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逼宫成功之后,李渊确实是两耳不闻窗外事,逍遥自在地只顾生孩子吗?

生活漫谈君


李渊创业,立大唐王朝。贵为开国皇帝,最后落得个“太上皇”的结局,他运气也够差劲儿的。

足以说明:皇位面前无亲情!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被杀,尉迟恭持长矛,着铠甲,来觐见李渊:“太子、齐王作乱,秦王已将他们诛杀,因担心陛下,特遣派我担任警卫。”李渊对裴寂等人说:“今天这事,该怎么办?”萧瑀答道:“太子和齐王嫉妒秦王功高,因而策划阴谋。不料翻船,被秦王声讨。如今,秦王率土归心,陛下应立他为太子,交付于国务。”



李渊有点吃味,本想平衡太子和秦王,到头来却是玩火自焚,无奈一声:“好”。公元626年7月5日,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宣旨:

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7月14日,李渊意味深长道:“我应当加个太上皇尊号。”

9月3日,李渊让位,李世民推辞,李渊不许;

9月4日,李世民于东宫显德殿即位。昔日武德皇帝李渊正式成太上皇,退居幕后,不问朝政。



李世民逼宫后,李渊确实是逍遥自在的只顾着生孩子?

没那么简单……

李渊虽是太上皇,但依然住在太极宫。有意思吧?李世民仍不讲究,东宫办公。他上位后,不是萧规曹随,而是充满杀伐决断,拨乱反正。贞观三年,李渊的老伙计裴寂因僧人法雅妖言,受到牵连,被罢黜官职,谴回故里。裴寂请求住在京城,李世民斥责:



以你的功劳,不足以当此大位,然凭借太上皇的恩泽,才“特居第一”。武德年间,政刑纰谬,官吏施政紊乱,乱象横生,都是你的责任。如今我念旧情,让你归乡养老,你还不满意么?

有人看到这段话,批注道:

上皇闻帝此言,其心为如何?

这番话看似斥责裴寂,实则在批评李渊,含沙射影:

把唐朝搞得乌烟瘴气,我就不计较那么多了。现在让你移宫,有个养老的地方,就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也就在这年,李渊搬出太极宫,移居大安宫。大安宫曾是李世民的王府。当年,李世民立有克定天下之功,李渊特地为他营建宫殿,取名弘义宫。之后,李渊又让人翻建。

风水轮流转……李世民住太极宫,李渊住弘义宫!

可想期间的三年,李渊是怎么过来的。曾经引以为傲的东西纷纷被推翻,李渊怎么享乐?

曾经风光,如今阶下囚,李渊被软禁在了大安宫,这里,成为禁地,监视的人无处不在。

与其说在享清福养老,还不如说是在地狱饱受折磨。哪还整天莺歌燕舞,生孩子,只顾着享乐?



曾经,他酷爱狩猎,时不时打猎游玩,现今不得自由,如履薄冰。旧臣勋戚纷纷远离,面前是冷清的宫殿,心里的苦,与谁把酒言欢?

贞观六年,监察御史马周进谏李世民:

大安宫“卑小”,应该修整,否则不足以称“中外之望”。如今夏暑,陛下您独居凉处,让太上皇留在暑中,愿陛下速速返回!

父亲住狭窄之地,儿子住所宽敞;父亲捱热,儿子乘凉,天底下哪有这种道理?看来自打李世民逼宫后,李渊最基本的居家养老,也不尽人意。



究其原因,李渊有威胁,李世民怕他图谋复辟,怕他先下手为强。但是,一旦这种矛盾消解,父子关系肯定大大缓解。最起码,李世民逼宫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时唐朝没取得成就,李世民没底气!

每天带来精彩历史内容,我是史小二记,欢迎您的关注!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


史小二记


唐高祖李渊心里那个苦啊,皇帝当的好好的,忽然有一天,皇宫喊杀声大作,不一会全副武装的尉迟敬德进来告诉他:陛下,你两个儿子造反死了,现在咋办? “咋办?当然交给我另一个儿子李世民啊,我早就想把皇位交给他了。”李渊想都不想就说。 这一天,是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然后又派兵把侄子们全灭了,要不是李渊机灵,大唐第二天就得换主人。 李世民没有亲自去找李渊,自然是不想背负弑父弑君的骂名,所幸李渊也没活够,父子两个最终见面,抱头痛哭,然后李渊就准备退休了,从看到尉迟敬德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这个王朝不再属于他,他得腾地方了。 政变三天后,李世民成为太子,掌握了所有军政大权,成为大唐实际掌权人。八天后,屈突通镇守东都洛阳,关东稳住了。 十二天后,李渊表达了退位的想法,李世民推辞,哪能那么快啊,朝廷还没换血完毕呢。 一个月后,秦琼、程知节、尉迟敬德等封将军,高士廉、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等任宰相,天策府的人已经完成取代朝廷。



花椒游戏li


唐高祖李渊60岁的时候,发生了玄武门之变,因此退位为太上皇,远离了大唐的权力机关。

虽然失去了权力,沦为了太上皇,但是唐高祖李渊的晚年生活是非常的潇洒的。

其中最令人称奇的则是60岁以后,唐高祖太上皇李渊,竟然还给李世民生了好几个弟弟妹妹,战斗力实在是太强大了。

除了生孩子,太上皇李渊晚年时期还有什么事情要干呢?

虽然在日常用度等方面,李世民并没有亏待自己的父亲,但是在出行、特别是自由方面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或者说李渊已经心灰意冷,不想外出了。

但是,实际上在李渊沦为太上皇以后,依然能够接触外面的大臣。

唐朝时期最盛大的宫廷宴会,应该就是李世民成为天可汗以后,招待外宾的盛宴。已经沦为太上皇的李渊,在成为太上皇以后,还坚持了九年,所以有幸见识到了这一辉煌时刻。

在这次规模空前,历史影响力极大的盛宴上,李渊也非常高兴的来凑热闹,并且在宴会上命令突厥可汗跳舞,命令南越酋长唱歌,真正的达到了人生巅峰。

当然,李世民、李渊父子上演了一幕父慈子孝的好戏。

唐太宗李世民不无得意地向李渊展示自己的文治武功,得意非常,太上皇李渊也非常难得的向李世民服软,并且称赞他的丰功伟绩。

亲口说出了“胡、越一家,这是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

所以太上皇李渊的自由也许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是并没有达到“监禁”的程度,算是各位太上皇里面非常成功的。


历史公元


李渊内心虽强大,但不至于悠闲自在,毕竟两天之内死了两个儿子,十个孙子,更别说无数为权力丧命的冤魂,整个大唐都弥漫着呕人的血腥味儿 。这种灭绝人伦的痛苦是任何人都无法承受的。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又活了九年,但史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他在这九年中究竟生了几个孩子,推测最多不超过五个,幼子就是建造滕王阁的李元婴。因此可以看出,李渊并没有那么逍遥自在,否则坐拥后宫佳丽三千人,又那么的专注投入,怎么可能就这点儿产量。

多数人认为李渊是一个没心没肺、且很窝囊的皇帝,其实这是一种偏见。李渊的一生看似水波不兴,实则波澜壮阔。

少年的李渊就是翻版的松赞干布。松赞干布智战诸国王子,成功抱得大唐公主归,李渊雀屏中选,摘得窦氏芳心;中年的李渊胸怀大志,深藏不露,在隋末群雄并起的乱世脱颖而出,并最终夺取天下,颇有舍我其谁、傲视群雄的豪迈;晚年的李渊睿智自信,顾全大局,玄武门之变后主动让位李世民,给儿子一片施展拳脚的空间。


古代是封建集权制的社会,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同时也意味他拥有支配一切的权利,生杀予夺、畅快淋漓。因此,没有人心甘情愿地将皇位拱手让人,这也决定了皇权背后始终是一场血腥残酷争夺的现实。而皇帝一但失去皇权,虽与寻常百姓无异,但还处处受人监视,如同身陷囹圄,从天上猛然跌落凡间。所以任何一个太上皇非但不会过的潇洒自在,而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而李渊所面临的不仅是大权旁落后的孤寂与失落,而且还有儿子自相残杀,十个幼孙又被诛尽的惨痛折磨与一幕幕不堪回首的回忆。所以,李渊是一个伤痛累累的太上皇,他心口上的创伤一辈子都无法愈合,又怎么可能两耳不闻窗外事、逍遥自在地生孩子呢!

失去权力,不等于也失去了痛苦。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李世民一家子都是演戏高手,还是影帝级的,听说李世民在杀了他哥哥弟弟之后,就向李渊请求原谅,请求的方式就是叼着李渊的乳头,还被记录在了起居注上,编成史书流传后世 ,被当成孝道的典范在颂扬。



自从李渊退位以后,李世民为了补偿他老人家,在皇宫里专门给李渊修建了新的宫殿,还拼命的往他老爹那里塞钱,塞美女,希望可以有所补偿,这也是李渊两年生了九个王爷公主的原因。


历史上记载李世民灭掉突厥后。与李渊就会和解,父子俩一个弹琵琶,一个跳舞,父子间其乐融融。


小蓼叶


不是,但也差不多。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

政变当天,满身鲜血的尉迟恭率军士接管皇宫防务,并对李渊说明了情况——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的情况。

李渊听了陈述,遂即问群臣怎么办,群臣们都很聪明,赶紧说事情已经这样了,还能怎么办呢?赶紧把国务委托给李世民吧。

交权,李渊当然是不想交的了。

可是不交权,满身鲜血的尉迟恭会干出什么事,李渊也说不好。

所以李渊也就只能认了,默认了李世民杀兄弟的事情。然后李渊在尉迟恭的要求下,写了一份手敕。

有了这份手敕,李渊就没法翻案了。

然后,就是李世民出来哭,父子和好。

当然了,这只是表面上的和好,其实李渊对李世民是恨之入骨。



三天后,李世民被册封为太子,李渊同时下诏说:“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八天后,李世民心腹屈突通镇守洛阳,自此关东不会再有异变。

十二天后,李渊以退为进,第一次表达了自己退位的想法。

李世民表示不能接受,表面上他是怕别人说闲话,其实他是准备工作没做好。

一个月后,秦琼、程知节、尉迟恭封将军。

又三天后,高士廉、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分别被任命为宰相。

自此,李世民的准备工作完成,完全控制了军政大权,成为大唐实际掌权人,而李渊被彻底架空。

这时李渊传不传位,还有啥区别呢?所以玄武门之变两个月后,李渊再次表示退位,李世民这次没推辞,接过大位,顺利登基。

退位之初,李渊待遇还是不错的,仍然居住在皇宫的正宫太极宫中,而李世民则在太子的居所东宫处理政务——是的,两人是邻居。

李世民不敢让老父离自己太远。



但是李世民显然心有不甘,因为不彻底扫清李渊的影响力,他这个皇帝当的就不安心。

所以,他要对父亲“打脸”。

首先,李世民废除了李渊在位时颁布的大部分政策,然后以他的名义重新颁布。为的就是消除李渊的影响力。

紧接着,李世民不断在公开场合批评李渊武德年间的朝政:如“武德之际,货贿公行,纪纲紊乱”等。待这些批评言论散布开后,朝野一片哗然,而哗然的背后自然有人是要对此事负责任的。

谁负责呢?显然,就是前朝宰相了。当时中书右仆射是李渊的心腹裴寂。

所以李世民消除李渊影响力的附带成果就是把李渊最信任的宰相裴寂贬的一无是处,说他一切都是仰仗李渊为非作歹。最后,裴寂被贬出京城,李渊势力在朝中的最后一根钉子也被李世民拔除。


裴寂滚蛋后,李渊也很识相,毕竟他只是个孤家寡人了,不再具有任何影响力。因而他在贞观三年四月,便自己“主动”提出想要搬家,想从太极宫迁往弘义宫居住。

理由嘛,挺有意思。李渊说那里“有山林胜景,雅好之”。可实际上,弘义宫原本是李世民的秦王府,不仅很小,而且里面根本也没什么好景致。他“主动”想搬家,大概率的是李世民让他搬的。

而李世民逼迫李渊搬家的目的,只是想告诉世人:现在的君臣关系已经转换了,我该搬进皇宫了,而父亲大人,就住到我曾经的那个小房子去吧

李渊迁入弘义宫后,改名大安宫。

大安宫环境非常不好,一来年久失修,李渊要求把房子修缮之后再搬进去,但李世民不驳回也不采纳,搁置;二来大安宫在长安城外,小小的王府与高大的长安城一比,显得特别的渺小,让人感到很压抑。

不过李渊彼时已经失势,他即便再不想搬进大安宫,终究是胳膊拧不过大腿。



在大安宫的六年时间,李渊坐吃等死,在女人身上玩命的发泄自己心中的郁闷。他当时六十多岁,然生育力仍然很旺盛。短短五年时间就生了三个儿子和一堆女儿。比如滕王阁主李元婴就是在此期间出生的。

如果算上在位期间生的儿子、女儿,那总计就是17个儿子和13个女儿,生育力可谓是异常惊人。

PS:李渊一共有22个儿子,19个女儿。其中只有5个女儿和6个儿子是在他登基继位之前出生的


当然了,李渊孤家寡人一个,他给李世民生的这些弟弟妹妹的抚养费,肯定是归李世民这个做哥哥的掏钱了。

另外,李渊好动。在武德年间即使他的公务再繁忙,他也会四处游猎。但是自从成了太上皇后,由于人身自由受限制,他就再也没有出过宫门。

出不了宫门怎么办?李渊就得自己找乐子活动活动筋骨。比如李世民出兵突袭突厥取得大胜利后,李渊就下召,召开宴会庆祝,皇帝大臣都来。然后李渊弹琵琶,李世民在下面跳舞,大臣们举杯祝贺,一直闹到深夜……

贞观六年十月,李世民再次设宴,他在大安宫设酒宴侍奉李渊,与长孙皇后轮流端上饮食及用具在旁侍候,直到深夜才罢席。李世民当时估计是喝高了,想亲自为太上皇抬轿舆,李渊觉得不太好,便让孙儿太子李承乾代劳。



贞观八年,估计是李世民心中有愧,于是在那一年,他给李渊修了大明宫,想把老父接回长安。(也有人说李世民是借孝顺之名给自己修的。因为当时李渊已经病入膏肓,不可能入住了)

不过大明宫尚未完工,李渊就撒手人寰了。


Mer86


李渊,他可以说是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中最为倒霉的一个。在位仅仅8年,就被自己的儿子李世民给夺走了皇位,且不但皇位被夺,自己的二个儿子也被杀,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同时与其他大一统的开国皇帝相比,李渊也是让人最为陌生的,谁叫他的儿子李世民的名头实在是太大了,让太多的人都只知道唐朝的基业是李世民打下的,而不知李渊这位唐朝基业的真正开创者,可以说李渊就是一个空顶着“开国皇帝”名头的开国皇帝。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李渊的三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常年积累下来的矛盾在这一天彻底的爆发,这就是“玄武门之变”。这一天李世民在长安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事后,李世民将李建成、李元吉诸子悉数诛杀,并将他们从李姓宗籍中除名,而高祖李渊则是让出军政大权给予秦王李世民。

三日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李渊下诏:“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次年八月九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是为唐太宗,次年太宗改元“贞观”。



李渊在退居为太上皇后,作为儿子的唐太宗也并未过多的为难于他,毕竟李渊都把权力全部交给自己了,甘愿退居幕后,他也没必要再去为难自己的父亲。因此李渊虽失去帝位,但日子过得不算太差,前几年他就一直居住在大唐皇宫中的正宫“太极宫”中。当然“太极宫”毕竟是皇帝的正宫,李渊久占着这个帝王之所也不是个事,而这点李渊也知道,所以没过几年他就主动跟李世民提出要搬出太极宫。



李世民见李渊如此识趣,也是开心不已。毕竟他早已对李渊久占太极宫十分不满,在《唐高祖的晚年岁月》一书中,就有这样的描述:“李世民以极其严厉的方式罢免了李渊的心腹,昔日的宰相裴寂,怒斥其是造成武德期间“政刑纰缪”的罪魁,实则是“指桑骂槐”,暗指李渊,毕竟在武德后期,李世民政治劣势明显,所以借此以抒心中不快”。而当时的李渊就是在得知此事后,就迅速的跟李世民提出迁宫之事。贞观三年(629年)四月,李渊从太极宫迁出,搬到了“大安宫”,大安宫本是李世民未当皇帝之前所居住的“弘义宫”,这个宫殿是一个比东宫、太极宫都要小上很多的地方。



其实随着李渊从太极宫迁往大安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宣告着李渊的彻底失势,此时李渊已无任何的权力可言,李世民虽不杀他,但也不会再放他出宫,李渊被李世民层层监视着,是什么都不能做,只能是在大安宫混吃等死。此后,李渊和李世民虽一起在大安宫举办过数场宴席,在外人面前表现出他们父子二人的其乐融融,但这也只是表演,也非事实。

“昔汉高祖亦从太上皇置酒此宫,妄自矜大,臣所不取也”,这就是李世民对于李渊的真实态度,是不屑,是嘲讽,是不尊敬。可以说李世民对于李渊的态度就是二个字“冷漠”,只要李渊不跳出来闹事,他就什么也不管,该有的东西李渊不会缺,女人、食物李世民都不会缺他的,但也仅仅只是如此,最重要的自由,李世民就从来没给过李渊的,李渊不能出宫,不能与朝臣见面,甚至连跟儿子见面都要受限制,究其原因就在于李世民他在害怕,害怕李渊会跳出来做些事情。



当然李渊他也很聪明,他知道自己已经失势,知道自己什么也做不了,所以他选择放弃,选择接受,他知道自己只要什么都不做,李世民就不会为难他,他就能安享晚年。因此,在大安宫期间,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什么人也不见,什么事也不管,就安于享乐,吃好,睡好,喝好,玩好,李渊晚年的生活就是如此。

那么想想看,一个帝王被“圈禁”在宫中,他还能干什么呢?

当时就是造娃。自十七子李元裕开始,到二十二子李元婴,李渊退位期间一共生了5个儿子,而女儿也无记载,所以到底几个不清楚,但最少也有一两个。



只得说李渊还算是幸运的,历代被逼退位的皇帝最后都没啥好下场,而李渊虽然也是如此,但好在命还在,还能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单凭这点我想足以。


澳古说历史


差不多吧,李世民逼宫之后,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这一年李渊也就将近六十,而李渊是活到了六十九岁的高龄,在此段时间更是给李世民生了18个妹妹,17个弟弟,也称得上是强大了。

玄武门之变-李渊退位

公元626年,著名的玄武门之变爆发,李世民亲手杀死自己的哥哥李建成与弟弟李元吉,之后尉迟敬德拿着李建成的惹怒来到李渊面前大声说道:“太子、齐王作乱,已经被秦王率兵剿灭了,现在怕皇帝受到惊吓,派我来保护皇帝”,李渊一听心就凉了半截,已经明白怎么回事了,之后李世民面见李渊,李渊对李世民说:“善!此亦吾之夙志也!”大概就是说,这也是我想做的事情,相当于将责任推卸给了李建成。三天后,李渊宣布封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李渊又退位让贤,李世民登基,为唐太宗。


造成玄武门惨案的根本原因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李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立储问题国之根本,但是李渊却左右摇摆不定,一会对这个承诺,一会给那个鼓劲,一会偏袒这个,一会打压那个,最后造成的结果是兄弟二人明争暗斗,甚至到了你死我活,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局面,终于最后的决战爆发,发生了玄武门之变。如果李渊起初就能处理妥当,安抚好各方,或者是让一方死了心,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惨案。


李渊成为太上皇之后过着怎样的生活?

玄武门之变后两个月,李渊被迫退位,起初李渊心中也确实对李世民有很大的怨气,但是随着日子的推移,加上李世民对李渊的严加看管,让李渊知道自己确实已经大势已去,再也没有翻盘的可能了,于是便放下了心中的执念,开始享受自己吃香的,喝辣的,美好晚年生活了。不得不说李世民对李渊还真的不错,在李渊彻底的失去了对自己的威胁后,李世民可能也有愧疚之情,对李渊除了权力不给他之外,只要李渊想要什么就给什么。


除了吃香的喝辣的,李世民还仍然让李渊以前的妃子们侍候李渊,而在此期间李渊还生下了17个儿子和18个女儿,李渊年虽老,但是身体还确实不错,一直活到了69岁的高龄。而李世民对这些弟弟妹妹们也算是不错,封官加爵该给的一样没有少,李渊成为太上皇之后就这样过上了没心没肺的生活。至于李渊自己感觉如何,就要看他自己的心境了,不过我觉得他是看破了这些,要不不然也活不到那么大的岁数。

李渊虽然是最憋屈的开国皇帝,但是却也是一个很长寿的皇帝,一生也享尽了荣华富贵,虽然刚成为皇帝不久就遭遇人生的坎坷丧子之痛,但是无论如何晚年的时候活的生活还不错,死了两个儿子,但是又生了17个儿子,还有18个女儿,看着自己的小孩子们从出生到长大,也有点天伦之乐的感觉吧!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据史料统计,李渊一生一共生了22个儿子,在成为皇帝之前生了十个左右,成为皇帝之后继续又生了几个,剩下的就是晚年退休成为太上皇那段时间生的,其中最小的一个是李元婴,十分调皮淘气,给李世民带来很多麻烦。

尽管李渊晚年又生了这么多孩子,可是他真的就两耳不闻窗外事,逍遥自在只顾生孩子么?我看并非这样,不信我给你分析一下。


一、玄武门之变逼宫

提到李渊的晚年,必然要提到玄武门之变,因为这个变化,才让李渊早早的成为太上皇,并且一做就是九年。

当时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渊确实没有想到一切会发生那么突然,明明头天晚上自己还跟李世民沟通交流,叫他们哥三个第二天到玄武门对质李世民所说的李建成与李元吉跟李渊后宫妃子有染。

结果第二天李渊等来的不是哥三个,而是尉迟恭带领人马去到玄武门,当时李渊莫名其妙的问尉迟恭“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资治通鉴》

)”,尉迟恭告诉李渊是太子李建成与李元吉造反,李世民正在平定叛乱。

除此之外,尉迟恭还要求李渊交出兵权给李世民,让李世民好平定叛乱。突然之间事情就发展成这个样子,李渊也是有经验的人,他明白已经不是什么简单意义上的造反了,此刻自己不交出兵权可能小命不保,于是李渊下令将所有兵权交给李世民处置,这才让玄武门之变正式平定下来。

李世民去到李渊身边,并且“跪而吮其上乳”,李渊问李世民李建成与李元吉呢,结果李世民说被他就地解决了,想必当时李渊心如刀割,自己一下子就失去两个儿子,但是他转念一想就明白事情发生的严重性,此刻还是自保要紧。

李世民成为太子,可是依旧没有就此停手,他不听李渊的劝说,将李建成以及李元吉的共计10个儿子全部处死,以绝后患,李渊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孙子命丧黄泉,却无能为力。

最终,李渊明白大势所趋,一个月后就把皇位交给李世民,自己成功成为太上皇。


二、李渊的晚年

成为太上皇的李渊,其实日子过得也没有那么潇洒,就连住的地方,也要看李世民的眼色行事,最终李渊搬到李世民之前住的秦王府去住,还借口说那里风景好,李世民倒是痛快,很快就答应李渊去那里住。

那里环境其实一般,尤其是夏天的时候更是热的不行,李世民到了夏天就去避暑,大臣一再劝他带上李渊,李世民始终也不愿意。因为李世民不希望李渊与当时的直接有权利的大臣接触,防止李渊又对自己不利。

当然,除了权臣之外,那些退休的大臣,李世民并没有阻碍李渊去接触,所以晚年李渊除了宠幸妃子生孩子之外,还会偶尔与一些退休大臣谈天论地,打发一下时间。

要说两耳不闻窗外事,那也是可以算的,毕竟到了他那个年龄,完全没有必要再去折腾,自己还是识趣一些,好好做太上皇是最安全的,后来看着自己儿子李世民取得的骄人成绩,其实李渊还是十分满意。

至于说逍遥自在,估计就谈不上了,一个人晚年丧子还有孙子,白发人送黑发人,根本不可能开心与逍遥得起来,即使他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去蒙蔽李世民,可是内心肯定还是十分孤独悲伤的,也许也曾有无数个夜晚,李渊想起往事突然红了眼眶,但是那些历史,我们无法亲眼目睹。


结语

在天下大事面前,识时务者为俊杰,李渊还是明白这些道理的,李渊能够在晚年继续安然无恙的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帝王家里,已经是最好的安排了,他还敢奢求什么呢?



嗔痴历史观


简单来说,是李渊只能两耳不闻窗外事。

唐高祖李渊心里那个苦啊,皇帝当的好好的,忽然有一天,皇宫喊杀声大作,不一会全副武装的尉迟敬德进来告诉他:陛下,你两个儿子造反死了,现在咋办?

咋办?当然交给我另一个儿子李世民啊,我早就想把皇位交给他了。李渊想都不想就说。

这一天,是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然后又派兵把侄子们全灭了,要不是李渊机灵,大唐第二天就得换主人。

李世民没有亲自去找李渊,自然是不想背负弑父弑君的骂名,所幸李渊也没活够,父子两个最终见面,抱头痛哭,然后李渊就准备退休了,从看到尉迟敬德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这个王朝不再属于他,他得腾地方了。

政变三天后,李世民成为太子,掌握了所有军政大权,成为大唐实际掌权人。八天后,屈突通镇守东都洛阳,关东稳住了。

十二天后,李渊表达了退位的想法,李世民推辞,哪能那么快啊,朝廷还没换血完毕呢。

一个月后,秦琼、程知节、尉迟敬德等封将军,高士廉、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等任宰相,天策府的人已经完成取代朝廷。

又一个月后,李世民登基,李渊退休,迎来“美好的”退休生活。

这一年,李渊正好60周岁,正好的退休年龄,不愧是大唐开国之君,就连退休都要跟未来保持一致。

在最初的两年,李渊的生活是挺不错的,他还住在皇宫太极宫,虽然行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物质生活非常丰富,后宫也没有裁减,还不用劳心政务,日子真是美滋滋。

不过这主要是因为李世民的注意力放在朝堂上,他在树立自己威信的同时,着重清除李渊留下的痕迹,政策能推翻就推翻,能否定就否定,甚至发出“武德之际,货贿公行,纪纲紊乱”这种批判话语,要知道,李渊还好端端地坐在太极宫呢。

李世民肃清朝堂后,终于把手伸进了太极宫,他以恩赐为名将太极宫中的大部分宫女以及掖庭的部分宫女放归家中嫁人,大约有三千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伺候李渊的宫女,自此以后,太极宫就冷清多了。

冷清是愁不坏李渊的,让他发愁的是李世民此举释放出的信号,他不该再住在皇宫中了,李世民才是大唐的皇帝!

贞观三年(629年)四月,李渊主动提出搬出太极宫,李世民很慷慨地把自己的老房子给了老爹,也就是当初李渊赐给他的宏义宫。

宏义宫只是曾经秦王的居所,无论是位置还是规模都不能和太极宫相比,不过李世民不管,改了个大安宫的名字,就让老爹住进去了,史书上的记载还是“高祖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乃徙居之,改名大安宫。

李渊要是看到这记载,估计能砍死史官,他要是有办法,哪里会搬出太极宫,皇宫比不上亲王府吗?

搬进大安宫后,李渊跟李世民就很少见了,此时李渊的生活就大不如前了,他也识趣,李世民不叫他,他几乎不出大安宫,以免遭儿子猜疑。关键是接下来的几年李世民好像忘了自己老爹还在世,

从来不请安,有什么宴会之类的也不叫上李渊。

天天窝在家的李渊还能干什么呢?只能跟为数不多的妃嫔过活,外面不得不佩服李渊老当益壮,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下,入住大安宫第二年,六十多岁的他还得了一个儿子,就是日后的滕王李元婴,今天南昌的滕王阁就是他建的。

就这样过了几年,到李渊六十八岁那年,李世民宴请西突厥使者,难得地邀请李渊,一干重臣大将也在旁陪坐。

从李元婴的降生来看,这位见惯风雨的开国皇帝心理素质爆表,儿子的猜疑完全没能击倒他,不过在宴会上,看着西突厥使者的唯唯诺诺,他不由得想起他当初起兵时,对东突厥那是百依百顺,可短短几年间,东突厥已成过眼云烟,被唐朝消灭,西突厥也不敢轻视唐朝,估计李渊心中也在感慨,让位给李世民才是最正确的决策吧。

心里想着,李渊还向旁边的长孙无忌等人感慨:“当今蛮夷率服,古未尝有。

这话给李世民听到了,老爹这是在表扬我啊,我岂能没有表示,随后给李渊敬酒的时候,李世民也给李渊戴了高帽:“哪里哪里,都是老爹定的方针好!”(百姓获安,四夷咸附,皆奉遵圣旨,岂臣之力!

李渊笑开了怀,父子俩和好如初。

同年,李渊又一次出席公开活动,那是一次大阅兵,阅兵后的宴会上,李渊充分见识了儿子治下的大唐国力,史载“

高祖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遣南越酋长冯智戴咏诗”,曾经难以征服的外敌,如今都是他随意指使的臣属了,李渊由衷地感觉到欣慰,笑道:"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

李世民很适时地又来互捧:"此岂臣智力,皆由上禀圣算。"说的李渊高兴坏了,六十多的人还喝到半夜。

这一年,李世民对李渊的态度是真的扭转了,他接受了监察御史马周的建议,决定在择定龙首原建造一座浩大的新宫(即大明宫的前身),给李渊居住。

可惜,次年,李渊就辞别了大唐盛世,遗言就是一切从简,李世民听了,准备一番后,将李渊葬入献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