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在清朝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谭谭再回首


不管纪晓岚是和官职,在乾隆皇帝看来只是“倡优”而已。

纪晓岚, 为官期间,主要官职有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也任过《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这些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也就是部长之类的。

其中,左都御史为正二品,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为从一品,太子太保也是从一品,但是属于荣誉性的,有衔无职。

从纪晓岚的履历来看,最大的也就是从一品,其中协办大学士算是纪晓岚的极致,协办大学士低于大学士,满汉各两人。

与和珅相比,纪晓岚的官职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和珅曾担任和兼任了乾隆朝的众多关键要职,其职务主要除了各部尚书外,还有文华殿大学士、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等等,还封一等忠襄公等。

无论是实官还是荣誉官职,和珅都是正一品和第一等的,高于纪晓岚。

还是一点纪晓岚是远远比不上和珅的,那就是和珅是满人,是旗人。

纪晓岚比和珅高的就是年纪了,大和珅二十六岁。

所以不能受电视剧影响。

纪晓岚是文学名世,从实际情况来看,只是乾隆皇帝装点盛世文化昌盛的一个御用品罢了。

清末文人笔记记载了一则纪晓岚和乾隆的逸事,可见纪晓岚在乾隆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故事说,纪晓岚成为协办大学士后,一次议论国事。

乾隆大怒,斥责道:

“朕以汝文字尚优,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汝何敢妄议国事?”

在乾隆皇帝眼中,纪晓岚只是豢养的“倡优”罢了。


微史春秋


纪晓岚一辈子在官场混得也不差,只是跟和珅比要差得多,但其实纪在乾隆的最后十年的官也不小,也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那种官场小角色啦。我们梳理一下他的官场经历,并把和珅的时间线放到纪晓岚的时间上对比一下。

  • 纪晓岚的书法《临圣教序》,还别说跟乾隆的招牌书法“面条字”神似


乾隆十二年(1747年)他参加乡试,考了第一名,成了举人。但过了七年才真正走进官场的大门,乾隆十九年(1754年)他才考中进士。这一年算是他进入官场的开始。

考中进士后,他长年在“翰林院”为官,从庶吉士(翰林院实习生)做到编修(正七品)。翰林院是从二品单位,职能和地位相当于今天的中央政策研究室(正部级),编修相当于中央政策研究室正处级研究员。翰林院的头头是“掌院学士”(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纪晓岚虽然是靠翰林院起家的,不过一辈子没当过掌院学士,反倒是和珅当过这个官。

  • 清代翰林院的布局图


他在翰林院差不多干了十四年,才有了真正的升官,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他当上了翰林院的侍读学士(从四品),相当于中央政策研究室某政策研究局局长(正厅局级)。但是这一年乾隆搞反腐,准备办两淮盐运使(东南盐业总公司总经理)的卢见曾贪污案,纪晓岚跟卢见曾是姻亲,办案期间他给卢通风报信,事发后被罢官流放乌鲁木齐。这下子十几年的官场努力化为乌有了。

三年后的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纪晓岚回到京城,重新从翰林院编修干起,但这回他运气比较好,当时乾隆正在搞大型文化工程“四库全书”的编辑工作,于是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纪晓岚以翰林院编修的身份负责“总办”四库全书事宜,几年下来,深得乾隆赏识,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四库全书工程初步完成,乾隆非常高兴,下令要嘉奖纪晓岚。于是在第二年(1782年)他获得官场上的第一次真正的晋升,出任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


  • 四库全书:l四库全书可不是纪晓岚写的,他一辈子干的事只是给四库全书编目,然后给每本书写一个简介



纪晓岚在这段时间刚刚开始春风得意,不过这个时候整个清朝最得意的人是和珅,他在这时出任户部尚书(中央政治局委员兼财政部部长),同时还兼任四库馆正总裁,比只是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的纪晓岚地位高,而且还是纪的实际业务工作(编四库全书)的顶头上司。

  • 四库馆的正总裁居然是和大人,你叫老纪情何以堪!


当上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后,他在开始在官场上真正有了存在感了,并且从此一路高升。乾隆五十年(1785年)他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这个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后来他又转任礼部尚书,礼部尚书地位高,已经进入国家领导人行列,相当于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宣部部长了,乾隆的最后十年,他基本上就在这两个职位转来转去。

  • 穿着一品文官补服(仙鹤)的老纪


纪晓岚在礼部尚书(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宣部部长)和左都御史(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上面打转的十年,和珅则开了挂的升官,官至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兼管吏部、户部,封三等忠襄伯。这时的和珅相当于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并主要分管全国的人事和财经工作。

不过,嘉庆时代,纪晓岚成了朝廷里少有的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嘉庆十年(1805年)他做到了人生的最高官职——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相当于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兼国务院副总理。不过一个月后他就病死了。


只爱潘多拉


纪晓岚与和珅都是名符其实的官二代,纪晓岚是姚安知府(地级市市长)纪容舒之子,而和珅是副都统(省军区副司令员)常保之子。


乾隆十九年,纪晓岚高中殿试二甲第四名,入选了翰林院庶吉士,这个官职职责是给皇帝写写诏书、讲讲经史古籍等,相当于现代的主席秘书处的一位文秘。这一年和珅四岁。

乾隆二十四年,纪晓岚升任功臣馆用总纂(类似文史馆长),这时和珅父母皆已去世,差点和哥哥一起被赶出家门。

乾隆二十七年,纪晓岚随乾隆南巡,被提拔为福建提督学政(教育部巡视员),虽然官职不高,但待遇杠杠的,到了福建同督抚平级。

乾隆三十三年,纪晓岚流年不利,年初好不容易外放到贵州做知府(地级市市长),后因给贪官通风报信而发配边疆。

而此时的和珅正春风得意,找到一个大靠山——成了直隶总督冯英廉的孙女婿。


乾隆三十六年,在劳改营待了三年的纪晓岚,被召回京城编书,两年后被重新启用,担任四库全书总纂官(央企执行总裁)。

和珅此时已是三等侍卫(警卫部队师长),兼任粘杆处侍从(安全局处长)。

乾隆四十四年,几经挫折的纪晓岚终于做了一个正儿八经的官——担任吏部侍郎(组织部副部长),不过乾隆认为纪晓岚不适合做官,仅干了一年又被调去编书。

这段时间和珅有过一段低潮,因贪赃枉法、徇私舞弊收到处罚,一度调到崇文门收税。不过他后台硬,很能混。


仅一年时间因查处李侍尧案立了大功,升任御前大臣。重新回到了乾隆身边,和珅如鱼得水,有“马屁神功”护体,前途顿时一片光明。

同年和珅升任领侍卫大臣(警卫部队副司令)兼四库全书正总裁(央企董事长),成了纪晓岚的顶头上司。

和珅和纪晓岚保持了十六年的上下级关系,相处的十分融洽。纪晓岚风趣幽默、善于溜须拍马,很合和珅的胃口。

不过和珅也待他不薄,纪晓岚有“每日御女五次”的习惯,在编纂四库全书时没有机会回家,每天精神萎靡不振。


和珅很体恤下属,将实情上奏后,乾隆赐了两名宫女给纪晓岚。

嘉庆继位后,和珅成了太上皇乾隆的代言人,权力达到了顶峰。

纪晓岚在这四年时间里,也到达了人生最风光的时刻。分别担任过兵部尚书(国防部长)、左都御史(纪委一把手)、吏部尚书(组织部部长)、协办大学士(国家副总理)。

和珅倒台后,纪晓岚也就回阅微草堂养老了。嘉庆十年,纪晓岚于家中病逝,享年82岁。嘉庆帝亲自写祭文,予谥“文达”。



花木童说史


纪昀,字晓岚(1727-1805年),河北沧州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1754年中进士,服官50余年,曾三迁御史,三入礼部,两次执掌兵符,加太子少保,协办大学士,嘉庆皇帝赞誉他“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纪晓岚以才名世,一生精力悉付《四库全书》,他日坐书城,长达16年之久,《四库全书》堪称世界之最,此外还有《阅微草堂笔记》24卷和《纪文达公遗集》一部传世。

图为纪晓岚画像。

1773年,纪晓岚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相当于现在副部级国家图书馆馆长,但《四库全书》总纂修官是个临时职务,并没有品级,纪晓岚因为亲家两淮盐运使卢见曾贪污案受牵连,这次担任总纂修官算是将功补过了,个人估计在四品官左右。

图为纪晓岚故居,大门口。

纪晓岚大半辈子都在编书,《契丹国志》、《八旗通志》等都是他主持编撰的,历任从一品礼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正部级教育部长;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满官为从一品,汉官为正二品,最高人民检察院正部级检察长,不过现在检察长是高配副国级的。

堂内画像是纪晓岚,旁边写着“阅微草堂主人”。

1796年嘉庆登位,纪晓岚总算入阁了,任从一品协办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正部级中央委员,加封太子太保,这是从一品级别的荣誉,此时纪晓岚已经70岁了,这是纪晓岚最高的官,但还是处于权力中心边缘,想当年和珅是内阁大学士,那可是权力中心。

图为沧州的纪晓岚墓,碑文是嘉庆皇帝写的,碑身为原物。

纪晓岚死后,嘉庆皇帝给他赐谥号“文达”,虽然只有功勋卓著的人皇帝才会赐谥号,但是文臣谥号排名,前面还有文正、文忠、文荣、文清、文襄等,文达只能排13个,算是很靠后了。刘统勋死时,乾隆赐谥号“文正”,为最高级别,朱珪、曾国藩、李鸿藻都是文正,索尼、林则徐、李鸿章都是文忠。


图文绘历史


还是那句老话,电视剧不能当历史看!真实历史中的纪晓岚与和珅,地位差距很大,更不存在“打情骂俏”的机会。

历史上的纪晓岚最高官职为礼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至于太子太保这是个虚衔),这个不小了。再清朝官制里面,各部尚书和协办大学士,那都是从一品。基本上算是进入到权力中心了。

其中礼部尚书咱们都知道,相当于外交加宣传部长,协办大学士则就是替补委员,因为再起上面,还有着大学士。


说实话,这个官儿与和珅比起来,那还真不够看!

从和珅的履历表里随便拿出来几个都比这厉害,比如领侍卫内大臣、领班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个个都是正一品级别。

其中差距最为明显的两个地方,一个是军机处,一个是内阁。

再清朝,权力中枢是军机处与内阁,其中军机处是重中之中,能进军机处的都是朝中超级大员,可纪晓岚没进去过。还有就是内阁,虽然纪晓岚的协办大学士也是属于内阁之列,但“协办”二字说明起仅仅只是负职,当不得大权。

而咱们的和珅,内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在清朝这就是位极人臣了,相当于宰相!

“世谓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清史稿》

更值得一提的是,纪晓岚是个文官,其主要成就是编纂《四库全书》,长期担任《四库全书》总纂,而和珅则恰好当过四库全书正总裁,乃是纪晓岚的顶头上司。

这还仅仅只是官位上,人家和珅不仅仅是权臣、更是近臣,像他的领侍卫内大臣、内务府总管等职位,一个掌管皇帝安全、一个掌管皇帝之财富,那都是皇帝心腹才有资格担任。

最重要的是,和珅有爵位,一等忠襄公,一等公爵乃是清朝功臣之最高爵位,而纪晓岚没有爵位!

所以,二人地位差距很大!事实上,电视剧中纪晓岚与和珅的那种关系,在真实历史中,是不大可能会出现的。除了前面所说的职位差距以外,二人的仕途生涯也很少有联系。

首先,纪晓岚要比和珅大20几岁,其在乾隆面前玩儿学问的时候,和珅还是各小孩儿。而当和珅开始逐渐成长起来,纪晓岚又已经在官场沉寂。乾隆三十三年,那年和珅十八岁,刚刚结婚,纪晓岚因卢见曾案牵连获罪,发配新疆。

回来后,就基本老老实实的修书编纂,专研学术,很少接触政治。而和珅就不一样了,平步青云,一路高歌猛进,短短十数年,便成为了乾隆面前的大红人,朝中重臣。

二人生涯,基本少有纠葛,即使会在一起聊天。估计也是因为《四库全书》,大家一起开开会啥的。毕竟和珅是主官,纪晓岚是总编,二人在这个工作上,多少还是有些共同语言的。

总的来说,历史上的纪晓岚,不是小角色,但与和珅比起来,那就有些不值一提了!


白话历史君


纪晓岚,乾隆年间名臣,30岁考中进士,以翰林院庶吉士的身份入仕,82岁因病逝世。

在这52年的宦海生涯中,纪晓岚担任过很多官职。所以这里容我一一介绍。

1754年,纪晓岚参加会试,中第二十二名,之后的殿试,中二甲第四名。后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是皇帝近臣,负责替皇帝起草诏书,为皇帝讲解经籍。庶吉士类似于现在的中央政策研究室研究员。



同年纪晓岚升任为翰林院编修,位列正七品,负责文献编撰事宜。同庶吉士一样,编修也类似于现在的政策研究生研究员。

1758年至1761年,纪晓岚历任英武殿纂修、功臣馆总纂、国史馆总纂、方略馆总纂。总纂就是负责国史、实录等官修书编撰的。总纂类似于现在的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1762年,纪晓岚被授予“提督学政”一职,负责视学福建。提督学政就是负责前往指定的省份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当时纪晓岚就是负责福建的提督学政。

提督学政类似于省教育厅厅长与高考巡视组组长的结合体。

1768年,纪晓岚被授予贵州都匀知府一职。都匀知府就是都匀一府的最高民政长官。都匀知府类似于现在的都匀市市委书记。



同年四月,因乾隆皇帝认为纪晓岚在地方施展不出他的才华,于是将他留在身边听用,并改任侍读学士,位列从四品。侍读学士就是皇帝的顾问,并同时负责校勘书籍事宜。

侍读学士类似于现在的中顾委委员。

同年五月,纪晓岚因陷两淮盐政卢见曾一案被革职查办,七月流放乌鲁木齐。1771年,因刘统勋的帮忙,得以被调回京城,任校秘书。校秘书一职是何官职,清史并不交代,想来应该是修书一类的不常设的职务。



1773年,纪晓岚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1774年,因其子犯事纪晓岚被连贬三级。1776年,再次升任侍读学士,并担任负责看护、整理、晾晒《四库全书》的文渊阁直阁事。

文渊阁直阁事类似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管理员。

1776年至1782年,纪晓岚历任太子詹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太子詹事主要从事皇子或皇帝内务服务,现在无可比较的职务;内阁学士,就是皇帝的顾问,内阁学士类似于中顾委委员;礼部侍郎是礼部的副长官,礼部是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的机构,礼部侍郎类似于现在的教育部副部长,兼外交部副部长



兵部侍郎是兵部的副长官,兵部是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的机构,兵部侍郎就类似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

1783年至1795年,纪晓岚历任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左都御史是都察院的最高长官,掌监察、弹劾及建议事宜,遇有重大案件,则会同刑部、大理寺进行审理,左都御史类似于现在的最高检察院检察长,兼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礼部尚书就是礼部的最高长官,类似于现在的教育部部长,兼外交部部长



1796年至1803年,纪晓岚历任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就是兵部最高长官,类似于现在的国防部部长;吏部尚书就是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类似于现在的组织部部长。



以上就是纪晓岚52年担任过的官职,及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的介绍。当然以上的介绍并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毕竟年代相隔太远,且制度完全不一样,所以不可同日而语。


澳古说历史


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开列和珅和纪晓岚的履历,进行一下整理分析即可。

纪晓岚

雍正二年(1724)生人。乾隆十九年进士,改庶吉士。乾隆二十二年散馆,授编修。之后在翰林院、内阁等文职逐步升职,乾隆三十二年任左庶子。乾隆三十三年改外任,任贵州都匀府知府,高宗乾隆帝因为他学问好,所以改留任左庶子,后来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之后获罪夺职,乾隆三十六年再授编修。

至此为止,纪晓岚都是在中级文官阶级打拼,没能跻身中枢,主要是文学、顾问。

乾隆四十四年,纪晓岚升到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并在三年之后转兵部侍郎,乾隆五十年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这才跻身高级官员之列,并且成为主官。

之后历任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嘉庆十年任协办大学士,并在当年去世。

这样算来,纪晓岚三十一岁才出仕,到四十八岁之前都是文学、顾问之职。五十六岁开始跻身高级官员行列。六十二岁之后开始达到一品。清代以大学士为相国,以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为真相国。纪晓岚终其一生没进过军机处,所以不能算真相国。

和珅

乾隆十五年(1750年)生人。乾隆三十四年袭轻车都尉入仕,任三等侍卫。乾隆四十一年,升为户部右侍郎,跻身高级官员之列,同年进军机处,并且任总管内务府大臣,开始担任主官。乾隆四十九年任协办大学士,开始有“相国”的身份,而且是“真相国”。

算算吧。和珅二十岁出仕,初官就是四、五品,二十七岁跻身高级官员行列,并且入军机处,担任主官。三十五岁开始成为“真相国”。

而三十五岁的纪晓岚,还在翰林院打拼呢。


橘玄雅


真实的历史和电视剧的剧情还是相差甚远的,电视剧杜撰的成分居多,相信现在大部分人对纪晓岚的了解是来源于《铁齿铜牙纪晓岚》这一系列的电视连续剧,对纪晓岚和珅这对死对头记忆深刻。因为纪晓岚一生担任过许多的官职,对于题主所问的纪晓岚在清朝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这一问题,我想从纪晓岚的从官经历来一一分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纪晓岚早年经历

纪晓岚的祖籍在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南京),清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十五日午时,纪晓岚生于直隶河间府献县崔尔庄(今河北沧县),是纪容舒的次子。 雍正五年(1727年) ,授课于及孺爱先生。 雍正八年(1730年),参加童子试,并优异的成绩得‘神童’绰号。纪晓岚十一岁时跟随父亲入京,读书生云精舍。 乾隆五年(1740年),十七岁的纪晓岚和邻县二十岁的马氏成婚,纪晓岚后又纳了六房妾。

纪晓岚步入仕途

1.乾隆八年(1743年),八月参加科试,获第一名。

2.乾隆九年(1744年),纪晓岚回乡参加乡试,其所作破题,只考了个四等。

3.乾隆十二年(1747年)八月,纪纪晓岚再应顺天府乡试,以第一名解元夺魁。

4.乾隆十三年(1748年)春,参加会试,由于太过自负而被挡在了进士的门槛之外。

5. 乾隆十五年(1750年),四月十六日,纪晓岚母亲去世,纪晓岚居丧守孝直到乾隆十七年八月。

6.乾隆十六年(1751年),纪晓岚在家守孝,没能参加这年的会试。

7.乾隆十七年(1752年),朝廷为祝贺皇太后六旬大寿特开恩科,八月举行会试,纪晓岚孝服刚除没有参加。

8. 乾隆十九年(1754年)四月,纪晓岚参加正科会试,中第二十二名,会试后是殿试,殿试后揭榜,纪晓岚中二甲第四。入选翰林院庶吉士。继授编修,自此,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纪晓岚为官经历

1.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秋,因篡修《热河志》,与钱大昕一起扈从热河伴驾,同受“天语嘉奖”。 (此时纪晓岚相当于现在被政府邀请到北戴河休假的专家学者)

2.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任英武殿纂修。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任功臣馆总纂。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任国史馆总纂。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任方略馆总纂。 (此时的纪晓岚是正七品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县处级官员)

3.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正月十二到五月初四,纪昀伴驾南巡。五月,奉命视学福建,官阶提督学政。(此时的纪晓岚升职为正三品官员,相当于现在副部级官员,此时官职为学政,大致相当于现在教育部副部长到某省视察调研)

4.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授贵州都匀知府。(此时的纪晓岚大致是正五品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厅级干部)

5乾隆帝认为纪昀学问优胜,到外省做官不能尽其所长,将其留在身边。乾隆三十三年四月,提升为侍学士。(此时纪晓岚大致是从四品官职,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干部)

7.乾隆三十三年六月,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两淮盐政卢见曾因有营私贪污行为而被革职查办。纪昀则因为通风报信而被发配乌鲁木齐。同年十月,被遣戍乌鲁木齐赎罪。 (此时纪晓岚没有任何官职)

8.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因乾隆帝修书需要,由刘统勋荐举,将其从新疆召回,六月初至京师,暂居珠巢街,受诏校秘书。

9.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起,任《四库全书》馆的总纂官,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共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又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热河志》。(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部长一职

)

10.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月,纪晓岚次子汝传在担任九江府通判时因渎职拖欠赋税而犯法,纪昀受牵连,吏部决定将其降职调任,乾隆知道后改判为降三级留任。

11.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纪晓岚被提拔为侍读学士,担任文渊阁直阁事。二月,调侍讲学士。大金川首领索诺木降。至此,大、小金川全境荡平。纪晓岚纂《平定两金川雅》、《平定两金川颂》。九月,充文渊阁直阁事、日讲起居注官。

(此时的纪晓岚大致为四品官员相当于现在省部级干部)

12.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三月,纪晓岚被提升为太子詹事。(此时的纪晓岚是正三品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官职)

四月,又提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此时的纪晓岚是正二品官员,礼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和教育部部长)

13.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月元宵刚过,乾隆第五次南巡,纪晓岚伴驾。(南巡伴驾,相当于现在跟随国家领导人出访,是乾隆很器重的人)

14.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纪晓岚任《契丹国志》总纂官。 (大致为现在教育部长一职)

15.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八十大寿,前往热河避暑,纪晓岚伴驾。

16.乾隆五十六年(1792年),任《八旗通志》馆总裁。 (大致为现在教育部长一职)

17.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纪晓岚伴驾第六次南巡。

18.清嘉庆元年(1796年),任兵部尚书,移任左都御史。(此时的纪晓岚官居从一品,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

19.嘉庆一年(1797年),又迁任吏部尚书。任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 (此时的纪晓岚为从一品,相当于现在的人事部部长)

20.嘉庆八年(1803年)六月,纪晓岚八十寿辰,嘉庆帝派员颁赐珍品,亲朋故吏齐聚一堂,为之祝寿。 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十四日酉时,因喘病复发病逝于京城珠巢街本宅,享年八十二。嘉庆帝作祭文、碑文,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予谥“文达”。

最后,说一下和珅,他是当时的内阁大学士、首辅军机大臣,是正一品的官员,一直官居高位,无论何时,纪晓岚都是没法与和珅相比的,电视剧中的两人斗的有来有回的局面也是不会存在的。



跟小磊看历史


对比现在官员级别来说,纪晓岚也是高级干部,特别是后期达到了副国级的高位;但“人比人气死人”,跟和珅比起来就完全不是一个级别,且不说和珅最高曾做到正国级的位置,而且在二十六的时候和珅就已经是军机大臣,仅此一向就是纪晓岚毕生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一、纪晓岚的官职

我们来梳理一下纪晓岚的官职,因为清代的官员往往一身同时身兼多职,既有实职又有虚职,为了比较方便,我们只统计有代表性的职位。

纪晓岚主要担任以下几个职务:

1、乾隆三十三年授贵州都匀知府;

2、乾隆三十八年起,历任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侍郎;同时还兼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

3、清嘉庆元年,任兵部尚书,移任左都御史;

4、清嘉庆二年,任吏部尚书,后任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

对比现代的官员级别:

知府:大致相当于正厅级的市委书记;

兵部侍郎:从二品,现在的副部级。清代的兵部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侍郎是部门副职,因此这个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

左都御史:正二品,现在的正部级。左都御史即为都察院的首长,专门行使监督权力;

礼部侍郎:从二品,现在的副部级。清代的礼部相当于现在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三个部门部分职能的综合;这个职位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文化部和外交部副部长

《四库全书》馆总纂官:兼任的职务,而且没有品级;

兵部尚书:正二品,现在的正部级。职位相当与现在的国防部长

吏部尚书:正二品,现在的正部级。职位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部长

协办大学士:这个是纪晓岚实职官位的顶点了,从一品,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了,形象的说尽是进入政治局了,进入核心决策层了。

太子少保:荣誉性职务。

二、和珅的官职

和珅就厉害了,我们先看看他的职位:

正蓝旗满洲都统,一等忠襄公,文华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

文华殿大学士:内阁大学排名第一,也是清代官职里正一品级里面级别顶层;

其他的职位更是实权部门,非要类比现在的官职,那就是国务院总理、解放军总参谋长、人事部、财政部、公安部、司法部、外交部部长、中央党校校长、中南海警卫团团长、北京公安局局长、北京军区司令员这些和珅都做过,你说厉不厉害,所以当时世人对和珅就有“二皇帝”的说法。

三:二人的比较

二人都做过高官,都是高级干部甚至是国家级领导;但无疑和珅的官职含金量更高,两者的实际地位还是差距相当大的,所以影视剧中出现的额纪晓岚戏谑和珅的情况,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纪晓岚没那个资格也没那个胆量。


晓东笔谈


清朝的时候,纪晓岚做的官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属于从二品官员,无论是他担任的礼部侍郎,还是兵部侍郎都是如此。

纪晓岚这个礼部侍郎和兵部侍郎,大致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副部长或者国防部副部长。注意纪晓岚担任的都是副部长。

要说这个官也是部级官员了,应该不小了吧。要是和五品、六品官员来比,纪晓岚的官职确实不小。

但是,大家都愿意拿他和和珅相比。

若是拿纪晓岚和和珅相比,两个人简直就不能比。

要知道和珅是一品大员,内阁首辅大学士,这个官职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总理的职位。你说副部级的纪晓岚怎么可能和和珅相比。

受张国立影视剧的影响,大家印象之中,纪晓岚和和珅是同一时代人,而事实上并非如此。纪晓岚比和珅年长三十多岁,也就是说,纪晓岚都功名在身的时候,和珅还是一个穿开裆裤的小屁孩。

但是,因为纪晓岚是汉人,和珅是满人。

所以,两个人在升官之路上,走起来就有了差别。

纪晓岚可以说是汉人之中最为聪明的,和珅是满人之中最聪明的。

但是,满人出身的皇帝,更喜欢重用自己的族人。这就是为什么和珅比纪晓岚小,官却比纪晓岚做的大的原因。

纪晓岚在乾隆帝朝当官的时候,主持过几年的全国高考事业。所以,纪晓岚的门生,真的是遍布天下。

因为主持高考事业,是需要经常往外地出差的,所以这就意味着纪晓岚不是经常能见到皇帝的。

因为不在皇帝身边办事,所以他的官职升的也没有那么快了。

后来,因为亲家卢建增两淮盐运使贪污案,纪晓岚被卷入到当中,并且被乾隆帝给贬到了新疆。

若是没有刘墉的父亲刘统勋,纪晓岚可能就会老死在新疆了。

因为纪晓岚是刘统勋的门生,所以,在乾隆帝要修《四库全书》的时候,刘统勋就把自己的门生纪晓岚给推荐给了乾隆。

纪晓岚大难不死,就是这样再次来到京城当京官的。

来到京城纪晓岚作为《四库全书》的主编,他的上司就是和珅。当然纪晓岚是因为编纂《四库全书》而名留青史的。

后来纪晓岚和刘墉两个人还把嘉庆给扶持到了皇帝的位置上,并且辅佐了嘉庆皇帝有几年的光景。

当然嘉庆上台后,就把和珅给抄了家,并且和珅还被刺死了。

所以说官当的大,有的时候也不是什么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