乳,似乎是天性想要和妈妈在一起,而只有喝奶的时候才能如此。

小朋友三个月不到的时候外婆回家了,而小朋友她爸工作比较忙,早上出门时小朋友还没起床、晚上回家时小朋友已入睡。所以小朋友大部分时间是和我在一起、对我很依赖。加上我是新手妈妈,虽然草草的看过几本育儿书,但对母乳这件事了解的还不够透彻,也没弄明白婴儿的睡眠特征,无形中给她养成了奶睡(喝着奶入睡,包括白天的短睡眠、夜醒后再次入眠)的习惯。

---这是不好的。给婴儿养成好习惯的正确的做法是:睡醒-喝奶-玩-睡觉,而不是睡醒-玩-喝奶-睡觉。并且,最好是从出生开始就睡婴儿床,不建议和大人一起睡,也不提倡抱着哄睡,最佳做法是小孩快要睡觉时把他放床上去,让其自然入眠,最多是轻拍一会儿哄睡。在这提醒一下新手妈妈爸爸,相信科学,多读育儿书,了解婴儿的睡眠规律,尤其是浅睡眠的相关知识,不要仅听信“经验之谈”或者“凭感觉”。

对,我错过了育儿过程中应该“放手”的第一件事:正确认知婴儿困了就会睡的自然需求及浅睡眠的表现(你们自己去查阅,才能印象深刻),不干扰其睡眠,不人为的养成奶睡、抱睡等不良习惯。这直接导致我非常长的一段时间身体累、心累,也不止一两次在深夜崩溃。

后来,我不得不接纳由自己的无知导致的糟糕状况,不得不让自己缓和焦躁的情绪。心态放轻松一点儿后,加之小朋友随着月龄的增长消化等功能的完善,睡眠有所改观。虽然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纠结她入睡所花的时间---超过一小时没睡着我就没耐心了、每天的总体睡眠时间---担心睡得不够多影响生长发育、睡觉的时间点---大半夜的醒来到天亮了也没睡着是闹哪样?

但目前状态是小朋友洗漱完毕自己爬到床上、自己盖好被子或毯子、自己一个人入睡。若说心得,就是放轻松,放开手,不强烈要求(越期望越容易焦躁),忘记时钟的存在。

2

离乳

当小朋友两岁多还没断奶时,不可避免的会听到一些闲言碎语:这么大了还在喂母乳呀,没营养了、该断奶了。听多了那些“好心”的劝说,我有些怀疑自己了,于是尝试了几次拒绝小朋友的需求,强迫她接受不喝奶、换成抱抱拍拍的入睡方式,但是,第一晚是折腾了很久睡着了,第二天找奶喝的次数明显增多、夜醒次数也超乎平常。我理解为小朋友缺乏安全感,以为妈妈变了、妈妈不让掀开衣服喝奶是不要自己了。因为几次尝试的结果表现都一样,我于心不忍,所以顾不得别人怎么看,把喝或不喝、喝到什么时候的决定权交给小孩。

然后经常告诉小朋友“已经长很多牙齿了,可以自己吃饭了,小宝宝才喝nie nie,你睡觉时妈妈会陪着”之类的“道理”,小朋友也逐渐有点明白了,后阶段基本只是晚上睡觉前喝一次,走个入睡的形式,之后过渡为约定好只喝两分钟然后抱抱睡,再后来就不喝了只是抱一会儿,拥抱着时小朋友拍拍我胸前、自己念叨“大宝宝吃饭,不喝nie nie”。就这么自然离乳了,即使后来我逗她、问说:要不要喝nie nie、真的不喝了吗?小朋友表示不要,我还小失落了一下。就这样,再也没喝过一次,彻底的自然离乳了。

所以,放手让小孩决定其依赖的期限,不催促、不强迫、不因舆论而动摇亲子相处方式,有耐心的引导,等他完全确认即使没有这种形式、爸妈依然是爱他的,他就不会再坚持需要这个形式了。效果会比你想象的更好。

3

吃饭

在小朋友能坐得稳之后,我就让她坐在餐椅上,给她一碗饭随她自己吃。最开始是手抓食物,脸上、手上、围兜上、餐椅上、地上,全是饭菜,天女散花一般。我没在地上垫报纸什么的,米饭粘地板呀,每顿饭后打扫都是一件麻烦事。

再后来,小朋友用勺子吃饭了。哎呀呀,勺子侧翻了,好不容易舀起来的饭菜又掉回碗里了。哎呀呀,偏了偏了,吃不到 --- 我在一旁看得那个着急哦,恨不得勺子有自动对焦功能,以便小朋友顺利的把饭吃进嘴里。哎呀呀,勺子掉地上了,换一把,掉了,再换一把,又掉了,还有一把,依旧掉地上了。。。那时候我忙着捡勺子、洗勺子、捡勺子、洗勺子、捡勺子、洗勺子。。。也真是有耐心。

再后来小朋友开始注意餐椅附近的东西,比如餐巾纸,抽一张扔一张,抽一张扔一张,因为我觉得掉地上的餐巾纸还能用来擦地上的饭菜、一次不需要那么多下次再用,也不算是浪费,所以let it go。等我洗好碗一看,餐巾纸只剩包装袋了。

忘记是天冷饭菜容易冷掉还是小朋友吃几口就不吃了之类的什么原因,改回喂饭了,但,是在固定的地方、专心吃饭。

再后来买了幼儿园那种小桌椅,给小朋友碗勺,让她自己吃。不想吃了?收掉。饿了要吃零食?没有。(但我下一顿饭会提前一点儿给她)不喜欢吃?哄骗着吃,吃在嘴里依旧不喜欢的表情,那就算了,大人还挑食呢,允许存在个人喜好,实在不愿意吃的放一边、其他的吃掉。吃不完?我以盛的饭量做判断,觉得的确吃不完的,可以剩饭。我家的吃饭原则是:以吃得愉快为目的,而不是一定要吃什么、一定要吃多少。

我家还有个小原则:即使准备好饭菜了,但小朋友正在专注的搭积木、画画、玩游戏之类的,那么我不会打断她要求她先吃饭。我觉得,比起吃饭不被打扰的完成一件事情更重要。所以我从厨房出来的第一件事是安静的先看看小朋友在做什么,而不是大声喊:吃饭了,快来吃饭---与其日后想方设法培养小孩的专注力,不如从小就维护好本来就具有的专注力。

在外吃饭时我会给小朋友翻翻菜单,同一家餐厅吃过几次后,她也能从菜单图片中找出自己想吃的。虽然自带叉勺,但她实在想用餐厅提供的餐具还是会满足她的愿望---让小朋友觉得是“和”(有主动选择权)我一起吃饭、而不是我“带”(被动接受全部)她吃饭。

另外,借助绘本的力量养成好习惯---自从给小朋友看了《肚子里有个火车站》,和她讲道理就容易多了,比如饭后不能马上蹦蹦跳跳,因为肚子里小精灵的火车会翻掉;比如零食不能吃太多,因为小精灵不喜欢吃、小火车装满了;比如稍微吃快一点儿,因为小火车在等装货、出发时间快到了。

长此以往,小朋友吃饭不需要我盯着,围兜也是自己戴上、取下,吃饱了自己擦嘴擦手,喝水漱口。

看到小区里那些追着在玩耍的小孩们喂饭喂水果的家长们,真想跟他们说:何必呢?吃饭,就应该在固定的地方专心的吃,不吃了就不要追着喂了。不要以大人的想法强迫他们吃,肚子饿了自然会找吃的,这是本能。不喜欢吃的自然会拒绝,这也是本能。放手,让本能作主,你都不让小孩有足够的过程学会自己吃饭、就断言他们不会自己吃,这是爱吗?这真的是爱吗?

4

穿脱衣

穿脱衣裤袜子鞋子,最难的是脱套头款的上衣,我家小朋友是最后学会这一项的。衣服宽松还能脱一个袖子、再脱一个袖子,再往上完全脱下。衣服合身一点儿的没有空余空间,小朋友又还不会交叉双臂抓着衣服两边一齐往上脱掉。所以家长可以给小孩穿宽松一些的衣服以方便练习。

纽扣,小朋友也花了不少时间练习,我只示范过两三次如何解开和扣上。她最开始是解开了一颗纽扣,甚是开心。以为全部的都能顺利解开,卡住了,不让我帮忙,低着头一直研究,终于做到了,得意地向我展示:妈妈你看,我会打开扣子了!我会打开扣子了,妈妈你快来看!

“哇~,宝宝你真棒,你又学会了一件事,太棒了!”我很配合的以夸张的语气回应。

嗯,独自的学会一件事情的确很了不起。得到夸赞后越加想表现,即使花上十几分钟甚至更多的时间(这期间我都忙自己的事,让小朋友慢慢研究,不在旁边看着她干涉她)一次、两次。。。多次练习后,纽扣已经难不倒小朋友了。最让我惊讶的是,某一天,她穿连衣裙居然扣上了后领的口子!是在背后耶!而这些我并没有教过她,真是个大惊喜!

拉链,拉开很容易,拉上时合上拉链头的地方有时需要帮忙。但小朋友不开口要求,我就不主动帮忙,或者我干着急看不下去了,也会先征求她意见“需要妈妈帮忙吗”,她说要、就帮她,她说不要、就让她继续折腾。

穿衣服时会遇到正反问题,内外反的我家小朋友分得清的,几乎没弄错过。前后反的经常有,没有图案或口袋标识的衣服裤子不容易区分前后,但只要她自己没有觉得不舒服,随她想怎么穿就怎么穿,我只提醒但不干涉,有时她是特意要穿反的。裤子歪了,她不让纠正也都算了。

小朋友还经常因动画片或过家家的角色换衣服,当她知道如何开合抽屉后,我就随便她一天换几套的,反正自己去衣柜找衣服就是了。

频繁的实践机会,让我家的小朋友出门时能自己迅速的换好衣服、穿好袜子,有时还戴好帽子。

网上经常看到说上幼儿园、上小学的小孩出门时磨叽,要自己穿衣服鞋袜但又穿得慢,不让家长帮忙但又快迟到了。那不妨像我一样,早早的放手、给足够的时间与机会让小朋友练习穿脱,而不是等到上学以后。

网传小孩的问题就是大人的问题之体现,我认同。所以责备小孩之前,请先审视一下大人哪里做得不妥。要想小孩成为一个省心的宝宝,就不要操一些不需要操的心,就应当顺应自然规律在他自发的有需求时放手,相信他、接纳他、鼓励他,给予充分的时间以练习掌握照顾自己的技能。


煜前辈


我可以举自己的例子。

在高考的时候,我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没考上,第三年才考上了。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和我的同学拼了一年,我在北大毕业的时候,我们全班50个同学,我是全班倒数第五名,但成绩并没有阻碍我做成自己的事业。

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

请家长一定要改一改判断成功的标准。

孩子分数高是成功的标准之一,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是必然的标准,更不能当做是惟一的标准。

否则你的孩子就会受到无数的伤害,因为任何一次考试只有一个第一名。

如果一个班里有40名学生,难道除了第一名,其余的39个孩子都是笨蛋吗?都是失败者吗?绝对不是!

所以我有一种自我解嘲说法:其实当第一名也确实不容易,因为他走得很辛苦,往前面一看,一个追赶的人都没有,往后面一看,全班都在追自己,追的自己半死不活,所以第一名没有什么好当的。

当最后一名多幸福呀,往前一看,都是被自己追的半死不活的人,往后一看,一个追自己的人都没有,你想这种生活多潇洒呀!

当然这种观点不能和孩子说,你一定要学会怎么鼓励孩子。这次考倒数第一,下次我会鼓励他考倒数第二,这次他考20分,下次我会鼓励他考30分。千万不要说你的孩子,这次考了60分,你告诉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别进家门。

你这么说,有的孩子当然会拼命学,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么办呢?难道真的不让他进家门么?你肯定让他进家门,你让他进家门就意味着你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知道了,我爸爸妈妈是说话不算数的,那我以后就无所谓了,他反正不会不让我进家门,父母就这么被孩子刺中了。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记清楚,绝对不能让孩子吃住你,绝对不能要什么给什么。

比如说这个孩子爱吃麦当劳,你就可以把它当成一种诱惑,答应孩子考到10分,就带他去吃麦当劳,然后再把孩子的分数一点一点加上去。比如说你的孩子考了60分,你千万不要说下回你要考到90分,或者把孩子臭骂一顿。

你要对孩子说,60分已经不错了,下回你能不能考到70分,我不把你跟班里的同学比,我只看你今天要比昨天进步,你明天要比今天进步,这个孩子的分数在潜移默化中就上去了。

他每上去一点,你都要鼓励他。

当分数考得更低的时候,你要告诉孩子,这次可能是偶然的失误,爸爸妈妈支持你,千万不要伤害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妞妞助教老师


我有三个小孩,大的是女孩今年11岁,第二是男孩今年7岁,第三是男孩今年5岁。

三个小孩都是我一个人带,从出生到现在,我老公也是有空帮帮忙。

我女儿脑瘫患儿不能自理,大儿子从小就很懂事,小儿子虽然调皮但很会帮忙做力所能及的事。

两个儿子从小我都是这样教,在家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自己吃饭,收拾玩具),去超市以前能买一样玩具,现在不能买了 ,因为长大了,我两个儿子都做到了。在外面学校和同学和睦相处,有东西大家一起分享。


欣容妈妈


1、 首先要弄清原因

有时候带着孩子跟朋友出去玩,如果小宝宝中途耍脾气,会让自己觉得特别没面子,这时很多宝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冲着孩子大吼大叫,或者任由他哭闹,不理不问。其实这都不是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如果宝宝发脾气肯定是有原因的,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弄清楚事情的原由,并且要坦诚的问宝宝,“你现在是不是特别生气?”得到孩子肯定回答后,在和他讲明道理,这样宝宝会觉得你可以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并能够接受你提的意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2、 先给他警告

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种事情,吃饭的时候,喊宝宝好几遍都不作出回应,这时你可能特别生气,冲着孩子一顿乱吼,虽然宝宝表面对你服从了,可是内心却抱有抵抗情绪,因此这种情况不适合大吼大叫。在批评宝宝之前最好先给他提个醒,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惹你生气了,这时他的内心已经意识到自己犯错误了,等到你批评教育他时,会从内心接受你的意见,并且再有这种情况发生时,你不用发火,他就会乖乖的改正。

3、 最好给他一个选项

有时候自己带着宝宝逛商场,去的时候他可能满口答应,到了商场一定听你的话,不乱要东西,可是到了地他就把这些承诺抛到九霄云外了,见到什么都想要,如果不给买,还可能哭闹。这时宝妈应当心平气和和宝宝讲道理,既不要完全满足他的愿望,也不能全盘否定,应当告诉宝宝,如果想买A就不能买B,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这样既满足了宝宝的要求,也维护了宝妈的尊严,同时也让孩子意识到,有时候哭闹是不能达到自己目的的。

当宝宝犯错误时,家长们应该做的是分析出问题的根源,只有这样才能孩子意思到自己的错误,并做出改正


彩虹姐的生活


1、 首先要弄清原因

有时候带着孩子跟朋友出去玩,如果小宝宝中途耍脾气,会让自己觉得特别没面子,这时很多宝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冲着孩子大吼大叫,或者任由他哭闹,不理不问。其实这都不是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如果宝宝发脾气肯定是有原因的,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弄清楚事情的原由,并且要坦诚的问宝宝,“你现在是不是特别生气?”得到孩子肯定回答后,在和他讲明道理,这样宝宝会觉得你可以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并能够接受你提的意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2、 先给他警告

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种事情,吃饭的时候,喊宝宝好几遍都不作出回应,这时你可能特别生气,冲着孩子一顿乱吼,虽然宝宝表面对你服从了,可是内心却抱有抵抗情绪,因此这种情况不适合大吼大叫。在批评宝宝之前最好先给他提个醒,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惹你生气了,这时他的内心已经意识到自己犯错误了,等到你批评教育他时,会从内心接受你的意见,并且再有这种情况发生时,你不用发火,他就会乖乖的改正。

3、 最好给他一个选项

有时候自己带着宝宝逛商场,去的时候他可能满口答应,到了商场一定听你的话,不乱要东西,可是到了地他就把这些承诺抛到九霄云外了,见到什么都想要,如果不给买,还可能哭闹。这时宝妈应当心平气和和宝宝讲道理,既不要完全满足他的愿望,也不能全盘否定,应当告诉宝宝,如果想买A就不能买B,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这样既满足了宝宝的要求,也维护了宝妈的尊严,同时也让孩子意识到,有时候哭闹是不能达到自己目的的。

当宝宝犯错误时,家长们应该做的是分析出问题的根源,只有这样才能孩子意思到自己的错误,并做出改正。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c20005032f21b68e30\

Imshaofan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任性是孩子的现状,每个孩子都是令人操心的,都是“问题”儿童,作为父母,不能过于着急,要理解他们,因为他们还是孩子,他们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这是中国五千年对养儿的总结!

我家有两个孩子,一个上五年级,一个上二年级,围着他们我可没一刻空闲!正所谓三三不尽,问题无穷!主要包括几点,抢玩具;懒学习;电视迷手机控!

对于孩子的种种问题,我经过观察,根据孩子的特点,兴趣爱好,作出相应的处理:

1.孩子抢玩具,是突发的兴趣,也可能是孩子为引起父母关注的行为,当我第二个孩子会玩玩具时,我都会买两个一样的玩具,发现一个喜欢一个不喜欢,结果导致孩子闹情绪,就带孩子们去,让他们自己选玩具,但回到家孩子还是会抢玩具,从中得到一个结论:玩具买回来不能说是买给谁的,是公共的,且交叉着玩,抢玩具的次数就相对少了!

2.学习是很多孩子的痛,也是很多家长的心头大石!因为很多孩子都不能自控,都爱玩而不会自觉完成作业!刚开始我会用强迫手段让孩子做作业,规定时间要孩子坐下做作业,读书,后来发现,孩子虽然是坐在那里读书,但看了一个小时都是那一页,根本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反而令家长和孩子都受苦,后来让孩子自己安排做作业的时间,制定计划,只要他们自觉完成作业(以学期为单位),就会给他们玩爱玩的游戏或玩具,或承诺带他们去旅游等!这样孩子的自觉性有了很大提高!还有,孩子还小,不要跟他们说长远目标,如将来工作怎么样的,要把压力往前推,如不完成作业老师全不会批评,同学会不会嘲笑等,因为将来太远,孩子根本理解不了,只有眼前的压力对他们能起作用!

3.电子产品现在已经普遍到每家每户,是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现在的孩子对电子产品非常沉迷!要想孩子远离电子产品,唯有改变孩子的成长环境,制定规矩,电视每天限时播放,在孩子完成每天的作业后,可看一会,且在家里家长很少玩手机,多陪伴孩子,与孩子玩一些益智类游戏,孩子也就变得不太沉迷电视了,且与父母的沟通也多了,性格更开朗了!

孩子的教育是父母的大责任,现在时代在改变,父母也要作出相应的改变,不能再用传统的粗暴的教育方式了!





好奇人生彭琪皓


大家好,我是小翔哥,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关于小孩子有多么不省心,我就给大家简单地列举几个吧!有什么好办法,我一一简单的回答。我想很多家长都有遇到过以下几种不省心的孩子:

第一种太调皮的孩子:家里有个调皮的孩子真的会让很多家长很头痛。只要放学回家家里就会弄得乱七八糟。那么调皮的孩子应该用什么办法去引导呢?其实调皮的孩子他的思维呀比较活跃,比一般的孩子要聪明,我们作为家长不应该过多的去指责,适当的引导这样孩子将来会有一番大作为。

第二种太内向的孩子:往往内向的孩子,家长会比外向的孩子更担心,因为内向的孩子在家或外面经常会孤僻少言,家长会担心以后孩子长大后会没出息。那么内向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去引导呢?其实内向的孩子注意力会比较集中,做事情很仔细,我们作为家长要多鼓励鼓励慢慢就好了。

第三种太早熟的孩子:孩子太早熟,往往给家长又会带来不少的困扰,因为早熟的孩子,他们脑袋思维比同龄的孩子更加聪明,说话经常语出惊人。那么这种孩子,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呢,早熟的我孩子一般情商都很高,交际能力都很强,所以家长在后面要告诉他哪些事是可以做,哪些事是不能做的,正确引导就好了。

以上都是我个人的看法,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吧!如果你们有什么好的引导方法也可以在评论区里评论哦!





淘气包小翔哥


1 展示和交谈:用冷静的语言和行动教育孩子从错误中学习正确的、模范的行为。

2 设定限制:告诉孩子他们可以遵循的、明确且一致的规则,并用他们的年纪能够理解的语言解释给他们听。

3 告知后果:请冷静而坚定地告诉孩子如果他们表现不佳可能导致的后果。

比如,告诉他们没有收拾玩具,那么今天剩下的时间里就不能玩。切实、及时地执行这些规则,不要几分钟之后就把玩具还给他们。

不过,不能剥夺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比如吃饭。

4 倾听孩子:学会倾听很重要。在解决问题之前,让您的孩子说完ta这么做的原因。

当不良行为有一定模式时,父母要注意并与孩子交流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而不仅仅是惩罚,比如有时孩子只是感到嫉妒。

5 注意孩子:所有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管教孩子最有力的工具是你的注意力——鼓励良好的行为并劝阻其它不良行为。

6 学会赞扬:孩子们需要知道自己行为的对错 。父母应该注意他们良好的行为,尽量具体地指出并表扬良好的行为和尝试,比如“哇!你把那个玩具收拾好了!”

7 学会忽视:只要孩子没有做出危险的事情,并且在作出良好行为时能够足够地关注,那么学会忽视可能是阻止不良行为的有效方法。学会忽视能够让孩子了解他们行为的直接后果。

比如,有时孩子故意不断丢弃饼干,那么ta就吃不到饼干了;如果ta破坏ta的玩具,那么ta就不能玩了。不久之后,ta就能学会不乱扔饼干并好好地玩玩具。

8 准备迎接麻烦:在可能出现不良行为的问题之前就要想好该怎么办,为之后的活动提前做好计划并想好孩子该如何表现。

比如,在乘坐飞机之前告诉ta不能大吵大闹,教会ta如何缓解自己的不适。

9 重新定义不良行为:有时儿童行为不良,只是因为他们感到无聊或者不知道做什么好,试着为孩子找点其他事情做做。

10 试着“静静”:当孩子打破了某些规矩,“静静”(time-out)可能特别有用。实行这个方法时,告诉孩子,如果他们不停止不良的行为,他们会被要求去“静静”。

用尽可能少、不带情绪的语言提醒孩子他们做错了什么,让他们从当前的情境下离开一段时间,一般几岁就让ta离开几分钟。对于不到3岁的孩子,也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安静一会儿。

比如“当你感觉到准备好、能够控制自己的时候就回来。”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实践自我管理的能力。



米爸爸说


孩子听话做父母的自然省心。孩子从小就要教,做父母的要言传身教。因为父母就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平时不要宠溺孩子,做错了事应给予正确的批评和指正。从小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平时多和孩子沟通,谈心。做父母的除了监督孩子的学习、品德外还有安全意识也很重要,做父母的无非就是操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学习、品德教育和人身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