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蜀高祖王建本是個無賴漢,年輕時甚至無錢葬父,他是怎麼成為皇帝的?

文史磚家


王建的確是一個窮困潦倒的人,文化很低,也什麼背景,在晚唐時期原本屬於芸芸眾生的一個。當時為了討生活,他幹起了販賣私鹽鋌而走險的勾當,因為茶鹽歷來都是官府徵稅的重頭,是不允許私人做的生意。但是畢竟鋌而走險的人歷來不乏,王建就是這麼一個為了生計豁出去的人,出生底層,他為人也還好爽,至少很多人覺得他不錯,所以還是開拓了眼界。但長久幹這個遲早會犯事,所以有史書就說他被抓去牢獄待過,但是作為一個壯漢,就被迫從軍,使他走上另外一條人生道路。

當時黃巢大軍起事,唐僖宗逃到成都,忠武軍楊復光奉命救主,手下有很多牙將,主力是鹿晏弘,打敗了朱溫等人。另外推出了幾個都頭,號稱八將,王建就是其中之一。當時王建有多少實力不好說,但算是充人數的也未可知,但總之是越來越好了。而鹿晏弘到興元府就不肯再南下了,自稱留後,這是準備做節度使的頭銜。

唐僖宗在成都,需要有軍隊在外圍充當保障,所以就只有封鹿晏弘為山南節度使,包括給王建等人刺史頭銜。這時候跟著皇帝的宦官田令孜設法收買王建等人,分化與鹿晏弘的關係,王建等人就繼續南下,到利州迎接了唐僖宗,被田令孜收為義子,王建的機會就更加凸顯了,這時被封為衛將軍了,還成為神策軍的主要將領。

這個時候,王建成為皇帝和田令孜都拉攏的對象,被派去征討西川,實際上皇帝是想除掉田令孜了,西川節度使陳敬萱是田令孜的兄弟。而當時東川節度使顧彥朗也來自神策軍,與王建關係還不錯。所以他們就聯手起來,王建在四川的地位和聲望開始越來越高了。到了唐昭宗時期,王建花了數年時間徹底清除陳敬渲和田令孜,最後受皇帝冊封檢校司徒,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大使,雲南八國招撫使等職務,基本成為割據一方的藩鎮了。當時他和顧彥朗依然關係很好,井水不犯河水。直到顧彥朗病故,這時,唐昭宗在長安又差點被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攻入京師,李克用在太原起兵勤王,王建也從成都派兵救援。但走到途中卻是責怪顧彥朗弟弟顧彥輝吧不救駕,轉而攻打綿陽了。

然後他逐步吞掉了東川地界,天覆三年903,徹底佔據全川,天覆六年906佔據歸州,連三峽之地也屬於王建,進爵蜀王。

之後朱溫改朝換代,王建當時雖然趁機在建立自己佔據蜀地的勢力,但面上對唐僖宗、唐昭宗是非常禮數周到的,所以可以說,唐朝皇帝在,王建是忠心的藩鎮,並不是所有的藩鎮節度使擁有自己的地盤就一定不聽命朝廷,這不是客觀的事實。王建的權勢地位一方面是自己的機緣,但另一方面的確每前進一部都是獲得朝廷任命的,他認為自己是在挽救唐朝當時的衰弱,要說他都是私心也不夠客觀,就如他站在唐僖宗一方對付田令孜一樣,田令孜最後還罵他忘恩負義,但王建堅持自己記得田令孜的恩情,但更要忠心朝廷,他認為自己大義滅親是對的。另外唐昭宗有難,王建和李克用出兵,他們忠心唐朝不是假的,只不過王建也同時把這個視為打擊顧彥輝吞併東川的機會,一石二鳥,表現他非常高明。

他當皇帝是表現與朱溫的對立,他立國為蜀也是唐朝冊封的蜀王延續,所以王建是特定歷史時期造就他的事業,前蜀後蜀都得到許多唐朝遷徙蜀地的文人支持,王建還是很得人心的,如最後的大詩人韋莊就從江南都一路投奔成都,王建非常器重他,加官進爵,韋莊最後在蜀地生活了十年,留下唐詩最後的一抹霞光,同時也由韋莊開啟花間詞派的大幕。


何運超


唐末五代是個大混亂期,與局勢動盪不安相伴隨的,則是不斷湧現出來的奇人異士,在這些人當中,前蜀開國皇帝王建堪稱典型。那麼王建是何許人也?他究竟有著怎樣傳奇的人生經歷?


王建出身於許州舞陽縣一戶貧民家庭,由於家貧無力讀書,很早便步入社會討生活。王建年輕時不事生產,每天跟一幫潑皮無賴廝混,以偷驢殺牛、販賣私鹽為業,個人形象極差。鄉親們不堪其擾,便經常罵王建是“賊王八”(“少無賴,以屠牛、盜驢、販私鹽為事,里人謂之‘賊王八’。”見《新五代史·卷六十三》)。



王建混跡社會多年,錢沒掙到半文,反倒是欠了一屁股爛債,以至於老父病死後,竟然無力為他買墳下葬,只能把他埋在無主荒地。且說王建挖好墓坑,準備安置棺材時,卻發現無論自己怎樣努力,都無法把它擺正。就在這時,忽然出現一位貌似神仙的道士怒斥王建:“這裡乃是將要產生天子的風水寶地,你這廝不過是一介草民,怎敢在這裡埋葬先人?”


王建也是出了名的“愣頭青”,聽完道士的話後,狠狠地瞪了他幾眼,根本不做理會。就這樣,王建一次次地擺弄棺材,如此反覆多次,竟然成功地將它安置在墓坑中(“常葬父,發地數尺而瘞,棺輒躍出,有神人語之曰:‘此天子地,汝小民何容卜葬!’建不聽,竟葬之,棺復躍出,如是者三,乃克葬。”見《十國春秋·卷三十五》)。



王建埋葬亡父後沒幾年,便因販賣私鹽被捕入獄,按律應當被斬首示眾。好在王建跟獄吏有幾分交情,不久便被偷偷地放走,並隱匿在武當山中。某日王建外出覓食時,偶遇山中的僧人處洪,後者見到他後大驚,聲稱他面相大貴,將來必成大器。與此同時,處洪還勸王建下山投軍,以便博取功名。


王建雖然半信半疑,但最終還是聽從處洪的指點下山,到忠武軍節度使杜審權的軍中投效,由此開啟一段無比傳奇的“創業人生”(“未幾,被罪系許昌獄,吏縱之去,亡匿武當山。遇僧處洪,以相術奇建曰:‘子骨法甚貴,盍從軍自求豹變。’建感其言,因隸軍於忠武。”引文同上)。


當時正值王仙芝、黃巢起事期間,忠武軍肩負討賊重任,自然是急需用人之際,而王建因為智勇雙全、屢立戰功,很快便從小兵隊伍中脫穎而出,不斷地獲得升遷。等到擊退黃巢亂軍,忠武軍監軍大宦官楊復光便將部隊整編為八都(相當於今天的師或旅),並任命王建為八都頭之一,視其為心腹。



等到楊復光病死後,王建起初跟隨“大佬”鹿晏弘進佔漢中,在朝廷與黃巢之間以觀成敗。等到黃巢兵敗退出長安後,王建卻並沒有跟隨鹿晏弘東返,而是與晉暉、韓建、張造、李師泰等四位都頭進入蜀地去迎接唐僖宗,並被大宦官田令孜收為養子,號稱“隨駕五都”。


王建跟隨唐僖宗回返長安後,因為田令孜的提攜,很快便成為禁軍中高級將領。河中節度使王重榮、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打著“清君側”的旗號進攻關中時,王建保護著唐僖宗逃往漢中,由是立下大功。事後,田令孜因自知不見容於天下,便逃到成都依附於其兄、西川節度使陳敬瑄(田令孜本姓陳),而王建則因是田令黨羽孜的緣故,被貶斥為利州刺史。



王建被排擠出朝後,並沒有到利州就職,而是率軍攻佔位置偏遠、經濟富庶的閬州,並以此為根據地,不斷地積蓄力量,圖謀奪取蜀地。不久,王建聯合東川節度使顧彥暉,共同起兵進攻陳敬瑄,經過長達4年的鏖戰,終於在唐昭宗大順二年(891年)攻佔成都,成為西川的新主人。6年後,王建又攻取東川,成功地佔據整個蜀地。


王建佔據四川后,雖然表面上仍效忠於唐朝,但暗地裡卻一直幹著割據建國的勾當。等到朱溫篡唐建梁後,王建便徹底卸下道義上的“包袱”,在天覆七年(907年)正式自立為帝,國號大蜀,史稱前蜀。當年的“賊王八”如今一躍而成為開國皇帝,其傳奇性如何強調都不為過。



雖然出身不好、品行不佳,但王建在治國理政、選賢任能、鼓勵生產等方面卻是可圈可點,使得蜀中大治,經濟得以恢復和繁榮,堪稱一代有為之君。王建在位11年時間,於光天元年(918年)六月駕崩,終年72歲。王建死後葬於永陵(今成都市金牛區永陵路10號),諡號為神武聖文孝德明惠皇帝,廟號高祖。


史料來源:《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十國春秋》、《資治通鑑》


文史磚家


王建,字光圖,唐朝末年許州舞陽(今天的河南舞陽)人。

王建在家裡排行老八,少時家窮,好乾些偷雞摸狗的事(偷牛、偷驢)因此被鄉里人稱“賊王八”。王建的父親倒是個老實人,對他這個兒子頭疼不已,但又沒辦法。傳說王建有一次和朋友喝多了,跑到本地一座道觀鬧事,把神像砸了,把道士打了,王建父親得知此事後一口氣沒上來,竟然被氣死了。

父親死了後更是沒人管得了王建了,他與好走晉暉又是當強盜又是販私鹽,儼然是黑惡分子。被抓入獄後獄吏看他外貌奇特不似常人(隆眉廣額,龍睛虎視),便悄悄把他放走了。身為逃犯家鄉自然待不下去了,於是他跑到武當山躲了起來。在山上遇到了一個和尚點撥,和尚告訴他要從軍以圖“豹變”,當時正是亂世,龐勳、王仙芝先後起義,流民四起,去當兵最起碼能混口飯吃,還是個正當職業,於是王建義無反顧參軍去了。

王建加入了許州忠武軍,是當時大唐的正規軍。在討伐王仙芝的戰鬥裡表現出色,而且又極具領導力。別忘了王建從小混跡“黑道”,殺牛偷驢,販賣私鹽還兼職強盜,在他的團隊裡一直都是老大,亂世,軍隊,戰爭,對他來說真是在合適不過了。剿滅王仙芝之後王建已經是有五十名手下的小隊長了,後來唐軍平叛黃巢,他又屢建戰功,被領導推薦為都頭,擁有千名部下,相當於現在的團長了。

後來黃巢帶領起義軍打進了長安,唐僖宗李儇逃入了蜀地避難。這時王建在山南西道一帶活動,他審時度勢,認為這是個好機會,皇上身邊需要人馬,於是聯合了另外四個都頭一塊投奔了在成都的皇帝。皇帝大喜,他都被黃巢從長安打到四川了,而且此時心懷二志的人不少,不知何時皇位不保。這時正需要一批忠於自己的強人義士來保衛自己的皇道正統。而王建等人適時的出現了,於是立刻被重賞受封為“神策軍宿衛”,號稱“隨駕五都”,直接歸屬當時大太監,一人之下的田令孜指揮。

次年唐僖宗重返長安,王建等人亦跟隨。這時他和另外四都衛都成為了田令孜的義子,算是有了自己的後臺。然而好景不長,田乾爹因為國庫空虛,地方又收不上稅,決定把安邑、解縣兩地的鹽池收歸中央管理,這下子惹惱了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對他來說這相當於中央搶他的錢袋子。於是他聯合河東節度使李克用一塊,帶兵進長安“討說法”。先是義軍,又是兵變,唐僖宗再度出逃,對他來說,對田公公來說,農民軍和軍閥又有什麼不一樣?沒有,都是威脅他們統治地位動搖他們皇權的人。

在逃難的路上,王建親自伴隨在僖宗左右,他身負玉璽,手持寶劍帶領衛隊保護皇帝。走到半路又遇到了鳳翔、邠寧兩個節度使反叛,他們縱兵搶劫又焚燒棧道,到處都是逃難的人群使得皇帝的隊伍寸步難行,難民們甚至開始衝擊皇帝的御駕。混亂中王建奮不顧身,他一手持韁繩一手拿寶劍左劈右砍(殺了不少逃難的百姓)帶領皇帝衝出險境。入夜,一群人露宿荒郊野外,落魄的僖宗又累又餓,在篝火旁坐著睡著了,王建坐在地上讓自己的膝蓋當僖宗的枕頭,又把自己的毯子拿出來蓋在他身上,自己則整夜危坐,不敢入眠。睡醒的僖宗很感動,怕王建凍著,於是把身上的衣服脫下來給王建穿著,並且許諾給王建壁州刺史一職。我想這時的王建對僖宗肯定是忠心耿耿吧,當然了人都是會變得。

這一趟困難的旅途王建立下了不少功勞,正所謂護駕之功。後來僖宗又回到了長安,而田令孜失勢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個太監楊復恭。楊公公家族世代權宦,其本人在軍事上也有一番作為,後來不少軍閥都是楊公公的義子。但是王建對他來說就是根刺了,要知道王建是田令孜的乾兒子。楊公公認定王建是田的人,自然把他排擠出了中央,皇上雖然不願意,奈何皇權衰落,只能看著王建被逐出長安,出任利州防禦使。

這時王建的上司是楊守亮,是楊富恭的義侄,可以想象當然要給王建穿小鞋了。王建不會束手待斃,他收服了在壁州的一個少數民族部落叫侗族,再加上自己的部隊沿著嘉陵江而下攻下了閬州和利州做自己的根據地。有兵又有地,這時的王建已經是個小軍閥了。

正值起勢的王建突然收到了乾爹田令孜的手信,希望他能來成都為田公公所用。王建非常高興,帶著人馬就像成都進發,誰知剛到德陽鹿頭關被告知不準通過,而且下命令的人是西川節度使陳敬瑄,王建大怒,知道自己被耍了,因為這個陳敬瑄是他乾爹田令孜的兄長,這哥倆一個要他來一個叫他滾,難道自己能白白帶這麼多人出來旅遊?於是他帶兵攻克鹿頭關,拿下了漢州,又在彭州打敗了陳敬瑄的大軍,劍指成都。

在成都城牆下,王建又與自己的乾爹見面了,田令孜勸王建退兵,並告訴他自己是希望王建來的,無奈自己的哥哥反悔了。王建表示我現在已經沒有退路了,只有拿下成都!於是成都城下展開了數年的拉鋸戰。

這段時間裡王建沒有閒著,他順勢擴大了自己的地盤,又和東川節度使顧彥朗結盟,一同對付田令孜和陳敬瑄。又上書朝廷報奏陳敬瑄罪行,撤銷了陳敬瑄的官職,同時自己可以打著天子的旗號名正言順的討伐陳。果然朝廷派來了當朝宰相韋昭度傳達聖旨,王建成了西川節度使。

之後王建趕走了韋昭度,並且派重兵守護劍門關,把蜀中和中原徹底隔絕。自此王建的野心可謂人盡皆知了。此時的成都已經成了一座孤城,眼看大勢已去,陳敬瑄和田令孜開城投降,對這兩位,王建毫不客氣,殺之而後快,後來找了個莫名的接口,對自己曾經的盟友東川節度使顧彥朗下手,打敗了他徹底吞併東川,至此王建成了當時最大的地方割據勢力,與朱溫、楊行密、李克用同級,朝廷無奈之下封了王建蜀王,一個私鹽販子,賊王八最終完成了自己的豹變。然而這些還沒完,朱溫後來篡唐稱帝,而王建也隨之建國,國號大蜀,榮登帝位。

王建的蜀國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比較尷尬,它的時間很短,很快就二世而亡,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平庸的割據勢力。但是前蜀是當時最穩定的政權,王建雖然文化水平不高卻重視文人,尊重人才,發展經濟。當時甚至有“河東河北處處災,唯聞全蜀少塵埃。”這種說法,可見蜀地之安寧。

雖然王建和他的蜀國並不起眼,但他確實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一個有作為的開國皇帝,可以說他是王氏唯一一個偉大的君主,值得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阿尼旺旺


只要努力就能得到機會上進,要有抓住機會的本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