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布丨共建雷神山醫院:來了都是英雄

中國網2月4日訊(記者 彭瑤 通訊員 駱良)1月25日,武漢市啟動建設第二座應急醫院雷神山醫院的消息備受市民關注,短短不到一天的時間,工程建設火速啟動,開戰即決戰。春節期間武漢市防疫形勢嚴峻,不管是在生產一線的工程師、工人,還是負責後勤保障的廚師、幫工、保潔、司機、保衛,他們離開舒適溫暖的小家,主動奔赴施工一線,用直面疫情的勇氣證明:來了都是英雄。

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雷神山醫院項目醫護住宿區後勤保障團隊每天都在為醫護宿舍建設人員的衣食住行奔忙,高峰期餐飲組一頓要供應600份盒飯,車輛組一天要調度聯繫接送往返20趟,安保防疫組要完成2000人次的體溫檢查,住宿組要安排好近700人的住宿。

中国发布丨共建雷神山医院:来了都是英雄

圖為周凌雲。

保衛隊長周凌雲:做一件事就要全心全力地把它做好

早上6點,保衛隊長周凌雲就要開始組織保衛對施工現場進行定時消毒防護。7點開始對進場的工人進行體溫檢測,配合安監部做好工作人員的個人信息登記,並實時動態監控所有人員的身體狀況。

家裡人對周凌雲趕赴一線救急很支持、很理解,但也很擔心,所以周凌雲每天都會通過視頻通話報平安。父母常對周凌雲說,決定做一件事,就要全心全力地做好。周凌雲一直牢記著這句話,在雷神山醫院的建設中,他帶領保衛人員用心細緻地做好每一項工作,保障著每一位建設者的生命健康。

中国发布丨共建雷神山医院:来了都是英雄

圖為朱進。

廚師朱進:讓前線同志吃飽吃好,幹活才能有力氣

廚師朱進接到調度電話時身在隨州,儘管路途遙遠,他還是一口答應了下來。當時一家人正在吃飯,媽媽說“危險,再考慮一下”,爸爸說,“扛得起社會和家庭的責任,才是男兒本色”。老倆口為這事吵了起來,而妻子默默地幫他收拾好了行李,“我支持你!”

進入武漢後,朱進被安排在珞獅南路項目食堂為一工區的工人做盒飯,數量從60份,逐漸增加到了150份,朱進一點也沒有因為工作量的增加而頭疼,反而高興地說:“又有工人來了,工期有保障啦!”讓前線的同志吃飽吃好,幹活才能有力氣,工程才能幹得成,朱進打心眼裡覺得很光榮。

中国发布丨共建雷神山医院:来了都是英雄

圖為楊寧。

後勤管理員楊寧:工作越忙,就感覺來得越有意義

後勤管理員楊寧在大年初二晚上6點接到緊急通知,需要立即動身趕往雷神山。臨出門那一刻,父母叮囑他要多保重,兒子緊緊抱著他,老婆也眼淚婆娑地對他說:“你一定要好好的,感冒藥、消炎藥放你包裡了,我們全家等你回來!”

楊寧報到後的任務並不輕鬆,他要負責二工區、三工區近200名工人的吃住,午飯和晚飯還要用保溫箱保質保量送達現場,讓工人們就地吃飯,為施工爭取時間。第一天一定是最困難的,所有問題都要在短時間內協調好。因為時間緊,購買物資困難大,好不容易把大部分物資購買好,裝滿了一大貨車,回到項目已經是中午了。他不想給其他人添麻煩,就自己一箱一箱卸下來,再一箱一箱往廚房拖。楊寧每天兩次為進出人員測量體溫,提醒工人戴好口罩,早晚兩次消毒,保證工人安全。楊寧說:“工作越忙,就感覺來得越有意義。”

中国发布丨共建雷神山医院:来了都是英雄

圖為李月。

政工負責人李月:後勤保障不可或缺

臘月二十八,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青菱項目政工負責人李月在站好最後一班崗後,以為終於可以歇口氣休息兩天。誰料想,武漢疫情逐漸升級,意識到疫情的可怕,李月決定居家保護自己,不光閉門不出,隨時帶好口罩,還每天洗手好幾次,用儲存的酒精消毒。大年初二,項目群裡發佈徵集志願者的通知,李月才知道公司也參與了雷神山醫院的建設。李月瞞著父母,第一個報名馳援醫院建設。

李月負責項目所有車輛的調配和物資的採購、發放。短短一天時間,現場臨時辦公室所急需物資基本到位,滿足接送300餘名工人的大巴車也到位了,她負責的板塊有效運轉起來,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她自豪地說:“作為後勤保障人員,雖然我沒有親自參與建設,但是有了我們的保障,工程才能順利推進。我們的存在不可或缺,這是獨屬於我們的榮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