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自己或者父母创造的地方才能算自己家吗?

跑腿小辉哥



虞山缘妈


谢谢!应该说父母亲及祖辈创造或生活的地方才是家乡吧;也应该是叫老家或故乡。父母及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并千辛万苦地盖起了房子,在这里生养劳作。我出生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父母都是勤劳的农民。从小目睹父母亲日出日作,尤其是在物质贫乏的年代,父亲凭借自己的泥瓦匠手艺,东拼西凑才盖起了三间泥瓦房。在这个虽然清贫但充满了温馨的小院里,我们兄弟三人度过了快乐的童少年。正象任妙音唱的歌,院子里那棵母亲栽种的红枣树,也伴着我们长高长大。在我们都参加工作回家看父母,我们的孩子们,在父母的欢笑声中爬到树上摘枣。每年,母亲也总是把晒好的枣给我们留着………。这一幕幕的亲切的情景,如在眼前!几十年过去了,老家、老屋早已经是物是人非,可我仍然怀着深深感情回去看看,看看这生我养我长大的地方,心中充满了无限的爱恋和感叹!如今,在城市里,我们和孩子们都分别住在不同地方,我们住的楼房算不算孩子们的老家?我真的是感到:时代在发展,还是让年轻的一代去说吧!但我坚定的告诉他们,你们的爷爷奶奶和我们的祖辈就曾经生活在那个小村庄里……。


老周13953127816



自己创建的家或父母创建的家是家,但绝对不是才算自己家。家是需要经营的一个载体,经营好了,四海为家,经营不好,父母的天堂之家也没有家的温暖。

家是什么?

家是未成年时,父母一砖一瓦用爱给我创造的城堡,小时侯,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家是大学毕业后,多少个日夜加班,用微博的收入租来15平米,然后一点一滴填满后,能让我放松,能为我遮风挡雨的小屋。如今,家是那个我出差两天就开始六神无主,一到晚上就对视频里那个冲我叫妈妈的小子疯狂想念的地方。

人为什么需要家

家,可以很普通,有伴侣,有孩子,有父母,便找到了人生的归宿和港湾。

家,可以很平淡,只有生活、工作与吃饭,但家人一起酸甜苦辣,风雨同舟。

家,有兄弟姐妹,相互之间互敬互爱,彼此牵挂。

家,有父母高堂,慈爱关怀,有老少祖孙,承欢膝下。

家,可以宽慰成年人的每一份辛苦,无论多晚,总有一盏灯为他而亮。

家,分享每一份喜悦,一点进步,重要时刻,胜利光环,总有人为你欢呼。

家,可以包容每一个人的坏心情,小脾气,家人可以一起面临困难,共同承担,默默关心,不计较得失。

家,需要每一个家人共同建设,家人间不要吵架斗气;家需要家人之间共同奉献,决不能步步钻营,算计家人。家,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和谐有爱;家,不求豪宅名车,但求平安健康;

幸福家的模样

纵观世间,那些成功的人士,背后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作支撑。家是一个中年人最宝贵的财富,是一个年轻人最大的底气,更是一个老年人晚年幸福的最后依靠。

中年人:你为家庭负责,对妻子坦诚,工作努力,尊重妻子,分担家务,共同哺育你们的孩子,辛苦了。漫漫人生,共同经营这场有缘份的婚姻,一起走过春夏与秋冬,一起看日升日落是前世的缘份。有信任和关爱,有担当有分担,才能让你们的婚姻更加平稳顺畅,让你们矛盾越来越少,生活越来越好。

在外打拼的年轻人:趁着年轻,趁着腿脚灵活,趁着时光刚好,在外打拼的你多回几次家,多陪陪家人,珍惜原生家庭,因为这是你未来幸福生活的底气。

老年人,是家庭幸福的关键人,小两口闹矛盾了,公公婆婆必须维护儿媳妇,岳父岳母必须维护女婿,毕竟儿媳妇和女婿是别人家的人,对他们好,他们会加倍感恩,对他们不好,他们也会铭记于心。


我是遵循科学养育的昊妈,践行强基教育,关注我,跟我一起培养好自己的孩子!欢迎在评论中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教育好孩子。


陈俊昊的理想


怎么说呢……?我没想那么多呀!

对我来说,爸爸妈妈创造的家,就是我的港湾。

我在这个家出生,在这个家长大。

这个家承载着我儿时的回忆,储物间放着我儿时的玩具。

妈妈保留着给我用过的奶瓶,婴儿车,这就是我的家呀。

至于自己创造?不敢想,也不敢说,我怕老爸听到胡思乱想,捂着小心肝说我不孝顺,胳膊肘往外拐啥的。




请勿传播谣言


是的,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在外面再好感觉不到家的温暖。农村虽然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喂点鸡,鸭,鹅,种点自己喜欢吃的蔬菜农作物。虽然书炒蛋饭比外面的山珍海味好吃多了,有家的感觉有家的味道。妈妈做我们小时候最爱吃的菜饭,也有妈妈的味道,在外面是永远吃不到买不到的。





菊子的日常生活


应该说,这有生我养我,父母爷奶居住的地方,才算自己的根,自己的老家,自己的故乡。一个人一生真正的家,只有一个,那便是生育我成长的地方。那个地方,便就是最真实的家。一个中华民族传承了五仟年,而不可忘却的家。


人在征途


这个问题,主要要看个人的性格来看了。

如果个人性格中性或者偏向内向的人来说,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可以充分让自己无拘无束的放下心来,不注重自己的外表言行的地方,再通俗点就是说,自己不文不雅的都可充分释放的地方。这样也就只有自己的家或者是养予我们长大和看着我们自己身上无数缺点的父母家了,可以充分释放的地方了。这部分的人占七八成,当然也包括我。

如果性格外向的,大大列列的,走到哪都一样的人来说,什么地方都无所谓。走到哪,哪儿就是家,处处为家。但这部分的人里,有些言行举止别人不太喜欢。

所以我个人也偏向你的观点,也是你说的那类人。





Living168


父母是辅导,不是主导

首先,成功的家长应该知道自己是孩子的“辅导”者,而不是孩子一生的“主导”者。

我发现身边的有些父母经常觉得,孩子既然是自己生下来的,就等同是自己生命的延伸,所以孩子应照着父母的期待功成名就、光耀门楣,于是就想主导子女的生活并安排其一生。从孩子上什么幼儿园直到孩子上大学时读什么科系,都早早为子女进行了目标锁定。

其实父母要意识到,养育孩子不是为了光宗耀祖,或是使自己更体面。

迪士尼卡通电影《花木兰》里的父亲对女儿施压说:

“你要按着我所期望的方式成功,就可以为家族争光,否则就会使祖先蒙羞。”

父母若以这样的态度教养子女,对孩子的成长其实是一种莫大的阻碍。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许多子女到青春期时就严重叛逆,或者子女为了讨父母欢心,选择了与自己性格相矛盾的学科与行业,因而一辈子郁郁寡欢。

父母不能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强加于孩子的未来

很多父母都希望子女长大之后能够从事律师、医生、工程师、会计师等社会地位稳定、收入偏高的职业。在我们身边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孩子被父母逼着去念自己不喜欢的科系,到大学毕业时,孩子便将文凭交给父母,并说道:“这是为你们读的,现在毕业证书送还给你们,从此我要过我自己的生活,拜拜了!

想想父母辛辛苦苦将子女养大成人,结果孩子不但不感激,反而对父母充满怨气,到最后一走了之、真是何苦来哉!

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不够努力的表现感到愤愤不平,说道:

“我小时候想拥有一台钢琴都得不到,现在给你买了钢琴,你就得给我好好地学着弹。”

父母带着圆自已儿时梦想的态度去培养孩子的兴趣,而不考虑孩子自己的兴趣,并使用不正确的方法进行鼓励,弹钢琴就有可能成为全家日日争吵与矛盾痛苦的来源。

有智慧的家长应仔细观察孩子感兴趣的才艺或专业,给子鼓励与支持,并且找出合适的方法,帮助孩子培养自身的毅力与专注力。

辅导孩子走属于他自己的路

要知道孩子并不是为父母而活着,也不是为了给父母圆梦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有他们自己的道路要走,父母不应操纵子女的一生,而是要辅助他们找到正确的方向。

以孩子学骑脚踏车为例。每个孩子刚开始学习骑脚踏车时,都抓不稳车把,跌跌撞撞的情况时常发生。父母需要耐心地在车架后面帮忙扶着,等到孩子骑得有明显进步时,家长才可以松手让孩子自己骑,这就是辅导。

假若父母缺乏耐心,受不了子女车骑得不好的状态,就不耐烦地叫孩子下来,自己骑上车去,这孩子肯定学不会骑脚踏车。

同样道理,父母若想要主导孩子的一生,到最后,孩子反而学不会独立生活的本领。

父母是教练,不是老板

美国职业球队都有教练和老板。老板有着最绝对的权威,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球员若表现不理想,随时可以被老板换掉甚至被卖掉。但是好的教练能够看出个别球员的潜力,不会将前锋球员放在后卫的位置上。

成功的父母也要像教练这样,能够发掘子女的特长,激发子女学习的动力,帮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好的教练除了将球员放在正确的位置上,还会在上场比赛之前给球员精神鼓励。优秀的教练在球员上阵前,必定会说一番振奋人心的话语来激励球员的士气,如:

“ 我看过你在练习时的表现,我知道你可以的。勇敢地去拼吧!加油加油!”

如此,受到教练鼓励的球员上场后就会拼命发挥出自己最好的状态,甚至超常发挥。而假若教练在球员上场之前先警告或训话一顿,并威胁某某球员,若在赛场上面表现不佳就要把他换掉,这个球员在重压之下便很难取得好的成绩。

同样道理,做父母的若在孩子上学之前对孩子说:

“你今天最好给我乖一点,要是在学校又犯了什么错,小心回来就要给你‘好看’”孩子上学,尤其是上考场时,就会一直担心 会回家挨揍而无法专注学习,反而表现失常。

所以,父母若要激发孩子的潜能及学习的热情,就要学习当优秀的教练,看出孩子的优点,鼓励并帮助孩子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父母是管家,不是主人

父母不应一味地效仿这个世界所定义的成功,教养子女的方式也不应一成不变。

有时会听到家长辩解说:“当初我父母那样对,我不是也好好的吗?为什么我不能用老方法来对待我的孩子呢?”

然而事实上,此一时彼一时也。现在的孩子与过去的孩子相比。成长的社会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管教方法也必定要有所不同。

所以,总结起来,父母是上天赋予孩子的监护者,不能随心所欲想怎样就怎样,也不能一味地效法这世界的潮流


贝拉米米皮


是的,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夏传子,家天下。"

但是具有将近万年文化的中华民族,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无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贤仁志士,他(她)们爱家,更爱国。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总有一群为了安国定邦,为了民族存亡而弃小家,为大家。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例子举不甚举。

就在当前的疫情中,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们,不惧瘟疫,不顾自己的小家日夜奋战在于病魅的第一线。

我们向英雄致敬!


坡泊215


大家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下面我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还未成家时,每个人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着父母无尽的呵护和无私的关爱,父母在、家就在。父母在,便心安。心安处,便是家。家里的一碗一勺、一砖一瓦都是父母辛苦创造,而自己就是从襁褓起,开始熟悉周围的一切,也可以说这个家就是父母和自己一起创造。

二、等长大之后,成家立业,自己又开始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选房、设计、装修、添碗加筷等等吧,无一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步一步来的。自己又开始像父母一样照顾自己的妻儿老少;维护家的团结,为家的幸福美满而打拼。只有自己亲手创造得来,才感觉踏实,才有归属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