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王的轮回人生与佛教因果观

狮子王的轮回人生与佛教因果观

导读☞万物在微妙的平衡中共存,生命在不断的循环轮回。

1994年,迪士尼经典动画《狮子王》上映。25年后,通过CG动画技术重新制作的真人版《狮子王》再次上映。25年前,我们只看到了狮王的荣耀回归。如今,从佛教角度进行品味,收获不一样的《狮子王》。

狮子王的轮回人生与佛教因果观

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Elton John - The Lion King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狮子王的轮回人生与佛教因果观

狮子,是百兽之王,在佛教的许多经论中,都用狮子来比喻佛陀的无畏与伟大。

如《大智度论》记载,狮子在四足兽中,独步无畏,能降伏一切;佛陀也如是,在九十六种外道中,一切降伏无畏,所以称为人狮子。

《略出经》中说:“于菩提树下,获得最胜无相一切智,勇猛释师(狮)子。”佛陀以无畏音声说法,如同狮子的吼叫,所以

也称佛陀说法为“狮子吼”。

此外,诸佛菩萨摄化众生的法门也称“师子法门”,即以狮子王来彰显诸佛菩萨的功德。

《涅槃经》中,以狮子吼列举21事一一配以菩萨的法门。

《宝雨经》则列出菩萨的10种善法一一比喻狮子王。

狮子王的轮回人生与佛教因果观

狮子王的轮回人生与佛教因果观

25年,

不管木法沙、辛巴等等角色怎么变,

“爱”,是恒久的。

数年前它能教会我们的,

今天也同样可以。

这部电影里,有家庭之爱、父子之爱、朋友之爱、对大自然和芸芸众生的爱。

爱,意味着责任和奉献。

狮子王木法沙统治这片太阳照耀的国土,以仁慈之心,守护着每一个子民,尊重每一个生命。在他的眼里,万物在微妙的平衡中共存,生命在不断的循环轮回。

众生平等,哪怕是一只小蚂蚁,和一只羚羊的生命价值也是一样的。

狮子王的轮回人生与佛教因果观

狮子王的轮回人生与佛教因果观

勇气

I'm only brave when I have to be. Being brave doesn't mean you go looking for trouble.

我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才会勇敢,勇敢并不代表你要到处闯祸。

辛巴曾经单纯地认为,“害怕”,是狮子王永远不会面对的词语。可是看似无惧的狮子王,其实也有所畏。他对辛巴说,“我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勇敢。”



他的勇敢,不是逞强,也不是刻意地想要证明自己,而是竭尽全力守护家园与一方国土。是源于“爱”与“责任”。

无畏。泰然无所畏之德。

做到无畏,对一般人来说,需要放下一些害怕失去的东西。比如身体,比如生命,比如信仰。但佛家的无畏源自全然的了知。因为了知一切实相所以无畏。

面对死亡我们畏惧,有个原因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死后是什么。而佛家由于对生命将流向何处有个全然的把握所以无畏。

《心经》中提到:“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所以说怖畏来自无名挂碍。当内心清明了然一切无所挂碍之时,自然无畏。

星云大师曾写过一本书,名字就叫做《勇气》。他讲道:做人,要有勇气,才能在人世间的横逆挫折中,愈挫愈勇。

佛教讲“成佛作祖”,也不光是有慈悲、有智能就能够成就,最重要的,还要有勇气。

你看,观世音菩萨游行三千大千世界,救苦救难,如果没有大无畏的勇气,他怎么能普度众生呢?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也是要有勇气,才能深入地狱救苦。

狮子王的轮回人生与佛教因果观

责任

The past can hurt. But I think you can either run from it or learn from it.

过去是痛楚的,但我认为你要么可以逃避,要么可以从中受益。

木法沙死的那一刻,辛巴的世界崩塌了。因为这意味着,木法沙为他扛起的一切都坍塌了。

他选择了转身,背对一切恶果。但背对,并不意味着真正逃离。凭借着从木法沙那里汲取的“勇敢”与对家、国的挚爱,辛巴学会了不依靠父亲独自面对与承担责任。

责任,是一种天赋的使命。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需要承担责任,没有责任的人生是空虚的,不敢承担责任的人是脆弱的。敢于承担责任,才能获得别人的尊敬和信任,获得人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狮子王的轮回人生与佛教因果观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无缘无故的,有他前世的因缘。来到这个世界,安身立命,大体做哪些,都与前世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世间的“责任”。

但是,佛教并不是完全“宿命论”。通过修行,很多的责任都是可以改变的,通过佛教的闻思修行,可以净化自心,提升人格,离苦得乐,暂时和究竟的快乐都能获得。

如果

从佛教角度来说,佛教修行者的责任就是无我利他,为救度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成就圆满无上正等觉的佛果为已任。

狮子王的轮回人生与佛教因果观

生命轮回

Everything you see exists together in a delicate balance.

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在微妙的平衡中生存


在这部“真狮版”电影中,有一点特别的地方在于它在原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于“单线人生”与“生命轮回”的思考。

“轮回”在影片中有很多体现。从木法沙谈“王”类似太阳的起落,到影片结尾,拉飞奇举起辛巴和娜娜的孩子,与木法沙时代几乎是复刻的情景。

好像是在重复,其实已经发生了不可计数的变化。只是因为影片中的角色“在自然循环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所以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

一代代的“狮子王”,为了同样的信念承担起“守护”的责任,才能形成一个闭合而圆满的圈。

电影里,除了生命的轮回,还有因果的轮回、善恶的轮回。

狮子王的轮回人生与佛教因果观

邪恶的叔叔刀疤,为了夺取王位勾结鬣狗杀害老狮王,将生机勃勃的王国变成一片死气的荒芜之地。最终他也被自己的邪恶所害,被贪婪的鬣狗残忍吞食。

辛巴在浪迹天涯时,遇到了两位善良又可爱的朋友——疣猪彭彭和猫鼬丁满。

彭彭和丁满这对活宝,承包了影片大部分的笑点。他们是十足的乐天派,整天唱着歌,——“哈库呐,玛塔塔!” 这句源自非洲土著的“精神胜利法”意为“无忧无虑”、“快乐主义”。

狮子王的轮回人生与佛教因果观

而彭彭和丁满提倡的“单线人生”——“过去的事情已经发生,所以当下无需介怀”,否认过去,就没有办法对已有的结果产生影响。其实本质上就是一种逃避,利己,消极的态度。

这样的“快乐秘籍”,就像常见的“活在当下,及时行乐”。 这种观点很酷而且很有诱惑力,因为大家都喜欢“乐观主义”。

但是这种乐观是一种虚无盲目的享乐主义,带有一种狭隘的自私和短浅的见识。

如果不了解轮回,生命是没有长度的;不了解心性,生命是没有深度的。

狮子王木法沙从小教育辛巴:生命是循环轮回的,是生生不息的。而且每个人都与整个大自然息息相关,相互依存。

这种思想和佛教很相应。佛教认为:世界并没有独立事物存在,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都是缘生的。

世界万物就好像一束被捆绑在一起的芦苇,其中没有任何一根芦苇能够独立,它们必须相互依持,才能共同不倒。因此,世界万物皆平等。善待众生,就是善待自己。

狮子王的轮回人生与佛教因果观

浩瀚的夜空下,亿万颗星星在闪烁。辛巴问爸爸:“我们会永远在一起吗?”

“当你孤独的时候,你要看着天上的星星,他们会指引你。”

“我怎么看不到?”

“用心看,用心去看。”

真心、妄心、慈悲心、平等心、贪嗔痴等三心,还有轮回观,这些都是佛教中的思想。而这些闪光点赋予了《狮子王》超越普通动画片的思想高度。

它的深刻内涵与往昔王子公主式的童话故事也有所不同。寓意丰富深刻,情节荡气回肠,这才使它成为永垂影史的经典之作。

狮子王的轮回人生与佛教因果观

狮子王的轮回人生与佛教因果观

南 无 阿 弥 陀 佛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