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哪些事情的發生,看上去十分的奇葩,讓人難以理解?

不才講史


戰場上的“空城計”,看上去十分“奇葩”,也難以讓人理解。比如,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在曹操打呂布的戰役中,有一次曹操的軍隊出城收麥子去了,呂布攻城,結果曹操就擺了好多家眷還有老弱婦孺在城樓上,剛好城外不遠有個樹林,呂布認為曹賊有埋伏,就撤兵了。等第2次呂布又來攻,這次曹操真的把兵埋伏在樹林裡面,兩軍正戰在一處,突然,從樹林裡衝出了大批曹軍步騎兵,原來曹操今天真的埋伏了一半人馬。呂布毫無準備,一路潰敗逃回大營,還被奪走了鼓車。

空城計的使用,要注意兩點:

1、空城計,是一種被動作戰的被動行為,當那些實力空虛、因遭受意外壓力被迫走投無路的一方,採用此招,目的就是企圖矇混過關或避免遭受更大的損失。由於此計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有許多主動權和機遇還掌握在對方手裡,

因而,在萬不得以的情況下,不宜使用空城計,同時,此計也不宜重複、多次地運用。

2、在實際戰略中,風險往往與機遇、利益和成功共存,“不入虎穴,焉得虎仔”,空城計的奇巧之處在於:要善於正確、及時地把握對方的戰略背景、心理狀態、性格特性等,因時、因地、因人地以奇異的謀略解除自己的危機。


禾下乘涼吧


我本人幼時,曾在六十軍醫院生活過一段時間,那時候,還在跟越南打仗,六十軍醫院也抽調人員到過前線,這批人回來後,有一個傳說一直流傳了好久,說的是六十軍醫院在前線救護過一個戰士,巧的是這個戰士,就是六十軍醫院駐地的那個小城的人,他是在攻擊越方一個山頭陣地,受了離奇的傷,——他在朝山頭衝鋒的過程中,一共被四顆越南兵丟下來的木炳手榴彈砸中,離奇的一個是這四顆手榴彈都沒炸,另一個離奇的是這四顆手榴彈都砸在他左肩鎖骨上,把他鎖骨砸斷了。



六十軍醫院的醫生,就是給他治這個傷,據說當時整個前線醫院,能動的都跑來看這傢伙,都認為這傢伙命非常硬。後來回來的軍醫護士都講過這故事,我知道了也一直當個奇聞,給別人說,但老實說,我內心是懷疑的,我認為這傢伙,應該是捱了一顆手榴彈臭彈,就被砸斷了鎖骨,然後被越傳越離奇,最後說成了四顆。

後來我高中,就是到這個小城上的,進去後我是二班的,後來大家互相熟悉了,跟別的班也有很多交往,一班有對雙胞胎兄弟,兄弟倆為人都很大方熱情,所以大家相處的很好,有一次倆兄弟帶我和我們班另兩個人,去他們家玩,那個年代到人家裡其實也沒什麼玩的,就是幾個人擠著坐著吹吹牛,倆兄弟還從抽屜裡,翻出好多部隊的東西給我們玩,還送我們一人一顆銅的子彈殼,7.62的,但當時不懂這個,只知道是步槍子彈顆,步槍子彈殼那時代不稀奇,稀奇的是銅殼。其它都是炮彈殼,子彈殼手工做的小東西,對著這些東西,大家當然就朝軍事上談,我就又說了上面那個故事,還特地說了我的懷疑,那兩兄弟就笑,原來那個捱了四顆手榴彈的,是他們二哥,也確實捱了四顆手榴彈。


李三萬的三萬裡


淮海戰役中殲擊黃維兵團的戰鬥異常艱苦,陳賡指揮的東集團所屬第四、第九縱隊傷亡很大,有的連一天傷亡三任連長,還有的因為建制不全,幾個營合在一起打。腦子機靈的陳賡立即下令前線部隊進行整編:“每個團與其保持三個營的架子,不如整編成二個營,戰鬥力反而提升”!



唯獨第10旅旅長周希漢認為沒必要,他說手下的一個營原有500多人,在連續的戰鬥中傷亡了500多人,現在還有500來人呢,陳賡火了:“你這個帳怎麼算的,是不是算錯了”?周希漢回答:“我沒算錯,是老蔣給我補充的”!原來,周旅是執行“即俘即補”政策最為到位的部隊。

只要對面的蔣軍士兵放下武器報出窮苦出身,立刻就有一群中野的戰士圍上來握手:“兄弟,你被解放了”!然後就是這個送上一個饅頭,那個遞來一根菸,把投誠的蔣軍士兵感動的稀里嘩啦,感覺好像不是當了俘虜,而是掉隊了剛剛歸建的樣子。很快,這些俘虜兵連軍裝都不換,最多扣上頂解放軍的帽子,轉身便參加對敵作戰。



於是讓蔣軍將領甚至無法理解的奇葩一幕出現了:許多昨天還跟解放軍打得死去活來的士兵,很可能在剛剛被俘幾小時後,就端著刺刀高喊著“繳槍不殺”向他們反衝而來。比如華東野戰軍在圍殲黃百韜和黃維的戰鬥中,總計傷亡了73300餘人,但只有12700名輕傷員迅速歸隊,而華野總兵力在攻擊杜聿明集團時卻不降反升。

兵員補充主要有三個來源:第一是機關人員包括參謀、教員和文工團員紛紛下部隊,第二是地方武裝在戰役中升格為野戰軍,第三個就是數量眾多的“解放戰士”。《大決戰淮海戰役》中那個剛剛被邱清泉授予“青天白日勳章”,轉身就參加解放軍的通訊兵丁小二,就是這些解放戰士的代表。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成千上萬的蔣軍俘虜兵,幾乎在一夜之間就成為了人民解放軍的戰士。濟南戰役的解放戰士已經成長為班裡的戰鬥骨幹,更奇葩的是,華野打黃百韜時俘虜的蔣軍士兵,到圍殲黃維兵團時有的因為作戰勇敢已經成為戰鬥英雄,成為班長的大有人在,有的甚至成為了排長和副排長,而之間僅隔了不到一個月時間!這乾脆讓敵人無法理解。

其實這正是我軍政治思想工作的獨到之處,步兵連隊在戰鬥間歇,每天晚上都要開會討論一個問題:“過去是為誰賣命,現在是為誰打仗”?這樣的辦法使俘虜兵迅速完成了思想改造,成為煥然一新的“解放戰士”。以華野四縱為例,淮海戰役開始時全縱隊實有18704人,殲擊黃百韜的第一階段傷亡5306人,追殲杜聿明的第二階段傷亡4056人,也就是說一個月時間內,已經拼掉了半個縱隊。



而由於四縱很好的貫徹了俘虜政策,通過“隨缺隨補”、“邊打邊提”、“火線提拔”等辦法,即維持了部隊員額、也解決了基層幹部的缺額、保持了部隊的戰鬥力,到圍困杜聿明集團的第三階段時“我縱連隊解放成分已佔80%”。

及至淮海戰役結束時,四縱的兵力已達43072人,是戰役初期的兩倍還多,繳獲的大小火炮從原來的160門增加到296門,而華野全軍則從初始的36萬人發展到46萬人,創造了戰場奇蹟。



經典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也特別用一個橋段詮釋了這個現象,蔣軍的美械王牌師師長湯沐雨兵敗被俘,他在被關押期間不停對戰爭進行“覆盤”,就是無法理解裝備精良的蔣軍是怎麼失敗的、而解放軍為什麼越打越多?恰逢黃埔同窗楊立青前往戰犯管理所探望,楊立青用了個最簡單的辦法說明,讓老同學恍然大悟。

八枚棋子,黑白各四,原本是一比一的均勢,然而當兩枚黑子戰鬥中加入到另外一方陣營時,兵力比瞬間成為了三比一,勝敗已然分明。不過,儘管湯沐雨後來可以理解其中的奧妙,但是蔣軍卻無法改變如此的形勢發展,因為他們做不到,一如大決戰電影裡那個丁小二,他們的兵都是強徵或者抓丁而來,從根本上缺失為誰而戰和勝利的信念。


度度狼gg


戰場上確實發生過很多看上去十分奇葩,讓人難以理解的事情。

說到這樣的事情,我就想到了抗日戰爭時期,薛嶽帶領的中國兵團打日本鬼子的時候,就發生了堪稱十分奇葩,讓人難以理解的一幕的。

大家都知道這一次戰役,在歷史上被稱之為萬家嶺大捷。

此次深入萬家嶺的敵軍,是日軍臭名昭著的106師團。本來當時薛嶽帶領的中國軍隊,沒有想到這個日軍106師團敢孤軍深入的。

但是,早在日軍進入萬家嶺之前,他們的一舉一動就被薛嶽給監視到了。

當日軍106師團進入到萬家嶺的時候,薛嶽還是大吃了一驚。他沒有想到日軍竟然敢如此的行軍打仗。

不過,這又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日軍的驕橫和飛揚跋扈。

遇到了這樣的一支不知死活的軍隊,薛嶽當然是要給他們一個教訓了,讓他們知道中國軍隊,不是那麼好欺負的。

所以,薛嶽給各個支部的負責人下去命令,此次戰役務必要全殲106師團。

戰爭的過程當中,只需前進不許後退,否則,將會按軍法處置,無論是官,還是兵,都一樣的對待。

在國仇家恨之前,中國軍隊見了日軍,當然是十分的驍勇善戰了。他們就如同打了雞血一樣,向日軍廝殺過去。

這個仗打的也是十分的慘烈,薛嶽利用十面埋伏,八方合圍的方式,慢慢的向日軍所在地推進。

因為中國軍隊的驍勇善戰,對日軍的包圍圈也在不斷的縮小著。同時,日軍的傷亡也是十分的嚴重的。

若是戰爭一直這樣打下去,日軍的106師團,勢必會全部被殲滅的。就在中國軍隊合力前進的同時,十分奇葩,讓人難以理解的一幕發生了。

這時候天空中出現了一些日軍的飛機,這些飛機上有零零星星的人,被投放到了日軍106所在的戰場上。

之後,就有數百架飛機,先後在106師團上空盤旋,然後就消失了。

一開始薛嶽兵團還是很詫異的,覺得戰場上日軍在幹什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離奇的一幕。日軍這究竟是在搞什麼名堂,明明這次戰役他們就要失敗了,在這個時候,他們向戰場上,投放幾百個士兵又有什麼用。

後來,薛嶽等人才瞭解到。原來日軍投放到戰場上的幾百人,都是日軍的中下級指揮官。也就是說日軍106師團的指揮官,基本上都被擊斃了。

被薛嶽圍住的,就剩下士兵了。士兵沒有了指揮官,肯定就如同散沙一般,很快就會被殲滅了。

所以,日本人腦洞大開,就想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他們想通過空投軍官的方式,來挽回戰局。

事實上我們都知道,這種方式就如同刻舟求劍一般,是於事無補的。

之後,薛嶽加速了對日軍的合圍,並且殲滅了日軍106師團,取得了萬家嶺戰役的勝利。

不過事後想想,日軍連空投官兵的方式都用上了。說明他們被打的也真的是沒有辦法,所以只能死馬像活馬一樣醫了,採用這種讓正常人難以理解的方式,來補充兵力了。

你說日本人在戰場上,做的這種事情,是不是讓人感覺十分的奇葩和難以理解。

不得不說,至今我們依然不能確定,當時為何他們要用這種直接送死的辦法,向戰場上投放軍官,他們到底是如何想的,又是為什麼要做這個決定,這都成為了歷史之謎。


史學達人


人類歷史可以說是一部戰爭史,大大小小的戰爭無數次,其中看上去奇葩的戰爭也有很多,這裡就說說朝鮮戰爭期間的土耳其軍隊吧,一是奇葩二是難以理解,究竟怎樣奇葩和難以理解呢?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帶領地球上的一幫小兄弟群毆中國,結果被中國揍個鼻青臉腫。這時候,土耳其為了討好美國派了一個旅,而且還狂妄自大,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勢。



對於土耳其旅的參戰,中國志願軍給予高度重視,而且毛主席也把土耳其旅放在美英同等地位,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毛主席給彭總的電報中可以看出,“歷次戰役證明我軍實行戰略或戰役性的大迂迴,一次包圍美軍幾個師,或一個整師,甚至一個整團,都難達到殲滅任務……似宜每次作戰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軍每一個軍在一次作戰中,殲滅美英土軍一個整營,至多兩個整營,也就夠了。”

可見,毛主席對土耳其旅的重視。

土耳其旅到達朝鮮戰場後,為了表現自己,一上前線就進入攻擊陣地,進入陣地不久的土耳其旅很快就發現數千中國軍隊,他們馬上發起進攻,利用優勢火力打死打傷數百人,接著利用身體優勢進行白刃戰,很快擊潰了這支軍隊,並抓到不少俘虜。

趾高氣揚的土耳其旅押著俘虜向美國人報功,結果美國人一調查,發現土耳其旅擊潰了一支從前線敗退下來的南朝鮮軍隊,搞得美國人哭笑不得,土耳其旅還振振有詞的表示,南朝鮮人長得像中國人,不能怪他們。

土耳其旅誤傷友軍這麼奇葩的事都能發生,那麼更不可思議的事還在後面。二次戰役時,中國志願軍開始全線向美軍發動進攻,土耳其旅就在美2師側翼。結果,美軍發現中國志願軍開始向土耳其旅發起進攻,向土耳其發出警告,可悲的是雙方語言無法溝通,造成土耳其旅被志願軍包圍。

這一次土耳其旅真正碰到了中國志願軍,被志願軍戰士分割包圍在陣地上,經過多年國內戰爭的志願軍戰士可不是白給的,在白刃戰中擊潰了土耳其旅,土耳其旅傷亡過半,基本喪失了戰鬥力。



然而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土耳其旅後來宣稱繳獲了中國軍隊一面軍旗,這面軍旗拿出來讓美國大哥都感到不可思議,居然是一面“青天白日旗”,讓身在臺灣的蔣委員長不知作何感想。

土耳其旅的奇葩表現和不可理解的行為,就活生生的在朝鮮戰爭中發生了,也從側面證明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偉大。


火炎炏焱燚水淼


解放戰爭中,解放軍越打越多,國軍越打越少。

1960年,蒙哥馬利到中國訪問,周總理和陳毅元帥在宴請他時,還請了杜聿明來作陪。杜聿明曾指揮第五軍入緬作戰,在盟軍哪裡也是威名赫赫。也是因此,蒙哥馬利對於杜聿明也是很仰慕。

席間,由於對杜聿明在淮海戰役上的失敗很感興趣,蒙哥馬利問杜聿明:“你的百萬大軍到哪裡去了”。在蒙哥馬利看來,解放軍不可能有消滅百萬大軍的實力。

杜聿明幽默的指了指陳毅說:“我都“送給”他了。”

杜聿明這麼說,雖然有些“詭敗”,但是,他也反映一個事實:解放軍確實吸納了大量的國民黨俘虜。

陳毅曾說:“我們補兵員十分之三是翻身農民,十分之七是解放戰士。”這裡的解放戰士,就是那些被俘後參加解放軍的國軍士兵。

在西北戰場上,胡宗南率領17萬人進入延安前,西北野戰軍只有兩萬八千多人,可動用的機動兵力也就2萬來人。但是,經過一年多的轉戰,西北野戰軍發展到7.5萬人。其中,大部分原來都是胡宗南的兵。

這還不算誇張,1948年,東北野戰軍殲滅廖耀湘兵團時,一次俘虜了8萬人。解放軍直接用樹枝打了一個門,上面寫“解放門”三個字。願意參加解放軍的,就從這個門走過去。想回家的,直接領兩塊大洋走人。。。結果,有近六萬人選擇加入解放軍。

淮海戰役時,32萬國軍被俘,將近30萬人加入瞭解放軍。這跟當時解放軍採取的“隨俘隨補、隨補隨戰”政策有關係。此戰是三大戰役中規模最大的,也是解放軍傷亡最多的。為了彌補兵員短缺問題,才急著用“俘虜兵”。基本上,國軍上午被解放軍俘虜,中午接受下教育,下午就扛起槍打老蔣去了。

這也不能怪國軍普通士兵不愛“黨”,他們大都是被抓來的壯丁,本來就是窮人,本來就不是國民黨。這些人只要瞭解瞭解放軍政策,瞭解共產黨土改的政策,馬上就成了解放軍戰士。

而且,解放軍的優待俘虜政策確實厲害。別看拿槍相對的時候,解放軍一個個凶神惡煞的。當國軍官兵被俘以後,解放軍戰士馬上就“噓寒問暖”,有病治病,餓肚子給饅頭。對於被俘國軍官兵的個人財產,我解放軍也予以保護。甚至,對於沒有犯過錯的,又想回家的,還給發路費。而對於那些窮苦人家出身的普通國軍士兵,根據自己意願可以馬上當解放軍。不過,軍官的話,就是相當解放軍,一般也是不要的。

黃維兵團被俘的上百名校尉級軍官,就在戰鬥剛結束,就被放回了國統區。當然,前提是“答應”回去後不給蔣介石當炮灰。這些人拿著解放軍給的路條,就可以一路暢通無阻地穿過所有解放軍哨卡,順利回到國統區。

這些“解放戰士”在之後的戰鬥中,往往變得鬥志昂揚。甚至,其中一些戰士,還參加了抗美援朝,為國家為人民立下了汗馬功勞。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東線戰場上,德國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路東進,直逼蘇聯腹地。由於武器裝備和整體素質上的巨大差距,導致蘇聯人在德軍面前不堪一擊。戰爭開始之後,蘇聯人只能用戰略縱深的優勢和人口優勢來彌補其他方面的差距。



穿著裙子上戰場

一個國家的人口終究是有限的,從1941年6月開始,不到半年時間內蘇聯士兵就傷亡了四分之三,不得已之下,蘇聯政府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募兵。由於國內成年男性的缺失,蘇聯政府只好招收了一批女兵上戰場。


上戰場就上戰場吧,世界戰爭史也不是沒有女兵參戰的先例的,但蘇聯人卻不一樣,他們女兵是穿著裙子上戰場的。你沒看錯,就是穿著裙子,女生都知道穿著裙子工作或者運動是一件多麼有難度的事,咱們那會上體育課,老師都不允許穿裙子,更別說是上戰場了。

戰績驕人,結局悲慘

但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了,當時蘇聯的大批女兵上戰場之後,非但沒有像大多數人所認為的那樣一敗塗地,反而愈戰愈勇,在各個戰場上留下了巾幗不讓鬚眉的身影。尤其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蘇聯女兵更是以1200多人擊敗德軍一萬多人,異常勇敢。



蘇聯女兵雖然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但畢竟是女性,德國人在俘虜蘇聯女兵之後,通常會進行慘無人道的侮辱和折磨。根據統計,二戰蘇聯女兵被俘後的死亡率高達百分之百,屬實令人唏噓不已!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真實戰場上的極限生存,

每當回想起家裡的老人講戰爭的殘酷,我們就會想起上甘嶺戰役。

此次戰役中,聯合國軍共調集了6萬兵力、320門火炮、170輛坦克,共出動3000多架飛機對我們志願軍陣地實行強攻猛轟,整個戰鬥過程共發射了190多萬枚炮彈,投了炮彈約5000枚,把面積只有3.7平方公里的山頭活生生的削平兩米多。上甘嶺戰役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一座巍峨豐碑。透過歷史的崇山峻嶺,值得我們這個民族永遠仰視和膜拜。在43個日日夜夜中,志願軍將士那種慷慨赴死、氣貫長虹的豪邁氣概,永載人類歷史的戰爭史冊。

在殘酷的戰鬥中,為了保存有生力量,減少人員傷亡,一直在不停的挖壕溝,在這樣高密度的轟炸,補給異常的艱難,一點水也沒得喝,喝尿液後來都成了奢侈品,戰鬥中,眼前的戰友一個炸彈後人不見了,手臂掛在了樹子上。

所以我們都要堅定的支持國家的國防建設。希望朋友們幫忙點個贊,謝謝你。


許必亮


明朝末年,明軍一碰到清軍就潰不成軍,然而當他們投降後,發過來打明朝軍隊,卻一個一個勇猛,不得不說,真的是戰爭史上的一朵奇葩。

外戰外行,內戰內行。說的是一些人窩裡鬥很厲害,但抗擊外敵就成了軟腳蝦,而這句話,用來形容明朝末年的軍隊再合適不過了。

外戰外行

公元1619年,薩爾滸戰役爆發,努爾哈赤大敗明軍,此戰,明軍喪失5萬精銳之師,東北徹底落入後金掌控之中,至此,後金與大明之間攻守易勢,此後明軍節節敗退,遇到清軍難求一勝。


  • 薩爾滸之戰

之後大明與後金之間來來回回交戰十餘年,屢敗屢戰,遼瀋,廣寧,松錦,節節敗退,最後不得不退守關內,將整個關外地區讓給了後金。

內戰內行

然而,就是這樣一支一觸即潰的大明軍隊,在投降大清(1636年後金改國號為清)之後,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反過來把原來的大明與南明軍隊打了個落花流水。

事實上,據統計,清軍入關以後,大多數地盤以及後來的南明勢力都是靠投降清軍的明朝軍隊打下來的。明軍投降前和投降後的戰鬥力,完全判若兩人,乍一聽,實在有些匪夷所思。


  • 洪承疇降清

事出有因

然而其實仔細研究一下就會發現,這種匪夷所思的現象背後,其實有著歷史的必然。明朝末年,朝廷赤字過於嚴重,一直拖欠軍餉。當兵的本來就是去賣命的,結果還拿不到錢,自然會消極怠工。

不僅如此,崇禎皇帝生性多疑,無法完全信任在外領兵作戰的將領,往往會派個太監去監軍,致使君臣離心。而當明朝的將軍和士兵投降大清之後,皇太極順治都深悉收買人心之道,非常信任他們,同時也發足了軍餉,並許以高官厚祿,也難怪這些人投降之後戰鬥力會暴漲。


  • 崇禎與太監

總的來說,明朝末年軍隊戰鬥力其實並不低下,然而因為各方面的原因,或主動,或被動,無法也不願發揮出全部的戰鬥力,才導致了明軍在於清軍交戰過程中一敗再敗,投降後戰鬥力卻翻了好幾倍這樣奇葩現象的發生。


臥聞海棠


解放戰爭最奇葩現象,有400萬國軍俘虜兵調轉槍口加入解放軍

戰場上很多看起來很奇葩的事,細究背後原因,其實發現完全是大勢所趨。

比如,解放戰爭中,大批國軍調轉槍口的事情。難以理解的是,解放戰爭中竟然有400萬國軍俘虜兵加入解放軍,從萎靡不振一觸即潰的狀態,一下子成了嗷嗷叫的強兵勁旅。

這一切的到底是怎樣發生的呢?

一開始,我們要從蘇中戰役中的李堡戰鬥說起。李堡戰鬥是解放軍第一次成建制殲滅國軍的美械部隊,所以爭取國軍俘虜兵調轉槍口十分重要。於是第一師第2團的政治處副主任賴少奇下放到7連搞調研,研究如何對解放戰士進行改造。

賴少奇發現,李堡戰鬥中剛剛解放過來的一名戰士,在戰鬥中繳獲了2支槍,專門找到連長說,"請把我繳到槍的功勞記下來。"經過仔細調研,賴少奇發現,解放戰士調轉槍口後,最害怕的是被人誤解是國軍。因為很多俘虜兵調轉槍口後,我軍都來不及給他換一身軍裝。

於是,以此為契機,賴少奇回到團政治處,推動制定了《關於開展功勞運動的決定》。在這個決定作出後,團政治處提出了"有功報功,論功行賞,人民功臣,個個尊敬"的口號,並正式確定在全團建立"三證":個人有個"功勞證",叫作功勞跟人走,調到那裡也光榮;連隊有個"功勞簿",部隊光榮,永遠光榮;給立功戰士家裡發個"功勞狀",一人立功,全家光榮,功勞運動很快在全團普遍開展。

賴少奇在華中野戰軍第一師第二團搞的"功勞運動"出現後,其他兄弟部隊也紛紛跟進。到1947年,"立功運動"在全軍上上下下,前方後方,部隊機關,野戰軍和地方軍,正面戰場和游擊隊,形成了熱火朝天的群眾運動。

立功運動,能夠促使解放戰士踏踏實實為人民而戰,踏踏實實為解放全中國而戰,從本質來說這是一種"精神獎勵"。國軍有軍餉,解放軍沒有軍餉,可是戰士們依然覺得為當解放軍更好,這是因為,當解放軍,不僅自己光榮,自己所在部隊光榮,自己家庭也光榮。

解放戰爭中最有名的俘虜兵,應該是中野第6縱隊第18旅52團1連1排機槍班長王克勤。王克勤1939年就被國軍抓了壯丁。1945年邯鄲戰役後,王克勤加入瞭解放軍。王克勤發現,在解放軍中和國軍中完全不同。王克勤覺得,在解放軍中,才活得像個人。當他生病時,班長給他端水喂藥,排長連長看望他還給他買吃的。

到1946年初,晉冀魯豫開始了訴苦運動,包含在王克勤在內的解放戰士,走上講臺,給戰士們講述國民黨反動派給他和她的家人帶來的沉重苦難。這對於解放戰士們來說,是一次精神的洗禮。從此以後,王克勤和戰士們一起戰鬥一起互助互愛。在龍鳳戰役時,王克勤所在的班只有7個人被圍在了徐莊。國軍攻打了這個小村莊整整一天,炮彈打了2500多發,全村30間房子被打碎。而王克勤就是帶領這6名戰士打退了敵人40多次進攻,7個人無一傷亡。

從1945年10月加入解放軍到1946年10月犧牲,王克勤在不滿一年的時間裡,就親手消滅國民黨軍232名,俘敵14名,繳獲步槍8支。因此,在王克勤犧牲時,劉鄧首長專門召開追悼會,並且寫下了"王克勤同志永垂不朽"的悼念語。

王克勤和學習王克勤運動表明了,國軍戰鬥力不行,根本不是裝備差、訓練差,而是思想有問題,組織有問題。解放戰士從腐敗的國軍出來,加入解放軍,就實現了脫胎換骨的變化,知道了為誰而戰,戰鬥意志立刻上升了多個層級。這就是解放軍必勝的真正密碼所在。

解放軍萬歲,人民萬歲,新中國萬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